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历史上岳飞于1134年四月至1141年二月的近七年间曾五次率部发起北征。通过对五次北征的事件阐述对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叙述。
关键词:五次北征;南宋初期;经济发展
第一次是在《请复襄阳札子》得到宋高宗批复后,岳家军在不到三个月中收复襄阳六郡。此次北伐震动朝野,也为岳飞“控襄汉,结河朔,荡中原”的战略目标实施提供了依据。从此,襄阳六郡成了岳家军的根据地。
第二次是在1136年农历七至九月间。年初,宰相张浚积极组织抗金,而岳家军又通过平定杨幺军力大壮。但岳飞因母丧和目疾,直到农历七月才抱病北征。此次北征依然取得了大捷。农历九月十七,因孤军深入、缺乏援助,岳飞回师鄂州。
第三次是在1136年农历十月底1137年初。金人与伪齐携手南下攻淮,岳飞奉命援淮。岳飞的想法是趁东线大战,中原空虚之机挥军北上,而高宗不同意。结果岳飞在援淮途中,金兵抓住南宋中路空虚的机会攻略襄汉。岳飞则直接北上威逼蔡州,金兵与伪齐军因此北归。在敌人退兵后,岳飞制造了粮草不济的假相,并在率军南归途中设伏大败李成、孔彦舟追兵。
第四次是1140年农历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间。此次北征,因岳飞一直在试图说服高宗按自己的想法进兵,但他的意见并未被高宗接受,而岳飞在不断的屈服下,造成了岳家军各部陆续参战,战线拉得很长,部队间各自为战。但在六月底至闰六月间,岳家军各部还是凭借强悍的战力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当然,也不排除金国名将完颜宗弼在诱敌深入的可能。至闰六月底,完颜宗弼抓住岳家军前锋、主力、侧翼间脱节和张俊退兵造成岳飞部侧翼空虚的战机,把岳飞、张宪、王贵部分割开来,果断发起了郾城、颍昌之战,试图一举捣毁岳家军指挥中枢并分部歼灭南宋方面最为精锐的岳家军。岳飞马上识破宗弼意图,先后命杨再兴部、张宪部打通郾城、颍昌两地间联系。在连番血战中,岳飞部王牌“背嵬军”击溃金国重骑兵王牌部队“铁浮图”、“拐子马”。在颍昌之战中,岳云率八百背嵬在左右两翼步兵配合下,正面硬撼宗弼十三万步骑。取得了俘敌数千,获马三千余匹的战绩。之后,越战越勇的岳家军在朱仙镇再次击溃宗弼十万大军,兵临开封。但七月中旬,传说的十二道金牌终于抵达前线,付出重大伤亡并取得辉煌胜利的岳家军绝望地踏上归途。同时,大批中原百姓随岳飞南归。
第五次北征则是在1141年农历正月到二月前,岳飞奉命再次援淮,此次出征只是空劳往返,也是岳飞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在本文中,通过岳飞和岳家军的北征来印证一下南宋初期的经济情况。
六年间,民族英雄岳飞在各种掣肘下,四次参加或发起对北方势力的大型军事行动,并险些打到黄河以北。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令人震惊的。北宋军事孱弱由来已久,无论士大夫阶层怎样自吹自擂,但在关键的战争中屡败于西夏和辽是不争的事实。而当时表面上最强大的辽国在与正在崛起的金碰撞时,七十万大军却被两万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即便把各方面的原因都算进去,我们仍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女真战士为当时天下之冠。
但在不久之后,天下最精锐的不再是女真战士,而是岳飞的亲卫“背嵬军”。岳飞和吴起一样,走的是精兵路线,而背嵬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从兵员选拔、装备、待遇各方面,背嵬都是岳家军中最好的;当然背嵬的训练也是最刻苦的,在平日的训练中,全体战士都要身着重甲(按兵种不同,这种重甲分别重29.8~35公斤),而他们的总教练则是勇冠三军的宗师级武术高手岳云。(岳云是高宗时期的“带御器械”,“带御器械”满编时六人,由军中武力值最强横者组成。)正是因为这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岳家军在与强悍的金国精锐对抗期间,以伤亡三万五千余人的代价给金兵造成了约二十万的伤亡。这也正是完颜宗弼不计代价发起郾城、颍昌之战和苦心积虑要害死岳飞的真正原因。众所周知,军事需要后勤来支撑。岳家军虽然在全盛时期也不过十万,但他在战争期间的消耗却是非常惊人的,何况还有当时单兵装备造价最昂贵的背嵬军,何况还有每次胜利后对士卒的赏赐和抚恤,更何况南宋政权要养的不仅仅是岳家军。那么,刚刚建国不久的南宋小朝庭又凭什么支撑起这巨大的战争消耗呢?
也许您不知道,历史上,南宋每年的财政收入高达一万万贯以上。这个数字远远超越了大唐盛世和北宋中期。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国土面积小了三分之一还多,财政收入却增加了将近一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宗建立南宋政权以来,迎来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给新生的南宋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南北方生产技术的碰撞和交融,又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社会的经济发展。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在南宋时获得了全面进步:一是农具种类增多,生产效率提升。宋末元初撰写的《农书》中有记载的农具已达一百零五种之多,直到解放初期,农民使用的主要工具仍然不出《农书》记载。另外,唐代发明的曲辕犁在南宋也得到了大大改进,变得更加灵活轻便,更适宜于在水田耕作,这种犁一直沿用至今;二是种植技术明显进步,因耕地面积减少,聪明的农人发明了追肥和“靠田”技术,复种和套种技术也迅速推广,土地单产大幅提升,南宋时江浙、两湖地区的良田亩产达到了惊人的五、六石。其次,南宋的矿业和手工业生产也有了长足发展。北宋时,南方在手工业生产总体水平依然与北方有差距。随着大批工匠南迁,南方的手工业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纺织、瓷器、造船、造纸、印刷业得到迅猛发展。此外,采矿业、冶炼业在南宋也非常发达,仅信州铅山的铜铅矿雇佣矿工就在十万以上。第三,南宋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具体表现为城市的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南宋最大的城市临安,在高宗末年,城区人口已达到55万。繁荣的海外贸易和商业,每年大约向政府提供一千万贯的税收,仅这一项收入已与宋高宗登基时的全年税收持平。当然,南宋时屡屡受到北方政权的攻伐,同时,为了扩大战略防线南宋也多次发起北伐战争,巨额的军费开支使财政支出远远超过了北宋,对人民的剥削也远远超过了北宋。二税及名目繁多的杂税使南宋时的人民负担比北宋仁宗时期增加了六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南宋却从未爆发过波及全国的农民起义。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南宋经济的发达和百姓经济来源的多样化。
岳飞在平定南方各地叛乱后发起北征,此时正处于南宋经济的快速恢复与上升期。同时,北伐也承载着全体民众的共同愿望,人民对于军费“乐输”报有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岳家军走精兵路线和襄汉根据地的强大后勤保障,使岳家軍在钱粮方面没有太多的危机。
参考文献:
[1]《宋史》
[2]《金史》
[3]《二十二史扎记》
[4]《武林旧事》
[5]《鄂国金佗稡编续编》
[6]《三朝北盟会编》
[7]《宋朝南渡十将传》
关键词:五次北征;南宋初期;经济发展
第一次是在《请复襄阳札子》得到宋高宗批复后,岳家军在不到三个月中收复襄阳六郡。此次北伐震动朝野,也为岳飞“控襄汉,结河朔,荡中原”的战略目标实施提供了依据。从此,襄阳六郡成了岳家军的根据地。
第二次是在1136年农历七至九月间。年初,宰相张浚积极组织抗金,而岳家军又通过平定杨幺军力大壮。但岳飞因母丧和目疾,直到农历七月才抱病北征。此次北征依然取得了大捷。农历九月十七,因孤军深入、缺乏援助,岳飞回师鄂州。
第三次是在1136年农历十月底1137年初。金人与伪齐携手南下攻淮,岳飞奉命援淮。岳飞的想法是趁东线大战,中原空虚之机挥军北上,而高宗不同意。结果岳飞在援淮途中,金兵抓住南宋中路空虚的机会攻略襄汉。岳飞则直接北上威逼蔡州,金兵与伪齐军因此北归。在敌人退兵后,岳飞制造了粮草不济的假相,并在率军南归途中设伏大败李成、孔彦舟追兵。
第四次是1140年农历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间。此次北征,因岳飞一直在试图说服高宗按自己的想法进兵,但他的意见并未被高宗接受,而岳飞在不断的屈服下,造成了岳家军各部陆续参战,战线拉得很长,部队间各自为战。但在六月底至闰六月间,岳家军各部还是凭借强悍的战力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当然,也不排除金国名将完颜宗弼在诱敌深入的可能。至闰六月底,完颜宗弼抓住岳家军前锋、主力、侧翼间脱节和张俊退兵造成岳飞部侧翼空虚的战机,把岳飞、张宪、王贵部分割开来,果断发起了郾城、颍昌之战,试图一举捣毁岳家军指挥中枢并分部歼灭南宋方面最为精锐的岳家军。岳飞马上识破宗弼意图,先后命杨再兴部、张宪部打通郾城、颍昌两地间联系。在连番血战中,岳飞部王牌“背嵬军”击溃金国重骑兵王牌部队“铁浮图”、“拐子马”。在颍昌之战中,岳云率八百背嵬在左右两翼步兵配合下,正面硬撼宗弼十三万步骑。取得了俘敌数千,获马三千余匹的战绩。之后,越战越勇的岳家军在朱仙镇再次击溃宗弼十万大军,兵临开封。但七月中旬,传说的十二道金牌终于抵达前线,付出重大伤亡并取得辉煌胜利的岳家军绝望地踏上归途。同时,大批中原百姓随岳飞南归。
第五次北征则是在1141年农历正月到二月前,岳飞奉命再次援淮,此次出征只是空劳往返,也是岳飞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在本文中,通过岳飞和岳家军的北征来印证一下南宋初期的经济情况。
六年间,民族英雄岳飞在各种掣肘下,四次参加或发起对北方势力的大型军事行动,并险些打到黄河以北。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令人震惊的。北宋军事孱弱由来已久,无论士大夫阶层怎样自吹自擂,但在关键的战争中屡败于西夏和辽是不争的事实。而当时表面上最强大的辽国在与正在崛起的金碰撞时,七十万大军却被两万金兵打得落花流水。即便把各方面的原因都算进去,我们仍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女真战士为当时天下之冠。
但在不久之后,天下最精锐的不再是女真战士,而是岳飞的亲卫“背嵬军”。岳飞和吴起一样,走的是精兵路线,而背嵬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从兵员选拔、装备、待遇各方面,背嵬都是岳家军中最好的;当然背嵬的训练也是最刻苦的,在平日的训练中,全体战士都要身着重甲(按兵种不同,这种重甲分别重29.8~35公斤),而他们的总教练则是勇冠三军的宗师级武术高手岳云。(岳云是高宗时期的“带御器械”,“带御器械”满编时六人,由军中武力值最强横者组成。)正是因为这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岳家军在与强悍的金国精锐对抗期间,以伤亡三万五千余人的代价给金兵造成了约二十万的伤亡。这也正是完颜宗弼不计代价发起郾城、颍昌之战和苦心积虑要害死岳飞的真正原因。众所周知,军事需要后勤来支撑。岳家军虽然在全盛时期也不过十万,但他在战争期间的消耗却是非常惊人的,何况还有当时单兵装备造价最昂贵的背嵬军,何况还有每次胜利后对士卒的赏赐和抚恤,更何况南宋政权要养的不仅仅是岳家军。那么,刚刚建国不久的南宋小朝庭又凭什么支撑起这巨大的战争消耗呢?
也许您不知道,历史上,南宋每年的财政收入高达一万万贯以上。这个数字远远超越了大唐盛世和北宋中期。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国土面积小了三分之一还多,财政收入却增加了将近一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宗建立南宋政权以来,迎来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给新生的南宋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南北方生产技术的碰撞和交融,又极大地推动了南方社会的经济发展。
首先,农业生产技术在南宋时获得了全面进步:一是农具种类增多,生产效率提升。宋末元初撰写的《农书》中有记载的农具已达一百零五种之多,直到解放初期,农民使用的主要工具仍然不出《农书》记载。另外,唐代发明的曲辕犁在南宋也得到了大大改进,变得更加灵活轻便,更适宜于在水田耕作,这种犁一直沿用至今;二是种植技术明显进步,因耕地面积减少,聪明的农人发明了追肥和“靠田”技术,复种和套种技术也迅速推广,土地单产大幅提升,南宋时江浙、两湖地区的良田亩产达到了惊人的五、六石。其次,南宋的矿业和手工业生产也有了长足发展。北宋时,南方在手工业生产总体水平依然与北方有差距。随着大批工匠南迁,南方的手工业生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纺织、瓷器、造船、造纸、印刷业得到迅猛发展。此外,采矿业、冶炼业在南宋也非常发达,仅信州铅山的铜铅矿雇佣矿工就在十万以上。第三,南宋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朝代,具体表现为城市的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的兴盛,海外贸易的空前活跃。南宋最大的城市临安,在高宗末年,城区人口已达到55万。繁荣的海外贸易和商业,每年大约向政府提供一千万贯的税收,仅这一项收入已与宋高宗登基时的全年税收持平。当然,南宋时屡屡受到北方政权的攻伐,同时,为了扩大战略防线南宋也多次发起北伐战争,巨额的军费开支使财政支出远远超过了北宋,对人民的剥削也远远超过了北宋。二税及名目繁多的杂税使南宋时的人民负担比北宋仁宗时期增加了六倍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南宋却从未爆发过波及全国的农民起义。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南宋经济的发达和百姓经济来源的多样化。
岳飞在平定南方各地叛乱后发起北征,此时正处于南宋经济的快速恢复与上升期。同时,北伐也承载着全体民众的共同愿望,人民对于军费“乐输”报有积极的态度,再加上岳家军走精兵路线和襄汉根据地的强大后勤保障,使岳家軍在钱粮方面没有太多的危机。
参考文献:
[1]《宋史》
[2]《金史》
[3]《二十二史扎记》
[4]《武林旧事》
[5]《鄂国金佗稡编续编》
[6]《三朝北盟会编》
[7]《宋朝南渡十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