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西安杨家村改造为研究主体,针对在明德门大遗址保护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了在明德门遗址保护的条件之下,杨家村改造规划的成功经验,以及还需完善的地方。进一步也为我国以后类似条件下“城中村”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遗址保护;明德门遗址;城中村改造;杨家村;经验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1明德门遗址与杨家村概况
1.1 西安杨家村概况
杨家村隶属于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朱雀大街东侧,长安南路以西,规划纬零街两侧,且紧邻地铁二号线,交通方便。目前,村域土地总面积161.79亩,总人口1908人,总户数816户。其以中低档工商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育较成熟,形成了一个城中村廉租屋经济体系,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聚居于此,承担着本区域最基本的基层服务功能。同时也存在着城中村所特有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西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明德门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杨家村严重制约了西安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明德门遗址保护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西安市人民政府也已经在2013年发布了杨家村改造项目拆迁工作的通告。目前,此项目已经正式启动。
1.2 明德门遗址概况
明德门遗址位于杨家村村内南部,是唐长安城外郭城的正门,也是唐长安外郭城唯一采用五门道形制的城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唐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体现。明德门遗址也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相对完好的唐长安城遗迹,是唐长安城遗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其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目前,虽村民自发建有临时围墙将遗址所在地封闭管理,但封闭范围偏小,未能将明德门遗址全部包括在内。明德门遗址东、西两侧的部分遗址被低层建筑和道路覆压。遗址保护现状堪忧。
1.3 明德门遗址保护与杨家村改造的矛盾关系
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因丝路申遗项目,对明德门遗址2008年组织编制的《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明德门遗址分册》中区划,其保护范围共需20.25公顷,除去杨家村村域之外的占地面积,仍需要占用杨家村三分之二用地。按照《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杨家村的城中村改造需对全村宅基地实施拆迁和安置工作,总拆迁面积38万㎡,则该村需建设安置面积168750㎡。但杨家村实际可剩余规划建设用地仅为3.3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7759㎡,根本无法满足安置村民的需要。因此,杨家村改造与明德门遗址保护在用地问题上的矛盾突出。
2.相关规划历程概况
自2008年开始,本区域先后经历了《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明德门遗址分册》、《明德门环境整治工程》、《明德门遗址周边环境建筑高度控制方案》《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方案》等规划阶段,各个阶段由不同的主体单位组织编制,侧重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不同。目前项目仍在进行中,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并为各方认可的方案。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大的规划阶段:
1)第一阶段——明德门遗址保护规划
规划自2008年开始,因明德门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根据国家的规定,由陕西省文物局于2008年组织编制《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明德门遗址分册》。主要是中国陕西西安段为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编制。其由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编制。
此次规划主要是划定了明德门遗址的保护区划范围,即核心区面积1.72公顷与缓冲区面积18.53公顷两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如立法性、规范性和契约性的保护措施和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2)第二阶段——明德门遗址环境整治工程
此次规划于2010年由西安市雁塔区城市更新改造办公室和陕西省文物局共同组织编制。其针对明德门遗址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主要确定了杨家村村民的补偿方案,遗址的用地范围,遗址周边的容积率、建筑高度与体形,绿化种植类型,主要的功能布局,以及如何停车问题。
3)第三阶段——明德门遗址周边环境建筑高度控制规划
此次规划于2010年开始,由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雁塔区政府共同组织编制,由西安大方置业发展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其由于明德门遗址申遗结果未定,因此,主要考虑到雁塔区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规划主要解决了周边建筑的高度问题、文化定位问题,以及相关具体的指标问题。目前此规划已经得到了文物部门、政府以及开发商三者的初步认可。
4)第四阶段——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此次规划于2012年开始,主要由西安大方置业发展公司进行投资建设。规划主要确定了改造范围与功能分区,同时确定了分区改造的各个方案。目前,此项目仍在进行中。
3 经验总结及反思
通过自2008年到目前共四个阶段的规划,杨家村改造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既满足文物保护与展示要求,又能使村民受益、开发商获利,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城市新亮点的保护性开发新途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3.1 经验总结
1)保护规划做前提,接轨遗产新理念
明德门遗址作为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空间节点,早在2008年,就成为当时丝路申遗项目的组成部分。并且按照申报标准,结合丝路申遗保护管理规划划定了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而且制定了缓冲区内的建设控制要求。且已经得到多轮专家讨论会和评审会认可,为明德门遗址的科学保护奠定了基础。
2) 文化内涵为背景,营造城市新地标
结合明德门遗址及唐代朱雀大街保护展示工程,运用现代展示手段,形成纬零街南北呼应的两个城市广场,不仅提升了本地段的环境品质,也为本区域提供了公共活动的空间场地,同时营造出了西安城南地區反映唐长安城历史文化的城市新地标。
3) 贯彻总规的原则,百米绿带显唐城
本规划贯彻了历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显现唐城的宏大格局”的基本原则,贯通了基地内的唐城绿带。大幅度的提升该地区的空间品质,改善景观及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基地内可开发用地的土地价值。
4) 产业功能做先驱,打造文化创意区
改造摒弃常规的单一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依托明德门广场,以文化艺术、酒店餐饮、商业娱乐三大功能板块为主题,打造明德门文化创意区,走出一条现代服务产业与住宅房地产相结合的综合开发道路。
5)综合利益做平衡,多方安置惠民生
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杨家村村域用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第一、二、三干休所的部分用地纳入到统一改造的范围内。项目集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文化创意区商业地产开发、商品住宅房地产开发、原住民安置于一体,采用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的策略保障原住民的权益,从而实现各类建设用地以及投资收益的综合平衡。
6) 民间投资为主导,多方协商求共赢
杨家村改造项目涉及到开发主体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政府城改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以及杨家村村民等多方利益。各方通过不懈沟通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由民间投资主导、多方协商参与的,以保护为前提的开发新途径,形成了各主体满意的共赢局面。
3.2 反思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口、大学毕业生进入城市的第一站,承担了大量的、不可或缺的城市基层服务功能,如低收入者住宅、日常餐饮、农贸市场等,在导致居住环境恶劣和环境脏、乱、差的同时,客观上为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扮演了一定的积极角色。杨家村也不例外。因此,在未来的改造中应注重日常餐饮、农贸市场等小型商业的配套,在方便周围社区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在安置住宅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村民自身的居住意愿,考虑将部分安置住宅改为小户型出租屋的形态,部分延续杨家村作为低收入者住宅的功能,保证村民的租房收入来源。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在明德门大遗址保护背景下的西安杨家村改造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了其成功经验,比如要保护先行、合理定位、贯彻总规、以及以产业为驱动、以投资为主导,协调好各个主体的利益,多方协商以求得共赢的局面等。同时也进行了反思。以期为以后同类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傅熹年.唐长安明德门原状的探讨[R]
[2]杨鸿勋.唐长安明德门复原的探讨[R]
[3]涂冬梅.基于遗址保护的大明宫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4]周俊玲.浅议大遗址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J].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2007
[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明德门遗址相关考古资料:唐代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发掘简报[R]
关键词:遗址保护;明德门遗址;城中村改造;杨家村;经验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
1明德门遗址与杨家村概况
1.1 西安杨家村概况
杨家村隶属于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辖区,位于朱雀大街东侧,长安南路以西,规划纬零街两侧,且紧邻地铁二号线,交通方便。目前,村域土地总面积161.79亩,总人口1908人,总户数816户。其以中低档工商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育较成熟,形成了一个城中村廉租屋经济体系,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聚居于此,承担着本区域最基本的基层服务功能。同时也存在着城中村所特有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西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明德门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杨家村严重制约了西安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明德门遗址保护的顺利进行,必须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西安市人民政府也已经在2013年发布了杨家村改造项目拆迁工作的通告。目前,此项目已经正式启动。
1.2 明德门遗址概况
明德门遗址位于杨家村村内南部,是唐长安城外郭城的正门,也是唐长安外郭城唯一采用五门道形制的城门,与皇城“朱雀门”、宫城“承天门”等共同构成了唐长安城的南北中轴线,是唐长安城中轴对称布局的重要体现。明德门遗址也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相对完好的唐长安城遗迹,是唐长安城遗址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其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目前,虽村民自发建有临时围墙将遗址所在地封闭管理,但封闭范围偏小,未能将明德门遗址全部包括在内。明德门遗址东、西两侧的部分遗址被低层建筑和道路覆压。遗址保护现状堪忧。
1.3 明德门遗址保护与杨家村改造的矛盾关系
根据陕西省文物局因丝路申遗项目,对明德门遗址2008年组织编制的《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明德门遗址分册》中区划,其保护范围共需20.25公顷,除去杨家村村域之外的占地面积,仍需要占用杨家村三分之二用地。按照《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杨家村的城中村改造需对全村宅基地实施拆迁和安置工作,总拆迁面积38万㎡,则该村需建设安置面积168750㎡。但杨家村实际可剩余规划建设用地仅为3.35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7759㎡,根本无法满足安置村民的需要。因此,杨家村改造与明德门遗址保护在用地问题上的矛盾突出。
2.相关规划历程概况
自2008年开始,本区域先后经历了《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明德门遗址分册》、《明德门环境整治工程》、《明德门遗址周边环境建筑高度控制方案》《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方案》等规划阶段,各个阶段由不同的主体单位组织编制,侧重点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各有不同。目前项目仍在进行中,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并为各方认可的方案。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大的规划阶段:
1)第一阶段——明德门遗址保护规划
规划自2008年开始,因明德门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根据国家的规定,由陕西省文物局于2008年组织编制《唐长安城遗址保护管理规划·明德门遗址分册》。主要是中国陕西西安段为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编制。其由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编制。
此次规划主要是划定了明德门遗址的保护区划范围,即核心区面积1.72公顷与缓冲区面积18.53公顷两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如立法性、规范性和契约性的保护措施和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的衔接。
2)第二阶段——明德门遗址环境整治工程
此次规划于2010年由西安市雁塔区城市更新改造办公室和陕西省文物局共同组织编制。其针对明德门遗址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主要确定了杨家村村民的补偿方案,遗址的用地范围,遗址周边的容积率、建筑高度与体形,绿化种植类型,主要的功能布局,以及如何停车问题。
3)第三阶段——明德门遗址周边环境建筑高度控制规划
此次规划于2010年开始,由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雁塔区政府共同组织编制,由西安大方置业发展公司进行开发建设。其由于明德门遗址申遗结果未定,因此,主要考虑到雁塔区政府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规划主要解决了周边建筑的高度问题、文化定位问题,以及相关具体的指标问题。目前此规划已经得到了文物部门、政府以及开发商三者的初步认可。
4)第四阶段——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此次规划于2012年开始,主要由西安大方置业发展公司进行投资建设。规划主要确定了改造范围与功能分区,同时确定了分区改造的各个方案。目前,此项目仍在进行中。
3 经验总结及反思
通过自2008年到目前共四个阶段的规划,杨家村改造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既满足文物保护与展示要求,又能使村民受益、开发商获利,同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城市新亮点的保护性开发新途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3.1 经验总结
1)保护规划做前提,接轨遗产新理念
明德门遗址作为唐长安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性空间节点,早在2008年,就成为当时丝路申遗项目的组成部分。并且按照申报标准,结合丝路申遗保护管理规划划定了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范围,而且制定了缓冲区内的建设控制要求。且已经得到多轮专家讨论会和评审会认可,为明德门遗址的科学保护奠定了基础。
2) 文化内涵为背景,营造城市新地标
结合明德门遗址及唐代朱雀大街保护展示工程,运用现代展示手段,形成纬零街南北呼应的两个城市广场,不仅提升了本地段的环境品质,也为本区域提供了公共活动的空间场地,同时营造出了西安城南地區反映唐长安城历史文化的城市新地标。
3) 贯彻总规的原则,百米绿带显唐城
本规划贯彻了历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显现唐城的宏大格局”的基本原则,贯通了基地内的唐城绿带。大幅度的提升该地区的空间品质,改善景观及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基地内可开发用地的土地价值。
4) 产业功能做先驱,打造文化创意区
改造摒弃常规的单一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依托明德门广场,以文化艺术、酒店餐饮、商业娱乐三大功能板块为主题,打造明德门文化创意区,走出一条现代服务产业与住宅房地产相结合的综合开发道路。
5)综合利益做平衡,多方安置惠民生
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在杨家村村域用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第一、二、三干休所的部分用地纳入到统一改造的范围内。项目集明德门遗址保护展示、文化创意区商业地产开发、商品住宅房地产开发、原住民安置于一体,采用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的策略保障原住民的权益,从而实现各类建设用地以及投资收益的综合平衡。
6) 民间投资为主导,多方协商求共赢
杨家村改造项目涉及到开发主体部门、文物行政部门、政府城改部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相关规划设计部门以及杨家村村民等多方利益。各方通过不懈沟通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条由民间投资主导、多方协商参与的,以保护为前提的开发新途径,形成了各主体满意的共赢局面。
3.2 反思
城中村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很多外来务工人口、大学毕业生进入城市的第一站,承担了大量的、不可或缺的城市基层服务功能,如低收入者住宅、日常餐饮、农贸市场等,在导致居住环境恶劣和环境脏、乱、差的同时,客观上为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扮演了一定的积极角色。杨家村也不例外。因此,在未来的改造中应注重日常餐饮、农贸市场等小型商业的配套,在方便周围社区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在安置住宅的设计中也可以根据村民自身的居住意愿,考虑将部分安置住宅改为小户型出租屋的形态,部分延续杨家村作为低收入者住宅的功能,保证村民的租房收入来源。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在明德门大遗址保护背景下的西安杨家村改造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了其成功经验,比如要保护先行、合理定位、贯彻总规、以及以产业为驱动、以投资为主导,协调好各个主体的利益,多方协商以求得共赢的局面等。同时也进行了反思。以期为以后同类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傅熹年.唐长安明德门原状的探讨[R]
[2]杨鸿勋.唐长安明德门复原的探讨[R]
[3]涂冬梅.基于遗址保护的大明宫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4]周俊玲.浅议大遗址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J].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2007
[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队.明德门遗址相关考古资料:唐代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发掘简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