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较为重要的一个价值准则,舆论引导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处于突出地位的战略部署。本文对少数大学生网络舆论中的友善行为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分为“网络舆论中的情感支持”、“网络舆论中的技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信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资源分享”及“网络舆论中的反暴力行为”5类,并据此提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舆论;友善行为;引导机制
1.前言
“友善”与“爱国”、“敬业”、“诚信”一起,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方面的基本理念。国内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很多,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前,已有学者开始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研究,如上世纪80年代就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与个人价值观成长的关系研究[1]等,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后,相关研究的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由年几百篇发展至年逾千篇,尤其是2011年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更加深入,并成为引起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2]。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我国实际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国外的相关研究较少。
国内的研究多从整体对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和讨论,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相关的研究中,学者们共提出了60种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与表述,涉及90多个具体范畴(或判断)[3]。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跟人层面,提炼出具體的12个价值观。自此,部分学者开始着手从具体的12个价值观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但相关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研究极少。
舆论引导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处于突出地位的战略部署,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在网络应用急速发展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加强学校层面舆论引导的公信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保证学生思想动态的稳定及健康发展,是各高校必须解决的课题。舆论引导方面的研究交往成熟,从舆论发生发展的特点、舆论的引导机制等均有大量研究,如有研究者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引导方法[4],也有学者对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认为舆论引导力是党的重要工作能力[5]。目前没有发现将友善与舆论引导结合,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的研究。
本研究将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与网络舆论引导相结合,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据此提出科学的引导机制。
2.少数民族大学生视角下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分类
2.1研究目的
主要采用问卷法輔以访谈法收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问卷使用自制《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调查表》,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频率,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行为进行分类。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问卷562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共计543份。其中男生195人,女生348人;平均年龄为20.2岁(SD=1.03)。
2.3结果与统计分析
《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调查表》由120名心理学本科生,11名心理学硕士生和一名心理学教授进行评定,获得相关条目50个。通过项目分析,剔除6个项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20个项目,最终剩余24个项目,分4个因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将少数民族大学生视角下网络舆论中的友善行为分为5类,分别命名为:“网络舆论中的情感支持”、“网络舆论中的技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信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资源分享”及“网络舆论中的反暴力行为”。
3.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引导
通过对友善行为类别的明确,我们得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引导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
3.1提升学生情感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感恩教育、人际关系辅导及各类校园活动,加深学生感情,提升学生对人、对事的认知能力,不断改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情感交流方面能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进而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宣泄,在网络舆论中能友善交往。
3.2建立专题交流平台,营造健康交流氛围
大学生有交流的需要,目前有叫较多的通讯软件可使用,但由于未限定使用范围或目标,很多交流平台往往处于无政府状态。为了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首先需要有健康的交流氛围,通过建立专题交流平台,随时把控平台的舆论导向并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就容易营造友善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3.3培养网络法制意识,杜绝网络暴力行为
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容易滋生网络暴力行为,未保证网络舆论的友善健康,需要从较高成面进行调控,即法律层面,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关于网络的法律条款仍在不断的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培养法律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从法律和自律两方面双管齐下,保证网络舆论的友善和谐。
参考文献:
[1]于光远.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的成长[J].中国社会科学.1981(4):3-12
[2]张书林.近两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兼解读十八大报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J].理论建设.2013(1):20-25
[3]杨兴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理论探索.2010(1):22-26
[4]李志雄.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D].广西大学.2005
[5]陈一收.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立项编号:14YJZ006)。
关键词:网络舆论;友善行为;引导机制
1.前言
“友善”与“爱国”、“敬业”、“诚信”一起,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方面的基本理念。国内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很多,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前,已有学者开始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研究,如上世纪80年代就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与个人价值观成长的关系研究[1]等,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数量较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明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后,相关研究的数量逐年增加,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由年几百篇发展至年逾千篇,尤其是2011年以来,理论界、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更加深入,并成为引起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2]。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据我国实际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国外的相关研究较少。
国内的研究多从整体对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和讨论,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相关的研究中,学者们共提出了60种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与表述,涉及90多个具体范畴(或判断)[3]。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跟人层面,提炼出具體的12个价值观。自此,部分学者开始着手从具体的12个价值观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但相关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研究极少。
舆论引导在党的十六大以来始终处于突出地位的战略部署,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的舆论引导在网络应用急速发展的背景下显得愈发重要。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加强学校层面舆论引导的公信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保证学生思想动态的稳定及健康发展,是各高校必须解决的课题。舆论引导方面的研究交往成熟,从舆论发生发展的特点、舆论的引导机制等均有大量研究,如有研究者对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引导方法[4],也有学者对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认为舆论引导力是党的重要工作能力[5]。目前没有发现将友善与舆论引导结合,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进行的研究。
本研究将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与网络舆论引导相结合,并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特点和原因,据此提出科学的引导机制。
2.少数民族大学生视角下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分类
2.1研究目的
主要采用问卷法輔以访谈法收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问卷使用自制《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调查表》,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频率,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行为进行分类。共发放问卷580份,收回问卷562份,剔除无效问卷19份,有效问卷共计543份。其中男生195人,女生348人;平均年龄为20.2岁(SD=1.03)。
2.3结果与统计分析
《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调查表》由120名心理学本科生,11名心理学硕士生和一名心理学教授进行评定,获得相关条目50个。通过项目分析,剔除6个项目。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20个项目,最终剩余24个项目,分4个因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将少数民族大学生视角下网络舆论中的友善行为分为5类,分别命名为:“网络舆论中的情感支持”、“网络舆论中的技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信息支持”、“网络舆论中的资源分享”及“网络舆论中的反暴力行为”。
3.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引导
通过对友善行为类别的明确,我们得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友善行为的引导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
3.1提升学生情感意识,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感恩教育、人际关系辅导及各类校园活动,加深学生感情,提升学生对人、对事的认知能力,不断改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情感交流方面能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进而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宣泄,在网络舆论中能友善交往。
3.2建立专题交流平台,营造健康交流氛围
大学生有交流的需要,目前有叫较多的通讯软件可使用,但由于未限定使用范围或目标,很多交流平台往往处于无政府状态。为了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首先需要有健康的交流氛围,通过建立专题交流平台,随时把控平台的舆论导向并形成统一的行为模式和习惯,就容易营造友善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
3.3培养网络法制意识,杜绝网络暴力行为
大学生网络法制意识淡薄容易滋生网络暴力行为,未保证网络舆论的友善健康,需要从较高成面进行调控,即法律层面,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关于网络的法律条款仍在不断的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培养法律意识仍需进一步加强,从法律和自律两方面双管齐下,保证网络舆论的友善和谐。
参考文献:
[1]于光远.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的成长[J].中国社会科学.1981(4):3-12
[2]张书林.近两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兼解读十八大报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J].理论建设.2013(1):20-25
[3]杨兴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理论探索.2010(1):22-26
[4]李志雄.论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及方式[D].广西大学.2005
[5]陈一收.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立项编号:14YJZ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