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汉语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负迁移的表现
语言学家Corder指出:当学习者表达思想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通过母语来弥补目标语的不足。由此,我们认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会受到汉语不同程度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词汇负迁移
1.词性混淆。这里以“兴奋”这个词为例来说明:①我有个令人兴奋的消息。(I had some exciting news.)②消息传来,人人为之兴奋。(The news excited everyone.)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沉浸在兴奋中。(On hearing the news, we were all under great excitement.)三个句子中汉语只用了一个词“兴奋”,而英语中分别按照句子的需要使用了“exciting,excited,excitement.”这三个词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词性的变化需要通过形式上表现出来。
2.搭配不当。英语中有很多固定短语搭配,如:“交通拥挤是这个城市中最大的问题”中的“交通拥挤”。在英文中应该是“heavy traffic”学生会想当然的使用“crowed traffic”。很显然,这是明显的汉语思维习惯造成的词汇搭配错误。
3.望字生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形成各自语言的差异。很多学生在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根据字面意思,“创造”一些新的词汇,使得英语写作中出现对汉语意思的生搬硬套,让人啼笑皆非。例如:错误的用“red tea”来表达“红茶”,用“as strong as a cow”来表达“力大如牛”,而正确的表述方式分别是“black tea”和“as strong as a horse”。
(二)语法负迁移
1.语态错误。语态是英语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从主动语态到被动语态的转化需要遵循一个规律,即be动词被加在动词过去分词前且不能省略。但在汉语中“被”可省略。例如,“窗户都打开了。”正确的表达方式是“Are the windows were open.”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这些是被动语态的句子,于是他们就按字面意思翻译成“all the windows opened.”造成中式英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时态错误。英语的显著特点就是丰富多变的时态,不同的时态又有各自不同的句型结构,谓语动词会随着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但汉语中往往没有和英语相对应的时态,仅仅借助于时间副词“曾经”“现在”“过去”“将来”等作状语,动词本身没有表示时态概念的词尾变化,谓语动词不会随着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英语和汉语在时态表达上有如此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学生在具体运用时很茫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比如:①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②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学生会写成:①I get up at six every day.②He get up at six every day.同样是“起床”这个词,而根据英语的语法习惯,动词短语受到主语he的限制,b句的正确写法应该是“He gets up at six every day.”
3.名词单复数错误。汉语和英语中的名词都存在单复数,但是形式上却不尽相同。汉语的名词复数变化更多的是在该名词前加上数量词来限定修饰该名词,从而达到复数表达的效果,而形式上该名词单复数并没有变化。而英语中有对应的名词复数的表达形式。比如:名词“学生”:①教室里有一名学生。②教室里有很多学生。
学生在写作中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容易写成:①There’s a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②There’re a lot of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a句没有错误,但是b句中学生由于受到汉语习惯的干扰,将“students”写成了“student”,正确的句子应该是“There’re a lot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三)语篇负迁移
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仅仅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整个语篇的衔接和整体结构设计上也深受母语写作和思维习惯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1.写作习惯。写作习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开头、结尾运用的句式。通常西方人属于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思想,不会做太多铺垫。中国人是曲线思维,习惯迂回。因此中学生在汉语写作方式的影响下,过于铺陈背景,表达观点的时候多为无用的套话。
2.衔接问题。英语语篇注重接应,通常会使用较多的连接词对句子和文章进行衔接;而汉语则注重以神统形,注重对功能、意义、逻辑事理顺序等的隐性连接。因此,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学生在写作过程常常误用或少用连接词,导致句子及段落之间的衔接缺乏自然的连贯性,且大多采用短句子,主语指代不清或指代错误。
二、针对母语负迁移的英语写作策略
针对上述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和策略,帮助中学生规避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提高中学生写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加强输入,培养英语语感。针对初中生词汇匮乏现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词汇学习,为英语写作奠定稳固的基础:首先,在词汇新授课时,做到词不离句,重视在语境中教授新单词,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其次,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重视英语阅读和自然背诵,丰富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培养英语语感;再次,重视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将优美的句子或名言警句记录下来,用于仿写和练习。
2.渗透文化,培养差异意识。为了避免母语文化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造成干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差异意识,将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就语言以及文化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而且要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介绍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涉及的语言内容。
3.对比分析,强化英语语法。为强化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多做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并系统介绍英语写作知識。经常收集和罗列出常见的由于母语迁移引起的中式英语现象,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通过课堂集体讲授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分析对比英汉思维模式下的句子和篇章。
参考文献:
[1]McCall John.How To Write Theme and Essays[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刘国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句法错误分析及对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2):98-101.
[6]束定芳.现代汉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05-212.
[8]叶堃.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41-142.
[9]赵英英.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
[10]朱向荣.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2(10):160-161.
语言学家Corder指出:当学习者表达思想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通过母语来弥补目标语的不足。由此,我们认为,以汉语为母语的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会受到汉语不同程度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词汇负迁移
1.词性混淆。这里以“兴奋”这个词为例来说明:①我有个令人兴奋的消息。(I had some exciting news.)②消息传来,人人为之兴奋。(The news excited everyone.)③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沉浸在兴奋中。(On hearing the news, we were all under great excitement.)三个句子中汉语只用了一个词“兴奋”,而英语中分别按照句子的需要使用了“exciting,excited,excitement.”这三个词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和名词,词性的变化需要通过形式上表现出来。
2.搭配不当。英语中有很多固定短语搭配,如:“交通拥挤是这个城市中最大的问题”中的“交通拥挤”。在英文中应该是“heavy traffic”学生会想当然的使用“crowed traffic”。很显然,这是明显的汉语思维习惯造成的词汇搭配错误。
3.望字生义。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形成各自语言的差异。很多学生在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根据字面意思,“创造”一些新的词汇,使得英语写作中出现对汉语意思的生搬硬套,让人啼笑皆非。例如:错误的用“red tea”来表达“红茶”,用“as strong as a cow”来表达“力大如牛”,而正确的表述方式分别是“black tea”和“as strong as a horse”。
(二)语法负迁移
1.语态错误。语态是英语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用以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从主动语态到被动语态的转化需要遵循一个规律,即be动词被加在动词过去分词前且不能省略。但在汉语中“被”可省略。例如,“窗户都打开了。”正确的表达方式是“Are the windows were open.”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这些是被动语态的句子,于是他们就按字面意思翻译成“all the windows opened.”造成中式英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2.时态错误。英语的显著特点就是丰富多变的时态,不同的时态又有各自不同的句型结构,谓语动词会随着人称、数和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但汉语中往往没有和英语相对应的时态,仅仅借助于时间副词“曾经”“现在”“过去”“将来”等作状语,动词本身没有表示时态概念的词尾变化,谓语动词不会随着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英语和汉语在时态表达上有如此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学生在具体运用时很茫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比如:①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②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由于汉语习惯的影响,学生会写成:①I get up at six every day.②He get up at six every day.同样是“起床”这个词,而根据英语的语法习惯,动词短语受到主语he的限制,b句的正确写法应该是“He gets up at six every day.”
3.名词单复数错误。汉语和英语中的名词都存在单复数,但是形式上却不尽相同。汉语的名词复数变化更多的是在该名词前加上数量词来限定修饰该名词,从而达到复数表达的效果,而形式上该名词单复数并没有变化。而英语中有对应的名词复数的表达形式。比如:名词“学生”:①教室里有一名学生。②教室里有很多学生。
学生在写作中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容易写成:①There’s a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②There’re a lot of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a句没有错误,但是b句中学生由于受到汉语习惯的干扰,将“students”写成了“student”,正确的句子应该是“There’re a lot of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三)语篇负迁移
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不仅仅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整个语篇的衔接和整体结构设计上也深受母语写作和思维习惯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1.写作习惯。写作习惯主要表现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开头、结尾运用的句式。通常西方人属于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思想,不会做太多铺垫。中国人是曲线思维,习惯迂回。因此中学生在汉语写作方式的影响下,过于铺陈背景,表达观点的时候多为无用的套话。
2.衔接问题。英语语篇注重接应,通常会使用较多的连接词对句子和文章进行衔接;而汉语则注重以神统形,注重对功能、意义、逻辑事理顺序等的隐性连接。因此,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学生在写作过程常常误用或少用连接词,导致句子及段落之间的衔接缺乏自然的连贯性,且大多采用短句子,主语指代不清或指代错误。
二、针对母语负迁移的英语写作策略
针对上述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和策略,帮助中学生规避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进而提高中学生写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加强输入,培养英语语感。针对初中生词汇匮乏现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词汇学习,为英语写作奠定稳固的基础:首先,在词汇新授课时,做到词不离句,重视在语境中教授新单词,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其次,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重视英语阅读和自然背诵,丰富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培养英语语感;再次,重视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将优美的句子或名言警句记录下来,用于仿写和练习。
2.渗透文化,培养差异意识。为了避免母语文化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写作造成干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差异意识,将我们的母语与英语就语言以及文化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而且要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介绍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涉及的语言内容。
3.对比分析,强化英语语法。为强化学生的英语语法意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多做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并系统介绍英语写作知識。经常收集和罗列出常见的由于母语迁移引起的中式英语现象,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顺序,通过课堂集体讲授或个别辅导的方式,分析对比英汉思维模式下的句子和篇章。
参考文献:
[1]McCall John.How To Write Theme and Essays[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刘国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句法错误分析及对策[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2):98-101.
[6]束定芳.现代汉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205-212.
[8]叶堃.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41-142.
[9]赵英英.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2.
[10]朱向荣.二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2(1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