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序列的自扩展模式与频度衰减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序列的一个重要而显著的特点是频度和强度的衰减,它蕴含着大量的有关震源、介质和震兆的信息。大森最早采用余震衰减的双曲公式n(t)=(A/t+c) (1)式中 n(t)为时刻 t 时单位时间内的地震频度。宇津进一步采用修订式n(t)=(A/t+c) (2)刘正荣则采用公式n(t)=n_1t~(-h) (3)式中 n(t)为第 t 天的地震次数,n_1为第
其他文献
1989年10月17日加州洛马普列塔破坏性地震2年以后,在对产生这次地震的断层作用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意外结果。这些意外发现包括:断层破裂部位定位的两种最可靠方法间有明显偏
为了推进地震预报研究,各国地震工作者正在进行多路探索、模拟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前兆现象的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意义;各国大尺度岩石力学实验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我国开展大尺度试件和原地岩(土)体力学实验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结果。最后提出了对本课题发展的看法。
1989年9月22日,在四川省小金县发生了6.6级地震。这次地震使小金、金川、马尔康三县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本文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小金地震的应急措施、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前兆异常变化、宏观烈度及震害、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灾情。
一、地震断裂系统具有分形结构理论和经验公式表明,震级 M 和断层长度L 有以下关系:M=a+βlgL (1)设主震震级为 M_1,断层长度为 L_1,其最大强余震为 M_2,L_2,并设 r=L_2/L_1,则由(1)式可得ΔM=M_1-M_2=βlg(1/r) (2)又古登堡和里克特公式lgN=a-bM (3)可以写成lgNi=a-b_iAM (i=0,1,2…K) (4)
本文基于福州地热田区岩石圈结构(P,S 波速度分布、介质泊松比、Q 值结构及其横向不均匀性)、重力场、地磁场、居里面分布、大地电性结构、水热活动和温度场分布等,回顾并评述了福州地热田区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成果和进展。结合大地构造和岩石圈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探讨了热田区深部热源成因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正> 产生地震的力的新见解沿圣安德烈斯断层,太平洋和北美板块缓慢地擦肩而过,从而引起地震。按照传统的模式,断层段被锁住,在一特定时段内积累应力,然后在一次大震中释放。
本文概述了1990年12月14日台湾花莲强震群的地震参数及破坏情况,分析了该强震群发生的地震活动背景、序列特征和前兆现象,认为该强震群的发生意味着台湾地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
1990年7月13日和8月4日在四川省洪雅、金口河、峨边等县(区)交界处先后发生了4.8级和5.0级地震。乐山市地震部门紧紧依靠当地政府,在震前做了较好的准备,震后对地震趋势做了较准确的判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本文概述了这两次地震前后的有关情况。
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并提出的通过天文时纬残差观测震前异常现象的方法得到各方面的注意,经过十余年的分析与研究,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现在,除继续加强理论研究与震例分析外,更进一步开始了实用化的探讨。中国云南天文台与苏联的基塔布观象台的预报试验取得一定效果。当然,最为重要的工作还是搜集可用震例,扩大分析范围,揭示现象本质,才能为实用化奠定可靠的基础。当前,全球的光学时纬台站数量锐减,观测强度亦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