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校设有高考的压力,因此对于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关注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而阅读则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老师不仅要去读,还要为学生创设的氛围,同时更要通过各类活动去督促学生阅读。
关键词:阅读;活动;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89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感受语文魅力,建立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在的学生能真正静下心来进行阅读的却不多,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所学科目要比普通高中复杂,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没有那么重要,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学生更喜欢用个从电子终端设备从网络当中来阅读,而学生从网络当中阅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新闻类或者是网络小说之类,这类阅读内容占据了学生大量时间,然而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却并不多,而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要引导学生去积极阅读。
一、用老师来影响学生
多年前,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往往是引经据典,谈古说今,老师似乎无所不知,这样的一节语文课下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语文方面的知识,更有天文地理以及人文轶事,而这样的语文课学生也爱听,然而到了现在,我们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老师的语文素养与读书能力却大不如以前,因此要吸引学生来读书,老师首先得去读书,甚至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并来读书。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相对要小,而他们的语文素养要比普通高中生要低,要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来阅读。
二、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读书
现在的语文课基本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其实在语文课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诸如在一周的课时当中,给学生留出一节课来让学生去阅读,对于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学生,通过课堂正式的阅读形式,以督促他们来阅读。如果有可能,可以建议学生每周利用固定的时间来开展一次阅读活动,这样在全校范围之内都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来读书。
三、创建读书场地,营造读书环境
要开展读书活动,就得有读书的场地与好的阅读书籍,现在各学校配发或者购买的书籍是比较多的,然而这些书籍的利用率却不高,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对于阅读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想办法来创设读书的场地,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1.让书籍进教室。说起读书,许多人往往会想到图书馆,但是去图书馆有有些时候不太方便,或者一些学生有了读书的想法或者零星的一些时间想去读点书,或许会因为借书不方便而放弃,其实学校可以以班级的名义将图书借出来,放置于班级当中并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的借到书了,在阅读时就很方便,即使是那些平时没有什么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在百无聊赖时也会拿起书去阅读。
2.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应当说已经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其实不会读书,他们拿到书籍之后,只是简单地进行浏览,读完之后,也就算是个大致了解,这样学生读过去之后也就是走马观花,读完之后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引导学生读书,老师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诸如让学生明白小说怎么阅读、剧本怎么阅读、杂文又该如何阅读,如何去提取文章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学会也阅读的方法他们才会去阅读,也才有可能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现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手机终端在人们生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去阅读手机内容,虽然手机也可以作为一种阅读方式,但是在现代研究表面,在电子媒体当中进行阅读,由于受到屏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都有一種被强迫要快速完成阅读,这就使得通过电子媒体进行的阅读一般来说也很难深入思考,属于“浅性阅读”,因此引导学生去阅读,还要通过正规的纸质的书籍。
另一方面,现在网络当中所传播的阅读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而中职阶段的学生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外界的刺激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于外界刺激的判断能力又不强,很容易被网络当中那些不良的信息所左右,这样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不但对于学生成长不利,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那些已经习惯了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阅读的学生,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当中的内容。
四、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阅读
要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长期不断的去强化,当然如果只是靠老师的说教效果肯定不会太长久,如果让学生在各类活动当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那么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可以长久地保持下来。
1.定期召开读交流会。在学生中间开展读书交流会,可以是定期举行的,也可以是随机举行了。诸如老师向学生推荐了读书内容,先让学生去自主的阅读,并告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读书结束之后,要进行交流读书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加深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由于这种交流是自由的发言,学生不但要组织自己的发言内容,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语言组织的有效训练,而发言则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拓展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层面。而随机的交流则是利用课余一些零星的时间,老师可以针对文本内容当中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来交流,这也会促进学生去认真读书。
2.成果展示。读书必动笔这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让学生动笔就是要让学生进行一些整理、摘抄以及撰写读书心得,而过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应当将学生的这些内容进行集中的展示,通过展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又可以向其他同学学习,这同样也能促进学生去认真地阅读。
3.开好“好书推介会”。学生读了诸多的书目,必定有他所忠爱的一本,过一段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新书推介会”,让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书,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虽然这一要求看似不高,但是学生要想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就得认真去研究这本书,还得用自己的语言将相关内容表达出来,这其实是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难的。如果学生能用研究的方式去认真读完一本书,那么他的收获将会是非常大的。
让学生去享受阅读,刚开始学生会很不情愿,认为这样会占有自己的许多时间,这就得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去让学生阅读,只有学生开始阅读了,才有可能享受到阅读中的快乐,才有可能通过阅读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 余祯.让学生享受阅读[J].上海教育,2004(10X):45.
[2] 张兰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J].快乐阅读,2013(12):48.
[责任编辑 齐真]
关键词:阅读;活动;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89
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感受语文魅力,建立学生良好语感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在的学生能真正静下心来进行阅读的却不多,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所学科目要比普通高中复杂,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也远远没有那么重要,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学生更喜欢用个从电子终端设备从网络当中来阅读,而学生从网络当中阅读的内容大多是一些新闻类或者是网络小说之类,这类阅读内容占据了学生大量时间,然而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却并不多,而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还要引导学生去积极阅读。
一、用老师来影响学生
多年前,语文老师在教学时往往是引经据典,谈古说今,老师似乎无所不知,这样的一节语文课下来,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语文方面的知识,更有天文地理以及人文轶事,而这样的语文课学生也爱听,然而到了现在,我们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老师的语文素养与读书能力却大不如以前,因此要吸引学生来读书,老师首先得去读书,甚至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并来读书。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相对要小,而他们的语文素养要比普通高中生要低,要想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来阅读。
二、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读书
现在的语文课基本时间是比较充足的,其实在语文课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给学生留下一点时间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诸如在一周的课时当中,给学生留出一节课来让学生去阅读,对于那些不喜欢阅读的学生,通过课堂正式的阅读形式,以督促他们来阅读。如果有可能,可以建议学生每周利用固定的时间来开展一次阅读活动,这样在全校范围之内都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来读书。
三、创建读书场地,营造读书环境
要开展读书活动,就得有读书的场地与好的阅读书籍,现在各学校配发或者购买的书籍是比较多的,然而这些书籍的利用率却不高,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对于阅读缺乏积极主动性,因此老师要想办法来创设读书的场地,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1.让书籍进教室。说起读书,许多人往往会想到图书馆,但是去图书馆有有些时候不太方便,或者一些学生有了读书的想法或者零星的一些时间想去读点书,或许会因为借书不方便而放弃,其实学校可以以班级的名义将图书借出来,放置于班级当中并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的借到书了,在阅读时就很方便,即使是那些平时没有什么阅读习惯的学生,他们在百无聊赖时也会拿起书去阅读。
2.教会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应当说已经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其实不会读书,他们拿到书籍之后,只是简单地进行浏览,读完之后,也就算是个大致了解,这样学生读过去之后也就是走马观花,读完之后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要引导学生读书,老师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诸如让学生明白小说怎么阅读、剧本怎么阅读、杂文又该如何阅读,如何去提取文章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学会也阅读的方法他们才会去阅读,也才有可能在阅读中获得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现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手机终端在人们生活当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许多人已经习惯了去阅读手机内容,虽然手机也可以作为一种阅读方式,但是在现代研究表面,在电子媒体当中进行阅读,由于受到屏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都有一種被强迫要快速完成阅读,这就使得通过电子媒体进行的阅读一般来说也很难深入思考,属于“浅性阅读”,因此引导学生去阅读,还要通过正规的纸质的书籍。
另一方面,现在网络当中所传播的阅读内容质量良莠不齐,而中职阶段的学生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外界的刺激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于外界刺激的判断能力又不强,很容易被网络当中那些不良的信息所左右,这样学生接触到的内容不但对于学生成长不利,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因此那些已经习惯了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阅读的学生,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当中的内容。
四、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阅读
要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长期不断的去强化,当然如果只是靠老师的说教效果肯定不会太长久,如果让学生在各类活动当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那么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可以长久地保持下来。
1.定期召开读交流会。在学生中间开展读书交流会,可以是定期举行的,也可以是随机举行了。诸如老师向学生推荐了读书内容,先让学生去自主的阅读,并告知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读书结束之后,要进行交流读书交流,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督促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可以加深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由于这种交流是自由的发言,学生不但要组织自己的发言内容,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语言组织的有效训练,而发言则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拓展和加深学生的理解层面。而随机的交流则是利用课余一些零星的时间,老师可以针对文本内容当中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来交流,这也会促进学生去认真读书。
2.成果展示。读书必动笔这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当然让学生动笔就是要让学生进行一些整理、摘抄以及撰写读书心得,而过一段时间之后,老师应当将学生的这些内容进行集中的展示,通过展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又可以向其他同学学习,这同样也能促进学生去认真地阅读。
3.开好“好书推介会”。学生读了诸多的书目,必定有他所忠爱的一本,过一段时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一个“新书推介会”,让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书,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虽然这一要求看似不高,但是学生要想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就得认真去研究这本书,还得用自己的语言将相关内容表达出来,这其实是对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这个要求其实是很难的。如果学生能用研究的方式去认真读完一本书,那么他的收获将会是非常大的。
让学生去享受阅读,刚开始学生会很不情愿,认为这样会占有自己的许多时间,这就得需要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去让学生阅读,只有学生开始阅读了,才有可能享受到阅读中的快乐,才有可能通过阅读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 余祯.让学生享受阅读[J].上海教育,2004(10X):45.
[2] 张兰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J].快乐阅读,2013(12):48.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