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来源 :北方音乐·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音乐史中,舒伯特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重要成就主要体现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晚安》是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24首中的开篇之作,在歌曲中他深情地抒发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在创作上他运用了独特的艺术特点,无论是旋律、和声还是复调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技术并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提出了宝贵的经验。
  舒伯特(F.P.Schubret 1797-1828)十九世纪德奥天才作曲家,他是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而且他还是浪漫派音乐的开先河者,德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作品,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数量众多、作品的艺术价值极高,开创了欧洲音乐创作的新篇章。但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他的歌曲创作,他也因此或得了歌曲之王的美称,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他的歌曲自然、流畅、技法多样,充分表现出独特的音乐气质,直至今天仍然广泛流传,很多歌曲成为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所创作的《冬之旅》就是他的代表作。
  《冬之旅》一共24首,连续听起来好像讲故事。不过《冬之旅》并不像《美丽的磨坊女》那样是一部连续的声乐套曲。它叙述了一位恋爱失败、对生活失去希望的青年,在大雪弥漫的冬夜漫无目的流浪旅行,整个套曲细腻地表现出失恋青年在旅途中仿徨、迷茫的复杂心情,每一曲都充满失恋的悲籍,堪称艺术歌曲的佳作。这在《冬之旅》创作中我们也能深深感受到这个特点:音乐与文学之间完美结合、钢琴伴奏极富艺术性、旋律优美自然,亲切婉转;作品一直被一种悲剧性色彩所笼罩,用暗喻的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作品与那个时代息息相关、相伴梅生,表现出时代性特征。整部作品既具有安静均衡的古典主义风格,又极富戏剧性,表现出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作品取自德意志民间音乐素材却找不到一个现成的因子。这部经典之作极大地丰富了西洋音乐宝库,显示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独创性和艺术特征的多样性。
  对于《冬之旅》中的《菩提树》《老艺人》等作品许多人都已进行了赏析,在此本人对套曲的开篇之作《晚安》进行解析。
  第一首《晚安》:这首歌曲深沉的揭示了主人公痛苦的心里,这个受尽挫折的孤独者,向他过去的生活告别,对于未来的美好希望也已完全破灭,在他面前只有一条漫长而凄凉的路,在朦胧的月光下,他经过爱人的门前,失去的爱情使他十分感慨,他痛苦地唱道:“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永远是个流浪汉,在这黑暗的夜晚,唯有朦胧的月影是我亲密的伴倡,我不愿惊醒你的梦,让你静静地安眠,不让你听到脚步声,轻轻地把门关,临走之前在你门上写着晚安。”
  《晚安》是一首复三部曲式,舒伯特在旋律与调性上都表现出他写作的艺术特点。
  A段(1-24小节):乐曲从d小调展开,一开始是由钢琴声部先奏出贯穿全曲的弱而平稳的八分音符。钢琴声部的下方是Ⅰ级(主音)持续地向前走,上方高声部是乐曲主题的浓缩;在和声上,舒伯特通过在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运用了一个Ⅶ43和弦,强调了一种阴暗悲伤的感觉。接着又是Ⅰ→+Ⅶ43→Ⅰ→Ⅳ以及第六小节k64→Ⅴ→Ⅰ这样的和声效果打破了音乐的律动规律但并不阻碍音乐的继续前进。总的来说钢琴声部的前奏仿佛是旅人平稳地踏着忧伤沉重的脚步,带着痛苦的回忆慢慢踏上流浪的旅途。
  A1→B1乐段(33—70小节):这个乐段是乐曲的中段部分,它与A→B乐段构成了重复乐段,而这种重复的手法在乐曲中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重复性手法是音乐材料的照原或变化的重复,这种手法是前后音乐保持材料上相同或相似的联系,以精练的材料取得巩固、加深、强调以及一定的对比或回顾综合的效果并且加强了乐思发展中的统一性,是音乐展开中的一种基本手法,而重复也只是在谱面上,在演唱中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舒伯特在乐曲中段部分加入了一些变化,使整个乐曲在继续发展,并对第一部分做出了补充,加深了听者对乐曲旋律的印象。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他将旋律,结构,和声,复调,原诗的含义以及感情,甚至钢琴伴奏的微妙触键都能结合的完美无暇,使得人们感受到他的歌曲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这部《晚安》中也能深深感受到这个特点。《晚安》中的开始部分,其主要是运用了完全重复的“平行乐句”作为作品的开始,这种手法可以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平行乐句是由两个对称的乐句组成的,舒伯特对这种旋律写作技术的运用是非常优秀的。
  普例8
  同名大小调之间的相互转换是舒伯特在这套声乐套曲旋律写作的一种常用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是大小调之间的相互转换而改变旋律的色彩,即只变调性不变旋律。
  《晚安》中的开始部分,调性是d小调,乐曲继续发展舒伯特运用这种手法把旋律转到了D大调上。
  在《晚安》中舒伯特运用了先现音,使得古典和声的终止式的和声音响发生了改变,在歌唱声部同样也是用V级和弦的五音以倚音的外音形态出现。由于和声外音的运用,使得作品的音响变得奇异,但是和声的功能性依然存在。在《晚安》中,舒伯特运用了对比复调这种写作技术,展示出了舒伯特复调思维的能力。对比复调。它要求钢琴伴奏者要充分理解舒伯特的写作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舒伯特的作品。
  《冬之旅》套曲之《晚安》这首乐曲体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技术、复调思维以及他结合诗文所表达出来的个人思想情感,这也是浪漫派音乐开创初期的艺术体现。在他的这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无论是旋律还是和声都是非常优秀的,堪称经典之作,更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其他文献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突发性伤病事件是所有班主任老师最易碰到的难题,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家长的非难,甚至是控告,有时还会遭到学校的批评和处罚。为此,我们在处理班级突发性伤病事件时,一定要念好以下三字经。  一、“时”字经  这个“时”,是“及时”之意。从处理工作的针对对象来说,它又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及时把伤病学生就近送诊。当班级内发生了突发性伤病事件,特别是严重的伤病事件,千万不要首先纠缠
2010年7月,我正式就任新开办的深圳天成学校校长。“国家把整个学校交给你,要你用整个心去做整个校长”,陶行知先生的教诲我铭记在心。面对尚未完全竣工、尘土飞扬的校园,面对外来务工子弟占80%以上的薄弱生源,面对学校地处“名校林立”的夹缝中,面对深港一体化,面对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对社会变革对教育的需求……新校长、新学校、新需求,如何实现新发展?我选择了通过“顶层设计”,走高端办学之路。  受罗
苏教版教材中有类课文是由故事和古诗两部分构成,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而诗歌则是意境的凝聚,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作“文包诗”。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文包诗”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借文悟诗,入境体情,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鉴赏美文佳句,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的情趣。  一、诗文比照,品悟语言的魅力  “文包诗”形式的课文是苏教版教材的创举,作者用现代语言把诗人的创作经过编成故事告诉学生,同时又巧妙地将古代语言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