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一场“重头”的现场直播出现“重大意外”——在首届全国喜剧小品大赛的颁奖晚会上,中国“小品第一人”赵本山的徒弟出演的小品(实际不过是个小二人转段子)因“格调不高”、“品位太低”而在直播中途被强行叫停,赵本山的徒弟让央视“赶”下舞台。随后出现了更惊人的一幕:(据多家媒体披露,这场面使直播现场的全体观众同那些评委都“呆”了,演播厅内“鸦雀无声”。)亿万观众盼着快上场“出彩”的赵本山出现在镜头前,他没有马上演“正戏”,而是脸色铁青地“炮轰”央视:“我知道你们这儿是中央电视台,那你们把人家演员请来了,也该让人家演完了,又没什么‘犯忌’的,演完了再批评呗……”
谁敢这样大胆,在亿万双眼睛注视着的“央视画面”上“叫板”央视的“权威导演”?在中国,怕唯有“没他的节目,中国人就过不好年”的小品大腕赵本山——我们的“本山大哥”。在这里,我们无意评说那天颁奖晚会上本山大哥的言行是否有点“过分”了,还是“央视禁忌太多”。我们倒想借此思考一下——当下,谁把“小品演员的艺术地位抬得这么高”。
提到小品,真正搞“戏剧艺术”的人都知道,小品是戏剧学院老师为学生上表演课时用以作表演教学的戏剧片段。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哈尔滨体育馆首次“突发奇想”合演了一个“不是独幕话剧,不是电影片段,不是对口相声,不是化妆双簧”的“四不像”,但却逗观众捧腹大笑的节目——陈佩斯脑瓜聪明,怕报幕员(那时还不叫主持人)不知上台咋给这个“不伦不类”的节目报“演出形式”,灵机一动,临时想起自己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时曾做过小品,就让报幕员给报了“小品”二字。后来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这种演出样式的节目又被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搬上画面并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电视晚会导演便把这种样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员像化妆相声那样在舞台上“抖包袱”甚至“耍活宝”的“搞笑”节目称为“小品”,从而,根本上“颠覆”和“修正”了原来小品的本质。小品成了一大群曲艺演员活跃于荧屏和舞台的一夜蹿红、“扬名立腕儿”的“艺术形式”和“印钞作坊”。
其实,当年本山大哥在电视上的成名作还不能算现在电视上出现的只说不唱的小品,他和黄晓娟演的那个《麻将豆腐》连唱带说带“走场”——不过是东北二人转小段的一种“变异”表演形式“拉场戏”。刚上电视的本山大哥演的“小品”尽管很逗乐,但许多“有层次”的观众仍认为“太俗”,“太土”,并不怎么“宠爱”。天才的赵本山以独有的二人转“逗口”的口风和极富夸张但特有“台缘”的“肢体语言”最终奠定了在电视晚会上“小品王”的地位,让亿万观众拍手叫绝,让许多大艺术家击节再三。到今日,央视的春节晚会都怕没了赵本山的小品就会失去太多的观众,最后连黄金时段的广告也收不上高价。央视的导演尽管嘴上不服,但我们知道他们心虚,晚会办不好,总说今日观众的“口味”太高。赵本山来了,观众笑了,能让办得连年闹哄哄却一定连年挨骂的“春晚”多少找回点面子。说今日观众太挑剔,可为什么他们对本山大哥的小品就认可、就买账呢?央视的导演怕也回答不了这个简单的提问。近几年,他们也真不知电视晚会怎么办才会“火”。反正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赵本山一上场就火!于是,央视春节晚会对谁都可以说不,惟独对我们的本山大哥得“请”。毫不夸张地说,本山大哥在中国电视文艺上的巨大影响连带着提高了中国小品演员的艺术地位。陈佩斯这样有名气又拍演过多部电影的喜剧电影明星最终都被央视甩到了一旁,难怪陈佩斯曾不止一次地对媒体感叹:央视春节晚会是个名利场!可赵本山却靠着越升越高的人气把最初看家的老本行二人转演员的艺术地位也拔升了,演小品太“小儿科”了,拍电视连续剧上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方显英雄本色,一部《刘老根》又让央视尝到了赵本山上镜带来的甜头。赵本山的那些唱二人转的徒弟跟着师傅一块走红运,也使原本一提办节目就没“新辙”的央视导演眼前一亮。于是,首届全国电视喜剧小品大赛的颁奖晚会上不光请来了赵本山,还得带一对徒弟。徒弟知道师傅在央视导演这里牛气十足,审节目时演一样,上直播时“变卦”了,忘了这是央视直播,以为是铁岭的二人转小剧场。于是二人转搞笑的“脏说口”上来了:“巧儿我自幼许配大家,老赵家花钱了,让大家都沾巴点儿呗”这样“低级趣味”连在地方电视台都不能上的节目在国家级电视台直播出来了。随后,还得宠着本山上场为晚会“氽底”——没想到,本山大哥上来没惯着央视的“面子”与地位,放开了“连珠炮”。能怪本山大哥过分吗?他太爱东北的本土文化二人转了,他意识不到徒弟的“说口”低俗,他觉得应该给受普通老百姓欢迎的地域艺术一条生长之路。而作为央视的晚会导演,明知这是喜剧小品大赛的颁奖晚会,却不担心观众误以为是二人转大赛的颁奖晚会,邀请唱二人转的来直播现场帮他赚笑声,发现苗头不对,又没等卸磨就杀驴,半道轰演员下台,谁之过?难道他以为凡是小品演员引爆的笑声就都那么让人舒服吗?近几年,小品演员在电视晚会上蹿红之后,纷纷去玩“纯艺术”——争拍影视剧。他们夸张的“曲艺范儿”在人物塑造上显露无遗,就连“大师级”的导演张艺谋为赵本山量身定做的《幸福时光》拍完后都使“张大师”觉得玩喜剧并不幸福。这次央视的首届喜剧小品大赛介绍评委时,本山大哥的艺术简历上也没提《幸福时光》,反倒耐人寻味地把在国际上比老谋子艺术地位还高的另一位大师陈凯歌执导的、本山大哥没露几个正脸的《荆轲刺秦王》提出来让主持人宣读,可见大腕的本山大哥也知道提哪个大师与自已的合作更显份量。
冯小刚说过,我的电影不是“搞笑”,不搞,让观众会心地笑才显幽默。当下小品演员“搞”的笑充其量算“滑稽”。小品演员大都不是什么正规的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文化较高的演员,也许被观众宠得真不知幽默和滑稽的区别,但央视的导演要给观众送健康的笑声却没幽默感怕讲不通吧?现学也不难,看看葛优的表演,重新虚心地欣赏一下《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再笨的人起码也能找到点感觉吧?稍带提醒一句,千万别迷信那个总爱在央视频频露面动辄就讲“文化”的某“大学者”捧本山大哥的那句话——“大俗才大雅”。世上不是什么事物都有逆定理,大俗的可能大雅,但大雅的未必都一定大俗。我们的小品演员缺啥补啥,万一以为学者的话就是真理,再俗大劲儿了,让低俗的笑声过分冲击主流文化就可怕了。说到这里,我们又想到了一个好演员——宋丹丹。尽管宋丹丹这些年许是因为演小品落了病,再演影视剧也有“老太太”的“撇嘴痕迹”,但她毕竟艺术修养和文化功底优于其他小品演员,是个戏剧家,2004年央视春节晚会早放风说赵本山和宋丹丹又要合作。观众的胃口提得老高时,又传出她因为本山大哥的一个“选”字伤了自尊心,罢演了,一般人会认为宋丹丹腕儿比高秀敏大所以毛病多,但我们也要反过来想想,宋丹丹毕竟知道上不上央视的那个春节晚会对她这种演员不是很重要,真正的艺术家的地位需靠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来证实。
谁敢这样大胆,在亿万双眼睛注视着的“央视画面”上“叫板”央视的“权威导演”?在中国,怕唯有“没他的节目,中国人就过不好年”的小品大腕赵本山——我们的“本山大哥”。在这里,我们无意评说那天颁奖晚会上本山大哥的言行是否有点“过分”了,还是“央视禁忌太多”。我们倒想借此思考一下——当下,谁把“小品演员的艺术地位抬得这么高”。
提到小品,真正搞“戏剧艺术”的人都知道,小品是戏剧学院老师为学生上表演课时用以作表演教学的戏剧片段。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哈尔滨体育馆首次“突发奇想”合演了一个“不是独幕话剧,不是电影片段,不是对口相声,不是化妆双簧”的“四不像”,但却逗观众捧腹大笑的节目——陈佩斯脑瓜聪明,怕报幕员(那时还不叫主持人)不知上台咋给这个“不伦不类”的节目报“演出形式”,灵机一动,临时想起自己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时曾做过小品,就让报幕员给报了“小品”二字。后来陈佩斯和朱时茂的这种演出样式的节目又被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搬上画面并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电视晚会导演便把这种样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员像化妆相声那样在舞台上“抖包袱”甚至“耍活宝”的“搞笑”节目称为“小品”,从而,根本上“颠覆”和“修正”了原来小品的本质。小品成了一大群曲艺演员活跃于荧屏和舞台的一夜蹿红、“扬名立腕儿”的“艺术形式”和“印钞作坊”。
其实,当年本山大哥在电视上的成名作还不能算现在电视上出现的只说不唱的小品,他和黄晓娟演的那个《麻将豆腐》连唱带说带“走场”——不过是东北二人转小段的一种“变异”表演形式“拉场戏”。刚上电视的本山大哥演的“小品”尽管很逗乐,但许多“有层次”的观众仍认为“太俗”,“太土”,并不怎么“宠爱”。天才的赵本山以独有的二人转“逗口”的口风和极富夸张但特有“台缘”的“肢体语言”最终奠定了在电视晚会上“小品王”的地位,让亿万观众拍手叫绝,让许多大艺术家击节再三。到今日,央视的春节晚会都怕没了赵本山的小品就会失去太多的观众,最后连黄金时段的广告也收不上高价。央视的导演尽管嘴上不服,但我们知道他们心虚,晚会办不好,总说今日观众的“口味”太高。赵本山来了,观众笑了,能让办得连年闹哄哄却一定连年挨骂的“春晚”多少找回点面子。说今日观众太挑剔,可为什么他们对本山大哥的小品就认可、就买账呢?央视的导演怕也回答不了这个简单的提问。近几年,他们也真不知电视晚会怎么办才会“火”。反正有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赵本山一上场就火!于是,央视春节晚会对谁都可以说不,惟独对我们的本山大哥得“请”。毫不夸张地说,本山大哥在中国电视文艺上的巨大影响连带着提高了中国小品演员的艺术地位。陈佩斯这样有名气又拍演过多部电影的喜剧电影明星最终都被央视甩到了一旁,难怪陈佩斯曾不止一次地对媒体感叹:央视春节晚会是个名利场!可赵本山却靠着越升越高的人气把最初看家的老本行二人转演员的艺术地位也拔升了,演小品太“小儿科”了,拍电视连续剧上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方显英雄本色,一部《刘老根》又让央视尝到了赵本山上镜带来的甜头。赵本山的那些唱二人转的徒弟跟着师傅一块走红运,也使原本一提办节目就没“新辙”的央视导演眼前一亮。于是,首届全国电视喜剧小品大赛的颁奖晚会上不光请来了赵本山,还得带一对徒弟。徒弟知道师傅在央视导演这里牛气十足,审节目时演一样,上直播时“变卦”了,忘了这是央视直播,以为是铁岭的二人转小剧场。于是二人转搞笑的“脏说口”上来了:“巧儿我自幼许配大家,老赵家花钱了,让大家都沾巴点儿呗”这样“低级趣味”连在地方电视台都不能上的节目在国家级电视台直播出来了。随后,还得宠着本山上场为晚会“氽底”——没想到,本山大哥上来没惯着央视的“面子”与地位,放开了“连珠炮”。能怪本山大哥过分吗?他太爱东北的本土文化二人转了,他意识不到徒弟的“说口”低俗,他觉得应该给受普通老百姓欢迎的地域艺术一条生长之路。而作为央视的晚会导演,明知这是喜剧小品大赛的颁奖晚会,却不担心观众误以为是二人转大赛的颁奖晚会,邀请唱二人转的来直播现场帮他赚笑声,发现苗头不对,又没等卸磨就杀驴,半道轰演员下台,谁之过?难道他以为凡是小品演员引爆的笑声就都那么让人舒服吗?近几年,小品演员在电视晚会上蹿红之后,纷纷去玩“纯艺术”——争拍影视剧。他们夸张的“曲艺范儿”在人物塑造上显露无遗,就连“大师级”的导演张艺谋为赵本山量身定做的《幸福时光》拍完后都使“张大师”觉得玩喜剧并不幸福。这次央视的首届喜剧小品大赛介绍评委时,本山大哥的艺术简历上也没提《幸福时光》,反倒耐人寻味地把在国际上比老谋子艺术地位还高的另一位大师陈凯歌执导的、本山大哥没露几个正脸的《荆轲刺秦王》提出来让主持人宣读,可见大腕的本山大哥也知道提哪个大师与自已的合作更显份量。
冯小刚说过,我的电影不是“搞笑”,不搞,让观众会心地笑才显幽默。当下小品演员“搞”的笑充其量算“滑稽”。小品演员大都不是什么正规的艺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文化较高的演员,也许被观众宠得真不知幽默和滑稽的区别,但央视的导演要给观众送健康的笑声却没幽默感怕讲不通吧?现学也不难,看看葛优的表演,重新虚心地欣赏一下《编辑部的故事》和《我爱我家》,再笨的人起码也能找到点感觉吧?稍带提醒一句,千万别迷信那个总爱在央视频频露面动辄就讲“文化”的某“大学者”捧本山大哥的那句话——“大俗才大雅”。世上不是什么事物都有逆定理,大俗的可能大雅,但大雅的未必都一定大俗。我们的小品演员缺啥补啥,万一以为学者的话就是真理,再俗大劲儿了,让低俗的笑声过分冲击主流文化就可怕了。说到这里,我们又想到了一个好演员——宋丹丹。尽管宋丹丹这些年许是因为演小品落了病,再演影视剧也有“老太太”的“撇嘴痕迹”,但她毕竟艺术修养和文化功底优于其他小品演员,是个戏剧家,2004年央视春节晚会早放风说赵本山和宋丹丹又要合作。观众的胃口提得老高时,又传出她因为本山大哥的一个“选”字伤了自尊心,罢演了,一般人会认为宋丹丹腕儿比高秀敏大所以毛病多,但我们也要反过来想想,宋丹丹毕竟知道上不上央视的那个春节晚会对她这种演员不是很重要,真正的艺术家的地位需靠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