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曲家汪立三的创作风格

来源 :流行歌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19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首百年中国乐坛,“如何对待传统音乐文化”“如何对待西方音乐文化”“如何建构雅俗共赏的中国新音乐”一直是音乐家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和实践,也推动着中国钢琴音乐不断发展,数代音乐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从1914年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发表以来,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回顾中国的钢琴音乐史,钢琴音乐创作逐步成熟,尤其在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探索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民族气质取决于作曲家的民族文化修养、民族音乐审美的敏感和对题材内容精神本质的掌握。只有捕捉到这种气质,才能够吸取到民族音乐的营养,从而获得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民族气质,从本质而言,是中国钢琴艺术赖以生存的源泉。
  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牧童短笛》是第一首真正体现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这支钢琴曲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迈向成熟。之后,更多的作曲家沿着贺绿汀开创的这条中国风格钢琴创作的道路努力探索,这部分作曲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有马思聪、丁善德、江文也、陈培勋、桑桐、瞿维等,他们为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标志着我国社会迈向新纪元,同时,日益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钢琴教学、演奏、创作事业蒸蒸日上,中国乐坛迎来了钢琴创作的初步繁荣。马思聪、丁善德、江文也、陈培勋、桑桐等作曲家都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钢琴作品。汪立三正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曲家。汪立三是四川省犍为县人,自幼热爱音乐,195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桑桐、丁善德及苏联专家阿尔德玛诺夫,1959年毕业后分配到黑龙江省北大荒垦区文工团工作,1965年任教于哈尔滨师范学院。1979年,他参加了第四次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和第三届全国音乐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常务理事。1985年汪立三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后又被选为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担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他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并创作了题材丰富、内容多样的优秀的钢琴作品。
  早在1953年,汪立三所改编的《蓝花花》就是一首颇受好评的钢琴曲。作品以陕北民歌《蓝花花》为主题,用变奏手法展开,通过织体的改变、和声的力量和节奏的推动,讲述了美丽淳朴的农村姑娘勇于反抗封建压迫的感人故事。这首乐曲创作风格清新洒脱,凝重深厚,富有浓郁的民族气质。1957年,他又创作了《小奏鸣曲》,堪称是最早、最成功的中国式小奏鸣曲,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带有标题《在阳光下》《新雨后》和《山里人之舞》,整部作品清新流畅、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而此时的汪立三,还是一位青年学生,但已经显露出了他非同一般的作曲才华和不愿墨守成规的创作思路。
  20世纪60年代,汪立三来到了哈尔滨,黑土地赋予了他更多的艺术养分,他先后创作了《北大荒的姑娘》(女生小合唱)、《非洲战鼓》(钢琴、民乐与朗诵)和《我们走在大路上》(钢琴曲),其中《我们走在大路上》继续了他在学生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的探索之路。
  1979年,汪立三写出了对我国钢琴创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手法新颖的钢琴独奏组曲《东山魁夷画意》,至此,作曲家的才智和创作才真正得以释放和展示。随后,汪立三又有感于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而创作了钢琴曲《梦天》和《秦王饮酒》,可以说,是诗人李贺那“务去陈言,力辟新境”的创作风格给了他新的灵感,他选择了十二音技法原则,同时又巧妙地结合进中国音调,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高远、空旷、遥距地面的艺术空间。
  1981年,汪立三应美国钢琴家杰可布的要求创作了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钢琴曲《二人转的回忆》,在美国上演时受到了热烈欢迎,这首作品风格粗犷、情绪热烈,采用了多调性的创作手法,保持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同年,汪立三又创作出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品——钢琴赋格套曲《他山集》,标题来源于《诗经·小雅·鹤鸣》中的诗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部“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创作技巧上大胆创新,同时有着丰富思想内容的杰作”,整部作品由《书法与琴韵》《图案》《泥土的歌》《民间玩具》《山寨》五首组成,其中第一首《书法与琴韵》由著名音乐理论家廖乃雄的女儿廖冲于1985年在西柏林演出时受到当地音乐家的好评。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试图从西方音乐的角度来展现东方文化的精神,体味如何将这些古典、传统的精神予以现代化的处理。他凭借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厚修养,满怀对大地母亲的深厚情感,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书法和古琴、复杂离奇的图案造型、古老苦难的大地、淳朴稚拙的民间玩具、西南民族的边寨等为立足点,用欧洲的古典作曲技法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不朽魅力。“这套作品不但将‘中国文化之玉’雕琢得晶莹剔透,同时也力使‘他山之石’融入本土化、民族化的艺术之境”。
  这些优秀的钢琴作品显示了他试图用现代技法表现民族风格、锐意创新的创作特征,为丰富我国钢琴艺术文化、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他还撰有《论星海交响乐作品的评价问题》(与人合作)、《新潮与老根》等理论文章,培养了一批理论创作人才。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汪立三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同时也逐步奠定了他中西兼收、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或雄浑奔放、凝重深厚,或朝气蓬勃、清新洒脱,充满了探索者的热忱。
  正如汪立三在《(梦天)作者的话》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是拥护‘拿来主义’的,我赞成鲁迅先生说的‘吃螃蟹’的精神。艺术中本无万能的技法,也无绝对禁用的技法,一切取决于得当与否。但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我感到借鉴外国的东西不是为了寄人篱下当某派的附庸,而是为了多点本事,最终还是贵在以自家面目自立于世。”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气息,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可以感受到他已经将西洋技法和中国风格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风格独特、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汪立三在“第一届中国作曲家现代音乐节”上说过:“对国内某些人来说,我是希望他们对‘新潮’不要大惊小怪。对国外某些人来说,我是希望他们注意我们老根的生命力。对青年作曲家来说,我希望他们在勇敢探索的同时,对民族的根扎得更深一些。”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的作品思想深刻,感情丰富,技巧纯熟,大胆创新,中西融会,不拘一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个性特点。他扎根于民族的土壤,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又保持着不拘一格、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他成功地借鉴了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创作出了大量富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他早期的创作受古典乐派和早期浪漫派的影响,手法相对传统,随着创作的逐渐成熟,他的作品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了西方印象派作曲技法的风格与特点,逐步发展,锐意创新,将东方情怀与西洋技法完美地融合、统一,终于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
  汪立三曾说过:“今天,全世界艺术正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音乐也不例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我们中国作曲家应以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结合而独树一帜,走向世界,大放异彩。”他为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这既是他个人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时代、文化、民族和社会共同培育的结果,他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精神在我国的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他所创作的优秀作品既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高中学生,迎战高考是一大重任。这就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和一些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关键时期;学习方法  进入高中以后,物理课程的学习同在初中所学到的知识相比,知识点比较难于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一些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提升物理成绩。  一、高中物理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