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兒阶段是孩子智力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其开展有效的教育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区域活动以其轻松愉悦的氛围,以及对幼儿的积极影响被广大幼儿园所欢迎。区域活动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还成为了现阶段幼儿园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活动形式。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幼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自主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活动。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最终获得全身心的发展。
一、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玩耍的自由天地,也是幼儿能够自主探索的一个神秘角落。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学习与交往机会,也能够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区域活动这一教育途径,能够将幼儿五大领域的需求进行融合,从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二、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创设理念
想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幼师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幼儿树立明确的区域活动的目标。
1.明确区域活动创设的主要目标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提出了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的活动要有利于引发幼儿产生探索欲望。这些文献的出台都为幼儿园的班级区域活动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指明了区域活动的根本目标:在尊重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给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基础之上,通过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前期对于幼师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师往往会为了一些外在的目的而抛弃了根本目的。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中,不仅浪费的人力物力,还会造成幼儿的兴趣低下,幼师的职业倦怠。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区域活动,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以幼儿为中心。因此幼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发展入手首先确立良好的目标,然后再详细的设计整体的区域活动。
2.形成正确的区域活动物质环境创设观
首先需要幼师形成正确的空间布局观念。活动空间的设置既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产生变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需的区域大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幼儿自身的注意力较低,不能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区域的活动过程当中。因此在进行小班阶段的空间布局时,可以以自己班级的教室为单位,借助活动室中各个角落来进行区域的设计。通过这样的空间布置,既节约空间的成本又能够满足小班幼儿对于外界的探索。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想象力也更为丰富,并且动手实践能力也随着日常的锻炼以及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因此区域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中班和大班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需求。这时就需要幼师采取走班制。将中、大班各个活动室分别创设成不同的独立的区域,例如中一班活动室为独立的美工区,中二班活动室为独立的建构区,中三班活动室为独立的角色区等,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开展各种活动,来引导幼儿到不同的活动室中参与不同的区域活动。
3.形成正确的材料观
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很多幼师认为要投放足够丰富的材料,但是这种单一的注重华丽材料的想法,不能满足幼儿对于材料的实际需求。因此幼师要根据实际的区域活动,来为幼儿进行其所需的材料投放。例如在音乐区域,很多幼师想要为幼儿投放笛子、葫芦丝等材料,这些材料不仅造价高,而且易坏。并且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十分专业化的训练,是很难对这些乐器进行操作的。这时幼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吹响的树叶,或者将柳条抽空做成哨子。通过这些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本就能见到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看到平平无奇的叶子也能够吹出动听的声音。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能够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更加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
(二)为幼儿提供充足活动保障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观念,还需要为幼儿的整体活动提供保障。首先,是为幼儿的区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比如在小班的区域互动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的反应较慢,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很难进入状态,这时幼师就要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将自身投入到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
其次,要将区域活动与幼儿阶段的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例如在益智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师就可以将美术或者其他方面的所学内容与区域活动紧密的联系。例如幼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硬纸板,来制作成拼图:将纸箱上的硬纸板进行裁剪,画出小恐龙,利用胶水在硬纸板上贴上小恐龙的图画,然后将小恐龙的图画进行横两刀和竖两刀的裁剪,这样一个小恐龙的拼图就制作完成了。通过将所学内容与区域活动的融合,让幼儿在活动区域中感受到知识与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幼儿能够深入对美术等内容进行探究,既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又体现了幼儿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最后,从玩法去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小班在本班活动室自主选择区域开展活动。中班通过班级整体走班来均衡每个区域活动的参与度,获得每个区域的关键经验。到了大班幼师会让其通过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不同的区域,通过混班的方式来完成区域活动,这样既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提高幼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
有的幼师对于区域活动的指导能力欠缺,对区域活动认识还较浅显,仍以传授知识、维持纪律、调节矛盾的身份出现,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时间极少,对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水平观察不够,指导随意性大,缺乏计划性。因此想要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幼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幼师的指导能力。
1.明确自身角色
幼师的角色定位会直接影响幼师对于区域活动的管理,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幼师就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师既不能像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直接的知识传授,又不能像自由活动一样对幼儿过于放手。幼师应立足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整体活动过程进行监督以及辅助,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幼儿参与活动之后,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促进幼儿的不断进步。因此本次的评价开始了幼儿自评、幼儿互评、家长评价、幼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发朋友圈进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来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展开有效的指导。
三、结束语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想要提高区域活动的实施效率,就需要幼师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保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开展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萍萍.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21):49-50.
[2]郭晓娟.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7):251+253.
[3]刘敏.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五). 2020:196-198.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幼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自主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活动。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最终获得全身心的发展。
一、开展区域活动的意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玩耍的自由天地,也是幼儿能够自主探索的一个神秘角落。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学习与交往机会,也能够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通过区域活动这一教育途径,能够将幼儿五大领域的需求进行融合,从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
二、区域活动开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创设理念
想要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幼师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幼儿树立明确的区域活动的目标。
1.明确区域活动创设的主要目标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提出了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的活动要有利于引发幼儿产生探索欲望。这些文献的出台都为幼儿园的班级区域活动的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指明了区域活动的根本目标:在尊重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给予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基础之上,通过环境的创设,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前期对于幼师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师往往会为了一些外在的目的而抛弃了根本目的。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中,不仅浪费的人力物力,还会造成幼儿的兴趣低下,幼师的职业倦怠。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区域活动,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以幼儿为中心。因此幼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要从幼儿的发展入手首先确立良好的目标,然后再详细的设计整体的区域活动。
2.形成正确的区域活动物质环境创设观
首先需要幼师形成正确的空间布局观念。活动空间的设置既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产生变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需的区域大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幼儿自身的注意力较低,不能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区域的活动过程当中。因此在进行小班阶段的空间布局时,可以以自己班级的教室为单位,借助活动室中各个角落来进行区域的设计。通过这样的空间布置,既节约空间的成本又能够满足小班幼儿对于外界的探索。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想象力也更为丰富,并且动手实践能力也随着日常的锻炼以及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因此区域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中班和大班幼儿对于区域活动的需求。这时就需要幼师采取走班制。将中、大班各个活动室分别创设成不同的独立的区域,例如中一班活动室为独立的美工区,中二班活动室为独立的建构区,中三班活动室为独立的角色区等,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开展各种活动,来引导幼儿到不同的活动室中参与不同的区域活动。
3.形成正确的材料观
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很多幼师认为要投放足够丰富的材料,但是这种单一的注重华丽材料的想法,不能满足幼儿对于材料的实际需求。因此幼师要根据实际的区域活动,来为幼儿进行其所需的材料投放。例如在音乐区域,很多幼师想要为幼儿投放笛子、葫芦丝等材料,这些材料不仅造价高,而且易坏。并且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十分专业化的训练,是很难对这些乐器进行操作的。这时幼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吹响的树叶,或者将柳条抽空做成哨子。通过这些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本就能见到的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看到平平无奇的叶子也能够吹出动听的声音。不仅充满趣味性,而且能够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更加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
(二)为幼儿提供充足活动保障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观念,还需要为幼儿的整体活动提供保障。首先,是为幼儿的区域活动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比如在小班的区域互动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的反应较慢,操作能力较差,因此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很难进入状态,这时幼师就要给予其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将自身投入到区域活动的过程当中。
其次,要将区域活动与幼儿阶段的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例如在益智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幼师就可以将美术或者其他方面的所学内容与区域活动紧密的联系。例如幼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硬纸板,来制作成拼图:将纸箱上的硬纸板进行裁剪,画出小恐龙,利用胶水在硬纸板上贴上小恐龙的图画,然后将小恐龙的图画进行横两刀和竖两刀的裁剪,这样一个小恐龙的拼图就制作完成了。通过将所学内容与区域活动的融合,让幼儿在活动区域中感受到知识与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幼儿能够深入对美术等内容进行探究,既提高了区域活动的趣味性,又体现了幼儿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最后,从玩法去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小班在本班活动室自主选择区域开展活动。中班通过班级整体走班来均衡每个区域活动的参与度,获得每个区域的关键经验。到了大班幼师会让其通过自己的喜好,自行选择不同的区域,通过混班的方式来完成区域活动,这样既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提高幼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
有的幼师对于区域活动的指导能力欠缺,对区域活动认识还较浅显,仍以传授知识、维持纪律、调节矛盾的身份出现,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时间极少,对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水平观察不够,指导随意性大,缺乏计划性。因此想要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幼师的指导作用,提高幼师的指导能力。
1.明确自身角色
幼师的角色定位会直接影响幼师对于区域活动的管理,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幼师就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幼师既不能像集体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直接的知识传授,又不能像自由活动一样对幼儿过于放手。幼师应立足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整体活动过程进行监督以及辅助,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幼儿参与活动之后,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促进幼儿的不断进步。因此本次的评价开始了幼儿自评、幼儿互评、家长评价、幼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发朋友圈进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来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展开有效的指导。
三、结束语
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想要提高区域活动的实施效率,就需要幼师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保障,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开展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萍萍.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21):49-50.
[2]郭晓娟.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J].科技资讯,2020,18(17):251+253.
[3]刘敏.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C].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南昌会场)论文集(五). 2020: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