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政治安全,通常是指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和核心地位,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领域的安全。进入新时代,要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就需要从现实矛盾和重点方向出发,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
国家政治安全最核心的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当代中国国家政权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组织领导和执政地位。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指明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大意义、根本任务、重点工作、策略方法,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现为对外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政治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
中华民族能否实现民族复兴,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是关键问题。“举什么旗”直接决定“走什么路”。一旦指导思想出问题,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安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胜利的前提和保证,政治制度直接關乎中华民族兴衰成败。
当前,中国维护政治安全,最主要就是要谨防坠入西方精心打造的“民主化陷阱”。政治的本质是政权问题,政权的关键又是哪个阶级掌权的问题。就此而言,国体问题(也就是政权的阶级基础问题)才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论断与党此前有关政治制度的一系列表述互为表里,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苏联以及当前一些国家坠入“民主化陷阱”的本质与危害,为中国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定的政治制度保障。中国从国体来看,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并特别强调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得非常明白:“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这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强调实质合法性,远比仅仅强调程序合法性的西式民主,要透彻得多,实在得多,因而也理直气壮得多。2014年3月,英国《经济学家》刊文感叹“西方民主病在哪儿”,坦承“民主”在全球发展停滞甚至出现逆转。“自由之家”认为,2013年已是全球“自由指数”连续第8年下降。2013年皮尤调查显示,美国仅有31%的人对本国发展方向感到满意,而中国这一数字达到85%。
苏联解体之后,境内外反华势力又开始加紧“忽悠”中国,试图让中国照着戈尔巴乔夫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借此削弱和解体中国。因此,尽管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政治改革(如实现任期制、差额选举、村民自治等),但在西方眼里这些都不算数。说到底,在他们看来,只有将中国共产党忽悠下台,中国才算实现“民主化”。如果按照西式民主进行改革,实行西方模式的党政分开,乃至任由共产党选举下台,其后果只会与当年苏联解体一样。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才能确保政权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抓住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核心关键,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略。毛泽东同志也曾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打铁必须自身硬,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才能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使我们党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于增强全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就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恢复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遵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综合分析党情国情世情深刻变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挑战,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党群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只有持续深化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制定更加科学完备、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规章守则,确保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升,才会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创造性地把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大成,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列宁称赞道,“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把它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作风建设,从讲政治的高度持续发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是实践经验转化成理论指导的成果,是对长期以来党的建设经验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自觉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规律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就要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黨员、干部思想和心灵。推进作风建设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在不少地区和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宽松软现象。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作风建设丝毫不能放松,必须要彻底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绝不让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盛行,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最大的决心和韧劲狠抓作风建设,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始终紧紧扭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不放松,推动了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作风建设要保持常态化、长效化,弘扬好的作风遏制不良作风,就要通过制度机制发挥作用,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严格贯彻执行能力,维护作风建设制度机制的权威性。
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
国家政治安全最核心的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政权是指掌握国家主权的政治组织及其所掌握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对社会的统治和管理。当代中国国家政权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组织领导和执政地位。政治制度是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国情决定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指明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大意义、根本任务、重点工作、策略方法,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现为对外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政治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
中华民族能否实现民族复兴,政治方向和发展道路是关键问题。“举什么旗”直接决定“走什么路”。一旦指导思想出问题,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安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胜利的前提和保证,政治制度直接關乎中华民族兴衰成败。
当前,中国维护政治安全,最主要就是要谨防坠入西方精心打造的“民主化陷阱”。政治的本质是政权问题,政权的关键又是哪个阶级掌权的问题。就此而言,国体问题(也就是政权的阶级基础问题)才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论断与党此前有关政治制度的一系列表述互为表里,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苏联以及当前一些国家坠入“民主化陷阱”的本质与危害,为中国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定的政治制度保障。中国从国体来看,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并特别强调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得非常明白:“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这种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强调实质合法性,远比仅仅强调程序合法性的西式民主,要透彻得多,实在得多,因而也理直气壮得多。2014年3月,英国《经济学家》刊文感叹“西方民主病在哪儿”,坦承“民主”在全球发展停滞甚至出现逆转。“自由之家”认为,2013年已是全球“自由指数”连续第8年下降。2013年皮尤调查显示,美国仅有31%的人对本国发展方向感到满意,而中国这一数字达到85%。
苏联解体之后,境内外反华势力又开始加紧“忽悠”中国,试图让中国照着戈尔巴乔夫的方式进行政治改革,最终借此削弱和解体中国。因此,尽管中国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政治改革(如实现任期制、差额选举、村民自治等),但在西方眼里这些都不算数。说到底,在他们看来,只有将中国共产党忽悠下台,中国才算实现“民主化”。如果按照西式民主进行改革,实行西方模式的党政分开,乃至任由共产党选举下台,其后果只会与当年苏联解体一样。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才能确保政权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抓住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核心关键,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略。毛泽东同志也曾说,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打铁必须自身硬,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就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才能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使我们党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对于增强全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这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方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就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恢复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基本遵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新任务新挑战,综合分析党情国情世情深刻变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挑战,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党群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只有持续深化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制定更加科学完备、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规章守则,确保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升,才会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创造性地把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境界,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人类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集大成,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列宁称赞道,“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类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只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把它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作风建设,从讲政治的高度持续发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是实践经验转化成理论指导的成果,是对长期以来党的建设经验尤其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自觉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规律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就要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黨员、干部思想和心灵。推进作风建设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在不少地区和部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宽松软现象。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作风建设丝毫不能放松,必须要彻底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绝不让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盛行,一刻不停歇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最大的决心和韧劲狠抓作风建设,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从“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始终紧紧扭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不放松,推动了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作风建设要保持常态化、长效化,弘扬好的作风遏制不良作风,就要通过制度机制发挥作用,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严格贯彻执行能力,维护作风建设制度机制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