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迭代视域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变迁——基于理念、目标与模式演化的考证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发展与媒介技术进步驱动传媒产业锐变,引发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纵观中国高校百余年新闻传播教育史,无论是理念革新、目标转变,还是模式更替,其背后都离不开媒介技术的驱动。回望媒介演变史,从"纸媒"到"电媒"的演化,从互联网到"智能媒体"的狂飙突进,媒介技术每一次升级都推动传媒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新闻传播教育从"通识""专业"到"复合型",再跃升为"大融合"培养模式,这一过程反映媒介迭代、社会变迁与教育的转向。进入"智媒时代",技术挑战现有教育规制,"新文科"建设下的"大融合"意味着教育理念和模式迎来了历史性的回归。面对媒介技术突飞猛进,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适时瞄准技术创新,但更应坚守人文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电针“天枢”“上巨虚”穴,观察其对肠易激综合征(IBS)伴抑郁情绪大鼠结肠组织SIRT1及海马组织中SIRT1、CREB及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IBS伴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与西药组,每组9只。适应性喂养7 d,采用二硝基苯磺酸(DNBS)灌肠结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创建IBS伴抑郁情绪大鼠模型。电针组造模后选择双侧“天枢”“上巨虚”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球暴发,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全球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打乱2022届许多毕业生规划好的就业设想,使很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方向发生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大学2022届艺术设计毕业生开展问卷调查,对疫情前后艺术设计专业就业选择变化进行分析,寻找问题所在,为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毕业生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做好“六保六稳”工作。
学位
<正>关于我们《教育科学论坛》是一份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教育学术期刊。上旬刊(综合版)着重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及时反映教育教学成功经验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突出综合性、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中旬刊(专题版)立足教育实践和教学一线,致力于重大问题研究与探索,体现专题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操作性;下旬刊(职教版)专注于职业教育研究,力图为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搭
期刊
<正>“人民政协为人民”既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光荣使命,也是作为一名县政协主席的职责与担当。自担任滦平县政协主席以来,我始终坚持把“讲政治、为人民、助发展、上水平”作为本届政协履职的核心要求,主持实施了“党建引领、制度完善、协商质效、凝心聚智、履职能力”五项提升工程,
期刊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从首次化疗至6次化疗结束后癌因性疲乏变化轨迹及其预测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癌化疗患者250名,分别调查患者6次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化疗结束后1周共18次的癌因性疲乏情况。采用R4.1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运用R软件"lcmm"包中的hlme函数进行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GM
知识图谱是一种利用解释性语言描述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知识库,能够增强机器学习能力,挖掘事物间深层及潜藏的关系,为决策者在抉择过程中提供辅助。从知识图谱技术原理出发,结合油气管道特点,提出了以业务需求、本体设计、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存储、知识迭代更新为核心的油气管道行业知识图谱构建流程与方法。依据SY/T 6828—2017《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首次构建了以风险识别、评价、防治为主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及潜在路径,探讨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积极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和工作投入意愿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弹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积极应对方式量表、工作投入意愿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广东省和江西省共4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得到768份有效问卷。医护人员领悟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心理弹性(P<0.001);应对方式调节了领悟社
文章以苗族特色独有纹样元素为研究对象,从服饰的纹样图案开始拓展,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图片和查阅文章资料,结合符号学的理论内容展开探讨;以符号学为出发点分析苗族服饰纹样元素,并对苗族服饰文化进行分析,结合二者对民族现代化设计的审美和艺术、服饰多元化演变的方向进行思考;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当下的服装流行元素设计和发展提供帮助。
新闻媒介对信息的传播为受众营造了一种拟态环境,这种环境并不是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媒体对信息选择、加工、报道后向人们所展示的环境。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对媒介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挑战。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的视角,从媒介技术、客观真相、受众等角度分析“后真相”新闻报道的成因。本文认为后真相新闻报道现象正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孕育而生”,这种“情绪在前,真相在后”的新闻报道现象,某种程度而言是因为人没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