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上的逐步推广应用,其引起的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多个内分泌腺体受损的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各内分泌腺体相关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以及对应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机 构】
:
211200 南京,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内分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单抗药物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获批进入临床,在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淋巴瘤等多种肿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上的逐步推广应用,其引起的各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多个内分泌腺体受损的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本文对PD-1/PD-L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各内分泌腺体相关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以及对应临床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ICU一病区行超声定位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PDT的5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以SOP实施时间为节点将其分为SOP实施前组(19例,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和SOP实施后组(37例,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主要诊断、脑肿瘤比例、脑血管病比例、人工气道类型、人工气道留置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就诊的疑似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236例,患者均行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n=195)和无下肢动脉病变组(n=41).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超声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级狭窄超声检出率最低,为75.3
目的 探讨MYNN基因的rs10936599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HF患者328例,采用TaqMan探针法对MYNN基因的SNP位点rs10936599(T/C)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记录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TT基因型、CT基因型、CC基因型)住院期间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资料、病因和伴随疾病、住院期间治疗用药等基线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前瞻性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rs109365
目的 调查ICU患者双上肢握力及髋关节屈曲拉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77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6.09±18.44)岁.收集患者一般病例资料(包括一般社会学资料,入住ICU后,出ICU前及出ICU时评价指标),测量其在入住ICU时和出ICU时双上肢握力及髋关节屈曲拉力.结果 患者入住ICU时及出ICU时,上肢握力分别为(22.14±10.91)kg、(23.22±12.01)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0,P=0.015
目的 了解危重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入住ICU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36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入住ICU分为未入住ICU组(60例)和入住ICU组(76例).收集包括年龄、学历、居住地、外院转诊、是否经产妇、是否规律产检、孕前体质量指数(BMI)、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分娩孕龄、24 h产后出血量、首要致病因素及主要致病因素等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危重孕产妇前3位首要致病因素为产后出血(39
放疗在胰腺癌各期的治疗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在现有阶段如何发挥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需要多方面思考和实践.这与剂量模式的选择、照射的精准性、其他治疗方式的配合等因素有关.精准放疗技术的出现和随之而来的放疗理念的改变,将使放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相关国内外文献及自身经验,围绕精准放疗技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已被推荐为疑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必检项目.近年来,基于基因突变界定了一系列MDS前驱性疾病、MDS伴SF3B1新亚型和加入基因突变的预后积分系统,基因突变指导下的治疗策略的制定和调整也已形成初步共识.现阶段我国二代测序技术亟待规范化,未来整合组学在临床的应用定将开启MDS个体化医疗新时代.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是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重度骨髓抑制时因粒细胞缺乏更易诱发血流性感染,导致化脓性肺炎,若合并脓毒症休克则更为复杂危重.今报道1例重度骨髓抑制致导管源性空洞型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以期为类似疾病的成功诊治提供经验.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虽然通过甲状腺切除术、微波消融术、放射性碘和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能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仍然无法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因此,寻求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早期诊断、精确的治疗以及较好的长期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总结非编码RNAs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颈部放疗是防治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手段,但放射线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进而导致颈动脉狭窄,增加放疗后短暂性脑缺血和脑卒中发生的风险.目前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积极预防及减少危险因素来降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可采用药物早期干预及手术治疗.本文就放疗致颈动脉损伤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