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车间设备管理与企业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息息相关。本文从车间设备管理问题分析以及车间设备管理问题解决措施两方面展开具体阐述,其中管理问题主要存在于管理体制、设备的选购及安装调试、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和设备的备件管理方面。
关键词:车间设备;管理问题;解决
1.车间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1.1 管理体制方面
1.1.1 设备管理业务分散
一般来说,公司经理领导各部门主管,部门主管管理各个部门。此种模式看似系统而全面,但公司经理仅参与重要决策,不会具体到车间设备管理环节,因此,存在各部门、各车间因为利益分歧而影响设备系统管理的情况。
1.1.2 车间维修系统复杂
车间维修系统:一种车型设置相应的维修中心,车型主管从整体上进行安排和管理。虽然车间维修机构包括所有维修内容,但存在维修人员技术水平有差异、不能优化分配维修人员、不合理供应备件等问题。
1.2 设备的选购及安装调试方面
1.2.1 设备的选购考虑因素不全面
规划部门在设备选型时,一般仅着重于设备的效率和成本,忽视使用寿命、维修、耗能等重要因素,后期维修是否方便、费用是否过高需要认真分析。使用单位考虑设备先进性和可靠性,而采购部门重视设备的经济性,并且采购部门缺乏相关的监检和验收人员。
1.2.2 设备的安装调试不系统
许多企业急于完成项目管理任务盲目缩短改造期,出现设备开工过早、移交过快的现象。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运行信息十分重要,一方面为设备供应商提升产品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为生产车间使用與维修设备打好基础。
1.3 设备的维护保养存在漏洞
1.3.1 设备前期投产准备不足
主要两方面:设备的编制维护保养流程,存在针对性不足的情况;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定期、全面的技术培训。
1.3.2 设备使用过程存在管理盲区
操作人员方面自觉遵守管理制度意识不够,企业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比如分工过细,一个区域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多个区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导致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1.3.3 设备的计划检修周期不科学
检修计划周期不能及时随着设备技术提高而相应改变;检修停台时间不能随着设备维修技术进步而缩短;人工因素对设备的运行记录影响大;负责审核人员缺乏专业素养或担心影响生产对检修计划审查不科学;检修计划的编制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
1.4 设备备件管理方面
设备备件是保证维修质量、确保维修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前提。公司采购部仅仅采购备件,车间库房负责备件供应工作。这种模式具有集中采购的优势,但存在一些不足:审批程序复杂、备件供应不及时,为设备抢修带来诸多麻烦;备件采购部门不是备件的使用部门,不会完全从生产部门角度思考问题,一般备件采购部门存在过于重视备件成本而忽视质量的问题,长远以往不仅不能节约成本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少生产工段要求的备件量远大于需要量,虽然避免了备件不及时现象,但造成了库房资金大量积压。
2.车间设备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2.1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
统计资料显示:五分之四以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导致。设备管理应以人员专业技能为基础,着力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最终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管理的实施效果。
2.1.1 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操作人员应将提高设备的安全操作技能作为首要目标,同时设备操作人员应加强与相应的设备维护维修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合作默契、增加工作效率,例如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指导操作人员更为合理操作设备,达到保护设备、提高性能的目的。
2.1.2 提高设备点检人员的技能
设备点检人员在设备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选择点检人员应考虑其是否具有责任心、技术水平是否突出,还要定期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保证点检人员对设备性能、点检要点、故障原理等全面了解。
2.1.3 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设备维修人员工作时间长,设备运行时期需确保其稳定可靠运行,设备休息时期进行维护保养以及维修工作,但仍需安排时间,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实践指导以提高维修技能。企业通常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完成对专业维修人员的培养,通过其它形式例如不定期技术交流、能手上台授课、能手比武等形式,使所有维修人员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强化优势并弥补不足。
2.1.4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
首先,设备管理人员需具备良好沟通能力,部分设备管理人员习惯与设备打交道,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不足,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与全体员工密切相关,所以提高沟通对提高管理质量十分重要;其次,设备管理人员需十分了解设备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点检方面的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设备管理人员应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随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以便高效的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工作。
2.2 设备分级管理
2.2.1 车间
车间经理统筹管车间设备的使用、维修、检修、备件订购,执行公司对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车间应设有设备维修管理小组,小组里配有专业人员,负责整个车间的管理工作。
2.2.2 工段
工段长主要贯彻车间关于设备维修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工段设备的运作状况;制定工段设备检修计划并培训操作人员等。
2.2.3 班组
班组根据设备使用数量、运行可靠性、维修水平,确定维修人员的数量,在满足设备维修需要的前提下,配备配套的维修工具,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应高于生产线操作员。
2.3 细化量化设备现场管理
2.3.1 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的日常保养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保养内容有:定期润滑、保持清洁、注重防腐、加强紧固和不断调整等。维护保养的重要手段是巡检,操作人员定期对设备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2.3.2 设备正确操作使用
正确使用设备才能保持生产高效、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终提高企业效益。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规程,避免设备在超温、超压、超负荷状态下运行,并及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
2.3.3 设备检修
(1)设备日常检修
主要指设备出现小故障后,设备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工作。检修前,先对检修作业进行危险方面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检修中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检查方案以及最终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有半小时的观察期,防止排除不彻底或再次出现事故。
(2)设备抢修
设备抢修属于紧急情况,不及时排除故障可能导致大损失。车间主任及技术人员应及时现场指挥工作,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在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设备性能,确保安全生产。
(3)装置大检修
装置大检修是定期集中检修所有设备,例如每年一次。每台设备的检修记录要完整,大修技术总结要具体,作为设备故障分析、长周期运行重要参考资料。
3.结束语
车间是流水线生产,每个环节都与整个装置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佚名.海尔经营革新(TPI/TPM)前世今生. 制慧网,2012.1.7
[2] 张军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国际发展潮流.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5-2l
[3] 罗静. BLX 公司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实施[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4]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关键词:车间设备;管理问题;解决
1.车间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1.1 管理体制方面
1.1.1 设备管理业务分散
一般来说,公司经理领导各部门主管,部门主管管理各个部门。此种模式看似系统而全面,但公司经理仅参与重要决策,不会具体到车间设备管理环节,因此,存在各部门、各车间因为利益分歧而影响设备系统管理的情况。
1.1.2 车间维修系统复杂
车间维修系统:一种车型设置相应的维修中心,车型主管从整体上进行安排和管理。虽然车间维修机构包括所有维修内容,但存在维修人员技术水平有差异、不能优化分配维修人员、不合理供应备件等问题。
1.2 设备的选购及安装调试方面
1.2.1 设备的选购考虑因素不全面
规划部门在设备选型时,一般仅着重于设备的效率和成本,忽视使用寿命、维修、耗能等重要因素,后期维修是否方便、费用是否过高需要认真分析。使用单位考虑设备先进性和可靠性,而采购部门重视设备的经济性,并且采购部门缺乏相关的监检和验收人员。
1.2.2 设备的安装调试不系统
许多企业急于完成项目管理任务盲目缩短改造期,出现设备开工过早、移交过快的现象。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的运行信息十分重要,一方面为设备供应商提升产品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为生产车间使用與维修设备打好基础。
1.3 设备的维护保养存在漏洞
1.3.1 设备前期投产准备不足
主要两方面:设备的编制维护保养流程,存在针对性不足的情况;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定期、全面的技术培训。
1.3.2 设备使用过程存在管理盲区
操作人员方面自觉遵守管理制度意识不够,企业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比如分工过细,一个区域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多个区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导致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1.3.3 设备的计划检修周期不科学
检修计划周期不能及时随着设备技术提高而相应改变;检修停台时间不能随着设备维修技术进步而缩短;人工因素对设备的运行记录影响大;负责审核人员缺乏专业素养或担心影响生产对检修计划审查不科学;检修计划的编制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
1.4 设备备件管理方面
设备备件是保证维修质量、确保维修效率、提高设备可靠性的前提。公司采购部仅仅采购备件,车间库房负责备件供应工作。这种模式具有集中采购的优势,但存在一些不足:审批程序复杂、备件供应不及时,为设备抢修带来诸多麻烦;备件采购部门不是备件的使用部门,不会完全从生产部门角度思考问题,一般备件采购部门存在过于重视备件成本而忽视质量的问题,长远以往不仅不能节约成本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少生产工段要求的备件量远大于需要量,虽然避免了备件不及时现象,但造成了库房资金大量积压。
2.车间设备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2.1提高全体员工综合素质
统计资料显示:五分之四以上的事故由人为因素导致。设备管理应以人员专业技能为基础,着力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最终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管理的实施效果。
2.1.1 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操作人员应将提高设备的安全操作技能作为首要目标,同时设备操作人员应加强与相应的设备维护维修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合作默契、增加工作效率,例如设备维护维修人员指导操作人员更为合理操作设备,达到保护设备、提高性能的目的。
2.1.2 提高设备点检人员的技能
设备点检人员在设备管理中具有核心作用,选择点检人员应考虑其是否具有责任心、技术水平是否突出,还要定期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保证点检人员对设备性能、点检要点、故障原理等全面了解。
2.1.3 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设备维修人员工作时间长,设备运行时期需确保其稳定可靠运行,设备休息时期进行维护保养以及维修工作,但仍需安排时间,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实践指导以提高维修技能。企业通常采用师傅带徒弟方式完成对专业维修人员的培养,通过其它形式例如不定期技术交流、能手上台授课、能手比武等形式,使所有维修人员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强化优势并弥补不足。
2.1.4 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
首先,设备管理人员需具备良好沟通能力,部分设备管理人员习惯与设备打交道,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不足,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与全体员工密切相关,所以提高沟通对提高管理质量十分重要;其次,设备管理人员需十分了解设备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点检方面的工作,并不断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设备管理人员应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随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相关知识,以便高效的进行设备故障诊断工作。
2.2 设备分级管理
2.2.1 车间
车间经理统筹管车间设备的使用、维修、检修、备件订购,执行公司对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车间应设有设备维修管理小组,小组里配有专业人员,负责整个车间的管理工作。
2.2.2 工段
工段长主要贯彻车间关于设备维修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工段设备的运作状况;制定工段设备检修计划并培训操作人员等。
2.2.3 班组
班组根据设备使用数量、运行可靠性、维修水平,确定维修人员的数量,在满足设备维修需要的前提下,配备配套的维修工具,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应高于生产线操作员。
2.3 细化量化设备现场管理
2.3.1 设备维护保养
设备的日常保养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保养内容有:定期润滑、保持清洁、注重防腐、加强紧固和不断调整等。维护保养的重要手段是巡检,操作人员定期对设备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确保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2.3.2 设备正确操作使用
正确使用设备才能保持生产高效、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终提高企业效益。操作人员严格遵守规程,避免设备在超温、超压、超负荷状态下运行,并及时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
2.3.3 设备检修
(1)设备日常检修
主要指设备出现小故障后,设备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工作。检修前,先对检修作业进行危险方面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检修中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检查方案以及最终排除故障。故障排除后有半小时的观察期,防止排除不彻底或再次出现事故。
(2)设备抢修
设备抢修属于紧急情况,不及时排除故障可能导致大损失。车间主任及技术人员应及时现场指挥工作,分析原因、制定方案,在安全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设备性能,确保安全生产。
(3)装置大检修
装置大检修是定期集中检修所有设备,例如每年一次。每台设备的检修记录要完整,大修技术总结要具体,作为设备故障分析、长周期运行重要参考资料。
3.结束语
车间是流水线生产,每个环节都与整个装置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全员参与设备管理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佚名.海尔经营革新(TPI/TPM)前世今生. 制慧网,2012.1.7
[2] 张军杰.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国际发展潮流.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15-2l
[3] 罗静. BLX 公司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实施[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4] 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