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明德:
国家经贸委原经济局副局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的医疗改革应该按照市场和政府结合的方式走,市场能做的,政府坚决退出,政府的责任就是要制定规则。但这些规则的目标是统一的,最后都要让所有人在自己的医疗保障下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得了病有地方看,能买到最基本的药物。而要想真正实现新医改的效用,就必须做到四个分开。
政事分开——满足人民群众三个选择权。
政事分开就是在政府管理下有医疗服务职责和职能的单位之间不能有经济联系,也不应该有行政利益关系。政府要制定规则、监督检查,市场主体自愿参加。
但医院和医院之间不能划地为牢,一定要有一个竞争机制。哪个医院服务得最好,病人一定愿意上哪个医院看,哪个医院收费相对低一些,病人也会喜欢到它那里看,谁来选择呢?保险公司选,保险公司怎么选它呢?人民认为哪个保险公司给我服务好,我就参保哪个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应该只有一家,应该多家竞争。医院也应该竞争,医药生产流通企业更应该有竞争,把这三个竞争体系有序建立起来,最后实现一个结果,给人民群众三个选择权。
人民群众,就是患者,有权选择药品,有权选择医院,也有权选择参保哪家保险公司,如果这个权力真正落实到患者手里,我想改革一定会搞好。
管办分开——要引入市场机制。
管办分开是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类似于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的关系。像企业法中有董事会,董事会是出钱的。比如我是董事,我出资多就占有董事名额多,在这里的发言权就最大,我决定了经营目标,选择了经营团队,就要按我的目标来经营落实。
落实完了以后董事会年末还要进行检查,该发奖的发奖,该处罚的处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医院医疗体制改革中适用不适用呢?我个人认为也是非常适用的,完全排斥市场机制在其中的作用,对人民群众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如果医生自己可以选择,他愿意上大城市、上三甲医院。但一个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服务人才也是多层次的。比方说我们现在缺县、乡、村三级医院,那现在应该有一些引导性政策,用政策引导那些卫生技术人员到县、乡、村三级医院服务。或者是国家有意识地培训出一批医生,让他们在本村、本乡服务,这也是可以的。
医院分类管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医院。
应该把现有的公立医院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目的是要用不同政策来管不同类型的医院。比方说现在的医院,国家是没有税收的。实际上有一部分医院可以不是由公家出资,可以是个人办的,可以是民间资本,也可以是外资。
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也是本次医改方案中的亮点,确实写了“欢迎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但这句话怎么落实还不是十分清楚。能不能进、怎么个批法,这还不知道,反正以前是挺难的。民营资本的医院还只是从事一些很低端的服务。其实有很多地方应该让民营资本或者外资来弥补现在公立医院的不足,或者说是增加一些对象,都是有利无害的。
医药分开——要用制度解决医院靠卖药赚钱的问题。
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简单说一刀两断不就分开了吗?没有那么容易。医药分开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经济上分开,不让医院靠卖药赚钱。
本质上不是看这个药医院能得到多少利益才把它卖给别人,而是要看医疗服务对象需要什么药,医药不分开会扭曲医疗服务。医生也如此,医生开处方应该要看病人需要哪一种抗生素,而不是哪一种抗生素会使医生得到更多钱就开哪种。
如果医院不追求卖药所得的利益,医生不追求开单所得的提成的话,他就会按正常需求开药、购药、卖药。按需,这就完全是市场化的解决,而且比较透明,又公开。看你的产品对不对医院的需要,如果满足需求,医院就购买得多,如果你的产品不安全,有很多质量上的隐患,医生不放心,那药厂可能就没有生路。
国家经贸委原经济局副局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的医疗改革应该按照市场和政府结合的方式走,市场能做的,政府坚决退出,政府的责任就是要制定规则。但这些规则的目标是统一的,最后都要让所有人在自己的医疗保障下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得了病有地方看,能买到最基本的药物。而要想真正实现新医改的效用,就必须做到四个分开。
政事分开——满足人民群众三个选择权。
政事分开就是在政府管理下有医疗服务职责和职能的单位之间不能有经济联系,也不应该有行政利益关系。政府要制定规则、监督检查,市场主体自愿参加。
但医院和医院之间不能划地为牢,一定要有一个竞争机制。哪个医院服务得最好,病人一定愿意上哪个医院看,哪个医院收费相对低一些,病人也会喜欢到它那里看,谁来选择呢?保险公司选,保险公司怎么选它呢?人民认为哪个保险公司给我服务好,我就参保哪个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不应该只有一家,应该多家竞争。医院也应该竞争,医药生产流通企业更应该有竞争,把这三个竞争体系有序建立起来,最后实现一个结果,给人民群众三个选择权。
人民群众,就是患者,有权选择药品,有权选择医院,也有权选择参保哪家保险公司,如果这个权力真正落实到患者手里,我想改革一定会搞好。
管办分开——要引入市场机制。
管办分开是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类似于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的关系。像企业法中有董事会,董事会是出钱的。比如我是董事,我出资多就占有董事名额多,在这里的发言权就最大,我决定了经营目标,选择了经营团队,就要按我的目标来经营落实。
落实完了以后董事会年末还要进行检查,该发奖的发奖,该处罚的处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在医院医疗体制改革中适用不适用呢?我个人认为也是非常适用的,完全排斥市场机制在其中的作用,对人民群众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如果医生自己可以选择,他愿意上大城市、上三甲医院。但一个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服务人才也是多层次的。比方说我们现在缺县、乡、村三级医院,那现在应该有一些引导性政策,用政策引导那些卫生技术人员到县、乡、村三级医院服务。或者是国家有意识地培训出一批医生,让他们在本村、本乡服务,这也是可以的。
医院分类管理——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医院。
应该把现有的公立医院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目的是要用不同政策来管不同类型的医院。比方说现在的医院,国家是没有税收的。实际上有一部分医院可以不是由公家出资,可以是个人办的,可以是民间资本,也可以是外资。
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也是本次医改方案中的亮点,确实写了“欢迎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但这句话怎么落实还不是十分清楚。能不能进、怎么个批法,这还不知道,反正以前是挺难的。民营资本的医院还只是从事一些很低端的服务。其实有很多地方应该让民营资本或者外资来弥补现在公立医院的不足,或者说是增加一些对象,都是有利无害的。
医药分开——要用制度解决医院靠卖药赚钱的问题。
解决以药养医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简单说一刀两断不就分开了吗?没有那么容易。医药分开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它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经济上分开,不让医院靠卖药赚钱。
本质上不是看这个药医院能得到多少利益才把它卖给别人,而是要看医疗服务对象需要什么药,医药不分开会扭曲医疗服务。医生也如此,医生开处方应该要看病人需要哪一种抗生素,而不是哪一种抗生素会使医生得到更多钱就开哪种。
如果医院不追求卖药所得的利益,医生不追求开单所得的提成的话,他就会按正常需求开药、购药、卖药。按需,这就完全是市场化的解决,而且比较透明,又公开。看你的产品对不对医院的需要,如果满足需求,医院就购买得多,如果你的产品不安全,有很多质量上的隐患,医生不放心,那药厂可能就没有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