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的路径探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谈生命教育的时代,在学校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依旧存在缺陷和不足。在高压的中国教育环境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命教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和必要性,学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共同努力践行生命教育。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命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04-12
  一、教师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挖掘教材
  由于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概念理解模糊,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生命教育就会存在片面性,这就需要教师学习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研读《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了解和关注专家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内容,进而提高自身生命教育理论素养。有了对生命教育的深刻理解与解读,才能深入挖掘教材,发现思想政治课本中关于生命教育内容的价值,合理利用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正确有效的生命教育。在教学中,还存在部分教师侮辱学生人格现象,比如“怎么这么笨”等类似的语言,这些言行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避免对学生的言语伤害,提高自身的生命教育意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良好榜样。
  二、 教师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2005年国内开始实行新课改,教师的教学方式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但在升学率和考试及格率压力下,当前许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依旧采取理论灌输为主的方式,或者稍加简单的问题探究。要渗透生命教育,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创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真谛。教师应通过亲身体验,从情感和行动上去感化学生,这样就能发挥生命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和塑造作用。比如,可以利用思想政治課的课外实践教学课,带着学生去孤儿院或者残疾人学校做志愿者,让学生亲身体会这些特殊学生的不幸,激发学生心底的同情之心,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在学校和家长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开展死亡教育,在情感上培养学生的生命教育观念,发挥生命教育的本质作用。
  三、学校要改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自古至今考试入仕制度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分数既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则,又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学校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依旧采用总结性评价,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学生情感等方面的生命教育。新课标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实现政治课的目标之一,这里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成绩并不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准的唯一标准,因此还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高考来说,在思想政治课中成绩占据重要地位,但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德育的主战场,其最终目的就是促使形成正确的“三观”,因而,还要以学生的情感发展为标准,关注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情感变化,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效果,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坚持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也要关注学生每个阶段的成绩变化,还要关注学生随着成绩变化其的心理变化。如对成绩有提升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对成绩下滑的学生要积极疏导,减缓其心理压力。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联合学校的心理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心理课程,开设各种心理辅导和调适活动,对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学校也要把心理疏导部分加入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之中。
  四、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教育
  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学生,教育要时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前面说过,现在的中学政治教学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灌输的方式,试图用“填鸭式”的方式讲完所有考试要求的内容,用“一刀切”的方式评价所有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激发和发展。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当今社会,教育界也一直倡导有差异的教育。学生是有差异性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天赋和才艺,思想政治课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符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学生的特长加以情感上的鼓励,对学生的潜能加以适度的培养,实施有学生特色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发现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并能坚持下去。
  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还要引导学生生活在现实中。比如,政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挖掘当地的实际资源,把现实的案例搬到课堂中,案例更能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用“活”的案例陶冶学生的情感,用“活”的教育方法实施“活”的教育。
  五、教师要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培养生活在当下的幸福感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班级氛围是一种“小环境”,是学校微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微观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直接作用。前面分析过,当前存在部分教师对学生有言语上的人格侮辱现象,这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也就不利于活的、有温度课堂的建设。而且,自古就有学生敬畏老师的心理,发展到现在,存在学生对老师产生“害怕”的心理,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心理上的距离,而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也会进一步拉大这种距离。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一种有生命味道的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无话不谈,不仅能密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强化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会主动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老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和情感变化的掌握,便于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此外,在这种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可以享受学习,教师可以享受教学,做到双赢。
  “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理论知识,却没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甚至可能是反生命、反教育的”,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活在当下的幸福生活中,从中了解幸福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活在当下的幸福中,不是让学生坐享其成,而是要从当下的生活中找到获得幸福的途径,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为憧憬和建造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生命教育一直为教育界所倡导,但升学压力阻碍了生命教育前进的步伐,教師忽视学生情感教育的现象也很常见。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担,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做出巨大努力,为践行生命教育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肖 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4).
  [2]王 燕.政治课中强化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及路径选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
  [3]冯建军.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J].教育研究,2014(6).
  [4]高 伟.从生命理解到生命教育——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其他文献
一、市运会与城市形象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1.市运会可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市运会作为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有促进作用,是影响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市运会的举办能够提高市民的自豪感,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城市形象。  2.城市形象发展与市运会的联系  第一,市运会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运会的发展能够带动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城市文化建设内涵相统一。第二,市
摘 要:文章以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对大学生课外竞赛本质及其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思考,以及学校学院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经验等,提出实践教学与竞赛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外竞赛;实践创新能力;激励;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简介:刘东霞(1966—),女,山东滕州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