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单体3-phenyl-1-ureidonitrile薄膜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

来源 :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4917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3-phenyl-1-ureidonitrile (PUN)有机单体薄膜上进行了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研究.通过在STM针尖和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衬底之间施加一系列的电压脉冲,在薄膜上写入了一个稳定的5×6信息点阵,信息点的大小是0.8?nm.电流-电压(I-V)曲线表明,施加电压脉冲前后薄膜的导电性质发生了变化.信息点的写入机制可能是强电场作用下引发的PUN分子的局域聚合,从而导致薄膜由高电阻态向低电阻态转变.
其他文献
对Cr4 + ∶YAG晶体作为 10 6 4nm激光的可饱和吸收体进行了研究。利用速率方程 ,描述了强激光下晶体的激发态吸收 (ESA)的动力学过程。用实验验证了所导出的光强与透过率的理
本文研究液氦薄膜表面电子与涟波子弱耦合的性质 ,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微扰法导出电子 -涟波子系统的基态能量。当计及电子在反冲效应中发射和吸收不同波矢的涟波子之间相互作
简要介绍了与超导电力应用技术有关的超导基本特性 ,评估了超导线材的发展现状 ,给出了超导电力应用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 ,并概述了超导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越性。超导技
利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在石英衬底上制备了多晶La0.67Ca0.33MnOz薄膜.研究了薄膜输运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发现薄膜的金属-半导体转变温度Tp(约172K)远低于其居里温度(约247K
采用羰基化合物与羟胺合成路线制备了工业锅炉用水新型除氧剂乙醛肟。红外光谱官能团特征吸收频率的检测结果及熔点的测定数值确证了合成产物。对乙醛肟水中除氧反应的动力学
采用推广的LCAO方法和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两个相同量子点组成的双量子点分子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这种人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随两个量子点中心之间距离的变化可实现由共价键向离子
采用新型等离子体浸没式离子注入技术,对Ti6Al4V合金进行氮离子注入.对注入层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分析表明,注入层中氮浓度的分布具有类高斯分布特征,在注入层中有TiN和非晶
用雷达卫星(RADARSAT)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防卫气象卫星(DMSP)特别微波成像辐射计(SSM/I)在1999年1月23日同一天对中国渤海区域海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主动SAR与被动SSM/I的组
利用氨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致密材料—氮化镓纳米固体。该纳米固体呈淡黄色,半透明,其组成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2nm,为六方纤锌矿型结构。与氮化镓单晶相比,在该纳米固体的激光拉曼光
报道对氨(NH3,母体)、甲胺(CH3NH2)、二甲胺[(CH3)2NH]、三甲胺[(CH3)3N]与三氯甲烷(CHCL3)形成的系列复合物的理论研究结果.把复合物看作一个超分子,在B3LYP/6-311G(d,p)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