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力助手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ong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绘制、运用年代尺,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载体和途径。201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湖州卷第24题,从培养学生历史意识角度来分析,它引导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要善于科学求实地绘制创意年代尺,运用年代尺整合课文核心知识,提升学生学科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业考试;创意年代尺;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自觉的反映,包括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和历史认同。”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是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需要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学载体来进行。年代尺是浓缩的历史,通过解读、探究年代尺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认知能力,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01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湖州卷第24题,以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小岗村的发展变化为主轴,以双年代尺的形式,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科知识、能力素养融合起来,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了温情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培育学生浓郁的历史意识。
  【真题传真】
  24.(12分)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中表示,小岗村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请将年代尺中的A处补充完整。(2分)
  (2)对照“改革开放的历程”,运用具体史实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3)综观改革开放的历程,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一个方面加以阐述。(4分)
  【真题解析与思考】
  一、年代尺景观美,彰显学科人文特色
  年代尺往往标示着比较丰富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等历史信息,在呈现形式上却比较直观、简洁明了,可以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这也有助于舒缓学生考试时的紧张心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业水平。
  1.布局美观
  从呈现内容上看,该双年代尺通过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这一时事政治材料引入,然后通过国家、小岗村两个层面展开绘制,涉及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工业、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时事新闻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小岗村发生的重大变化的有机统一。该双年代尺有创新、有特色、很养眼,充分体现了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特质。
  2.时序清晰
  试题以改革开放的时序为线索,采用年代尺的形式,从宏观角度清晰勾勒出改革开放从起步阶段到全面展开到新征程再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从微观角度呈现了小岗村从粮食产量开始快速增长到收入逐步提高再到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变化。这种年代尺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厘清改革开放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时序观念。而时序观正是理解历史史实、形成历史思维、发展学生历史意识的基础,也是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3.语言简练
  该年代尺在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做到了言简意赅。如在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结合党的系列重要会议,选用了“起步”“全面展开”“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等关键词语来表述,精准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基本过程。在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选用了“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等关键词句,概括式地动态展示了小岗村工农业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变化的过程。
  二、年代尺内容实,彰显学科求实精神
  该年代尺以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主线,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内容及其变化和小岗村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双年代尺的形式实事求是地呈现出来,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也为学生去思考、分析历史现象和本质问题,为培养历史意识创造了良好的素材条件。
  1.绘制中求真实
  由于是双年代尺,加上既有具体的时间点又有跨度较大的时间段,在绘制过程中无形增加了绘制难度,特别是对绘制的精准度提出了较高要求。事实上,绘制该年代尺需要查阅课文中改革开放的基础知识和课外大量史料,还要将有关史实合理概括并放置在年代尺中合理的时间位置上。如关于小岗村的粮食产量,通过分析具体史料和数据发现,其增长有一个逐步加快的过程。所以,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在年代尺上,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就表述为:粮食产量开始快速增长。关于小岗村的工业发展情况,借助查阅的具体史料和数据,可以发现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小岗村就已开办了工厂,因此其工业发展时间上应早于1984年,这同样应在年代尺上予以清晰标示。
  2.选材中求务实
  本年代尺在展示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基本过程、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选用了系列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高度凝练、概括,也向广大师生传递出重要的课堂教学导向:要善于搜集翔实、准确的史料,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和概括历史现象,从而把握历史本质问题。可见,在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和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过程中,师生要有用史料意识和求真务实精神,要善于搜集真实的资料并从中获取有用的历史信息,这也是培育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要求。
  三、年代尺内涵深,彰显学科能力素养
  该年代尺的绘制和呈现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考试激情,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创造了良好条件。而年代尺的应用则突出学科教学导向,直接有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
  1.核心知识内外相联
  年代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呈现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变化和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将初中历史与社会中改革开放的起步、推进、新阶段等核心知识和时事政治材料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内容有机整合,同时将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党的基本路线中的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点”的核心知识联系起来,打通了知识脉络。这客观上要求学生“一定要主动建构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历史知识网络” [2]。学生自然地在材料和设问的牵引下建构新的知识链接,既考查学生对课文中历史现象、历史本质问题和基本理论观点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又注重考查学生对相近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拓展延伸。   2.能力考查纵横交织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2年版)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3]。综观第24题的问题设计,命题凸显学科能力立意,渗透着纵横交织的能力和学习方法考查脉络(见表1)。
  从横向上看:第(1)题从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梳理引入,要求对A处补充完整,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获取、解读年代尺信息的能力,要求掌握比较、分类的学科学习方法。第(2)题要求学生先要分析小岗村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运用具体史实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论据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要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类、归纳。第(3)题要求学生列举出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方面的成就并加以阐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和理解,多角度运用知识能力、历史思辨能力、运用学科知识术语有条理阐述和表达能力,要求掌握分析、综合的学科学习方法。该小题通过让学生列举改革开放的成就,从而着力培养学生对改革开放、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以及历史使命感。
  从纵向上看:本试题的三个问题设计围绕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变化和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展开,注重考查学生从分析改革开放现象到揭示改革开放本质、认同和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从分析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坚持能力考查的同时,意在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坚定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本试题通过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性思考和探究,有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知识迁移能力。
  3.思维品质拓展延伸
  (1)问题设计逐层递进。本试题的三个问题设计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内在逻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分析和理解改革开放政策及其重大意义。试题彰显的思维层次不断拓展、跃升。
  (2)主题鲜明接实地气。在第(3)题答案设置中,指出答案开放,评分采意不采点。认同改革开放政策,列举事例合理,阐述清楚即可。很多学生结合自己家庭和家乡的发展变化,结合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中关于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进行了阐述。这样,本试题的设计,实现了“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调整—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家乡的发展变化”自然衔接和有序过渡,试题展现的思维清晰,视野开阔,主题既鲜明,又很接地气。
  (3)意蕴指向社会实践。“为了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和知识去了解社会、辨别各种信息和资料。”[4]第(3)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师生关注正在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生活实际,通过社会调查搜寻历史资料或鲜活的时事材料,查找改革开放的有关理论知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地分析、评价和论证改革开放政策,同时引导学生科学求实、诚信做人。问题设计指向的社会实践味浓厚,体现了学科特质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参考文献:
  [1]牛学文.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6(04):13.
  [2]贺日红.基于真题比较分析的备考策略浅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02):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
  [4]牛学文.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4.
其他文献
“语言表达和运用”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2020年高考新课程卷在“语用”板块开创了一种新题型,即语义相同而表达形式不同的语句的表达效果的比较。事实上,适当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使语句变得生动出彩,成为文章的亮点。那么对于这种新题型,我们该如何“破题”呢?  一、从语言风格是否一致比较  语言风格是指人们在进行交往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目的、任务及交际者的秉性和素质而采用的不同的语言素材和方式。可分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常常是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独命题的。然而,许多同学感觉古诗鉴赏似乎很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下面,我们将采用分述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提高古诗词基本的鉴赏能力。  一、鉴赏诗歌形象的途径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鑒赏诗歌,应该了解我们先民传统的审美习惯,主要有:(1)望月怀远,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近日,一起“老人摔倒”事件再次刺激了公众的神经。据达州市公安局达川分局通报,“9岁娃娃扶老人、被老人死死抓住称为娃娃撞倒”事件中,蒋婆婆其实系自己摔倒。因敲诈勒索,公安机关给予蒋婆婆和其儿子行政拘留、罚款等处罚。对警方这一处理,蒋婆婆及家人表示不服,坚称是被小孩撞倒的。蒋婆婆觉得很冤枉,数度落泪。为自证清白,她甚至以“如果我说了假话骗人,我全家死绝”来赌咒。  这起“老人摔倒”事件经警方认定后,引
Module 1  一、重点单词和短语  1. effect 2. out of control 3. develop  4. experience 5. balance 6. tolerate 7. patience  8. damage 9. run 10. keep 11. average  12. suggest 13. including 14. devote 15. struggle
中学生在做阅读题目时,往往只注重词与句子的理解,而忽略对文章段落与篇章结构的理解,所以常会读了后面忘记前面,影响了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尤其是遇到涉及文章title, purpose, main idea 这样的需要理解文章篇章结构的题目,错误率更高;同样地,如果学生忽略篇章结构,写作也会受到影响,在写作时往往主题不明确或没有主题,段落层次不够清晰。因此,理清文章篇章结构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一定的促
一、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及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例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错解:(1)有同学误认为“花自落……鸟空啼
写高考作文就像做一道菜,要点有很多,但原料的新鲜应该是最大的卖点。在议论文中使用新鲜素材的好处有N种,最基本的两点就是:①这表明你是一个关注生活的考生;②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阅卷老师更喜欢看到发生在当下的人物故事,那些看过千百次的历史人物已经味同嚼蜡了。  那么,如何将新闻素材嵌入议论文呢?下面,结合一则新闻素材来介绍相关的写作技法。请看新闻素材:  2016年2月12日,常州游客陈某发布微博
一  钟扬:绽放在高山砾石的藏波罗花  钟扬,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不幸遭遇车祸逝世。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00万年前,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巨大碰撞下,隆起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
高考備考,思想方法先行.解答数学高考题往往离不开转化与化归思想.所谓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数学方法.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转化与化归思想是实现具有相互关联的两个知识板块进行相互转化的重要依据,如函数与不等式、函数与方程、数与形、式与数、角与边、空间与
词汇量的多少是决定你英语成绩高低的要素之一,而许多单词的词义又是丰富多彩的,即通常所说的一词多義或熟词生义。一词多义给我们学习英语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理解中,成了准确理解句义的绊脚石。那么一词多义的单词该怎么记忆呢?死记硬背是办法,但如果能理清单词词义的逻辑关系,不但会减少记忆的负担而且还会加强单词记忆的深刻性牢固性。下面以press为例来帮你建立如何用逻辑联系的方式确定单词含义。  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