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29日,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
村党支部书记唐忠富忙得像只陀螺,他要协调村民尽快完成400亩艾草种根的种植。
在农机助力下,一天的功夫,原本有些荒芜的田地上种满了艾草种根。唐忠富坐下来喝了口水,盘算着来年的好收成,心里乐开了花。
“多亏了陈平,这些种根都是前几天他从河南南阳联系拉过来的。”唐忠富说。
唐忠富话里的陈平,是带领村民种“致富草”的带头人,这个增收致富的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陈平出生于铜梁区少云镇石庙村。在父母的期望里,孩子能考上大学,进城工作安家,是最为理想的出路。
陈平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毕业后,他从事起室内设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在重庆主城开了公司并安了家。
想着父母辛劳了半辈子,作为家中独子的陈平提出把父母接到身边享福,但提了好多次,老两口都不愿意到主城生活。
拗不过父母,陈平选择自己往返两地。
看着父母年岁越来越大,看着老家不少田地荒废,陈平萌生了回农村发展产业的想法。
发展什么产业,让陈平犯了难。为此,他四处考察,开养猪场、种植刺梨、种植无花果……但这些产业对劳动力需求大、技术要求也高,只能放弃。
2015年,一次网上闲逛,陈平发现了艾草种植项目,这让他眼前一亮,望着艾草,陈平的思绪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把房前屋后的艾草割下来挂在墙上;
被蚊子叮咬后,母亲会扯几根陈艾煮水擦洗叮咬处,止痒效果出奇的好;
生病咳嗽时,外婆会端着艾草水为他治病;
……
浓郁的艾草味道,弥漫着陈平的整个童年。
河南南阳、湖北黄冈……有艾草种植加工项目的地方,大多留下了陈平的足迹。经过一番研判,艾草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让陈平下定了决心,一个产业计划逐渐成形。
“你在外边干得好好的,回来做什么?你了解农业吗?不行!”陈平的计划,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这一次,陈平没有向父母妥协。
此时,恰逢铜梁区大力推行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政策,陈平立即报名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而新学到的种植技术,则让他愈发有了底气。
一番软磨硬泡之后,父母答应陈平试种。这一年,陈平种下30亩艾草,由父母帮助管护。
充沛的降水,独特的地理条件让试种的30亩艾草长势喜人。陈平在网上发布了新鲜艾草销售信息,被一家地产公司看到后,不仅全部收购了陈平的艾草,还订下了第二年的收购合同。
有了丰厚的回报,父母不再反对,陈平信心大增,准备大干一场。
陈平深知,只有形成规模效应,种植才有希望。由此,他决定带着村民一起种艾草。
“你个年轻娃,经验又不足,种那么大面积,失败怎么办?”这一次,陈平的想法遭到了村民的质疑。
陈平相信,艾草种植项目大有可为,但村民的担忧他也理解。
一筹莫展之际,陈平找到了少云镇党政领导,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彼时,少云镇也一直在寻找增收产业,但苦于没有找到好项目。
2017年夏天,毛遂自荐的陈平带着艾草规模种植计划书找到镇政府,这让镇上的干部一下就来了兴趣。
“那年夏天,我带着镇上的干部,跑遍了少云镇的每个角落,每天想的都是哪里的田地适合种植。”回忆过往,这段经历令陈平记忆颇深。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铜梁区召开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
借着政策的东风,少云镇和陈平的重庆真艾农业有限公司达成艾草种植合作协议,拿出6个村子1000多亩土地,采取“公司 集体 基地 农户”模式进行示范种植。
当年年底,少云全镇打响垦荒大战,几个月后,1000余亩艾草种植全部完成。
海棠村便是这6个村子之一。最初,海棠村种了200多亩艾草,以这些艾草为开端,短短两年时间,海棠村换了模样——昔日无人问津的穷山村,如今每到端午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收割艾草的农户和外地赶来的游客,一时间热闹非凡。
村子人气足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村民彭白术将自家4亩坡地交给村集体后,收入2800元,再加上管护务工收入7000多元,仅依靠艾草产业,就赚了近1万元。
与此同时,村集体也获得了几万元的分红,海棠村不仅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村民返乡种植艾草。
如今,銅梁区艾草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余亩,并且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在增加,预计到2020年底,可实现艾草产业综合收入超5亿元。
“这么大的种植面积,鲜艾草很难全部卖完,如果能延伸产业链,做艾草加工产品,便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艾草项目真正做成产业。”陈平产生了升级产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陈平组织村民将艾草烘干,切成小段,放进袋子里做成香包和足浴包,在实体店、网上销售。虽说有时候一天能卖几千个,可陈平并不满足。
2018年底,陈平投入资金,兴建了2000平方米加工厂,引进机器设备,进行艾草制品加工。
“艾条、足浴包、艾精油……这些都是我们厂加工出来的,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在铜梁安居古镇的实体店里,陈平一一向记者介绍各式各样的艾草制品,话语间满是兴奋和自信。
这份兴奋和自信,也来自于铜梁区级层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2019年初,铜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消除“空壳村”要求,鼓励将艾草这一资源优势作为特色产业打造,出台了《铜梁区“原乡小艾”品牌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原乡小艾”品牌建设工作专柜专区推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下一步,铜梁还将依托艾草资源,打造集艾草种植、产品研发、艾文化体验、养生保健、农旅融合的艾草产业集群。同时,将建立艾草产业发展培训班,鼓励更多农户、业主规模化种植,并让更多的加工企业入驻铜梁高新区,研发生产更多的艾草产品。
“我们已经在重庆高新区选址准备兴建一座精深加工厂,用来生产更加高级的艾草产品——比艾精油还要高级的产品。”陈平介绍,“在政策帮助下,我们正和相关单位合作进行艾灸理疗师的培训,计划开展艾灸服务项目,估计再过不久,你们在重庆主城都能看到我们的店了。”
村党支部书记唐忠富忙得像只陀螺,他要协调村民尽快完成400亩艾草种根的种植。
在农机助力下,一天的功夫,原本有些荒芜的田地上种满了艾草种根。唐忠富坐下来喝了口水,盘算着来年的好收成,心里乐开了花。
“多亏了陈平,这些种根都是前几天他从河南南阳联系拉过来的。”唐忠富说。
唐忠富话里的陈平,是带领村民种“致富草”的带头人,这个增收致富的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小试牛刀
陈平出生于铜梁区少云镇石庙村。在父母的期望里,孩子能考上大学,进城工作安家,是最为理想的出路。
陈平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大学毕业后,他从事起室内设计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在重庆主城开了公司并安了家。
想着父母辛劳了半辈子,作为家中独子的陈平提出把父母接到身边享福,但提了好多次,老两口都不愿意到主城生活。
拗不过父母,陈平选择自己往返两地。
看着父母年岁越来越大,看着老家不少田地荒废,陈平萌生了回农村发展产业的想法。
发展什么产业,让陈平犯了难。为此,他四处考察,开养猪场、种植刺梨、种植无花果……但这些产业对劳动力需求大、技术要求也高,只能放弃。
2015年,一次网上闲逛,陈平发现了艾草种植项目,这让他眼前一亮,望着艾草,陈平的思绪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母亲都会把房前屋后的艾草割下来挂在墙上;
被蚊子叮咬后,母亲会扯几根陈艾煮水擦洗叮咬处,止痒效果出奇的好;
生病咳嗽时,外婆会端着艾草水为他治病;
……
浓郁的艾草味道,弥漫着陈平的整个童年。
河南南阳、湖北黄冈……有艾草种植加工项目的地方,大多留下了陈平的足迹。经过一番研判,艾草产业巨大的市场前景让陈平下定了决心,一个产业计划逐渐成形。
“你在外边干得好好的,回来做什么?你了解农业吗?不行!”陈平的计划,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这一次,陈平没有向父母妥协。
此时,恰逢铜梁区大力推行引进人才、培训人才政策,陈平立即报名参加了新型农民培训,而新学到的种植技术,则让他愈发有了底气。
一番软磨硬泡之后,父母答应陈平试种。这一年,陈平种下30亩艾草,由父母帮助管护。
充沛的降水,独特的地理条件让试种的30亩艾草长势喜人。陈平在网上发布了新鲜艾草销售信息,被一家地产公司看到后,不仅全部收购了陈平的艾草,还订下了第二年的收购合同。
有了丰厚的回报,父母不再反对,陈平信心大增,准备大干一场。
大展拳脚
陈平深知,只有形成规模效应,种植才有希望。由此,他决定带着村民一起种艾草。
“你个年轻娃,经验又不足,种那么大面积,失败怎么办?”这一次,陈平的想法遭到了村民的质疑。
陈平相信,艾草种植项目大有可为,但村民的担忧他也理解。
一筹莫展之际,陈平找到了少云镇党政领导,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
彼时,少云镇也一直在寻找增收产业,但苦于没有找到好项目。
2017年夏天,毛遂自荐的陈平带着艾草规模种植计划书找到镇政府,这让镇上的干部一下就来了兴趣。
“那年夏天,我带着镇上的干部,跑遍了少云镇的每个角落,每天想的都是哪里的田地适合种植。”回忆过往,这段经历令陈平记忆颇深。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铜梁区召开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
借着政策的东风,少云镇和陈平的重庆真艾农业有限公司达成艾草种植合作协议,拿出6个村子1000多亩土地,采取“公司 集体 基地 农户”模式进行示范种植。
当年年底,少云全镇打响垦荒大战,几个月后,1000余亩艾草种植全部完成。
海棠村便是这6个村子之一。最初,海棠村种了200多亩艾草,以这些艾草为开端,短短两年时间,海棠村换了模样——昔日无人问津的穷山村,如今每到端午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收割艾草的农户和外地赶来的游客,一时间热闹非凡。
村子人气足了,村民腰包也鼓了。
村民彭白术将自家4亩坡地交给村集体后,收入2800元,再加上管护务工收入7000多元,仅依靠艾草产业,就赚了近1万元。
与此同时,村集体也获得了几万元的分红,海棠村不仅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村民返乡种植艾草。
如今,銅梁区艾草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余亩,并且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在增加,预计到2020年底,可实现艾草产业综合收入超5亿元。
升级产业
“这么大的种植面积,鲜艾草很难全部卖完,如果能延伸产业链,做艾草加工产品,便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将艾草项目真正做成产业。”陈平产生了升级产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陈平组织村民将艾草烘干,切成小段,放进袋子里做成香包和足浴包,在实体店、网上销售。虽说有时候一天能卖几千个,可陈平并不满足。
2018年底,陈平投入资金,兴建了2000平方米加工厂,引进机器设备,进行艾草制品加工。
“艾条、足浴包、艾精油……这些都是我们厂加工出来的,初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在铜梁安居古镇的实体店里,陈平一一向记者介绍各式各样的艾草制品,话语间满是兴奋和自信。
这份兴奋和自信,也来自于铜梁区级层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2019年初,铜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消除“空壳村”要求,鼓励将艾草这一资源优势作为特色产业打造,出台了《铜梁区“原乡小艾”品牌建设工作方案》,成立了“原乡小艾”品牌建设工作专柜专区推介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下一步,铜梁还将依托艾草资源,打造集艾草种植、产品研发、艾文化体验、养生保健、农旅融合的艾草产业集群。同时,将建立艾草产业发展培训班,鼓励更多农户、业主规模化种植,并让更多的加工企业入驻铜梁高新区,研发生产更多的艾草产品。
“我们已经在重庆高新区选址准备兴建一座精深加工厂,用来生产更加高级的艾草产品——比艾精油还要高级的产品。”陈平介绍,“在政策帮助下,我们正和相关单位合作进行艾灸理疗师的培训,计划开展艾灸服务项目,估计再过不久,你们在重庆主城都能看到我们的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