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lhong197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通过对黔东南州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该州农村学校体育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消化其他省市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与省内其他地州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中探寻开展此项活动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既为进一步推动黔东南州农村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现实依据及理论参考,同时也为今后贵州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少数民族 农村学校体育 黔东南州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007-02
  国发[2012]2号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工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关心,为该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是该省科学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以贯彻实施国务院2号文件为契机,以中共中央国务院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指引,以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为平台,以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动力。大力推进少数民族聚集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 黔东南州农村学校体育现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陲,国土面积约3.03万平方公里,人口431.29万,苗、侗、布依、水、瑶、壮等32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80.6%,其中苗族人口占41.4%,侗族人口占31.5%,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苗族侗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基于该地区地域分布广、民族高度集中、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还占相当比例等现实因素导致农村学校体育的推进和改革还相对滞后。
  1.1 各级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农村学校体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西部大开发和国发2号文件的实施给贵州省经济文化建设带来空前的力度,为实现省委、省政府后发赶超和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成为当前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基于教育体系中的体育教学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学由于受“重智轻体”传统观念和工作重心的影响,各级学校领导对体育仍抱可有可无的态度,体育课程的边缘化导致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推进呈现迟缓的局面。
  1.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体育课被随意挤占现象较突出,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技能意识欠缺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对该州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实地走访中,由于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未能体现,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化(在学校中的地位、收入及评职称等多方面)导致体育教师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未得到体现和挖掘,最直接的显现就是体育课被随意挤占现象较突出、体育课趋于形式和完成任务,体育课堂呈现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以跑步和自由活动为主的放羊式教育的恶性循环。基于学生受当地淳朴的民风和体育活动氛围影响,多数学生均是被动接受体育教学,主动学习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欠缺。
  1.3 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教师是执行体育教学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者、主导者,体育课程的时代性、选择性、民族性和原生态性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传递给学生。在对该州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调查中,由于受学校学生文化成绩和升学率考核的重要指标影响以及学校工作主要围绕文化课教学开展,导致体育教师岗位缺编、兼职体育教师比例大;其次由于体育教师因收入、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等因素的影响,专业体育教师流失情况严重。
  1.4 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大课间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该地区学校和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以及学生安全考虑,场地器材和体育教师匮乏等诸多因素,该类活动在黔东南州农村学校开展不容乐观。
  1.5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鲜明、但规模小且分布不均匀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各级学校可以利用所处区域特有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需求校本课程。黔东南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环境造就这里的中小学生不同于主流文化地区中小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体系、思维方法、行为模式。以主流文化课程为内容的学校教育需要作出调整以弥补这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种种弊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体育全球化已成为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机遇和挑战, 黔东南州多年来形成的民族体育瑰宝急需抢救、挖掘、保护和开发。基于这样的认识,黔东南州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如麻江县隆昌小学畲族武术、丹寨县长青乡排中小学苗族芦笙舞、西江民族中学苗族舞蹈操、榕江县民族中学的苗族摔跤和陀螺等。
  1.6 经费及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体育经费是体育教学和竞赛等体育活动的有力保证,而体育场地设施是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储备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和课余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虽然近年来黔东南州加大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但与现实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尚有较大距离。
  2 结语
  黔东南州农村学校体育基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和对体育片面的认识,主要表现为领导重视力度不够;教学内容单一且体育课被挤占现象突出;体育师资队伍欠缺且专业教师流失严重;各种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特色鲜明但规模小且分布不均;体育经费和场地设施投入不足等现实状况。   3 对策与建议
  3.1 更新观念、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督导检查和工作评比制度
  各级学校领导加强对体育的认识力度,更新观念,明确什么是体育、体育的本质是什么?认清体育与劳动、体育与玩耍、体育与学习的辩证关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中,认真落实。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工作,纳入对中小学校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督导检查。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学校绩效和领导任职考核,实行不达标责任追究制。
  3.2 实行梯级教学课程体系
  在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受地域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限制,黔东南州成为劳务输出聚集地,农村适龄儿童随父母外出导致中小学生源严重匮乏、“小班额”问题凸显严重、村级校和办学点甚至成为“空壳校”。对办学点和村小学由于生源和班级较少,体育师资以特岗教师为主,顶岗实习和青年自愿者为辅的教学模式,发挥他们的特长、给予读研政策奖励、重视教师待遇和奖励问题、突显教师主导作用。教学内容以鼓励教师以校本教材开发、基础球类(小足球、小排球等)、田径类(跑跳游戏类、校园定向越野)、跳绳。对乡镇中心小学严格按照规定配齐教师、建立对口帮扶学校和师资互换教学;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建设为平台,开发和实施1~2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并给予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等奖励。
  3.3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状况是决定学校体育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素。体育是科学、体育技能的传授不是体育爱好者可以替代的。以“国培计划-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置换研修项目”和“阳光体育园丁工程”等培训平台,
  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覆盖面,完善教师学科体系使之与当今体育课程改革同步。不断提高教师职称、学历水平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
  3.4 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以贵州省教育厅、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制定实施的《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引领。广大体育教师要植根于民族地区的沃土,汲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传承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要求较低、器械简单可自制,而民族传统体育对运动设施、器材、经费和活动的组织都要求不高,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室内室外均可进行,而且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所需器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消费水平而自制。因此在黔东南州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在农村学校普及民族传统体育既经济又实效。如麻江县隆昌小学畲族武术、丹寨县长青乡排中小学苗族芦笙舞、西江民族中学苗族舞蹈操、榕江县民族中学的苗族摔跤、陀螺和秋千等。
  3.5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完善场馆设施建设,满足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
  体育场馆是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储备的主要平台,是学生学习和课余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黔东南州农村学校要充分运用学校及周边自然资源并结合当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低的特点开展教学。其次省政府办公厅《贵州省三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水平,特别是要加大地处高寒地区的小规模学校(教学点)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改善片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到2015年实现乡镇以上学校“校校有塑胶运动场”的目标。从而保证学生多元化体育需求,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军,王斌,马红宇.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6):16-20.
  [2] 周丽萍,田雨普.城乡体育统筹视域中的农村学校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
  [3] 杜伟.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8(2):114-119.
其他文献
沛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养鸡业是农村传统养殖项目和主要经济产业,现有棚养、舍养、集约化养殖等形式。去年年底饲养量肉鸡5000万羽,蛋鸡3000万羽。随着本县养鸡业的蓬勃发展,
2012年。内蒙古宁城县畜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规模化养殖、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已具雏形,动物疫病防控监督体系、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日益完
近几年来,伴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的疫病发生和流行也越趋复杂化,某些病毒病、细菌病的流行,给养猪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控制猪群的疫病发生已经成为养殖户最为担忧的问
近年,犬伪狂犬病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养殖小区内。由于本病与狂犬病有类似症状,所以以往认为与狂犬病是同一种疾病。后匈牙利学者阿乌杰斯基证明此病与狂犬病不是同一种疾病,
本文通过对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生药厂生产的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在防治法氏囊病的效果,包括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免疫抑制产生情况进行试验,发现NF8株在鸡法氏
对猪气喘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加强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发病后的处理等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本文主要采取刈割次数、刈割周期和最佳利用次数两个试验,研究了苏丹草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最佳刈割周期和年利用次数。结果表明,每45d为一刈割周期,年利用3次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