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7月,在“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上,一副“沧海日·少陵诗”的长联吸引我久久驻足。作品以行书为基调,碑帖互参,取法广博,点画古拙而不乏灵动,章法中和而不失奇崛,行笔敛放有度,节奏变化多端,加上仿古纸的映衬,显得古雅而富韵味。整个展览看下来,我对这幅作品印象尤为深刻。再看作者的姓名——郑小成,恕我孤陋寡闻,这在当时是一个从未听说过的作者,姑且把他当成“世外高人”吧!此后,郑小成的名字渐渐淡忘了,但作品的印象却始终不能忘怀。
世事总有戏剧性。2003年8月,我参加总政宣传部在北京洋桥举办的全军书法创作班。还没踏入创作班的门,视线便被门外一位年轻的空军中尉所吸引,此时他正罔顾左右,忘情地挥毫泼墨。走廊上他创作的几幅盈丈行草作品扑面而来,细看题跋,落款是郑小成,我不禁一怔,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潜意识立刻被调动起来,恍然想起“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上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等奖作品,似有所悟:此作者不正是彼作者吗?何以年纪轻轻,习得如此内功?我心生感叹,人言“庾信文章老更成”,这里更有“自古英雄出少年”啊!真没想到“世外高人”却隐身于我们的军营之中!
此后,在不断的接触中,我对小成有了更多的了解。纵观小成的书法,这里有侧重地分析他对书法艺术三个对立关系的处理:
一、重视法度而不囿于法度。法度是艺术的基石、是笔墨传承的基因。离开它,所谓的创新与突破都是徒劳的,但没有原则地承袭,又易无个性、性灵与时代感可言。小成强烈地意识到,当今的书法创作与传统经典的书写方式已大异其趣,随着欣赏空间距离的拉大,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也必然强化。展厅效应、视觉张力已成为书法创作回避不了的现实课题,必须赋予传统书法以现代特征。建立在他视觉审美中的理想是现代视觉空间的立场,他的笔墨构成是宏阔广大的场景。他的胆识在于把书法的点线面夸张到审美规范所能容忍的上限,并且从容自如,不落窠臼,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中庸之道。在点线的节奏上,他注重刚柔曲直、轻重徐疾的转换,字组与字的结构绝不作等匀处理,字的形态各不相同,犹如嬉笑怒骂,寓于一炉;空间的揖让穿插,着意营造重心的“S”形变化,因势利导,富有情趣。总之,他有意识地扩大书法审美元素两极间的差距,以此达成对欣赏者强烈的视觉震撼。这种视觉感受在历代的书法经典中鲜见,而且带有明显的个人审美特征,具有对传统的颠覆与再造意味,但这却得益于传统,是对书法传统审美的提炼与升华,合乎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
二、辩证处理碑与帖和谐通融的关系。许多人以为,碑帖是一对儿难以调和的矛盾,很难在书法创作中进行无缝对接。而小成对碑帖是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在他的作品中,碑与帖绝没有机械生硬的拼凑。他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协调,将矛盾的对立化为无形。在创作中,他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长,强调帖的轻松自在,适于性灵的书写性,避免追求碑的斧凿痕迹。而线的中间过渡则吸收了碑的营养,多有丰富的节律,绝不草草划过。他把碑的苍茫与厚重化为行笔提按顿挫的帖学用笔的变化,使毛笔发挥“唯笔软则奇怪生”的最大功效。用帖的风流自在、跌宕明快去弱化碑的平正方峻、壅拥塞迟钝,剔除与笔墨特性相悖的糟粕。由此产生笔笔到位又笔笔虚灵的线条之舞,使碑的线条流动起来,帖的线条凝重起来,静中有动,刚柔相济,于自由挥洒中见风神与个性。
三、理性与非理性的自由穿越。书法创作中,理性地书写,是对艺术基本原则的遵循,是按照书法艺术规律进行合乎逻辑的笔墨推演。但人又是有情感的,它不会以一成不变的规定动作亦步亦趋地成为理性的奴仆。只有在理性中渗透出非理性的情绪,作品才是鲜活生动的,才会闪耀出熠熠的人性光辉。
小成的创作,多有“训练有素”的情绪动作,它带有不可名状的下意识,冲破了旧有的模式和价值规范,造就了复杂多变的笔法和章法,展现出自由自在、机杼独出的心灵轨迹,达到了淋漓尽致、兴与境谐的妙境。
这种发自灵府、激情四溢的笔墨,常出于意外并具有不可重复性。为了追求这种效应,古人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丹药或酒精来达成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流社会形成了一股服食五石散之风,五石散具有刺激神经中枢兴奋的作用。酒更是忘忧之物,丹药和酒让人进入物我两忘、淡漠理性的状态,若于此时乘兴挥毫,笔下便会鬼使神差般地妙笔连珠。由此也从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二王”和“颠张醉素”的艺术高度。
小成大概不依靠這些“兴奋剂”提供帮助,他天生有一种不可抑制的艺术敏感与冲动。一如杨凝式、米芾和王铎的情感世界,一旦进入创作的临界点,大脑便立刻亢奋得难以自制。各种源自本能的、朦胧的、不自觉的笔墨形态和章法形式涌入笔端,随机抽取,俯拾即是,那些意想不到的笔墨关系,在他的腕下轻松地呈现,可谓是无意于佳乃佳。这就是以情绪宣泄的非理性。我们期待着小成的书法创作更臻新境,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精品力作!
郑小成:陕西渭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美术书法》杂志副主编,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现供职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书法作品入展第八、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首届全国草书大展,第一届全国大字展,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书法作品获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展最高奖,第十二届国家文化部“群星奖”获优秀奖,第二届全国党政干部书法大赛金奖,全军“双马杯”书画大赛一等奖,全军廉政书画展获一等奖。作品曾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委八一大楼等多家机构收藏。
世事总有戏剧性。2003年8月,我参加总政宣传部在北京洋桥举办的全军书法创作班。还没踏入创作班的门,视线便被门外一位年轻的空军中尉所吸引,此时他正罔顾左右,忘情地挥毫泼墨。走廊上他创作的几幅盈丈行草作品扑面而来,细看题跋,落款是郑小成,我不禁一怔,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潜意识立刻被调动起来,恍然想起“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展”上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等奖作品,似有所悟:此作者不正是彼作者吗?何以年纪轻轻,习得如此内功?我心生感叹,人言“庾信文章老更成”,这里更有“自古英雄出少年”啊!真没想到“世外高人”却隐身于我们的军营之中!
此后,在不断的接触中,我对小成有了更多的了解。纵观小成的书法,这里有侧重地分析他对书法艺术三个对立关系的处理:
一、重视法度而不囿于法度。法度是艺术的基石、是笔墨传承的基因。离开它,所谓的创新与突破都是徒劳的,但没有原则地承袭,又易无个性、性灵与时代感可言。小成强烈地意识到,当今的书法创作与传统经典的书写方式已大异其趣,随着欣赏空间距离的拉大,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也必然强化。展厅效应、视觉张力已成为书法创作回避不了的现实课题,必须赋予传统书法以现代特征。建立在他视觉审美中的理想是现代视觉空间的立场,他的笔墨构成是宏阔广大的场景。他的胆识在于把书法的点线面夸张到审美规范所能容忍的上限,并且从容自如,不落窠臼,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中庸之道。在点线的节奏上,他注重刚柔曲直、轻重徐疾的转换,字组与字的结构绝不作等匀处理,字的形态各不相同,犹如嬉笑怒骂,寓于一炉;空间的揖让穿插,着意营造重心的“S”形变化,因势利导,富有情趣。总之,他有意识地扩大书法审美元素两极间的差距,以此达成对欣赏者强烈的视觉震撼。这种视觉感受在历代的书法经典中鲜见,而且带有明显的个人审美特征,具有对传统的颠覆与再造意味,但这却得益于传统,是对书法传统审美的提炼与升华,合乎书法艺术的审美规律。
二、辩证处理碑与帖和谐通融的关系。许多人以为,碑帖是一对儿难以调和的矛盾,很难在书法创作中进行无缝对接。而小成对碑帖是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在他的作品中,碑与帖绝没有机械生硬的拼凑。他能巧妙地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协调,将矛盾的对立化为无形。在创作中,他注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长,强调帖的轻松自在,适于性灵的书写性,避免追求碑的斧凿痕迹。而线的中间过渡则吸收了碑的营养,多有丰富的节律,绝不草草划过。他把碑的苍茫与厚重化为行笔提按顿挫的帖学用笔的变化,使毛笔发挥“唯笔软则奇怪生”的最大功效。用帖的风流自在、跌宕明快去弱化碑的平正方峻、壅拥塞迟钝,剔除与笔墨特性相悖的糟粕。由此产生笔笔到位又笔笔虚灵的线条之舞,使碑的线条流动起来,帖的线条凝重起来,静中有动,刚柔相济,于自由挥洒中见风神与个性。
三、理性与非理性的自由穿越。书法创作中,理性地书写,是对艺术基本原则的遵循,是按照书法艺术规律进行合乎逻辑的笔墨推演。但人又是有情感的,它不会以一成不变的规定动作亦步亦趋地成为理性的奴仆。只有在理性中渗透出非理性的情绪,作品才是鲜活生动的,才会闪耀出熠熠的人性光辉。
小成的创作,多有“训练有素”的情绪动作,它带有不可名状的下意识,冲破了旧有的模式和价值规范,造就了复杂多变的笔法和章法,展现出自由自在、机杼独出的心灵轨迹,达到了淋漓尽致、兴与境谐的妙境。
这种发自灵府、激情四溢的笔墨,常出于意外并具有不可重复性。为了追求这种效应,古人自觉不自觉地借助丹药或酒精来达成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流社会形成了一股服食五石散之风,五石散具有刺激神经中枢兴奋的作用。酒更是忘忧之物,丹药和酒让人进入物我两忘、淡漠理性的状态,若于此时乘兴挥毫,笔下便会鬼使神差般地妙笔连珠。由此也从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二王”和“颠张醉素”的艺术高度。
小成大概不依靠這些“兴奋剂”提供帮助,他天生有一种不可抑制的艺术敏感与冲动。一如杨凝式、米芾和王铎的情感世界,一旦进入创作的临界点,大脑便立刻亢奋得难以自制。各种源自本能的、朦胧的、不自觉的笔墨形态和章法形式涌入笔端,随机抽取,俯拾即是,那些意想不到的笔墨关系,在他的腕下轻松地呈现,可谓是无意于佳乃佳。这就是以情绪宣泄的非理性。我们期待着小成的书法创作更臻新境,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精品力作!
郑小成:陕西渭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解放军美术书法》杂志副主编,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委会委员,现供职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书法作品入展第八、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大展,首届全国草书大展,第一届全国大字展,第五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书法作品获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展最高奖,第十二届国家文化部“群星奖”获优秀奖,第二届全国党政干部书法大赛金奖,全军“双马杯”书画大赛一等奖,全军廉政书画展获一等奖。作品曾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军委八一大楼等多家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