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ED的夜之罪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张灯结彩表达喜悦,也希望以灯光延续白日喧嚣。特别是夜晚灯光具备照明、驱寒、美观甚至预防犯罪等多种功能,人们不断追求漫漫长夜的灯光效果,时至今日,“城市光污染”已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被提出,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光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年逾古稀的张仲彬是最早感受到光污染的那部分人。作为一位拥有20多年观星经验的资深天文爱好者,在腊山附近观星曾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几年前,腊山脚下建起了一座工厂,夜晚开工灯火通明。夜空亮度大增使他的天文望远镜找不到以前的星星,无奈下只好“远走高飞”,到更为偏远的农村去观星赏月。
随着时间推移,对光污染的感知已经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对面商业广场的大屏幕正对着窗口。每天下班回家,满屋的灯红酒绿。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夜里睡觉如果不拉窗帘,根本没法休息,即便窗帘拉好,也会有灯光透进来。”李平所在的小区位于历城区辛祝路。这里并非济南核心商业区,但生活氛围浓厚,几乎每一家路边的店面都会安装LED屏幕,冬季,刚过五点,各种招牌、广告依次亮起。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赵本山小品、流行歌曲,以及赵普版消防公益广告,都变成对光污染最直接的控诉。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广义上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如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及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类型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导致的行人与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指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人工白昼指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甚至一些强光束直冲云霄,扰乱人体正常生物钟。彩光污染指舞厅、KTV安装的荧光灯等闪烁的彩色光源所产生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据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夜晚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埃尔维奇说,“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们的灯火使夜空失色”。他认为,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
这在济南就有佐证:2012年8月,中国首个星光公园和星光保护区落户济南七星台,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星光公园及保护区一员,开启了中国星空保护新篇章。这个距离济南城区50公里的景区是可以看到银河的。
谁制造了光污染?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建筑设计也是如此,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在阳光中明亮夺目,却难免刺激视觉。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出现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记者走访发现,济南市山大路与解放路交界的鲁商置业广场大楼像一面立在路边的弧形镜子,共青团路的几家大型银行建筑都是用反光玻璃构成幕墙,以前曾是周围居民的投诉对象,最近却尝到了光污染滋味:在其对面,崭新的绿地中心同样是反光体幕墙,这座因外形著称的建筑是庞大的LED灯幕,前两天有人以两万元价格利用字幕求婚引起轰动,更多时候则是简单粗暴的营销标语。
“每天午餐后同事们都自觉落下遮光布,因为对面建筑的反光常常让我们出现目视光斑和眩晕等不适反应。有时候看了一下反光点中心,调转视线会感觉自己失明了1秒。”在绿地对面写字楼上班的赵欣和同事们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如果事后加班,闪动的字幕让办公室内光线闪烁,根本无法舒适的工作。
赵欣将这座建筑吐槽为“危险的远光灯”。好几次在高架桥上行驶,被它的反光刺激到,“眼前突然出现一道强光,我和副驾驶座上的同事都产生了眩晕感,于是下意识地把头扭到了一边……好在没有在便道上行驶,否则很容易出事。”
据了解,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亮度大约为2000CD(CD为亮度参数),但目前国内市场上LED显示屏的亮度一般设置在5000CD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每天晚上面对LED灯,我们的眼睛要面对的是超过太阳光两倍的亮度。
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罗玉霞主持设计过国内众多大型城市景观照明设计项目。在她看来,城市照明景观要满足城市或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却同样需要贯彻环保和绿色的设计理念。
据罗玉霞介绍,技术上的瓶颈也造成了“光污染”,目前的设计方案中,她与同事们尽量选取环保节能照明设备,但实际上,这种设备非行业主流,往往价格高昂,因成本过高而被甲方嫌弃。再如智能交通领域补光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目前,视频监控补光灯设备有LED闪光灯和LED常亮灯两种,常用于交通卡口的LED闪光灯,其频繁的闪烁和高亮度的光照也为不少驾驶人员所诟病。
第五大污染的监管尴尬
目前,各国对于光污染关注程度不同,法律约束差别也非常大。许多国家都曾经有过城市亮化的兴盛期,亮化之后察觉到危害,接受了深刻的教训。在欧美和日本,光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光污染做斗争。
相比之下,我国在光污染认识和治理方面起步较晚。
12月16日,记者致电市环保局。“污染治理处”一位钱姓负责人表示第一次接到光污染问题的咨询,要查阅相关资料后回复。在后来的回复中,他表示目前我国分别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等,对于光污染,早在2003年国家环保部就此调研过,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直没有出来,济南本地也暂无相关条例或者法规。“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可依,城管以及环保部门等在处理光污染时很尴尬。没有明确的规定就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处罚,监管就会不全面,管理也不到位,执法也没有强大的后力支撑。”某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光污染问题立法。如日本的《海河夜景灯光设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夜景灯光设施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法定节假日关闭时间可延长30分钟。而在纽约市只有在节假日才允许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
在我国,现阶段针对“光污染”侵权的案件,法院往往只能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和124条关于环境侵权的规定来处理,但是适用相邻权的规定来解决有关“光污染”纠纷具有局限性。
地方法规方面,2004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出台《上海市<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对光污染的测量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出台《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对各种室外照明装置,包括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广告照明等进行光干扰的限制。2013年7月南京市出台《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导则》,导则规定生活居住区、市政交通区等区域不能设置景观照明,这些区域内的商业配套可进行景观照明,但必须严格控制亮度和辐射范围,严禁扰民。2014年12月1日,广州市环保局起草《广州市光辐射环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规定对玻璃幕墙的设置、城市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和户外广告等做了一些限制。
比起如何治理“光污染”,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摒弃“不夜城”思维,或许是解决“光污染”的根本之道。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张灯结彩表达喜悦,也希望以灯光延续白日喧嚣。特别是夜晚灯光具备照明、驱寒、美观甚至预防犯罪等多种功能,人们不断追求漫漫长夜的灯光效果,时至今日,“城市光污染”已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被提出,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光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年逾古稀的张仲彬是最早感受到光污染的那部分人。作为一位拥有20多年观星经验的资深天文爱好者,在腊山附近观星曾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几年前,腊山脚下建起了一座工厂,夜晚开工灯火通明。夜空亮度大增使他的天文望远镜找不到以前的星星,无奈下只好“远走高飞”,到更为偏远的农村去观星赏月。
随着时间推移,对光污染的感知已经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对面商业广场的大屏幕正对着窗口。每天下班回家,满屋的灯红酒绿。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夜里睡觉如果不拉窗帘,根本没法休息,即便窗帘拉好,也会有灯光透进来。”李平所在的小区位于历城区辛祝路。这里并非济南核心商业区,但生活氛围浓厚,几乎每一家路边的店面都会安装LED屏幕,冬季,刚过五点,各种招牌、广告依次亮起。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赵本山小品、流行歌曲,以及赵普版消防公益广告,都变成对光污染最直接的控诉。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广义上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如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及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类型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导致的行人与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指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人工白昼指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甚至一些强光束直冲云霄,扰乱人体正常生物钟。彩光污染指舞厅、KTV安装的荧光灯等闪烁的彩色光源所产生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据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夜晚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埃尔维奇说,“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们的灯火使夜空失色”。他认为,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
这在济南就有佐证:2012年8月,中国首个星光公园和星光保护区落户济南七星台,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星光公园及保护区一员,开启了中国星空保护新篇章。这个距离济南城区50公里的景区是可以看到银河的。
谁制造了光污染?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建筑设计也是如此,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在阳光中明亮夺目,却难免刺激视觉。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出现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记者走访发现,济南市山大路与解放路交界的鲁商置业广场大楼像一面立在路边的弧形镜子,共青团路的几家大型银行建筑都是用反光玻璃构成幕墙,以前曾是周围居民的投诉对象,最近却尝到了光污染滋味:在其对面,崭新的绿地中心同样是反光体幕墙,这座因外形著称的建筑是庞大的LED灯幕,前两天有人以两万元价格利用字幕求婚引起轰动,更多时候则是简单粗暴的营销标语。
“每天午餐后同事们都自觉落下遮光布,因为对面建筑的反光常常让我们出现目视光斑和眩晕等不适反应。有时候看了一下反光点中心,调转视线会感觉自己失明了1秒。”在绿地对面写字楼上班的赵欣和同事们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如果事后加班,闪动的字幕让办公室内光线闪烁,根本无法舒适的工作。
赵欣将这座建筑吐槽为“危险的远光灯”。好几次在高架桥上行驶,被它的反光刺激到,“眼前突然出现一道强光,我和副驾驶座上的同事都产生了眩晕感,于是下意识地把头扭到了一边……好在没有在便道上行驶,否则很容易出事。”
据了解,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亮度大约为2000CD(CD为亮度参数),但目前国内市场上LED显示屏的亮度一般设置在5000CD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每天晚上面对LED灯,我们的眼睛要面对的是超过太阳光两倍的亮度。
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罗玉霞主持设计过国内众多大型城市景观照明设计项目。在她看来,城市照明景观要满足城市或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却同样需要贯彻环保和绿色的设计理念。
据罗玉霞介绍,技术上的瓶颈也造成了“光污染”,目前的设计方案中,她与同事们尽量选取环保节能照明设备,但实际上,这种设备非行业主流,往往价格高昂,因成本过高而被甲方嫌弃。再如智能交通领域补光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目前,视频监控补光灯设备有LED闪光灯和LED常亮灯两种,常用于交通卡口的LED闪光灯,其频繁的闪烁和高亮度的光照也为不少驾驶人员所诟病。
第五大污染的监管尴尬
目前,各国对于光污染关注程度不同,法律约束差别也非常大。许多国家都曾经有过城市亮化的兴盛期,亮化之后察觉到危害,接受了深刻的教训。在欧美和日本,光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光污染做斗争。
相比之下,我国在光污染认识和治理方面起步较晚。
12月16日,记者致电市环保局。“污染治理处”一位钱姓负责人表示第一次接到光污染问题的咨询,要查阅相关资料后回复。在后来的回复中,他表示目前我国分别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等,对于光污染,早在2003年国家环保部就此调研过,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直没有出来,济南本地也暂无相关条例或者法规。“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可依,城管以及环保部门等在处理光污染时很尴尬。没有明确的规定就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处罚,监管就会不全面,管理也不到位,执法也没有强大的后力支撑。”某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光污染问题立法。如日本的《海河夜景灯光设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夜景灯光设施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法定节假日关闭时间可延长30分钟。而在纽约市只有在节假日才允许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
在我国,现阶段针对“光污染”侵权的案件,法院往往只能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和124条关于环境侵权的规定来处理,但是适用相邻权的规定来解决有关“光污染”纠纷具有局限性。
地方法规方面,2004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出台《上海市<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对光污染的测量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出台《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对各种室外照明装置,包括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广告照明等进行光干扰的限制。2013年7月南京市出台《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导则》,导则规定生活居住区、市政交通区等区域不能设置景观照明,这些区域内的商业配套可进行景观照明,但必须严格控制亮度和辐射范围,严禁扰民。2014年12月1日,广州市环保局起草《广州市光辐射环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规定对玻璃幕墙的设置、城市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和户外广告等做了一些限制。
比起如何治理“光污染”,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摒弃“不夜城”思维,或许是解决“光污染”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