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危机的劲风刮过,光鲜、雍容的时尚行业落得一片破败景象。独立品牌、立足日本的山本耀司遭受重创。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行业可以独立于经济周期之外,奢侈品也不例外。
亚洲奇葩
山本耀司由同名设计师开创,1981年首次惊艳巴黎时装周,1984年Yohji Yamamoto公司成立。黑色主调、非对称形制,兼具东方沉稳和西方奔放的设计风格,使山本耀司成为时装界的一朵奇葩。
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一起代表了日本设计乃至亚洲设计的水平和潮流,并因此受到富裕阶层和社会名流的追捧。
1999年是山本耀司的巅峰时期,年销售达120亿日元,2004年也有119.1亿日元,但辉煌并未延续很久,2008年8月这一数字下滑至95.8亿日元。
2009年春季,公司资金筹措出现困难,8月,年销售额萎缩至75亿日元,并背负60亿日元债务。在10月初的巴黎女装周亮相后,资不抵债的山本耀司宣告破产。
单兵作战
表面来看,山本耀司破产的罪魁祸首是其不明智的扩张策略。
山本耀司旗下设有Yohji Yamamoto+ NOIR、Yohji Yamamoto男装等8个品牌,在日本国内百货公司开立约100家卖场,近两年又在巴黎、东京、纽约等城市开设奢华的大型旗舰店,这些品牌的运营和门店的修建及维护占用了大量资金。当景气转坏,销售低迷以及美元疲软等多种不利因素一起出现,公司的周转势必出现问题。
但被视为设计经典的山本耀司不应被如此简单直白的解读,在破产背后是更深刻和剧烈的变革。
在时尚界,法国路易威登(LVMH)集团、法国巴黎春天(Pinault-Printemps-Redoute,简称PPR)集团和瑞士历峰(Richemont) 集团是三大巨头,其余则是如范思哲(Versace)、山本耀司、普拉达(Prada) 、阿玛尼(Armani)、巴宝莉(Burberry)这样的独立品牌。此次经济危机检验了两种经营模式的优劣。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LVMH集团营业额同比增长12%,达78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达8.91亿欧元;PPR集团营业额达同比增长11.8%,达95.84亿欧元,净利润同比暴增141%,达7.79亿欧元;历峰集团也实现了16%的销售增长率。
同期,阿玛尼营业额下滑15%,普拉达下滑22%,巴宝莉亏损600万英镑,而山本耀司的破产则更为极端和典型。
这些对比表明,集团化经营比独立品牌具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以LVMH为例,它涉足酒类、化妆品、皮革制品等多个领域,拥有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轩尼诗(Hennessy)纪梵希(Givenchy)、娇兰(Guerlain)、迪奥(Christian Dior)、丝芙兰(Sephora)等众多明星品牌,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广泛布局。这能够保证企业在销售上东方不亮西方亮,在资金上互相融通,在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上共用和协同。
相形之下,独立品牌没有如此强大的后盾,严峻的经济形势也就成了生存考验。
日本依赖症
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一度占据着80%的奢侈品市场份额,尤其是日本,20年来,始终是奢侈品牌的必夺之地。危机大范围爆发前的2006年,日本消费了全球47%的奢侈品,但近两年,日本市场萎缩严重,据Yano统计,今年日本进口奢侈品销售额9929亿日元,而1996年,这一数字为19000亿日元。山本耀司之外,众多奢侈品牌近两年纷纷在日本折戟。范思哲在日本的销量由2004年的41亿日元滑落至2008年的16亿日元;2009年10月,它宣布关闭在日本的最后3家门店。2009年上半年,LVMH日本销量下滑20%,并取消了东京银座旗舰店的开业。
与日本奢侈品进口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逆势增长。
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国,更是新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对专注于传统市场的山本耀司来说,破产在所难免。
庆幸的是,破产并非破灭。山本耀司并不缺乏买主,投资机构Integral已接手,只要市场策略得当,大师灵感重新附体,山本耀司仍复兴有望。
近两年有影响力的奢侈品牌破产记录:
品牌名称品类破产时间破产原因现状
克莉丝汀•拉克鲁瓦
Christian Lacroix法国高级定制时装品牌2009-05-28销售不佳出售进程中
爱斯卡达
Escada德国顶级女装品牌2009-08-13流动资金不足出售进程中
比尔•布拉斯
Bill Blass美国奢侈时装品牌2008-12-19销售不佳,
设计师流动频繁被孔雀国际控股LLC收购
兰伯森•特鲁克斯
Lambertson Truex美国奢侈配饰品牌2009-03-05销售不佳被蒂芙尼(Tiffany)公司收购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行业可以独立于经济周期之外,奢侈品也不例外。
亚洲奇葩
山本耀司由同名设计师开创,1981年首次惊艳巴黎时装周,1984年Yohji Yamamoto公司成立。黑色主调、非对称形制,兼具东方沉稳和西方奔放的设计风格,使山本耀司成为时装界的一朵奇葩。
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一起代表了日本设计乃至亚洲设计的水平和潮流,并因此受到富裕阶层和社会名流的追捧。
1999年是山本耀司的巅峰时期,年销售达120亿日元,2004年也有119.1亿日元,但辉煌并未延续很久,2008年8月这一数字下滑至95.8亿日元。
2009年春季,公司资金筹措出现困难,8月,年销售额萎缩至75亿日元,并背负60亿日元债务。在10月初的巴黎女装周亮相后,资不抵债的山本耀司宣告破产。
单兵作战
表面来看,山本耀司破产的罪魁祸首是其不明智的扩张策略。
山本耀司旗下设有Yohji Yamamoto+ NOIR、Yohji Yamamoto男装等8个品牌,在日本国内百货公司开立约100家卖场,近两年又在巴黎、东京、纽约等城市开设奢华的大型旗舰店,这些品牌的运营和门店的修建及维护占用了大量资金。当景气转坏,销售低迷以及美元疲软等多种不利因素一起出现,公司的周转势必出现问题。
但被视为设计经典的山本耀司不应被如此简单直白的解读,在破产背后是更深刻和剧烈的变革。
在时尚界,法国路易威登(LVMH)集团、法国巴黎春天(Pinault-Printemps-Redoute,简称PPR)集团和瑞士历峰(Richemont) 集团是三大巨头,其余则是如范思哲(Versace)、山本耀司、普拉达(Prada) 、阿玛尼(Armani)、巴宝莉(Burberry)这样的独立品牌。此次经济危机检验了两种经营模式的优劣。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LVMH集团营业额同比增长12%,达78亿欧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达8.91亿欧元;PPR集团营业额达同比增长11.8%,达95.84亿欧元,净利润同比暴增141%,达7.79亿欧元;历峰集团也实现了16%的销售增长率。
同期,阿玛尼营业额下滑15%,普拉达下滑22%,巴宝莉亏损600万英镑,而山本耀司的破产则更为极端和典型。
这些对比表明,集团化经营比独立品牌具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以LVMH为例,它涉足酒类、化妆品、皮革制品等多个领域,拥有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轩尼诗(Hennessy)纪梵希(Givenchy)、娇兰(Guerlain)、迪奥(Christian Dior)、丝芙兰(Sephora)等众多明星品牌,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广泛布局。这能够保证企业在销售上东方不亮西方亮,在资金上互相融通,在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上共用和协同。
相形之下,独立品牌没有如此强大的后盾,严峻的经济形势也就成了生存考验。
日本依赖症
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一度占据着80%的奢侈品市场份额,尤其是日本,20年来,始终是奢侈品牌的必夺之地。危机大范围爆发前的2006年,日本消费了全球47%的奢侈品,但近两年,日本市场萎缩严重,据Yano统计,今年日本进口奢侈品销售额9929亿日元,而1996年,这一数字为19000亿日元。山本耀司之外,众多奢侈品牌近两年纷纷在日本折戟。范思哲在日本的销量由2004年的41亿日元滑落至2008年的16亿日元;2009年10月,它宣布关闭在日本的最后3家门店。2009年上半年,LVMH日本销量下滑20%,并取消了东京银座旗舰店的开业。
与日本奢侈品进口量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逆势增长。
2008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国,更是新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对专注于传统市场的山本耀司来说,破产在所难免。
庆幸的是,破产并非破灭。山本耀司并不缺乏买主,投资机构Integral已接手,只要市场策略得当,大师灵感重新附体,山本耀司仍复兴有望。
近两年有影响力的奢侈品牌破产记录:
品牌名称品类破产时间破产原因现状
克莉丝汀•拉克鲁瓦
Christian Lacroix法国高级定制时装品牌2009-05-28销售不佳出售进程中
爱斯卡达
Escada德国顶级女装品牌2009-08-13流动资金不足出售进程中
比尔•布拉斯
Bill Blass美国奢侈时装品牌2008-12-19销售不佳,
设计师流动频繁被孔雀国际控股LLC收购
兰伯森•特鲁克斯
Lambertson Truex美国奢侈配饰品牌2009-03-05销售不佳被蒂芙尼(Tiffany)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