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探寻语文课堂的智慧根源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语文课,我们往往会把焦点聚集在教师身上;有时,我们自己在设计教学设计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呈现出精彩纷呈、亮点层出、热闹非凡的课堂,而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为学生的需求而教。语文课堂应该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于质疑、敏于思考、勤于议论,“我思故我在”,这才是语文课堂智慧的根源。
  【关键词】:质疑力 冥思力 议论多样化
  新课标下的新课堂应该是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学问,学问”应该是在问中学,在学中问。过去我们讲的启发式教学,更多的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仍然是被动者,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新课堂呼唤学生问、学生思、学生议的自主探索的新境界。
  一、让学生爆发质疑力
  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学贵有疑”,想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但却常常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会质疑,是一项学生受用终生的学习能力。
  有一项调查显示,98.8%的孩子有提问题的欲望,51.4%的孩子主动争取提出问题,32.1%的孩子想提问题但没有机会。可见,大部分孩子是希望“让我带着问题上路”的。
  我在教学《朱德的扁担》一课时,让学生就文质疑,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
  ①山高路陡,战士们为什么还争着去挑粮?
  ②朱德身为总司令,为什么也跟着战士一起去挑粮呢?
  ③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④朱德为什么在自己的扁担上面写“朱德记”?
  ⑤为什么战士们后来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呢?
  从孩子们越来越逼近主题、深入文本的提问中,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拔节成长的声音。本来,我可以不费力气地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但那不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这磕磕绊绊的思考中,是孩子们的好奇心让自己学会了走路,那是才是永远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学生学得兴致盎然,才会在课堂上展现出他们自己的智慧风采。
  二、让课堂生长冥思力
  语文课堂应该有诗意流淌,也应该有思想流淌。所谓“冥思”,是一种沉入灵魂深处的默思。当学生调动已有知识、情感积淀与新的问题情景碰撞时,便会产生活泼的“悟”来。“思”的缺失,常常导致很多课堂表面看似热闹,深思起来却又觉得苍白无力。
  “冥思力”的生长需要课堂的“静”、“净”、“境”。
  课堂需要“安静”,表面的浮华不利于师生的深度交流。自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周国平先生是在说人生,课堂何尝不是如此?由于课堂的丰富的安静,师生精神进入极为活跃的状态,“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课堂需要“纯净”,读与思,自悟与分享,框架简洁,手段简明,智慧生发,精神澄明。因为,艺术上的单纯常常不是低级而是高级,是真正的上乘功夫。
  语文课堂还追求“境”的生成。首先是环境的营造,其次是和谐的师生良好心境,此二者加之文本张力的协同作用,便使语文课堂产生一种动人的情境乃至意境:或欢欣活泼,或抒情温馨,或深邃智慧。
  如组织学生讨论《天游峰扫路人》时,在学生质疑后,我引导学生把问题进行归类,最终筛选为两个问题:老人为什么觉得扫天游峰不累?老人能活到100岁吗?师生围绕这两个具有一定张力的问题再次和文本对话,在读中悟、读中议、读中思、读中练,拉动整堂课的进行,追求线条的简洁及内里的深入。
  三、让议论充满多样化
  孙双金曾经说过:“我的好课观,可用16个字概括,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议论纷纷强调的是“说”的训练。当前课堂教学中,对说的训练重视不够,方法不多,说话训练大多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形式。我认为,课堂说话训练的形式可多样化,有一问一答式、各人自说式、同桌互说式、小组讨论式、分组辩论式、一人主讲其他同学补充式等等。别小看形式的变化,其实不同的训练形式,能达到不同的訓练目的。一问一答式训练的是一个人,而各人自说式训练了全班每一个同学。一般来说,有一定思考价值和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可用“小组讨论式”;有争议性的问题,可用“分组辩论式”;需要大段阐述的问题,可用“各人自说式”或“同桌互说式”;常规性的问题可用“一问一答式”。这样因问题、因训练目的而异,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才能真正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
  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热热闹闹是不行的,还要求我们讲究说话训练的质量。对学生发言,要求从“只求其对”向“更求其好”发展。好的发言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可用“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来表述。
  “言之有序”,就是要求学生说话要有顺序,有条理,不东一榔头西一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言之有序,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言之有理”,就是要求学生发言必须有根有据,不信口开河乱说一通,而必须找到说话的依据。
  “言之有情”,就是要求学生发言必须带有一定的感情,这是针对当前学生发言平淡无情这一弊端提出来的。
  语文课堂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发展知识,发展能力,要让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过程,教师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质疑能力、思考能力和说话能力的高山。课堂还应是促进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在过程中领悟和体验。
  我思故我在,课堂是放飞师生思想的天堂。教师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通过学生们的自疑、自思、自议,来探寻语文课堂的智慧,碰撞出课堂中最美的智慧花火。
  作者简介:顾辰珠1989年,女,汉族,江苏苏州。二级教师,本科,小学语文教育,苏州科技城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15000。
其他文献
【摘要】:使用新教材后,我常常思考:如何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何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如何让语文主题悦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田?为此,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一、解读语言,品析语言;二、创设情境,陶冶情操;三、展开想象,以情促情;四、自主悦读,提升自我。  【关键词】:悦读 品析语言 陶冶情操 熏陶与感染  使用新教材后,我常常思考:如何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何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
期刊
不愿迷失于波涛汹涌的大海,只愿与你化作矛尖上的一朵浪花,瞬息消亡。  ——题记  十二月下旬的乌江边,寒风凛冽,楚汉两军之争已经持续四年之久,面对尸横遍野的垓下战场,项羽的内心是痛苦而矛盾的。想当年,追随自己出入生死的十万大军,现已所剩无几,血色奔涌着,与天边的一抹霞光混为一色,本应欣赏眼前这落日美景,但此刻这位被称之为楚王的人几近万念俱灰了,这一抹惨淡的霞光仿佛也给项羽栗色的双眸涂上了一层浅浅的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我们对于学生在学校的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希望可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帮助,让他们可以适应潮流的发展,可以全方面综合性发展,而当前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还是班主任在管理,因此我们班主任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不如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来找到合适的措施 应用于我们的班主任管理工作。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期刊
这世界魅力无限,只要你用心聆听。  春天,花儿争抢着在丛中绽放,互不相让,好都在说:“我是最美的!”鸟儿在园子里飞来飞去,唧唧喳喳地议论着。听,他们在说:“今天早餐太丰盛了!”一眼望去,小河旁青翠的柳条随风轻轻地摇摆着,他们微笑着把头扭向一边。看吧,田野里,小树苗向人们微微点头,好像在说:“朋友们,快来看看这美丽的春天!”  夏天,如果你听到一阵“嗡嗡”声,那就是蜜蜂出来了。花儿们此时变得更“成熟
期刊
在研究任何经济政策提案的效果时,不仅要考察提案带来的即期结果,也要探究长期结果;不仅要探讨其主要后果,也要探讨次要后果;不仅要看其对某些特殊群体的影响,还要看其对所有人的影响。也就是说,把注意力只集中在特别的某一点的做法不过是自欺欺人。但是,恰恰是由于人们长期养成的思维惯性和惰性,总是把特定行业或特定进程拿出来单独探讨,从而造就了经济学上的主要谬论。这些谬论,不只充斥在利益集团聘请的代言人的言论中
期刊
王国维《文学小言》六云:“子瞻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昔日五更伏案,金翅华衫;奉折额叩高殿,诏谕隐谋权。  金銮殿上一谏言,广袖掠地,自请外放。既汴梁已无容身之处,那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尽游赏吞花卧酒,握月担风,谁诉离绪。”  沾衣欲湿  入春了。  宽大青衫罩着清秀身影,跟株老梅树似的戳在后院。青袍已不新了
期刊
暖暖的、懒懒的周末时光,窗外月影清辉,孩子老人都已经渐渐进入梦乡,多么惬意的夜晚时光,只有这个时候,才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坐在电脑前,随着键盘的噼噼啪啪,写下这类似回忆的一段文字……  五班是我第一届从一年级就开始接手的班级,回想着孩子们刚刚入校时的样子,观望着他们现在各个英俊潇洒,亭亭玉立的样子,慨叹时光飞逝,白驹过隙。除了小升初给孩子们一个满意的成绩之外,我觉得,六年,总要给孩子留下点什
期刊
文化一词,既简单又复杂,其含义十分广泛。简而言之,文化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是一个社会的精神寄托,是一个国家的支柱,更是一个民族的魂。而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发展繁荣为条件
期刊
【摘要】:“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对人的本质思想的经典表述,一直被后世的学者当作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重要参考。然而关于这一表述,产生了许多争论,有很多学者怀疑人的本质思想“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错误的表述,如主体人与客体“社会关系”不同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个明显的限制条件所以只是一个描述性的理论而非下定义等等。然而事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书写作,阅读课堂的最高追求应是言意共生。本文旨在探究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通过构建多维度目标,渗透批注方法,强化迁移训练,助力个性化鉴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落实“语用”目标。实現言意共生,让课外阅读课向青草更深处迈进,解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燃眉之急。  【关键词】:课外阅读 言意共生 习惯培养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书写作,阅读课堂的最高追求应是言意共生。《语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