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北京大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美国密苏里大学共同举办的“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讨论会2005年7月19日上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黄华和会长凌青、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北大校务委员会主任闵维方、副主任何芳川、北大副校长吴志攀、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主任王学珍及国内学者60多人出席了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还有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会长约翰·迪德威勒尔、副会长南希·威尔逊、约翰·菲利普斯、美利坚大学教授哈米德·莫拉那、海伦·斯诺的侄女谢里尔·比绍夫、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埃丝特·索尔森、美国传媒协会执行会长德卡罗、斯诺研究学者罗伯特·法恩斯沃斯以及专程从美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前来参加此次活动的朋友20多人。
  学术讨论会分四个会场进行,分别就斯诺与中国、斯诺与新闻业务、斯诺与跨国文化传播、全球化与国际传播等四个专题进行讨论。日本的斯诺研究学者吉田旷二发言中展示了斯诺1936年在陕北采访毛泽东时未发表过的记录手稿;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王锡荣谈了斯诺通过姚克(姚莘农)与鲁迅的交往和首次将鲁迅的作品和中国进步作家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去的情况。中国作家协会金坚范代表姚湘宣读了她专为此次会议写的纪念斯诺和她父亲姚克两人友谊和两人百年诞辰的文章。西安海伦·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安危在会上放映了斯诺夫妇在陕西的录像光盘并作了讲述。正在北大学习的比绍夫的外孙布莱克·安东尼(安磊科)也参加了会议,他表示:“斯诺已经成为我的家庭历史的一部分。现在中国变化很大,我想把这些变化以新的方式记录下来。”
  19日下午举行“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大会”和圆桌会议。赵启正、邵华泽、凌青、闵维方、约翰·迪德威勒尔、埃丝特·索尔森、谢里尔·比绍夫、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方汉奇等在大会上发言。凌青讲:“斯诺1928年来到中国,至1941年离开,在中国生活了13年。在此期间,作为新闻记者,他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目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日本法西斯侵华暴行,他十分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斯诺1936年的陕北之行具有重要的政治历史意义。他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及刚结束长征的人民革命军队,撰写的《西行漫记》一书,风靡全球,成为外国人报道中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三次访问中国。斯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建设事业息息相通。他在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热爱中国’。斯诺不愧为中国人民的挚友至交。”
  迪德威勒尔说:“我代表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对这次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人民把斯诺看作忠实的朋友,我们来自他家乡堪萨斯城的人都格外高兴。”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黄华在会上作了即兴发言,他首先讲述了斯诺1929年去内蒙古萨拉齐的所见所闻,当时内蒙古正遭受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斯诺看到大量的饥饿、骨瘦如柴的男女老少,坐在家门口,眼睛没有光彩,向过往行人求情,无望的神情等待着饥饿和死亡。这是斯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觉醒点、转折点。黄华回顾他和斯诺的认识的过程。他说:“1935年我们认识了。我们经常在他家里进行讨论,讨论他所了解到的中国情况。他曾以反法西斯的角度,看到中国法西斯所做的一切。那个时候有地下党的领导,给予了他和海伦很大的帮助。他们带着照相机、摄影机,根据我们事先告诉他的路线和时间,去进行采访。1936年他计划赴陕北采访。他跟我说的时候,我告诉他没有问题,我完全可以帮助他到陕北采访。我们先在西安会合,然后分两批进入陕北,他先走,我后走,在东北军的掩护下,经过延安,到了宝安,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我党的领导人和一些红军的干部。这些采访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使他下定决心,全力以赴,为中国人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黄华同志还谈到1971年斯诺在瑞士病危时,他正在亚的斯亚贝巴开安理会,收到电报,受中央的委托,他马上去瑞士看望斯诺,转达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问候。他说:“那个时候,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苏醒过来后,一见到我们时,立即伸出手来,拉着我和马海德大夫的手说,‘三个老赤匪又在一起了!’他是一个多么幽默的人。”
  在“圆桌会议”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教授说:“斯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从事新闻传播教育。他有责任心和爱心,热爱中国,也同样热爱美国,而且在热爱中国和美国的平台上,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促进世界上全人类相互沟通。”
  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说:“斯诺有一个历史感,他作为一名记者,他的历史感,其厚重程度超过了一般记者。如他对所见到的我国一些历史事件: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国民党、共产党的看法,有自己的评价。一个记者没有历史感,是写不出传世佳作的。”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何芳川说:“我1985年在呼和浩特参加过纪念斯诺80寿辰集会,今天又参加这个百周年诞辰集会,感慨甚多。当年参加会议的许多人是年长的朋友,现在还坚持在这样一个领域里播撒文化的种子,令人钦佩。埃德加·斯诺来到中国时,中国还处在被压迫的地位,是个受侮辱的民族,正在为民族的命运抗争,为理想的明天奋斗。他深入地了解到真实的中国,看到一个未来充满着希望的中国,从而写了不朽之作《西行漫记》。我们永远怀念斯诺,斯诺的精神是永存的。”
  美利坚大学教授哈米德·莫拉纳说:“斯诺之所以成为一个著名人士,并不仅仅因他是一个记者,更重要的是他跨越国界来报导所发生的事情。斯诺不愿意为哪家报纸工作,正是因为他摆脱了媒体带给他的一些限制,要说真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写作。”
  圆桌会议主持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龚文庠作结论说:“斯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朋友,他在新闻事业里面的光辉业绩,他在特殊的时间里面,让世界看到曙光正在中国升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作为一名新闻战士,要时刻想到你的职责,想到报道真实的消息。我们纪念斯诺,就是要向他学习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
  大会结束后,大家前往在未名湖畔的斯诺墓致敬、献花。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了《斯诺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该院研究生专门为这次纪念活动摄制了录像片《埃德加·斯诺》,中央电视十台播出了5集专门摄制的《埃德加·斯诺》电视片。
其他文献
秋风给柏林带来阵阵凉意,路上的行人因此都加快了脚步而显得行色匆匆。德国首都柏林虽是有350万人口的大都市,但市区面积却有800平方公里,并不显得拥挤,人们游览一般无需排队等候。而在著名的勃兰登堡门附近,却有一列长长的参观队伍,人们静静地在风中伫立。尽管每隔大约一刻钟才放10个游人进入,但大家都显得耐心而平和。视线从队尾移到队首,看到一座下沉式的参观入口。入口的西边是一大片黑色水泥柱林立的场地,和柏
期刊
2005年12月13日,唐家璇国务委员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日本前公安委员会委员长、众议员村田吉隆。正在国内休假的驻日本大使王毅、对外友协副会长井顿泉、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孔铉佑等在座。  唐家璇国务委员欢迎村田来访,并对其任公安委员长期间为维护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促进两国公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赞赏,希望村田继续在政界发挥作用,为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作出新的贡献。  唐家璇阐述
期刊
应对外友协邀请,来自22个国家,包括126位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67位老战士遗属以及13位友好人士,共计206位嘉宾,参加了在北京和外地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他们衷心感谢被邀来华参与盛典,高度评价纪念活动,盛赞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他们对往事的深沉回忆和对和平的热切期盼,使我们倍增勇气、信心和力量。  曾经担任苏联远东军区司令的戈沃罗夫大将是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团
期刊
8月17日,对外友协和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与孟加拉国建交30周年。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并致词。出席招待会的有国家和中央各部委领导、各群众团体负责人、首都新闻界代表以及外国驻华使节等300余人。来华访问的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及随同来访的孟加拉国文化代表团出席了招待会。陈昊苏会长主持。  黄菊副总理在致词中说,中孟友好源远流长,建交30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经贸合作
期刊
应对外友协邀请,泰国前总理差瓦利永猜裕一行于2006年1月14日至17日访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会见代表团;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中国警察协会主席田期玉、友联会副会长梁湜分别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  贾庆林主席在会见差瓦利时说,泰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和最可靠的朋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泰关系的发展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卓有
期刊
应奥地利奥中法律协会邀请,刘志明副会长率领对外友协代表团于2005年11月21日至28日访问了奥地利。代表团包括来自湖南、青海、吉林、江西、北京和天津等地的法律界人士。在奥地利期间,代表团参加了奥中法律协会主办的首届奥中法律研讨会,会见了奥地利国民议会第二议长普拉玛、国民议会法律委员会主席雅罗利姆等奥方政要,拜会了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律师协会等机构。    首届奥中法律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奥中
期刊
应阿根廷、秘鲁、巴哈马对华友好组织和美洲国家组织(OAS)的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成思危率中拉友协代表团于2005年11月22日至12月9日访问阿根廷、秘鲁和巴哈马,出席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对华友好组织大会,并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洲国家组织总部发表讲演。  代表团访问三国期间拜会了秘鲁总统托莱多、国会主席阿亚伊波马、阿根廷副总统
期刊
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为团长的中国友好代表团一行11人应卡塔尔中央市政委员会、科威特外交部、巴林外交部、阿曼工商会和沙特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于2005年11月25日至12月8日访问了上述五国。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各国相关机构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务实的会谈,对加强中国人民与海湾五国人民的友谊,加深彼此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中国与五国民间文化、经贸关系的发展,推动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应斐济华人华侨艺术文化经济联合会和中国驻萨摩亚使馆的邀请,中国大洋洲友好协会会长彭珮云率领中大友协代表团于2005年10月29日至11月12日访问了斐济和萨摩亚。访问期间,彭珮云会见了斐济总理恩加拉塞、妇女和社会福利部部长萨乌萨乌、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议长法菲西、教育文化和体育部长菲亚梅等两国政府要员,出席了中国使馆举办的中斐建交30周年文艺晚会、中萨建交30周年招待会和萨摩亚政府举办的萨中建交
期刊
应印度对外友好协会和埃及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的邀请,由地方政府、外办、人大系统和对外友协人员共同组成的中国地方友好代表团一行16人在海南省海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行恭的率领下于2005年11月12日至11月20日访问了印度和埃及。    在印度    11月14日晚上,印度国际团结基金会设宴欢迎由王运泽副会长率领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和中国地方友好代表团。印度国际团结基金会秘书长阿尼尔致词。他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