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绝美绿色里的恋恋尘缘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溪铁观音,虽名观音,却生于红尘,长于风雨,朴素得像凡间女子。但其绝美的风姿,透彻的清香,醉人的茶韵却实属人间难得。我愿安溪铁观音的幽香,穿越时空,代代相传。
  
  第一次记住铁观音,是在黄宏和宋丹丹的小品里:“铁观音是茶,我爹最爱喝铁观音”。
  记得年幼时的我,并不爱喝茶,涩涩苦苦的味道总会让我忍不住皱起眉头,看到那个小品,我却想:“这么难喝的茶饮,居然有这么美丽的名字。”
  以后,就不免留了心,有这么美丽名字的茶,到底是什么样子。
  
  娇弱铁观音,一枝一芽皆辛苦
  
  记得第一次喝铁观音,是在一位长者家里,那位长者爱茶如命,一日兴致勃勃地召集大家:“有好茶,共赏之。”能让他称之为好茶的,自然不会差,大家如约而至,捧杯观之,黄浓艳似琥珀色的茶汤,有着天然馥郁的兰花香,喝一口,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由此,我对铁观音的爱,不再是叶公好龙。
  所爱之物,总是格外留心,由此,我知道,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色皮煞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观先闻圣妙香。”元代诗人刘秉清的这首诗,绝妙地道出了铁观音的特点。
  “铁观音” 茶树,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有“好喝不好栽”的说法,因产量不大,“铁观音”茶更加名贵。娇弱的茶树,当然更挑水土,唯有安溪的风水得天独厚,中了铁观音的意。这就叫“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唐代末期,安溪就已经开始生产茶叶了。安溪铁观音主要产于安溪县境内的剑斗镇,感德镇和西坪祥华等海拔较高的山区,铁观音就是由那里青山绿水、景色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出来的。
  
  铁观音由来:“魏说”与“王说”争论
  
  关于铁观音的诞生历来有两种传说。一是“魏说”。相传,雍正三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一夜,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正想探身采摘却被狗吠声扰醒。第二天,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一石坑的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并悉心培育。因所谓的“观音托梦得之”,所以将这茶起名“铁观音”。
  二是“王说”。“王说”的主人公是清代的王士让,其人生性好集奇花异草。他与魏荫同是尧阳人,一个为尧阳松林头人,一个则是尧阳南岩人,两地相距不远。传说讲的是:乾隆元年春,士让告假南轩,于层石荒园发现一株异茶,遂移栽之。采制成品,香馥味醇,乾隆六年托方苞转献内廷。乾隆喜饮,观其外状遂赐名“铁观音”。
  两个传说都流传了将近300年,但两种起源的争夺并没有想象中激烈。安溪人认为找到铁观音确切的起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溪铁观音在“魏说”与“王说”之争中得到发展,相比其他为名人故里争得面红耳赤的状况,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可谓不明智。目前,两种传说的后人也各自凭借着引以为荣的家世,成为安溪茶商的佼佼者。
  安溪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大批茶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如“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茶叶大观园、茶博览馆、茶叶公园和西坪铁观音发源地探源、大坪生态园等,与千年古刹清水岩、名列八闽的安溪文庙、城隍庙、太王陵、洪恩岩、清风洞等名胜古迹和漂流、攀岩、蹦极、野战、狩猎等生态旅游景点交相辉映,形成一个具有茶乡特色的安溪茶文化的有机整体,体现出意蕴丰富的茶文化旅游内涵。
  
  TIPS
  交通:
  飞机:安溪交通便利,在北京首都机场乘坐MF8114航班, 在泉州晋江机场降落,转车至安溪县。
  火车:北京西站乘坐Z59次列车,在鹰潭站下车至贵溪站乘坐K397次列车,在安溪站下车。
  特产:
  名茶铁观音、湖头米粉、官桥豆干、成珍桔红糕、后邠柿饼和蓝印花布等一直深受游客欢迎。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紧密围绕企业改革改制、安全生产、职工素质和为职工办实事作为研究的重点,在推进企业
企业大学作为我国职教领域的新进入者,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特定的优势和专门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高职院校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蚕桑生产比较效益和产业风险等要素制约越来越明显。德清县近几年蚕桑生产逐步萎缩,2011年饲养蚕种7.6万张,蚕农茧款收入1.4亿。我县中东部蚕区目前在
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