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冻害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总结了该县农业生产抗冻救灾工作经验,期望对农业生产抗冻救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业生产 抗冻救灾 工作经验 启示
受冬季极端恶劣气候影响,雅安市汉源县个别乡镇近年来频频遭受冻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给农民群众造成了一定损失。为了更好指导农业生产抗冻救灾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本文对我县抗冻救灾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有关情况如下。
一、抗冻救灾工作主要经验
(一)迅速响应,及时处置灾情
汉源县在抗冻救灾中,严格按照“积极响应、及时处置”的救灾基本原则,在发生冻害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农业、林业、水利、民政等部门在内的应急处理小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分析冻害原因,收集冻害损失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置灾情,防止灾情扩大。同时,积极做好后期预防,力争将冻害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二)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农业生产涉及多个方面。要保证抗冻救灾成效,需要各部门配合,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我县经过多年的抗冻救灾实践,在发生冻害时,农业、林业、民政、水利等部门均会按照部门职责,各管其事、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配合、团结一致,通过发挥各部门的专业的技能,最大限度降低冻害损失。比如民政部门主要进行灾后恢复生产物资调配,保障各类救灾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和发放,防止因为物资配送不及时造成灾情扩大。
(三)科技救灾,合理安排职责
在抗冻救灾中,我县始终坚持科技救灾,通过合理安排,提高救灾效率。比如在救灾中,各部门广泛利用3S技术,收集灾情,分析灾情状况,指导救灾工作。气象部门抽调专业力量,加强对未来天气变动的提前预判。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则选派专业知识丰富的专技人员,分赴受灾乡镇,指导灾后生产恢复,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努力降低災害损失。
(四)夯实基础,增强抗灾能力
鉴于汉源县泥巴山山系个别乡镇容易遭受冻害,近年来我县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大棚农业、搭建棚舍、普及高抗性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为冻害救灾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抗冻救灾工作的启示
(一)预防为先,坚持防抗结合
针对我县因冬季极端气候容易导致部分乡镇冻害发生的现实,近年来我县从保护农民群众利益、维护农村生产平稳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预防为先、防抗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冻害未发生之前,注重“防”。在冻害发生后,注重“抗”和“救”。在深冬和初春,向社会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提醒农民群众及时采取防冻措施。组织相关部门下乡指导抗冻传递措施,检查各乡镇抗冻工作开展情况。通过预防为先、防抗结合的方针,很好的降低了冻害损失,维护了农民群众利益。
(二)技术支撑,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本身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容易受到包括冻害在内的各类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近年来,我县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强化了对农村的科技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主题活动,开展送技术、送种苗、送专家“三送”活动,努力让农民群众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知识。鼓励种(养)植业大户发展,推动农业专合社建设,通过种种措施努力实现全县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冻害等各类灾害的抵御能力。
(三)保障物资,提高应急能力
全县以民政部门牵头,各涉农部门配合,强化物资储备,保证在发生冻害后能够及时调拨救灾物资,降低损失。在冻害结束后,受害乡镇、村组农户能够及时领取再生产物资,及时补种补播。以县民政局为例,不仅储备有帐篷、防寒服等常规物资,而且针对冻害还专门储备了供暖设施,一旦出现冻害,能够及时调拨供暖设施,实施人工供暖,降低冻害损失。
(四)农业保险,挽回经济损失
我县近年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了农业保险普及力度。全县农作物、森林、牲畜参保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县级财政强化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实现农业生产“应保尽保”。通过农业保险,在冻害发生后,农民群众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部分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总之,虽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风险抵御能力虽然有一定提高,但是农业生产依然容易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在冬季,农业生产容易遭受冻害,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在坚持预防为先的前提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冻害发生后及时响应、统筹安排、科学救灾,可以有效降低冻害。从我县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在防冻减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过,近年来受制于极端异常气候的影响,冬季冻害发生难以全面避免,还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为提高防冻、抗冻水平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克歌. 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与当代启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7-42.
[2]史海涛,付少平. 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若干认识[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99-102.
[3]彭军. 加强政策创制 健全体制机制 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J]. 中国减灾,2015,05:20-21.
【作者简介】
宋永惠(1976.09),女,汉族,籍贯四川汉源,专科文凭,汉源县民政局救灾物资仓库。研究方向:农业与经济。
【关键词】:农业生产 抗冻救灾 工作经验 启示
受冬季极端恶劣气候影响,雅安市汉源县个别乡镇近年来频频遭受冻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给农民群众造成了一定损失。为了更好指导农业生产抗冻救灾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本文对我县抗冻救灾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有关情况如下。
一、抗冻救灾工作主要经验
(一)迅速响应,及时处置灾情
汉源县在抗冻救灾中,严格按照“积极响应、及时处置”的救灾基本原则,在发生冻害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成农业、林业、水利、民政等部门在内的应急处理小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分析冻害原因,收集冻害损失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置灾情,防止灾情扩大。同时,积极做好后期预防,力争将冻害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
(二)部门配合,形成合力
农业生产涉及多个方面。要保证抗冻救灾成效,需要各部门配合,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我县经过多年的抗冻救灾实践,在发生冻害时,农业、林业、民政、水利等部门均会按照部门职责,各管其事、各负其责,同时又相互配合、团结一致,通过发挥各部门的专业的技能,最大限度降低冻害损失。比如民政部门主要进行灾后恢复生产物资调配,保障各类救灾物资能够及时送达和发放,防止因为物资配送不及时造成灾情扩大。
(三)科技救灾,合理安排职责
在抗冻救灾中,我县始终坚持科技救灾,通过合理安排,提高救灾效率。比如在救灾中,各部门广泛利用3S技术,收集灾情,分析灾情状况,指导救灾工作。气象部门抽调专业力量,加强对未来天气变动的提前预判。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则选派专业知识丰富的专技人员,分赴受灾乡镇,指导灾后生产恢复,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努力降低災害损失。
(四)夯实基础,增强抗灾能力
鉴于汉源县泥巴山山系个别乡镇容易遭受冻害,近年来我县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不断夯实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大棚农业、搭建棚舍、普及高抗性品种,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为冻害救灾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二、抗冻救灾工作的启示
(一)预防为先,坚持防抗结合
针对我县因冬季极端气候容易导致部分乡镇冻害发生的现实,近年来我县从保护农民群众利益、维护农村生产平稳的战略高度,提出了“预防为先、防抗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冻害未发生之前,注重“防”。在冻害发生后,注重“抗”和“救”。在深冬和初春,向社会及时发布气象信息,提醒农民群众及时采取防冻措施。组织相关部门下乡指导抗冻传递措施,检查各乡镇抗冻工作开展情况。通过预防为先、防抗结合的方针,很好的降低了冻害损失,维护了农民群众利益。
(二)技术支撑,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本身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容易受到包括冻害在内的各类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近年来,我县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强化了对农村的科技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主题活动,开展送技术、送种苗、送专家“三送”活动,努力让农民群众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知识。鼓励种(养)植业大户发展,推动农业专合社建设,通过种种措施努力实现全县农业生产现代化,提高冻害等各类灾害的抵御能力。
(三)保障物资,提高应急能力
全县以民政部门牵头,各涉农部门配合,强化物资储备,保证在发生冻害后能够及时调拨救灾物资,降低损失。在冻害结束后,受害乡镇、村组农户能够及时领取再生产物资,及时补种补播。以县民政局为例,不仅储备有帐篷、防寒服等常规物资,而且针对冻害还专门储备了供暖设施,一旦出现冻害,能够及时调拨供暖设施,实施人工供暖,降低冻害损失。
(四)农业保险,挽回经济损失
我县近年来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了农业保险普及力度。全县农作物、森林、牲畜参保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县级财政强化农业保险补贴力度,实现农业生产“应保尽保”。通过农业保险,在冻害发生后,农民群众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部分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总之,虽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的风险抵御能力虽然有一定提高,但是农业生产依然容易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在冬季,农业生产容易遭受冻害,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在坚持预防为先的前提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冻害发生后及时响应、统筹安排、科学救灾,可以有效降低冻害。从我县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在防冻减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过,近年来受制于极端异常气候的影响,冬季冻害发生难以全面避免,还需要在未来的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为提高防冻、抗冻水平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克歌. 邓小平的灾荒防治思想与当代启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7-42.
[2]史海涛,付少平. 农村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若干认识[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99-102.
[3]彭军. 加强政策创制 健全体制机制 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J]. 中国减灾,2015,05:20-21.
【作者简介】
宋永惠(1976.09),女,汉族,籍贯四川汉源,专科文凭,汉源县民政局救灾物资仓库。研究方向:农业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