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对中学生学习物理学习的思维障碍分析.认真分析形成这些思维障碍的原因,以便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丰富感性认识,传授科学研究方法,避免和减少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偏差,排除各种思维障碍,使学生真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主动、快乐地学习物理.
关键词:物理学习;思维障碍;探析
一、形象思维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物理形象,就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物理知识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无从谈起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头脑中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实质、对于电中和现象、对于物体带电的理解都困难;由于没有建立磁感应线的鲜明形象,没有建立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化等具体问题.
克服形象思维障碍,应当重视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要重视实验,充分运用电化教具和图表、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感知必要的物理模型,同时要用生动的比喻和类比手法使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要有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定势思维消极
在物理学习中,消极的思维定势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关于物理事物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当具体条件稍有改变时,往往跳不出过去的一套框框,使思维误入歧途.因而干扰着学生对新学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给学生出的问题: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漂浮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浮力大小,学生认为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这时提出如果把一个放到水银中呢?再比较两物体受到的浮力,许多学生马上回答水银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理由是:
F浮=ρ液V排g,水银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在水银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大.又如,我们传统的物理习题给出的数据,总是解题所必要的,而且不多不少刚好用完.长期以来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势思维,凡是题目中出现的数据都要用上而且刚好用完.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题目强调的是实际问题情景,所给条件自然呈现开放性,这样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提取有用的条件或数据,学生往往就无所适从了.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要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加强练习,增强训练的新颖性,增强题目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切实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方法,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克服想当然地按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套路来解题的不良习惯.
三、比较思维欠缺
比较思维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应该掌握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通过比较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
例如,在学习平衡力时,学生往往把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学生首先应该弄清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是:①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不在同一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②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而一对平衡力不一定.③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初中物理中有许多相邻和相近的物理概念,学生应该用比较思维的学习方法.
四、逻辑思维错位
对物理条件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思维的逻辑性障碍常表现在因果错位.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物理概念、规律中包含的最生动、最具体、本质的联系,乃是因果关系,学生却时常将因果关系颠倒.例如,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的方向是可以主动改变的“因”,而反射光线的方向则是不能主动变化,只能随着入射方向及法线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的“果”.学生由于没有理解这层关系,在判断光线的性质和位置时就往往容易出错.
在教学中应抓住物理内容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做到提出疑问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分析疑问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推理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与严密性,提出简练结论以锻炼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五、条件思维忽略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是多条件的,有些条件题目明确给出,学生自然十分重视;而有些条件是隐含在字里行间或隐含在物理过程当中.
例如,用力推一个木箱而没推动,分析摩擦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隐含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又如,体育课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学生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向上爬,分析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关系,这里“某学生先后”隐含了重力相同,而“匀速向上爬”隐含了人处于平衡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隐含条件,若找不到或忽视了隐含条件,题目则无法解答或做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形成思维障碍,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切实帮助学生总结寻找隐含条件的规律,及时排除他们思维上的障碍.
以上就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障碍和解决的方法.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引导学生排除一切不良思维的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学习;思维障碍;探析
一、形象思维淡漠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物理形象,就不会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物理知识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也就无从谈起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头脑中没有物质原子结构的初级模型的正确形象和电子运动的动态过程的正确图景,则对于摩擦起电的实质、对于电中和现象、对于物体带电的理解都困难;由于没有建立磁感应线的鲜明形象,没有建立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的物理图景,就难以理解和分析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化等具体问题.
克服形象思维障碍,应当重视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感性材料,要重视实验,充分运用电化教具和图表、模型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感知必要的物理模型,同时要用生动的比喻和类比手法使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要有意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定势思维消极
在物理学习中,消极的思维定势会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关于物理事物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不善于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当具体条件稍有改变时,往往跳不出过去的一套框框,使思维误入歧途.因而干扰着学生对新学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给学生出的问题: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漂浮在水中,比较它们受到浮力大小,学生认为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这时提出如果把一个放到水银中呢?再比较两物体受到的浮力,许多学生马上回答水银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理由是:
F浮=ρ液V排g,水银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在水银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大.又如,我们传统的物理习题给出的数据,总是解题所必要的,而且不多不少刚好用完.长期以来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势思维,凡是题目中出现的数据都要用上而且刚好用完.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题目强调的是实际问题情景,所给条件自然呈现开放性,这样就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提取有用的条件或数据,学生往往就无所适从了.
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要注意运用典型的事例加强练习,增强训练的新颖性,增强题目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切实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分析方法,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克服想当然地按头脑中已有的思维套路来解题的不良习惯.
三、比较思维欠缺
比较思维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应该掌握运用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比较推理,比较分析,比较论证;通过比较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善于舍同求异或舍异求同.
例如,在学习平衡力时,学生往往把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学生首先应该弄清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是:①一对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点一定不在同一个物体上;而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一定在同一个物体上.②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一种性质的力,而一对平衡力不一定.③一对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而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初中物理中有许多相邻和相近的物理概念,学生应该用比较思维的学习方法.
四、逻辑思维错位
对物理条件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思维的逻辑性障碍常表现在因果错位.各种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物理概念、规律中包含的最生动、最具体、本质的联系,乃是因果关系,学生却时常将因果关系颠倒.例如,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的方向是可以主动改变的“因”,而反射光线的方向则是不能主动变化,只能随着入射方向及法线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的“果”.学生由于没有理解这层关系,在判断光线的性质和位置时就往往容易出错.
在教学中应抓住物理内容之间紧密的逻辑关系,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做到提出疑问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注意力,分析疑问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推理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与严密性,提出简练结论以锻炼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五、条件思维忽略
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是多条件的,有些条件题目明确给出,学生自然十分重视;而有些条件是隐含在字里行间或隐含在物理过程当中.
例如,用力推一个木箱而没推动,分析摩擦力与推力的大小关系,隐含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又如,体育课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学生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向上爬,分析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关系,这里“某学生先后”隐含了重力相同,而“匀速向上爬”隐含了人处于平衡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隐含条件,若找不到或忽视了隐含条件,题目则无法解答或做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形成思维障碍,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切实帮助学生总结寻找隐含条件的规律,及时排除他们思维上的障碍.
以上就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几种思维障碍和解决的方法.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点,引导学生排除一切不良思维的干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