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确信我还能不能执教而今的NBA球员,我甚至不确信自己是不是想这样做。我依旧热爱篮球,但是,而今的篮球运动与我执教的年头截然不同。球员们显得更年轻,而且越来越不像在团队作战。身边围绕着经纪人、球迷、电视转播镜头,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而在我们的时代,压力就是能否在正餐结束后依然有饭钱。”——约翰·昆德拉,1997年《体育画报》
物价不同的年代
“禅师”菲尔·杰克逊的年薪1000万美元,而在菲尔·杰克逊只有两岁还不知道篮球是方是圆的时候,约翰·昆德拉已经是球队主教练。不同的是,那个时代的主帅薪水还不如而今NBA球员的一顿饭钱开销,昆德拉拿到的合同在当时来说已相当可观,3年6000美元——这份薪水高到什么地步?按照昆德拉自己的话来说:“这一份工作,我整整推脱了三次,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明尼阿波利斯能生存一支职业篮球队,最后,我之所以接受湖人主帅工作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给了3年6000美元的合同。”
NBA诞生于1946年,那个时代的NBA被称为BAA,在漫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NBA经历过两次吞并,一次是1948—49年间吞并NBL,另外一次则是1976年吞并ABA。昆德拉受命湖人帅印的年代,是1947年,该赛季的湖人还隶属于NBL。然而,湖人最吸引人的是他们拥有着被后世称为“联盟历史第一巨人”的乔治·麦肯,一位稍许有点腼腆,带着厚厚的眼镜,却能永远从上方俯视对手的高大猛男,乔治·麦肯的年薪是1.2万美元,在上世纪40年代绝对是天价,基本与而今球员拿年薪2000万美元一个级别。提到乔治·麦肯,昆德拉犹如一个时时不忘炫耀宝贝的小孩子,他吃吃地笑着,“你是想不到,我们有多幸运,我们本来的阵容就已经很棒,随后又招到了麦肯,他是20世纪前50年中最优秀的篮球球员。没有任何人可以防守住麦肯,我们让他站在禁区内,随后把球传给他,假如对手采取包夹防守模式,他就会把球传给外围无人防守的队友,如果防守者一对一对抗麦肯,他就可以直接投篮或者获得犯规罚球机会。”
在一个质量与物价均远低于而今的年头,昆德拉走到了明尼阿波利斯更衣室,与所有人一样,昆德拉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缔造NBA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这一年的昆德拉只有31岁,之前的几年,他刚从一名明尼苏达大学校队的卓越球员转型为大学篮球助教,他执教过高中篮球队也执教过大学篮球队,不过,他并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职业球队执教经验,这也不奇怪,在北美篮球文化都处在混沌期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放眼全美也找不到多少真正拥有职业素质的职业篮球队,没有职业篮球执教经验倒不是昆德拉的错,反正他不久后就会亲自谱写NBA历史第一位王朝名帅的碑刻,并且凭借此金字招牌在1995年入选名人堂,也不必斤斤计较之前的执教生涯含金量是不是够。
前名帅生涯
并非每一位优秀的篮球教头都是顶级的篮球球员,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绝大多数优秀主帅常常球员时代相当稀松,同理,很多优秀的球员一旦拿起教鞭站到教练席,表现出的智慧与菜鸟没什么区别,像比利·坎宁安这一类能分别以球员与主帅身份缔造辉煌业绩的稀有动物非常罕见。
算起来,约翰·昆德拉的往昔岁月却不平凡,大学时代的昆德拉相貌相当清秀,1.88米的他腰板笔挺,斯文俊朗,不折不扣是女球迷心目中的偶像人物。自然,仅仅靠外貌吸引女孩子是不够的,昆德拉拿得出的压箱底功夫就是篮球,在他身披明尼苏达大学金鼠队战袍的岁月中,昆德拉是全队最耀眼的超级明星,他率队于1937年拿下分区冠军,1938年荣膺分区最优秀球员奖项,1939年他的身份是金鼠队队长——提到明尼苏达金鼠,算得上美国大学篮球领域的资深名校,球迷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堂前锋麦克海尔便是明尼苏达出品,而今依旧在NBA效力的鲍比·杰克逊与汉弗里斯也都是金鼠队成员。
昆德拉统御金鼠队的时代,他是无可争议的特权球员,在他效力的三年间,每个赛季都保持着全队得分第一的地位,而将约翰·昆德拉带入执教领域的引路人,正是明尼苏达金鼠队主帅戴夫·麦克米兰。麦克米兰在北美篮球教练界的地位相当高,他前后执教明尼苏达大学男子篮球长达18个年头,且一度在NBA执教三城黑鹰队(现亚特兰大老鹰前身)。当约翰·昆德拉的大学生涯临近尾声,目睹昆德拉卓然不群的篮球理解力,麦克米兰产生了培养接班人的想法,他将弟子昆德拉收纳帐下担任助教,这一干,就从1937年走到了1942年。
连续几个赛季站在戴夫·麦克米兰身边目睹老师指点江山,约翰·昆德拉的临场智慧成长很快,他在1942年接到了De La Salle高中男篮聘书,揭开了独立执教的序篇,并且一炮走红,帮助De La Salle高中在三年间两夺州冠军。1945年,离开明尼苏达大学3年的戴夫·麦克米兰重归金鼠队教练席,第一个召唤的就是弟子约翰·昆德拉,昆德拉马上响应麦克米兰之邀,告别De La Salle高中,再度成为麦克米兰助教团队的第一人。
这个时间段的昆德拉,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以及独立执教经验,对比赛的判断有着不逊恩师麦克米兰的造诣,他没在助教班子待多久,一年后便接受圣托马斯大学男篮邀请,摇身一变正式开始大学男篮教练生涯。
刚过三十的约翰·昆德拉事业春风得意,从大学篮球球员变身大学篮球助教,从大学篮球助教变身高中男篮主帅,继而又进阶成为大学男篮主帅,按照此节奏走下去,不难想象昆德拉的未来,势必会成为NCAA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纪念碑。就在此微妙关头,明尼阿波利斯湖人的玫瑰花送到了昆德拉的面前。
若干推敲的史记
由于远古时代篮球文献的不完整性,人们无法像观察当代主帅一样洞察五六十年前的NBA名帅执教风格,换而言之,在数十年后的今日,每个人都可以查阅到文献了解拉里·布朗或者帕特·莱利的点滴,却会发现穷尽浑身解数都未必找得到约翰·昆德拉那个时代的执教战术风格。因此,对读史者来说,通过一些逻辑判断来形成对约翰·昆德拉的客观认识,也许是惟一可行的策略。
首先,可以定义的是约翰·昆德拉是一位强调团队作战的主帅,这一点,是包括昆德拉在内以及同时代球员回忆中提到的必然部分。在上世纪50年代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阵营中,顶天立地的乔治·麦肯矗立禁区一枝独秀,那个时代还没有任何禁区中锋可以与乔治·麦肯扳手腕,麦肯通常对位的防守者,比他要矮上半个头,且体重常常只有他的五分之四。麦肯纵横江湖的岁月,NBA禁区没有而今那么大,内线戳着麦肯这样一个遮天蔽日的高个子,几乎剩不下什么空间,而麦肯的战斗力是压倒性的,不论强行卡在篮下,或者转身勾手,都没有对手能压制住麦肯——请注意,张伯伦也是绝对超然的统治力球员,而张伯伦的打球方式是一个人接球单挑五名对手,可麦肯却不同,他会在遭遇双人或者多人包夹时,把球送往外围空位队友手中,由队友完成空位投篮得分,以此提升团队效率。这个现象,明显意味着约翰·昆德拉的团队理念,他并不是一个只依赖一名超级巨星打遍天下的暴力线条者,尽管他手上的禁区砝码比当时联盟其余所有球队加起来还要强大;
其次,可以把约翰·昆德拉看作中锋优势理论的奠基人。乔治·麦肯在高中时代混得并不如意,当篮球还在发展与摸索前进的混沌期,被运动理论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是一项适合2米以下球员掌握的竞技,理由是2米以下球员兼顾机动性与速度,能最大限度发挥团队战斗力。基于此公众观点,高中时代的麦肯被视为一个移动速度不快但内分泌失调的大怪物,因此他的自信心一直不够强大,甚至有几分自卑,直到麦肯DePaul大学时代恩师雷·梅耶对其付诸极大鼓励,麦肯才重拾自信心,凭借一腔篮球热情,开始成为篮坛霸主。虽然如此,作为职业篮坛第一个超级巨人的麦肯前途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如上所述,篮球战术理论也是在不停摸索中逐渐发展,既在麦肯之前没有出现过如此高大的篮球球员,自然也不会有针对性攻防战术存在。约翰·昆德拉就是这一盲区的探索者,他利用麦肯得天独厚的海拔,发展出中锋优势理论,列位看官不妨回头看看上文提到的乔治·麦肯禁区接球吸引包夹随后把球返还到外围的传接球思路,这明显就是当代篮球Inside-Out理论的路数(最本源的Inside-Out战术,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纽约凯尔特人,中锋是1.85米的德赫特,显而易见的是,这份起步阶段的Inside-Out含金量显然不如由2.01米的麦肯执行具有代表性)。所以,将约翰·肯德拉看作中锋战术理论的奠基人也无甚不妥;
因此,若因为缺少文献记录便认定约翰·昆德拉是一位仅仅依赖麦肯而成名的主帅并不客观,应该说,麦肯成全了约翰·昆德拉的不坠英名,同时,约翰·昆德拉也成全了麦肯变身NBA历史第一位天王巨星。
被忽略的小段子
NBA全明星周末,源于1951年,鉴于才问世没几年的NBA着实清汤淡水赢得不了太多票房且百分百的球队老板都在赔本赚吆喝,联盟办公室着实动了不少脑筋,希望扩大知名度同时,让比赛变得更能够迎合球迷的口味。全明星赛就在如此诡异的大背景下问世,自然,若回头看看新世纪初的全明星周末,会发现这是一场全世界球迷都在拭目以待的盛典,可在1951年,谁都搞不清楚这一场嘉年华性质强于比赛性质的作秀会有多少好评,毕竟这是一条前人没有留下过痕迹的道路,通往盛或者衰?只有天晓得。
约翰·昆德拉便是1951年,也就是NBA历史首届全明星赛的西部全明星队主帅,虽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昆德拉却没多少胆怯,要知道,西部全明星阵容中云集了乔治·麦肯,“袋鼠”吉姆·波拉德以及弗恩·米克尔森这湖人队三巨头,昆德拉指挥起来驾轻就熟。结果是麦肯拿下12分11个篮板3次助攻,弹簧人波拉德贡献4分4个篮板5次助攻,米克尔森拿下11分9个篮板。尽管西部全明星最终94比111不敌东部全明星,却为NBA未来的年度盛典打下了扎实基础。
又得扯到那个时代的物价指数问题,而今的NBA全明星周末,球员都是无偿出战,类似于扣篮大赛或者三分球大赛会有几万美元彩头,而多数获得奖金的球员也不吝惜做点善事,基本都是拿到奖金同时就捐赠给慈善机构权当买个好名声。但在1951年可不一样,那时候,NBA球员没有太好的劳动环境,也没有什么劳资协议能保护自己,NBA球员工会更是没有成立,球员与球队老板之间的关系颇有点僵。为说服球员们参加全明星,联盟办公室特地设置了奖金,获胜一方的每位球员能赢得100美元的彩头。
北美篮球史学角度的观点认为,之所以1951年西部全明星落在下风,并非约翰·昆德拉执教水准问题,而是由于西部全明星多来自于几年前刚吞并的小联盟NBL,东部全明星则基本是原版BAA的嫡系人马。列位看官,NBL被BAA吞并继而催生NBA问世,而公认的事实是NBL竞技水平不如BAA,这意味着西部阵营中的多数球员无法与东部阵营相比,不止是麦肯等寥寥几位超级巨星所能逆天。
在全明星研究者眼中至关重要的全明星处子秀,对主帅约翰·昆德拉而言貌似毫无重要性可言,接受采访时,昆德拉一脸无辜的样子:“我记得,我为这场比赛安排了不少战术,努力让我们的每一位球员都能融入到比赛,比赛结束,我们就回去了。执教这一场比赛的报酬是50美元战争债权(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除此之外,我实在记不清还有什么重要的环节。”
24秒定胜负
阅读约翰·昆德拉,若干细节必定无法忽略,举个例来说,诞生于1954年的24秒规则,便与洛杉矶湖人的盛衰以及约翰·昆德拉颇有渊源。
话说最初的BAA成立时,并没有对每一次攻守界定时间,不过规则好像天生就是被人利用的,1951年湖人队与韦恩堡活塞队的比赛被活塞队硬生生变成了全场起哄的闹剧。那个时代,活塞属于混得不怎么好的球队,而湖人恰是联盟第一方阵的劲旅,当1951年11月22日活塞做客明尼阿波利斯挑战主队湖人时,采取了任何人事先绝对想象不到的绝技:运球拖延时间。这个招数,执行起来不复杂,在没有24秒进攻时限的前提下,活塞每一个球员都努力不停运球,也不进攻,每一次投篮都被拖到完全出现近筐空位再执行,结果,强悍的湖人队与约翰·昆德拉愣是被活塞打得没了方向,18比19输给活塞。这是联盟历史记载比分最低的一场比赛,现场球迷几乎暴怒,口哨与粗话脏话满天飞,毕竟掏腰包希望看的是投篮而不是运球表演。
这一场丑陋无比的猴戏中,活塞得分最高的球员只拿到5分,湖人队老大乔治·麦肯依旧是全场最高分,他得到了湖人全部18分内的15分,可比赛的节奏紊乱到极致,从场上到场下,几乎每个人都在骂娘,客队活塞球员是一个例外,他们竟然兢兢业业执行主帅战术到每一分钟,强悍的湖人被折腾到没了脾气。
“现场球迷就像发疯地一样起哄吹口哨,但是我们的确无计可施。这种情况(指拖延比赛时间),一直到1954年24秒规则出台才消失。”回忆起那一场比赛,约翰·昆德拉脸上依然带着若干苦笑成分。
后世观点认为,24秒进攻时限规则出台,直接挽救了NBA的市场,令进攻存在强制性要求,赛场变得激烈精彩,也有利于吸引球迷入场看球。不过,包括昆德拉在内的所有湖人球员大概都没有想到,24秒进攻规则,某种意义来说颠覆了NBA50年代实力格局。
在运动保护机制尚没有形成科学观点的上世纪50年代,乔治·麦肯打球的时间不算长,7个赛季便告别职业生涯,虽如此,湖人在之前的年头依赖乔治·麦肯中锋扎禁区的优势,形成了稳扎稳打的固定节奏。当24秒进攻时限成为铁律时,最受益的是波士顿凯尔特人,“红头”奥尔巴赫早在50年代初就把凯尔特人改造为攻防转换速度最快的球队,24秒进攻时限对绿衫军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凯尔特人带动对手一起满场飞奔。湖人则不同,多年来沉淀在骨子里面的中锋传统,令湖人习惯于步步推进中锋落位的战术套路,因而,有理由认为24秒进攻时限对凯尔特人的积极作用大于湖人(既定假设湖人没有因为24秒进攻时限而产生负面作用的前提下)。按照时间逻辑推算也不难得出结论,凯尔特人在50年代中后期揭开13年11次冠军帷幕时,恰逢湖人中锋麦肯告别篮坛,而埃尔金·贝勒与杰里·韦斯特尚未接班的临界点,一则两代王朝的政权交接势有必然,二则24秒进攻时限助推绿衫军把速度优势发挥到极致也有侧面驱动力。
按照此推定因果而言,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执教湖人战绩开始走下坡路的约翰·昆德拉,未必就没有执教的盲区与瑕疵。一点不错,1959年昆德拉从湖人下课固然有管理层的盲目决策因素在内,他没能在50年代中后期证明自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黯然与枉然
约翰·昆德拉的传奇生涯起源于明尼阿波利斯湖人,也终结于明尼阿波利斯湖人,这是很有戏剧性的一幕,结束NBA执教生涯后的昆德拉从此没有在任何职业联盟继续主帅生涯,他回到母校明尼苏达大学执教9个赛季,旗下弟子弗里普·桑德斯而今还是NBA球迷耳熟能详的名帅之一(明尼苏达森林狼长达11个赛季的主帅)。
既然约翰·昆德拉能统率湖人队缔造联盟历史最早的一段王朝,缘何1959年会离开湖人继续大学执教?这个段子,还得从湖人内部说起:乔治·麦肯退役后,湖人的战斗力打了折扣,幸运的是,湖人在1958年选秀大会摘牌埃尔金·贝勒,这里也不谈贝勒爷什么NBA最早的飞人或者最悲壮的无冕之王的题外话,就说说埃尔金·贝勒的菜鸟年1958—59赛季,这位仁兄每场球拿下24.9分15个篮板4.1次助攻,获得全明星资格,入选年度第一阵容,当选年度最佳新秀以及全明星赛MVP——不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人队只有33胜39负,比之前的1957—58赛季的19胜53负有点提高,却不足以令管理层满意。
就在此关头,湖人管理层在1959年夏天作出了一份颇有胆量的决议,罢免功勋卓著的约翰·昆德拉,聘用埃尔金·贝勒母校西雅图大学教头约翰·卡斯特兰尼。按照湖人的思路来看,贝勒会在母校主帅卡斯特兰尼的调教下变得更强,湖人由此可以尽快走出泥潭。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愚蠢无比的换帅决定,卡斯特兰尼在1959—60赛季的前半段交出一份11胜25负成绩单,湖人忍无可忍,直接勒令他走人,换用麦肯时代的悍将吉姆·波拉德继续执教过渡了1959—60赛季——全年25胜50负,较之前昆德拉执教的1958—59赛季的33胜39负不涨反跌。
昆德拉就此离开NBA主帅岗位,他的剩余岁月从来没有离开过篮球领域,就算退休养老,仍然保持了极为旺盛的运动精力,在高尔夫领域颇有建树,乃至于很多见过昆德拉的人都断言,这老头儿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于20岁。低调上任,黯然离任,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一腔热血奉献给篮球,一直到迟暮之年都未曾熄灭过内心深处的篮球之火。这就是约翰·昆德拉,一个已经被年轻球迷淡忘于岁月中的名字,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一个在背后支撑起湖人王朝的巨人。
物价不同的年代
“禅师”菲尔·杰克逊的年薪1000万美元,而在菲尔·杰克逊只有两岁还不知道篮球是方是圆的时候,约翰·昆德拉已经是球队主教练。不同的是,那个时代的主帅薪水还不如而今NBA球员的一顿饭钱开销,昆德拉拿到的合同在当时来说已相当可观,3年6000美元——这份薪水高到什么地步?按照昆德拉自己的话来说:“这一份工作,我整整推脱了三次,因为我根本不相信明尼阿波利斯能生存一支职业篮球队,最后,我之所以接受湖人主帅工作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们给了3年6000美元的合同。”
NBA诞生于1946年,那个时代的NBA被称为BAA,在漫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NBA经历过两次吞并,一次是1948—49年间吞并NBL,另外一次则是1976年吞并ABA。昆德拉受命湖人帅印的年代,是1947年,该赛季的湖人还隶属于NBL。然而,湖人最吸引人的是他们拥有着被后世称为“联盟历史第一巨人”的乔治·麦肯,一位稍许有点腼腆,带着厚厚的眼镜,却能永远从上方俯视对手的高大猛男,乔治·麦肯的年薪是1.2万美元,在上世纪40年代绝对是天价,基本与而今球员拿年薪2000万美元一个级别。提到乔治·麦肯,昆德拉犹如一个时时不忘炫耀宝贝的小孩子,他吃吃地笑着,“你是想不到,我们有多幸运,我们本来的阵容就已经很棒,随后又招到了麦肯,他是20世纪前50年中最优秀的篮球球员。没有任何人可以防守住麦肯,我们让他站在禁区内,随后把球传给他,假如对手采取包夹防守模式,他就会把球传给外围无人防守的队友,如果防守者一对一对抗麦肯,他就可以直接投篮或者获得犯规罚球机会。”
在一个质量与物价均远低于而今的年头,昆德拉走到了明尼阿波利斯更衣室,与所有人一样,昆德拉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缔造NBA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这一年的昆德拉只有31岁,之前的几年,他刚从一名明尼苏达大学校队的卓越球员转型为大学篮球助教,他执教过高中篮球队也执教过大学篮球队,不过,他并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职业球队执教经验,这也不奇怪,在北美篮球文化都处在混沌期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放眼全美也找不到多少真正拥有职业素质的职业篮球队,没有职业篮球执教经验倒不是昆德拉的错,反正他不久后就会亲自谱写NBA历史第一位王朝名帅的碑刻,并且凭借此金字招牌在1995年入选名人堂,也不必斤斤计较之前的执教生涯含金量是不是够。
前名帅生涯
并非每一位优秀的篮球教头都是顶级的篮球球员,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绝大多数优秀主帅常常球员时代相当稀松,同理,很多优秀的球员一旦拿起教鞭站到教练席,表现出的智慧与菜鸟没什么区别,像比利·坎宁安这一类能分别以球员与主帅身份缔造辉煌业绩的稀有动物非常罕见。
算起来,约翰·昆德拉的往昔岁月却不平凡,大学时代的昆德拉相貌相当清秀,1.88米的他腰板笔挺,斯文俊朗,不折不扣是女球迷心目中的偶像人物。自然,仅仅靠外貌吸引女孩子是不够的,昆德拉拿得出的压箱底功夫就是篮球,在他身披明尼苏达大学金鼠队战袍的岁月中,昆德拉是全队最耀眼的超级明星,他率队于1937年拿下分区冠军,1938年荣膺分区最优秀球员奖项,1939年他的身份是金鼠队队长——提到明尼苏达金鼠,算得上美国大学篮球领域的资深名校,球迷们耳熟能详的名人堂前锋麦克海尔便是明尼苏达出品,而今依旧在NBA效力的鲍比·杰克逊与汉弗里斯也都是金鼠队成员。
昆德拉统御金鼠队的时代,他是无可争议的特权球员,在他效力的三年间,每个赛季都保持着全队得分第一的地位,而将约翰·昆德拉带入执教领域的引路人,正是明尼苏达金鼠队主帅戴夫·麦克米兰。麦克米兰在北美篮球教练界的地位相当高,他前后执教明尼苏达大学男子篮球长达18个年头,且一度在NBA执教三城黑鹰队(现亚特兰大老鹰前身)。当约翰·昆德拉的大学生涯临近尾声,目睹昆德拉卓然不群的篮球理解力,麦克米兰产生了培养接班人的想法,他将弟子昆德拉收纳帐下担任助教,这一干,就从1937年走到了1942年。
连续几个赛季站在戴夫·麦克米兰身边目睹老师指点江山,约翰·昆德拉的临场智慧成长很快,他在1942年接到了De La Salle高中男篮聘书,揭开了独立执教的序篇,并且一炮走红,帮助De La Salle高中在三年间两夺州冠军。1945年,离开明尼苏达大学3年的戴夫·麦克米兰重归金鼠队教练席,第一个召唤的就是弟子约翰·昆德拉,昆德拉马上响应麦克米兰之邀,告别De La Salle高中,再度成为麦克米兰助教团队的第一人。
这个时间段的昆德拉,已经有了充分的信心以及独立执教经验,对比赛的判断有着不逊恩师麦克米兰的造诣,他没在助教班子待多久,一年后便接受圣托马斯大学男篮邀请,摇身一变正式开始大学男篮教练生涯。
刚过三十的约翰·昆德拉事业春风得意,从大学篮球球员变身大学篮球助教,从大学篮球助教变身高中男篮主帅,继而又进阶成为大学男篮主帅,按照此节奏走下去,不难想象昆德拉的未来,势必会成为NCAA历史上举足轻重的纪念碑。就在此微妙关头,明尼阿波利斯湖人的玫瑰花送到了昆德拉的面前。
若干推敲的史记
由于远古时代篮球文献的不完整性,人们无法像观察当代主帅一样洞察五六十年前的NBA名帅执教风格,换而言之,在数十年后的今日,每个人都可以查阅到文献了解拉里·布朗或者帕特·莱利的点滴,却会发现穷尽浑身解数都未必找得到约翰·昆德拉那个时代的执教战术风格。因此,对读史者来说,通过一些逻辑判断来形成对约翰·昆德拉的客观认识,也许是惟一可行的策略。
首先,可以定义的是约翰·昆德拉是一位强调团队作战的主帅,这一点,是包括昆德拉在内以及同时代球员回忆中提到的必然部分。在上世纪50年代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阵营中,顶天立地的乔治·麦肯矗立禁区一枝独秀,那个时代还没有任何禁区中锋可以与乔治·麦肯扳手腕,麦肯通常对位的防守者,比他要矮上半个头,且体重常常只有他的五分之四。麦肯纵横江湖的岁月,NBA禁区没有而今那么大,内线戳着麦肯这样一个遮天蔽日的高个子,几乎剩不下什么空间,而麦肯的战斗力是压倒性的,不论强行卡在篮下,或者转身勾手,都没有对手能压制住麦肯——请注意,张伯伦也是绝对超然的统治力球员,而张伯伦的打球方式是一个人接球单挑五名对手,可麦肯却不同,他会在遭遇双人或者多人包夹时,把球送往外围空位队友手中,由队友完成空位投篮得分,以此提升团队效率。这个现象,明显意味着约翰·昆德拉的团队理念,他并不是一个只依赖一名超级巨星打遍天下的暴力线条者,尽管他手上的禁区砝码比当时联盟其余所有球队加起来还要强大;
其次,可以把约翰·昆德拉看作中锋优势理论的奠基人。乔治·麦肯在高中时代混得并不如意,当篮球还在发展与摸索前进的混沌期,被运动理论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是一项适合2米以下球员掌握的竞技,理由是2米以下球员兼顾机动性与速度,能最大限度发挥团队战斗力。基于此公众观点,高中时代的麦肯被视为一个移动速度不快但内分泌失调的大怪物,因此他的自信心一直不够强大,甚至有几分自卑,直到麦肯DePaul大学时代恩师雷·梅耶对其付诸极大鼓励,麦肯才重拾自信心,凭借一腔篮球热情,开始成为篮坛霸主。虽然如此,作为职业篮坛第一个超级巨人的麦肯前途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如上所述,篮球战术理论也是在不停摸索中逐渐发展,既在麦肯之前没有出现过如此高大的篮球球员,自然也不会有针对性攻防战术存在。约翰·昆德拉就是这一盲区的探索者,他利用麦肯得天独厚的海拔,发展出中锋优势理论,列位看官不妨回头看看上文提到的乔治·麦肯禁区接球吸引包夹随后把球返还到外围的传接球思路,这明显就是当代篮球Inside-Out理论的路数(最本源的Inside-Out战术,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纽约凯尔特人,中锋是1.85米的德赫特,显而易见的是,这份起步阶段的Inside-Out含金量显然不如由2.01米的麦肯执行具有代表性)。所以,将约翰·肯德拉看作中锋战术理论的奠基人也无甚不妥;
因此,若因为缺少文献记录便认定约翰·昆德拉是一位仅仅依赖麦肯而成名的主帅并不客观,应该说,麦肯成全了约翰·昆德拉的不坠英名,同时,约翰·昆德拉也成全了麦肯变身NBA历史第一位天王巨星。
被忽略的小段子
NBA全明星周末,源于1951年,鉴于才问世没几年的NBA着实清汤淡水赢得不了太多票房且百分百的球队老板都在赔本赚吆喝,联盟办公室着实动了不少脑筋,希望扩大知名度同时,让比赛变得更能够迎合球迷的口味。全明星赛就在如此诡异的大背景下问世,自然,若回头看看新世纪初的全明星周末,会发现这是一场全世界球迷都在拭目以待的盛典,可在1951年,谁都搞不清楚这一场嘉年华性质强于比赛性质的作秀会有多少好评,毕竟这是一条前人没有留下过痕迹的道路,通往盛或者衰?只有天晓得。
约翰·昆德拉便是1951年,也就是NBA历史首届全明星赛的西部全明星队主帅,虽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昆德拉却没多少胆怯,要知道,西部全明星阵容中云集了乔治·麦肯,“袋鼠”吉姆·波拉德以及弗恩·米克尔森这湖人队三巨头,昆德拉指挥起来驾轻就熟。结果是麦肯拿下12分11个篮板3次助攻,弹簧人波拉德贡献4分4个篮板5次助攻,米克尔森拿下11分9个篮板。尽管西部全明星最终94比111不敌东部全明星,却为NBA未来的年度盛典打下了扎实基础。
又得扯到那个时代的物价指数问题,而今的NBA全明星周末,球员都是无偿出战,类似于扣篮大赛或者三分球大赛会有几万美元彩头,而多数获得奖金的球员也不吝惜做点善事,基本都是拿到奖金同时就捐赠给慈善机构权当买个好名声。但在1951年可不一样,那时候,NBA球员没有太好的劳动环境,也没有什么劳资协议能保护自己,NBA球员工会更是没有成立,球员与球队老板之间的关系颇有点僵。为说服球员们参加全明星,联盟办公室特地设置了奖金,获胜一方的每位球员能赢得100美元的彩头。
北美篮球史学角度的观点认为,之所以1951年西部全明星落在下风,并非约翰·昆德拉执教水准问题,而是由于西部全明星多来自于几年前刚吞并的小联盟NBL,东部全明星则基本是原版BAA的嫡系人马。列位看官,NBL被BAA吞并继而催生NBA问世,而公认的事实是NBL竞技水平不如BAA,这意味着西部阵营中的多数球员无法与东部阵营相比,不止是麦肯等寥寥几位超级巨星所能逆天。
在全明星研究者眼中至关重要的全明星处子秀,对主帅约翰·昆德拉而言貌似毫无重要性可言,接受采访时,昆德拉一脸无辜的样子:“我记得,我为这场比赛安排了不少战术,努力让我们的每一位球员都能融入到比赛,比赛结束,我们就回去了。执教这一场比赛的报酬是50美元战争债权(二战时期,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除此之外,我实在记不清还有什么重要的环节。”
24秒定胜负
阅读约翰·昆德拉,若干细节必定无法忽略,举个例来说,诞生于1954年的24秒规则,便与洛杉矶湖人的盛衰以及约翰·昆德拉颇有渊源。
话说最初的BAA成立时,并没有对每一次攻守界定时间,不过规则好像天生就是被人利用的,1951年湖人队与韦恩堡活塞队的比赛被活塞队硬生生变成了全场起哄的闹剧。那个时代,活塞属于混得不怎么好的球队,而湖人恰是联盟第一方阵的劲旅,当1951年11月22日活塞做客明尼阿波利斯挑战主队湖人时,采取了任何人事先绝对想象不到的绝技:运球拖延时间。这个招数,执行起来不复杂,在没有24秒进攻时限的前提下,活塞每一个球员都努力不停运球,也不进攻,每一次投篮都被拖到完全出现近筐空位再执行,结果,强悍的湖人队与约翰·昆德拉愣是被活塞打得没了方向,18比19输给活塞。这是联盟历史记载比分最低的一场比赛,现场球迷几乎暴怒,口哨与粗话脏话满天飞,毕竟掏腰包希望看的是投篮而不是运球表演。
这一场丑陋无比的猴戏中,活塞得分最高的球员只拿到5分,湖人队老大乔治·麦肯依旧是全场最高分,他得到了湖人全部18分内的15分,可比赛的节奏紊乱到极致,从场上到场下,几乎每个人都在骂娘,客队活塞球员是一个例外,他们竟然兢兢业业执行主帅战术到每一分钟,强悍的湖人被折腾到没了脾气。
“现场球迷就像发疯地一样起哄吹口哨,但是我们的确无计可施。这种情况(指拖延比赛时间),一直到1954年24秒规则出台才消失。”回忆起那一场比赛,约翰·昆德拉脸上依然带着若干苦笑成分。
后世观点认为,24秒进攻时限规则出台,直接挽救了NBA的市场,令进攻存在强制性要求,赛场变得激烈精彩,也有利于吸引球迷入场看球。不过,包括昆德拉在内的所有湖人球员大概都没有想到,24秒进攻规则,某种意义来说颠覆了NBA50年代实力格局。
在运动保护机制尚没有形成科学观点的上世纪50年代,乔治·麦肯打球的时间不算长,7个赛季便告别职业生涯,虽如此,湖人在之前的年头依赖乔治·麦肯中锋扎禁区的优势,形成了稳扎稳打的固定节奏。当24秒进攻时限成为铁律时,最受益的是波士顿凯尔特人,“红头”奥尔巴赫早在50年代初就把凯尔特人改造为攻防转换速度最快的球队,24秒进攻时限对绿衫军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反而有利于凯尔特人带动对手一起满场飞奔。湖人则不同,多年来沉淀在骨子里面的中锋传统,令湖人习惯于步步推进中锋落位的战术套路,因而,有理由认为24秒进攻时限对凯尔特人的积极作用大于湖人(既定假设湖人没有因为24秒进攻时限而产生负面作用的前提下)。按照时间逻辑推算也不难得出结论,凯尔特人在50年代中后期揭开13年11次冠军帷幕时,恰逢湖人中锋麦肯告别篮坛,而埃尔金·贝勒与杰里·韦斯特尚未接班的临界点,一则两代王朝的政权交接势有必然,二则24秒进攻时限助推绿衫军把速度优势发挥到极致也有侧面驱动力。
按照此推定因果而言,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执教湖人战绩开始走下坡路的约翰·昆德拉,未必就没有执教的盲区与瑕疵。一点不错,1959年昆德拉从湖人下课固然有管理层的盲目决策因素在内,他没能在50年代中后期证明自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黯然与枉然
约翰·昆德拉的传奇生涯起源于明尼阿波利斯湖人,也终结于明尼阿波利斯湖人,这是很有戏剧性的一幕,结束NBA执教生涯后的昆德拉从此没有在任何职业联盟继续主帅生涯,他回到母校明尼苏达大学执教9个赛季,旗下弟子弗里普·桑德斯而今还是NBA球迷耳熟能详的名帅之一(明尼苏达森林狼长达11个赛季的主帅)。
既然约翰·昆德拉能统率湖人队缔造联盟历史最早的一段王朝,缘何1959年会离开湖人继续大学执教?这个段子,还得从湖人内部说起:乔治·麦肯退役后,湖人的战斗力打了折扣,幸运的是,湖人在1958年选秀大会摘牌埃尔金·贝勒,这里也不谈贝勒爷什么NBA最早的飞人或者最悲壮的无冕之王的题外话,就说说埃尔金·贝勒的菜鸟年1958—59赛季,这位仁兄每场球拿下24.9分15个篮板4.1次助攻,获得全明星资格,入选年度第一阵容,当选年度最佳新秀以及全明星赛MVP——不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人队只有33胜39负,比之前的1957—58赛季的19胜53负有点提高,却不足以令管理层满意。
就在此关头,湖人管理层在1959年夏天作出了一份颇有胆量的决议,罢免功勋卓著的约翰·昆德拉,聘用埃尔金·贝勒母校西雅图大学教头约翰·卡斯特兰尼。按照湖人的思路来看,贝勒会在母校主帅卡斯特兰尼的调教下变得更强,湖人由此可以尽快走出泥潭。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愚蠢无比的换帅决定,卡斯特兰尼在1959—60赛季的前半段交出一份11胜25负成绩单,湖人忍无可忍,直接勒令他走人,换用麦肯时代的悍将吉姆·波拉德继续执教过渡了1959—60赛季——全年25胜50负,较之前昆德拉执教的1958—59赛季的33胜39负不涨反跌。
昆德拉就此离开NBA主帅岗位,他的剩余岁月从来没有离开过篮球领域,就算退休养老,仍然保持了极为旺盛的运动精力,在高尔夫领域颇有建树,乃至于很多见过昆德拉的人都断言,这老头儿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于20岁。低调上任,黯然离任,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一腔热血奉献给篮球,一直到迟暮之年都未曾熄灭过内心深处的篮球之火。这就是约翰·昆德拉,一个已经被年轻球迷淡忘于岁月中的名字,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一个在背后支撑起湖人王朝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