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怕教,且因学生不爱习作而苦恼;学生怕写,且因无话可说而陷入困境。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想方设法并多举措,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学生爱上习作。
一、重积累
首先,重语言的积累。作文的内容及思想都是靠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表达的语言是习作的关键要素。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华之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加以背诵。例如,教《爱之链》一课时,让学生细细品味乔依修车的情景,体会到他不顾疼、冷、脏等困难帮老妇人修车,那种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领会了通过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另外,每天的“晨读午诵”,诵读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和学生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大量的阅读背诵,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
其次,重素材的积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动手植树、养花、种菜,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赏山水名胜等。结合节日开展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的活动等。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们的情感就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二、重命题
写作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和表现生活的美,作文的命题要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首先,作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在他们心有所动、情有所思后进行习作。例如,一堂劳技课上学生学钉纽扣,教师趁热打铁,布置一篇日记《第一次钉纽扣》,学生写得情真意切。其次,作文可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根据个人所好、擅长去写。同样是家乡环境的调查,可以写一篇调查报告,可以写一封建议信,也可以是一篇记叙文。然后,在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的形象、直观。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移植到了童话、寓言、科幻故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创作的情绪就会高涨。
三、重方法
学生初学作文,就像蹒跚学步一样,需要有人搀扶,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走。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活动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这些习作方法,只能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逐步渗透,否则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只会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
四、重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学生写好一篇习作后,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大声地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改,自己画出得意的词句,进行自评,再互相欣赏、评改,或听取父母、老师的意见修改,在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五、重应用
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习作的批改作为习作训练的终结,没有真正把习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烦恼以建议、书信、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把班级、学校、社会发生的事写成新闻稿件送交学校广播台。学校每年都搞创造节和读书节,在创造节,大家都来写科学小论文,创新金点子;在读书节,写写自己读书故事和读后感。另外,班级活动中写一些竞选演讲稿、童诗童谣等。真正做到把习作作为一种习惯,当这种好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六、重鼓励
学生每一篇作文的诞生,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欣赏他们的作文,珍视习作成果,满足学生希望被赏识的愿望。教师经常在班级组织佳作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收获言语智慧的幸福。还鼓励学生自己向各类报刊投稿,把学生优秀的习作收在班级网页中,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教师要用鼓励性评语去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练多读,让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从而爱上习作。
一、重积累
首先,重语言的积累。作文的内容及思想都是靠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表达的语言是习作的关键要素。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华之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加以背诵。例如,教《爱之链》一课时,让学生细细品味乔依修车的情景,体会到他不顾疼、冷、脏等困难帮老妇人修车,那种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领会了通过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另外,每天的“晨读午诵”,诵读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和学生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大量的阅读背诵,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
其次,重素材的积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动手植树、养花、种菜,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观赏山水名胜等。结合节日开展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的活动等。在长期的熏陶下,学生们的情感就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情趣,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二、重命题
写作的乐趣就在于发现和表现生活的美,作文的命题要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首先,作文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在他们心有所动、情有所思后进行习作。例如,一堂劳技课上学生学钉纽扣,教师趁热打铁,布置一篇日记《第一次钉纽扣》,学生写得情真意切。其次,作文可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根据个人所好、擅长去写。同样是家乡环境的调查,可以写一篇调查报告,可以写一封建议信,也可以是一篇记叙文。然后,在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的形象、直观。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移植到了童话、寓言、科幻故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创作的情绪就会高涨。
三、重方法
学生初学作文,就像蹒跚学步一样,需要有人搀扶,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样走。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活动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这些习作方法,只能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逐步渗透,否则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只会增加他们的厌烦情绪。
四、重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学生写好一篇习作后,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大声地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改,自己画出得意的词句,进行自评,再互相欣赏、评改,或听取父母、老师的意见修改,在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五、重应用
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习作的批改作为习作训练的终结,没有真正把习作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烦恼以建议、书信、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把班级、学校、社会发生的事写成新闻稿件送交学校广播台。学校每年都搞创造节和读书节,在创造节,大家都来写科学小论文,创新金点子;在读书节,写写自己读书故事和读后感。另外,班级活动中写一些竞选演讲稿、童诗童谣等。真正做到把习作作为一种习惯,当这种好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六、重鼓励
学生每一篇作文的诞生,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因此,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欣赏他们的作文,珍视习作成果,满足学生希望被赏识的愿望。教师经常在班级组织佳作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收获言语智慧的幸福。还鼓励学生自己向各类报刊投稿,把学生优秀的习作收在班级网页中,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教师要用鼓励性评语去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练多读,让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同时要多给学生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从而爱上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