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应突出创新能力和基本绘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主动性;以人机互换辅佐,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现代电教手段,提升教学指导质量;通过成果汇报和展示,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183-02
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是机电类专业实训平台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实训项目,是专业必修的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读图、识图、绘图基本能力,掌握使用工程图来表达设计思路和展現产品结构技能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也是机电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创新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推进的内容。机械制图测绘是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后阶段,通过对某种典型机械零部件进行测量和图纸绘制,承上启下,综合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线画法、视图表示、尺寸标注、公差配合等零件图及装配图,完成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图纸测绘,从而为后续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等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传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传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需测绘零部件对象(常选用一级齿轮减速器),绘制装配图,然后拆卸零件模型,完成对部件非标准零件的测量和绘制。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差异,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招生总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总数量逐渐下降之后,高职招生对学生的文理科要求逐渐放开,不少专业均进行文理科兼招,对于文科类基础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就更为突出,而此能力对机制制图学习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机械制图测绘对于很多机电类高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传统的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先由教师详细讲解测绘零部件结构、工作原理和各零件的作用及特点、主要公差与配合要求、各零件主要材料及技术要求,再由教师画出装配参考图和部分零件参考图,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参考图,对零件进行测量并完成部件非标准零件的测量和绘制。随着生源情况的变化,传统的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各尽所能,纷纷启动各种教学改革,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示范、提供参考图给学生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改革,本应由学生测绘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演变成学生以教师提供的参考图进行抄绘的方式,而不是学生在理解后对着实物进行详细的测绘并完成整个测绘任务。学生虽然完成了实训任务,但在实训过程中没有主动去思考和想象,完全照搬参考图纸,甚者直接抄袭别人的图纸,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负面效果也越来越大,教学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一系列课程教学。
另外,现在企业普遍采用CAD软件开展机械设计工作,特别是3D设计已成为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开发的主要手段,机械制图测绘不采用CAD来完成,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
二、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针对上述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提出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强调创新能力和基本绘图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开展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主动性。在机械制图测绘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除了给学生提供需测绘的模型外,把测绘的总体要求及要达到的目的以实训指导书的形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合,3至5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推选一名责任感强的同学当小组长,小组长可以对本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或自有书籍等各种媒介为载体,查阅相关主题的测绘内容。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在这些载体上找到解决方案时,势必会请教老师,这时老师再适当讲解。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分工,又相互合作,各小组之间又可以互相讨论和借鉴。每个小组都想以最好的方式完成他们的任务,又想讓他们的创意与别的组有所不同,同时又想让本小组尽可能花最少时间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以人机互换辅佐,提高教学质量。在测绘实训中完全摒弃手工绘图,而采用计算机CAD绘图的模式易引发学生的懒性,出现“复印粘贴”的便捷抄袭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基本绘图能力的培养,毕竟工程和生产上还经常需要采用手工绘图的时候,就像计算机打字是现代写作的主要方式,但手写还是人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方式。在测绘实训中全部采用手工绘图,虽然可加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但不跟计算机CAD绘图相结合,又脱离实际,与企业及岗位的要求不符,不便于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快速、高效完成绘图任务。因此,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应手工和计算机CAD绘图相结合,在制定测绘目标时,应该明确学生必须完成几张手工图纸、几张CAD图纸,最后组成整套测绘图纸。在用CAD绘图时其速度和效率与手工比较不言而喻,熟练使用CAD软件也是机电类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特别是采用3D设计,所见即所得,更加直观,更便于零部件装配检查、机械动作干涉检查等,可由三维图直接转换输出二维图,实现机械快速设计,因此,为使学生机械测绘更贴近企业机械设计的模式,在徒手完成零配件的草图后,鼓励学生通过SOLIDIWORK或UG等3D建模软件绘制测绘零部件的三维图,再生成零件图,方便、高效、快捷的测绘,会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机械测绘和机械设计的技能。
通过手工绘图与CAD绘图相结合,人机互换辅佐,既能培养学生手工绘图的基本能力,又能提升学生掌握CAD软件的操作使用技能,更能通过3D设计,让课程所学与企业应用更加接近,在提高测绘效率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测绘实训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采用现代电教手段,提升教学指导质量。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是高职机电类专业最早开展的专业基础实训之一,在测绘实训中,学生首次和小团队成员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完整的测量和图纸绘制,必然会碰到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视图表达方面,是不是还是像机械制图课堂上强调的一定要画三视图或者六视图,或者简化,只画一个视图,该画是剖视图还是普通的视图;在尺寸标注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中,如何标注才能算是正确、合理、完整的标注,技术要求能否省略,还有在手工绘图中能否省略图框和标题栏等问题。因为是学生首次系统性完成图纸绘制,所以此经常出现学生把参考资料反复翻阅好几遍仍无从下手的现象,此时教师的指导就至关重要,不能采用传统讲一讲的方式来回答学生上述问题,应充分用采用现代电教手段,如微课、微视频等方式,教师可以把测绘的要求和目的除了以指导书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外,预先录制一些不超过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分门别类以图解的形式讲解测绘中常见问题:图框标题栏绘制、尺寸标注、视图表达要点,等等。在CAD软件应用方面,包括如何绘制一个类似的草图或者如何将草图建模及生成视图等内容及操作方法也制作成小视频,配上必要的字幕,并放在群上共享,学生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自己去学习和观看,做到因需而学,因需而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不要在刚开始测绘时就将全部微机和微视频提供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已经完成徒手绘制草圖,到用CAD软件绘制草图生成工程图阶段根据需要适时再提供给学生。通过这种辅助学习手段,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能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通过成果汇报和展示,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传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最后阶段为学生递交测绘成果,一贯的做法是学生完成测绘任务,递交成果由指导教师评阅即可,学生大多关注任务完成,质量合格即可,教师关注的多是学生是否全部完成了任务,学生之间没有对比,也没有教师总结点评,学生错在哪大多不知晓。在企业的设计部门或在生产部门从事测绘或设计工作,通常需要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聆听专家或领导意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而提升设计和测绘的成果质量。
为此,在机械制图测绘实训的递交成果阶段,要求各小组成员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测绘成果并完成答辩,具体包括制作成果汇报PPT,亲自上台演讲,结合自己的成果,从测绘的意义、目的、作用、视图的表达,装配图的组成及作用等方面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回答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展示以CAD图纸为主,重要的手工图也要展示出来,答辩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公开进行,每位小组成员均要选一部分内容进行介绍,指导教师现场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
通过答辩,不仅督促学生全面检查修改好自己的测绘成果,而且通过汇报和展示环节,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胆量和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答辩阶段,指导老师不仅要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白自己的图纸优缺点在哪,也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测绘成果,有比较就有优劣,使学生在比较之后明白今后自己如何更好地改进绘图的方式,使自己的绘图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改用上述测绘成果汇报和展示模式后,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明显提升,部分内向的学生也敢于在公众前开口说话,汇报自己的成果,表达自己的想法,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通过答辩,各小组争先创优,树立竞争意识,也对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机械零件测绘是高职机电类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培训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同时,机械测绘能力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新形势下,应该及时根据生源情况及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变化,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佳.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测绘教学的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9)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9号)
【作者简介】胡华丽(1972— ),女,广西大新人,本科,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C-0183-02
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是机电类专业实训平台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实训项目,是专业必修的实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读图、识图、绘图基本能力,掌握使用工程图来表达设计思路和展現产品结构技能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也是机电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创新需要重点关注和积极推进的内容。机械制图测绘是在机械制图课程学习的后阶段,通过对某种典型机械零部件进行测量和图纸绘制,承上启下,综合机械制图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线画法、视图表示、尺寸标注、公差配合等零件图及装配图,完成典型机械零部件的图纸测绘,从而为后续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等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传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传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需测绘零部件对象(常选用一级齿轮减速器),绘制装配图,然后拆卸零件模型,完成对部件非标准零件的测量和绘制。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差异,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招生总规模不断扩大、生源总数量逐渐下降之后,高职招生对学生的文理科要求逐渐放开,不少专业均进行文理科兼招,对于文科类基础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就更为突出,而此能力对机制制图学习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机械制图测绘对于很多机电类高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
传统的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先由教师详细讲解测绘零部件结构、工作原理和各零件的作用及特点、主要公差与配合要求、各零件主要材料及技术要求,再由教师画出装配参考图和部分零件参考图,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参考图,对零件进行测量并完成部件非标准零件的测量和绘制。随着生源情况的变化,传统的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为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各尽所能,纷纷启动各种教学改革,较为普遍的方法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示范、提供参考图给学生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改革,本应由学生测绘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演变成学生以教师提供的参考图进行抄绘的方式,而不是学生在理解后对着实物进行详细的测绘并完成整个测绘任务。学生虽然完成了实训任务,但在实训过程中没有主动去思考和想象,完全照搬参考图纸,甚者直接抄袭别人的图纸,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负面效果也越来越大,教学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一系列课程教学。
另外,现在企业普遍采用CAD软件开展机械设计工作,特别是3D设计已成为企业机械产品设计开发的主要手段,机械制图测绘不采用CAD来完成,已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
二、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针对上述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提出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强调创新能力和基本绘图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开展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主动性。在机械制图测绘实训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除了给学生提供需测绘的模型外,把测绘的总体要求及要达到的目的以实训指导书的形式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合,3至5人为一个小组,每小组推选一名责任感强的同学当小组长,小组长可以对本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或自有书籍等各种媒介为载体,查阅相关主题的测绘内容。学生在查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在这些载体上找到解决方案时,势必会请教老师,这时老师再适当讲解。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意愿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分工,又相互合作,各小组之间又可以互相讨论和借鉴。每个小组都想以最好的方式完成他们的任务,又想讓他们的创意与别的组有所不同,同时又想让本小组尽可能花最少时间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以人机互换辅佐,提高教学质量。在测绘实训中完全摒弃手工绘图,而采用计算机CAD绘图的模式易引发学生的懒性,出现“复印粘贴”的便捷抄袭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基本绘图能力的培养,毕竟工程和生产上还经常需要采用手工绘图的时候,就像计算机打字是现代写作的主要方式,但手写还是人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方式。在测绘实训中全部采用手工绘图,虽然可加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但不跟计算机CAD绘图相结合,又脱离实际,与企业及岗位的要求不符,不便于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快速、高效完成绘图任务。因此,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应手工和计算机CAD绘图相结合,在制定测绘目标时,应该明确学生必须完成几张手工图纸、几张CAD图纸,最后组成整套测绘图纸。在用CAD绘图时其速度和效率与手工比较不言而喻,熟练使用CAD软件也是机电类高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特别是采用3D设计,所见即所得,更加直观,更便于零部件装配检查、机械动作干涉检查等,可由三维图直接转换输出二维图,实现机械快速设计,因此,为使学生机械测绘更贴近企业机械设计的模式,在徒手完成零配件的草图后,鼓励学生通过SOLIDIWORK或UG等3D建模软件绘制测绘零部件的三维图,再生成零件图,方便、高效、快捷的测绘,会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提升机械测绘和机械设计的技能。
通过手工绘图与CAD绘图相结合,人机互换辅佐,既能培养学生手工绘图的基本能力,又能提升学生掌握CAD软件的操作使用技能,更能通过3D设计,让课程所学与企业应用更加接近,在提高测绘效率的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测绘实训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采用现代电教手段,提升教学指导质量。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是高职机电类专业最早开展的专业基础实训之一,在测绘实训中,学生首次和小团队成员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完整的测量和图纸绘制,必然会碰到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例如,视图表达方面,是不是还是像机械制图课堂上强调的一定要画三视图或者六视图,或者简化,只画一个视图,该画是剖视图还是普通的视图;在尺寸标注及相关的技术要求中,如何标注才能算是正确、合理、完整的标注,技术要求能否省略,还有在手工绘图中能否省略图框和标题栏等问题。因为是学生首次系统性完成图纸绘制,所以此经常出现学生把参考资料反复翻阅好几遍仍无从下手的现象,此时教师的指导就至关重要,不能采用传统讲一讲的方式来回答学生上述问题,应充分用采用现代电教手段,如微课、微视频等方式,教师可以把测绘的要求和目的除了以指导书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外,预先录制一些不超过3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分门别类以图解的形式讲解测绘中常见问题:图框标题栏绘制、尺寸标注、视图表达要点,等等。在CAD软件应用方面,包括如何绘制一个类似的草图或者如何将草图建模及生成视图等内容及操作方法也制作成小视频,配上必要的字幕,并放在群上共享,学生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自己去学习和观看,做到因需而学,因需而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建议不要在刚开始测绘时就将全部微机和微视频提供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已经完成徒手绘制草圖,到用CAD软件绘制草图生成工程图阶段根据需要适时再提供给学生。通过这种辅助学习手段,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能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四)通过成果汇报和展示,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传统机械制图测绘实训最后阶段为学生递交测绘成果,一贯的做法是学生完成测绘任务,递交成果由指导教师评阅即可,学生大多关注任务完成,质量合格即可,教师关注的多是学生是否全部完成了任务,学生之间没有对比,也没有教师总结点评,学生错在哪大多不知晓。在企业的设计部门或在生产部门从事测绘或设计工作,通常需要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聆听专家或领导意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而提升设计和测绘的成果质量。
为此,在机械制图测绘实训的递交成果阶段,要求各小组成员必须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们的测绘成果并完成答辩,具体包括制作成果汇报PPT,亲自上台演讲,结合自己的成果,从测绘的意义、目的、作用、视图的表达,装配图的组成及作用等方面向全班同学展示并回答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展示以CAD图纸为主,重要的手工图也要展示出来,答辩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公开进行,每位小组成员均要选一部分内容进行介绍,指导教师现场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
通过答辩,不仅督促学生全面检查修改好自己的测绘成果,而且通过汇报和展示环节,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胆量和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答辩阶段,指导老师不仅要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白自己的图纸优缺点在哪,也让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测绘成果,有比较就有优劣,使学生在比较之后明白今后自己如何更好地改进绘图的方式,使自己的绘图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改用上述测绘成果汇报和展示模式后,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明显提升,部分内向的学生也敢于在公众前开口说话,汇报自己的成果,表达自己的想法,人才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通过答辩,各小组争先创优,树立竞争意识,也对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机械零件测绘是高职机电类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培训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同时,机械测绘能力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新形势下,应该及时根据生源情况及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变化,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佳.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测绘教学的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9)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9号)
【作者简介】胡华丽(1972— ),女,广西大新人,本科,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