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各行各业的生产之中,尤其是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电力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各种跟电力有关的价值体系也在不断的重估之中。相比较而言,农村这几年的经济虽然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相较于城市的发展而言,仍然显得有些滞后,其中电力的运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起步比较晚,在大部分的农村仍然以传统的经营运作模式为主,电力的运用更多的是运用到在农村办的一些企业当中,如何提高电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也是我们研究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电力经济;农村经济;经济改革;产业结构;电力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农作物的种植经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厂房建设到了农村,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城市的用电紧张问题,考虑到农村的人口较少,用电规模跟城市相比比较小,所以这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持续的依靠传统的耕种经营模式,如何发挥电力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电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能源可简称为含有能量的资源。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能源是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功。大英百科全书对能源的解释是“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采用适当的转换手段,给人类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电能是和电子的流动与积累有关的一种能。是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常规能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能源。
二、电力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人类早就开始用能源解决经济问题了,1865年英国边际学派的经济学家杰文斯发表了《煤炭问题》,他主要论述英国的工业发展中煤的生产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提出了煤炭资源耗尽的警告,但未引起社会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和发展,但资源迅速消耗,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公害严重。因此新能源的应用显得极为紧迫,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在今后的未来发展中仍然占据着世界能源的主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国,电力的发展在我国也是十分的额迅速,电力经济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电力工业,从1882年第一台发电机组在上海装机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电力工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放前的七十年,中国的电力发展十分的缓慢,1949年,我国大陆的发电机装机容量只有186万千瓦,年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务院制定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发电量和装机容量于1987年跃居世界第四位,并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199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77亿千瓦以上。年发电量8150亿千瓦时,其中火电6710亿千瓦时,水电1440亿千瓦时。我国电力工业已经入了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的发展新阶段。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跨省电网和10个独立的省电网。其中,七个电网已形成500千伏和330千伏的骨干网架,并采用了具有80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的调度自动化实用体系。全国已有25座装机容量超过百万千伏的电厂。在组织形式上,全国已有五个跨省、区的电力集团和从事全国性的电力开发的华能集团、新力能源开发公司等办电企业,还有30个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300多个地区级电力企业以及2300多个县级电力企业。此外,还有上千个生产、基建、设计、科研、教育、修造等企事业单位。现有电业职工200万人。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初步现代化的电力工业体系。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但是问题也是随之而来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明显的缺点的情况,尤其是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区域停电的情况,以及限电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十分的显著。在一些用电高峰的时段,甚至出现了电力供应供不应求的状况,可见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做出很大的改进。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电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也存在着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但是他们在面对这一情况的时候,充分的运用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充分结合的手段,在这一期间内,充分的实现了电力先行,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和韩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我国目前仍然在这一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电力的充足供应仍然是一个很大的保障。
三、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电力资源在农村发展中的运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农村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加强。但是在农业改革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同样带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很多农村地区仍然以传统的耕作经营的方式在运转,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发展距离开始不断的拉大。农村的粮食供应仍然出现短缺的现象;其次就是城市的发展占用了农村的耕地,农民收入不高,农业投入生产也不高,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接着就是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的资源短缺的现象,除了上述的耕地问题的紧张之外,还有一些列的能源与环境的问题,这些因素也在不断的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这些因素使得我们不断的认识到,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性,但是经济改革除了要改革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经营模式之外,还要把资源利用的问题作为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我国的农村由于发展时间较为迟缓,使得很多方面的信息并没有被广大的农民群众所接收,比如焚烧秸秆的问题,这就会造成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问题,所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很多企业将自己的工厂设在了农村,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的用电量要比之前大了很多,但是断电的问题却比之前严重了一些。这是因为,农村的用电量本身就是比较小的,因此在电路还未改造好之前,农村的用电规模还是原来的样子,那么在除了供应农村这么多户人家的用电之外,还要供应一些耗电量比较大的工厂的用电,就显得明显的入不敷出,这样的局面是肯定要得到的改善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村的沼气发电技术的应用,虽然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农村已经开始了沼气发电技术的应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性人才,所以这项技术其实名没有得到特别广泛的应用。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除了围绕着沼气发电这一技术的运用之外,围绕提高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因地制宜,深层次开发利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多种生物质能源。这些发电技术的不断改革发展,也是促进农村能源的有效利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但是只能缓解农村家庭用电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这样的发电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技术不断的提高发展。
当然近几年国家的一些惠农的政策也促进了农村电力资源的利用水平,比如“家电下乡”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改革的进程,是的农村用电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举措。所以在进行农村经济改革的时候我们的农村的用电的结构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善。
四、农村用电的发展趋势以及农村的电力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经历了大致三个过程:在无电地区实施通电工程,解决农民用电上的问题;在小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在大电网延伸覆盖的地区,进行电气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村的电力设施建设以及电气化设施的改革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1997年,农电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90%的农村地区和80百分之的农业人口,农村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及县以下人均用电量将达到450千瓦时,相当于2006年的2.5倍。
从目前的农村用电的状况来看,农村的大部分的用电以居民用电,农业用电为主,但是由于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乡镇企业的用电量的比例也开始不断的上升,农村的用电结构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农村的用电负荷量开始不断的攀升,其中用电量大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农村电网建设仍然没有得到全面的完善,由于农村的人口分布比较不集中,大部分地区范围较广,但是人口较分散,村户之间的距离有比较远,这一系列的因素加大了农村电网建设的难度,这使得用电的地区分布显得明显的不均衡,出现局部地区用电量激增,而局部地区出现断电的状态,这样的两极化状态,在农村的经济建设中必然要得到改善,这是促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措施。
因此,为了缓解农村用电不均衡的状态,国家对农村的电网设施等建设进行了明显的改造,农村电网的综合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进一步的提高,分别达到98.5%和99.8%;电网综合线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从2005年的7.42%降到了6.5%,城乡各类用电将实现同网同价。面对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为了农村经济更好的前面发展,国家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电力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电网的覆盖率。当然这一系列的措施是需要国家颁布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保障的,只有农村的电力供应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那么农村的经济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才能使得农村的经济改革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五、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及电力经济在农村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上文当中我们提到了面对当前的能源紧张的问题,我们开展的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例如沼气发电、生物秸秆发电、以及风能、太阳能等等,当然后两者的应用比较少,但是如果就是单纯的电力资源本身,我们要如何做到可持续利用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农村地区也要加大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的力度,强调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在这里就要做好相对应的节约用电的措施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就是在农业用电的过程中,比如说大棚的恒温保温的用电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用电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农业技术方面有所革新,在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做到降低生产能耗,力求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尽量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现象。
除了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人为的对用电行为的干涉,一方面,在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保证好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不受干扰,努力保障居民的生活效益;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一些高耗能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比如一些耗电量大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我们的有关部门必须要对他的生产模式生产效益进行必要的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责令其进行相关的经济运行模式上的整改,以及企业运营方式上的改革,不断的调整农村企业的结构。
另外,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局面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涌入乡村,“农家乐”“乡村大舞台”等的服务性行业开始在许多农村出现,也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一方面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在能源浪费上的,过多的景观照明设施的建设,使得电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同时大量城市人群的涌入也使得环境资源破坏的现象产生,大多数的人只是抱着新鲜的心态来尝试这种新的生存体验的方式,其结果往往会导致一种比较和谐的生态模式遭到损害,所以相关的部门也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方法,以实践的方式找寻出合理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力求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六、结语
电力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的保障,只有实行电力先行的措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借鉴一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他们成功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解决方法,并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点运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上也是一样的,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固守陈规,还在原来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下不求创新,为了确保农村经济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经验来促进农村的经济结构的改善,不断的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模式,加大服务业生产的力度,以及对一些高耗能企业的调整,努力使我们的农村经济朝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培根,胡怀年.能源与电力经济.1996年03月第一版
[2]王广庆,蒋连海,马殿敏等.农村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樊爱霞,李秀平,崔凯.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词】电力经济;农村经济;经济改革;产业结构;电力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农作物的种植经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自己的厂房建设到了农村,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城市的用电紧张问题,考虑到农村的人口较少,用电规模跟城市相比比较小,所以这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是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持续的依靠传统的耕种经营模式,如何发挥电力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电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能源可简称为含有能量的资源。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能源是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功。大英百科全书对能源的解释是“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采用适当的转换手段,给人类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电能是和电子的流动与积累有关的一种能。是一种我们所熟知的常规能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能源。
二、电力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人类早就开始用能源解决经济问题了,1865年英国边际学派的经济学家杰文斯发表了《煤炭问题》,他主要论述英国的工业发展中煤的生产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提出了煤炭资源耗尽的警告,但未引起社会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和发展,但资源迅速消耗,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公害严重。因此新能源的应用显得极为紧迫,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且在今后的未来发展中仍然占据着世界能源的主要的地位,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大国,电力的发展在我国也是十分的额迅速,电力经济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电力工业,从1882年第一台发电机组在上海装机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电力工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基础产业,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解放前的七十年,中国的电力发展十分的缓慢,1949年,我国大陆的发电机装机容量只有186万千瓦,年发电量只有43亿千瓦时。
新中国成立后的40多年,中国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务院制定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发电量和装机容量于1987年跃居世界第四位,并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到199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77亿千瓦以上。年发电量8150亿千瓦时,其中火电6710亿千瓦时,水电1440亿千瓦时。我国电力工业已经入了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的发展新阶段。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跨省电网和10个独立的省电网。其中,七个电网已形成500千伏和330千伏的骨干网架,并采用了具有80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的调度自动化实用体系。全国已有25座装机容量超过百万千伏的电厂。在组织形式上,全国已有五个跨省、区的电力集团和从事全国性的电力开发的华能集团、新力能源开发公司等办电企业,还有30个省(市、自治区)电力公司,300多个地区级电力企业以及2300多个县级电力企业。此外,还有上千个生产、基建、设计、科研、教育、修造等企事业单位。现有电业职工200万人。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初步现代化的电力工业体系。
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加快,但是问题也是随之而来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明显的缺点的情况,尤其是大多数城市,都存在着区域停电的情况,以及限电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十分的显著。在一些用电高峰的时段,甚至出现了电力供应供不应求的状况,可见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仍然需要做出很大的改进。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电力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也存在着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但是他们在面对这一情况的时候,充分的运用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充分结合的手段,在这一期间内,充分的实现了电力先行,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和韩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我国目前仍然在这一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电力的充足供应仍然是一个很大的保障。
三、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电力资源在农村发展中的运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农村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加强。但是在农业改革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同样带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很多农村地区仍然以传统的耕作经营的方式在运转,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发展距离开始不断的拉大。农村的粮食供应仍然出现短缺的现象;其次就是城市的发展占用了农村的耕地,农民收入不高,农业投入生产也不高,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接着就是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的资源短缺的现象,除了上述的耕地问题的紧张之外,还有一些列的能源与环境的问题,这些因素也在不断的制约着农业的发展。
这些因素使得我们不断的认识到,农村经济改革的必要性,但是经济改革除了要改革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经营模式之外,还要把资源利用的问题作为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我国的农村由于发展时间较为迟缓,使得很多方面的信息并没有被广大的农民群众所接收,比如焚烧秸秆的问题,这就会造成一个很重要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的问题,所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很多企业将自己的工厂设在了农村,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的用电量要比之前大了很多,但是断电的问题却比之前严重了一些。这是因为,农村的用电量本身就是比较小的,因此在电路还未改造好之前,农村的用电规模还是原来的样子,那么在除了供应农村这么多户人家的用电之外,还要供应一些耗电量比较大的工厂的用电,就显得明显的入不敷出,这样的局面是肯定要得到的改善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村的沼气发电技术的应用,虽然目前我国有很多的农村已经开始了沼气发电技术的应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性人才,所以这项技术其实名没有得到特别广泛的应用。在新农村的建设中,除了围绕着沼气发电这一技术的运用之外,围绕提高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因地制宜,深层次开发利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多种生物质能源。这些发电技术的不断改革发展,也是促进农村能源的有效利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但是只能缓解农村家庭用电的问题,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这样的发电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的技术不断的提高发展。
当然近几年国家的一些惠农的政策也促进了农村电力资源的利用水平,比如“家电下乡”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改革的进程,是的农村用电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举措。所以在进行农村经济改革的时候我们的农村的用电的结构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善。
四、农村用电的发展趋势以及农村的电力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经历了大致三个过程:在无电地区实施通电工程,解决农民用电上的问题;在小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在大电网延伸覆盖的地区,进行电气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村的电力设施建设以及电气化设施的改革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1997年,农电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了90%的农村地区和80百分之的农业人口,农村用电水平和用电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县及县以下人均用电量将达到450千瓦时,相当于2006年的2.5倍。
从目前的农村用电的状况来看,农村的大部分的用电以居民用电,农业用电为主,但是由于近几年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乡镇企业的用电量的比例也开始不断的上升,农村的用电结构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农村的用电负荷量开始不断的攀升,其中用电量大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农村电网建设仍然没有得到全面的完善,由于农村的人口分布比较不集中,大部分地区范围较广,但是人口较分散,村户之间的距离有比较远,这一系列的因素加大了农村电网建设的难度,这使得用电的地区分布显得明显的不均衡,出现局部地区用电量激增,而局部地区出现断电的状态,这样的两极化状态,在农村的经济建设中必然要得到改善,这是促进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的措施。
因此,为了缓解农村用电不均衡的状态,国家对农村的电网设施等建设进行了明显的改造,农村电网的综合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进一步的提高,分别达到98.5%和99.8%;电网综合线损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从2005年的7.42%降到了6.5%,城乡各类用电将实现同网同价。面对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为了农村经济更好的前面发展,国家必须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电力设施建设,以及农村电网的覆盖率。当然这一系列的措施是需要国家颁布相关的政策措施进行保障的,只有农村的电力供应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那么农村的经济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金融投资,才能使得农村的经济改革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五、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及电力经济在农村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上文当中我们提到了面对当前的能源紧张的问题,我们开展的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例如沼气发电、生物秸秆发电、以及风能、太阳能等等,当然后两者的应用比较少,但是如果就是单纯的电力资源本身,我们要如何做到可持续利用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农村地区也要加大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的力度,强调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在这里就要做好相对应的节约用电的措施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就是在农业用电的过程中,比如说大棚的恒温保温的用电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用电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农业技术方面有所革新,在一方面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做到降低生产能耗,力求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尽量减少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现象。
除了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人为的对用电行为的干涉,一方面,在农村经济不断的发展的今天,我们要保证好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用电不受干扰,努力保障居民的生活效益;另一方面我们要对一些高耗能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比如一些耗电量大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我们的有关部门必须要对他的生产模式生产效益进行必要的调查,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责令其进行相关的经济运行模式上的整改,以及企业运营方式上的改革,不断的调整农村企业的结构。
另外,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局面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涌入乡村,“农家乐”“乡村大舞台”等的服务性行业开始在许多农村出现,也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一方面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在能源浪费上的,过多的景观照明设施的建设,使得电力资源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同时大量城市人群的涌入也使得环境资源破坏的现象产生,大多数的人只是抱着新鲜的心态来尝试这种新的生存体验的方式,其结果往往会导致一种比较和谐的生态模式遭到损害,所以相关的部门也应该采取的科学的方法,以实践的方式找寻出合理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力求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六、结语
电力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的保障,只有实行电力先行的措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我们国家的经济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我们在这一方面应该借鉴一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他们成功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解决方法,并且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点运用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上也是一样的,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协调发展的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固守陈规,还在原来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下不求创新,为了确保农村经济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经验来促进农村的经济结构的改善,不断的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模式,加大服务业生产的力度,以及对一些高耗能企业的调整,努力使我们的农村经济朝着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培根,胡怀年.能源与电力经济.1996年03月第一版
[2]王广庆,蒋连海,马殿敏等.农村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3]樊爱霞,李秀平,崔凯.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