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摘自教育部基教司编《走进新课程》)。
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职业教育基地。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光荣的人民教师,师范学校的教师是培养教师的教师。因此师范教育应当紧跟教育形势,首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否则,将会成为教育改革及发展的瓶颈。而未来,基础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这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老师的摇篮——师范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各学科来完成的,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中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中心工作。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以教学为主,学科教育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下面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
一、重视渗透德育,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中师德育大纲》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善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组织教学,不仅要渗透各个基本观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解释化学现象及化学原理和本质,解决一些实际化学问题。同时要把握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运用典型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结合化学发展历史进程,简要介绍中外化学家的事迹。这种渗透了德育因素的化学课系统性强、逻辑性强,更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使高尚理想、优秀品格、好学情感、坚强意志等科学精神及品德也得到培养。寓育于教,事半功倍。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发展学生智力
例如,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用以下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请大家取少量二氧化锰分放两支试管中,各注入1毫升的稀盐酸和浓盐酸,观察现象变化;再小心加热,观察现象;由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分析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若要制取较多的氯气,又便于控制生成氯气的产量;应选用什么装置?指出仪器的作用和安排顺序;怎样收集气体?又怎样才能使氯气不扩散到空气中,以防止污染环境?应选用什么装置和药剂?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气体发生器中先加哪种药剂?加注浓盐酸时应注意什么?这套实验装置有什么特点?操作要领是什么?制得的氯气中有什么杂质?怎样制得纯净氯气?若制取饱和氯水应该怎样操作?若使反应停止应该怎样操作?若用10克二氧化锰跟足量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能产生多少克氯气?怎样绘制装置图?拆卸实验装置应按什么顺序?操作应注意什么?(实验过程中每一步主要操作指定一名学生演示,教师边设问、边指导、边讲解、边示范)这节课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认真、积极地去思考、操作、观察、记录、讨论,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突出培养学生的反应、鉴别、发现的灵敏性,思维及做事的精确性;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整体性;对变动研究对象和环境的适应性;工作的有序性和不断改进和创新性等良好的素质,课堂气氛和谐、生动活泼,学生的各种能力均受到良好的训练。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身体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身体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德、智离开身体,即失去物质基础。因此,重视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体质固然要靠体育运动增强,但也与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体缺碘的危害、频频发生的各类中毒事件及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已引起全人类高度重视。所以结合化学知识内容向学生进行化学与身心健康的科普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主要采用在教学中穿插讲故事的方法,效果很好。如微量元素与健康、日用化学品的正确使用、烟酒的毒害、怎样预防中毒、化学与人体生物钟、怎样防止心理疲劳、怎样保持身心健康,等等,这些化学知识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消除了对化学的恐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创设美育环境,培养审美、塑造美育素质
精神世界是否丰富,同美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要重视美育,不断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就应设置美育的教学目标,要从美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化学教学进行美育条件优厚。首先是物质美,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五彩缤纷的焰火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二是教具美,金刚石、“石墨”有机分子模型、天然大块晶体、化学设备模型给学生留下美感;化学仪器连接成整齐有序的实验装置及产生的迷人化学现象,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这些美与教师的形象美、表演美、板书美、语言美、心灵美及化学家的创造艺术美融合为一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激励他们去探索、塑造化学美。
五、组织适当劳动,培养自理、自律及劳动技能素质、团结合作精神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培养自理、自律及劳动技能素质,养成必要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克服“恶小而不为”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劳动,不仅要用脑劳动,而且要用手劳动。化学教学中培养劳动技能大多在实验室里进行,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完毕,要认真清洗仪器,药品摆放整齐,搞好实验室的卫生。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化工企业参观,或劳动实习一段时间效果会更好。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控制室中,看不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鸿沟,工程师和操作工都共同在和谐的条件下工作,这种劳动方式对学生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从中看到未来美好社会的雏形,激励他们努力刻苦学习。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职业教育基地。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成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光荣的人民教师,师范学校的教师是培养教师的教师。因此师范教育应当紧跟教育形势,首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否则,将会成为教育改革及发展的瓶颈。而未来,基础教育要走向素质教育,这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作为老师的摇篮——师范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各学科来完成的,教学活动是学校工作中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的中心工作。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必须以教学为主,学科教育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下面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
一、重视渗透德育,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化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实施《中师德育大纲》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善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组织教学,不仅要渗透各个基本观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动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解释化学现象及化学原理和本质,解决一些实际化学问题。同时要把握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合点,运用典型事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结合化学发展历史进程,简要介绍中外化学家的事迹。这种渗透了德育因素的化学课系统性强、逻辑性强,更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使高尚理想、优秀品格、好学情感、坚强意志等科学精神及品德也得到培养。寓育于教,事半功倍。
二、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发展学生智力
例如,在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用以下思路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请大家取少量二氧化锰分放两支试管中,各注入1毫升的稀盐酸和浓盐酸,观察现象变化;再小心加热,观察现象;由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分析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若要制取较多的氯气,又便于控制生成氯气的产量;应选用什么装置?指出仪器的作用和安排顺序;怎样收集气体?又怎样才能使氯气不扩散到空气中,以防止污染环境?应选用什么装置和药剂?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气体发生器中先加哪种药剂?加注浓盐酸时应注意什么?这套实验装置有什么特点?操作要领是什么?制得的氯气中有什么杂质?怎样制得纯净氯气?若制取饱和氯水应该怎样操作?若使反应停止应该怎样操作?若用10克二氧化锰跟足量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能产生多少克氯气?怎样绘制装置图?拆卸实验装置应按什么顺序?操作应注意什么?(实验过程中每一步主要操作指定一名学生演示,教师边设问、边指导、边讲解、边示范)这节课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始终认真、积极地去思考、操作、观察、记录、讨论,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突出培养学生的反应、鉴别、发现的灵敏性,思维及做事的精确性;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整体性;对变动研究对象和环境的适应性;工作的有序性和不断改进和创新性等良好的素质,课堂气氛和谐、生动活泼,学生的各种能力均受到良好的训练。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用之无穷。”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身体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身体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德、智离开身体,即失去物质基础。因此,重视培养身体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体质固然要靠体育运动增强,但也与生活环境和习惯有密切关系,例如人体缺碘的危害、频频发生的各类中毒事件及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已引起全人类高度重视。所以结合化学知识内容向学生进行化学与身心健康的科普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主要采用在教学中穿插讲故事的方法,效果很好。如微量元素与健康、日用化学品的正确使用、烟酒的毒害、怎样预防中毒、化学与人体生物钟、怎样防止心理疲劳、怎样保持身心健康,等等,这些化学知识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消除了对化学的恐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起了积极的作用。
四、创设美育环境,培养审美、塑造美育素质
精神世界是否丰富,同美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要重视美育,不断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就应设置美育的教学目标,要从美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化学教学进行美育条件优厚。首先是物质美,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五彩缤纷的焰火对学生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二是教具美,金刚石、“石墨”有机分子模型、天然大块晶体、化学设备模型给学生留下美感;化学仪器连接成整齐有序的实验装置及产生的迷人化学现象,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这些美与教师的形象美、表演美、板书美、语言美、心灵美及化学家的创造艺术美融合为一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激励他们去探索、塑造化学美。
五、组织适当劳动,培养自理、自律及劳动技能素质、团结合作精神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目的是培养学生培养自理、自律及劳动技能素质,养成必要的劳动习惯和技能,克服“恶小而不为”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劳动,不仅要用脑劳动,而且要用手劳动。化学教学中培养劳动技能大多在实验室里进行,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完毕,要认真清洗仪器,药品摆放整齐,搞好实验室的卫生。有条件的学校应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化工企业参观,或劳动实习一段时间效果会更好。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控制室中,看不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鸿沟,工程师和操作工都共同在和谐的条件下工作,这种劳动方式对学生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从中看到未来美好社会的雏形,激励他们努力刻苦学习。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