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河道水资源管理若干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idew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资源保护始终是现代化建设环节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区域,这种资源应用问题极其明显。北方区域的发展需求相对迫切,无论是工业体系构建还是农业灌溉活动均需要应用大量的水资源。在管理水资源时,管理者可以从河道部位入手,找出现有管理问题,应用合适的水资源管理理念来处理现有水资源利用问题,提升管理水资源的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北方河道;水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水资源在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没有水资源给予的支持,大部分生物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都无法被满足。而随着城市建设范围逐渐扩大,各类资源的整体消耗量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水资源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水资源的可替代资源极少,在北方区域的很多城市中都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管理漏洞,在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生产者往往需要利用河道中的水资源来完成灌溉活动,河道本身存在自净问题,本文针对北方河道特点,提出管理水资源的对策。
  1 北方河道现有水资源管理情况
  耦合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管理模式,强调对河道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以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耦合模型,以评估在水资源开发时所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同时,生态需水也是河道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部分,是水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强调在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目标的前提下,对流域生态功能及河道流域生态需水进行分区,以实现对水资源合理配置,促使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2 水资源管理问题
  2.1 需求层面的问题
  北方区域的水文条件比较特殊,其蒸发量相对比较高,降水量也比较少,河道水的主要来源为过境水,现有的径流管理工作与调蓄工程也逐渐突显出一些不足之处,而北方区域的经济活动却相对比较活跃,各种行业的需水量上涨,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性加剧了河道开发的压力,没有先进的河道开发技术与开发理念作为支撑,河道的发展水平在降低。
  2.2 应用层面的问题
  我国北方河道用水主要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主,约占总用水量的75%,目前,呈现出农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农业灌溉效率低下、模式粗放,致使区域单方水产量偏低及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农业用水量过大,致使生态环境用水严重不足等问题。由于缺乏完备的水权制度及水资源配置方案,致使农业灌溉用水量居高不下。同时,由于未构建合理的水资源调控方式,缺乏对水资源统一规划,致使产业发展不平衡。此外,由于缺乏认识及作物种类、种植方式、土地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制约,致使农田节水工程难以实施。
  2.3 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我国北方河道流域开发建设未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水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同时,未建立适于水循环的水权分配制度、水资源结构配置不协调、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化等因素致使河道流域生态修复功能逐步退化。值得注意的是,水资源短缺及农业灌溉方式不恰当将会导致土壤沙化及灌区盐碱化等河道下游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此外,生活废水污水的无序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污水治理设施落后、工业企业缺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识,致使水质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呈现愈加严重的恶化趋势。
  2.4 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北方河道水资源的开发尚未实施宏观调控的方式,只重视工农业发展的需求,缺乏对水资源与产业布局及经济发展协调性的认识,对水资源的配置、保护与节约的认识不足。同时,未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杠杆作用,未构建完备协调一致的河道取水许可、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水功能区、水系统管理、总额定量等管理制度,致使缺乏对水资源的合理布置与科学管理。此外,未协调好流域与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流域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用水矛盾突出,不同区域之间管理力度不一致,致使水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产生大量浪费。
  3 可用的管理水资源的对策
  3.1 控制水污染问题
  基于北方河道存在的相对比较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管理者可以从污染这方面问题出发,通过治理水污染来提升保护水资源的力度。河道附近的工农业系统均存在污染水资源的行为,首先可以根据污染特征来确定治理强度,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河道区域,考察河道污染问题的特征,进而细化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设定合适的的排污区域,对河道生态体系加以修复。
  在对水功能区进行改造时,需要预先将河道评估工作完成,以修复河道为工作目的,完善水功能区域,严禁污染问题渗入到水功能区域,增强控制河排污量的力度,使河道生态环境可以以更加健康的方式发展。完成污染治理工作后,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优化河道管理工作。
  3.2 优化水资源管理工作模式
  虽然北方河道应用的综合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应用成效,但是随着河道附近的土地开发工作、水利建设工作逐渐开展,原有的管理模式受到了影响,逐渐呈现出了管理漏洞,因此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河道附近生产建设活动的实际开设情况来确定全新的工作模式,同时还需要根据新型管理模式来构建全新的评价系统,对河道水资源的原有布局加以改造,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开发水资源。
  在组建新型河道管理模式时,需要考虑自然条件,尤其是北方区域具有的气候特征以及变动情况,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对于存在洪涝问题以及干旱问题的区域需要选用特别应对方案,加强水文治理工作与自然气候条件之间的联系,提升水资源管理工作模式的自然适应性。
  3.3 其他管理措施
  除了做好基础工作模式的建设工作之外,还需要构建科学的政策与法律系统。在完成对河道水量的评估工作后,需要根据当前的河道情况来建设与之匹配的法律系统以及制度体系。
  制定水资源管理的专项法规,明晰河道流域机构职能分工、管理权限与水利行政部门的联系。重视对水安全政策体系的研究,规划河道水资源安全运转模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4 结束语
  在管理水资源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域特点与环境条件来完成综合管理水资源的工作。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北方河道,先探讨了近期河道管理工作情况,肯定了其現有的管理成绩,随后又介绍了一些适用于北方区域的管理工作建议,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北方河道出现的各种新变化,来对管理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加强对水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提升管理手段的实际适用性,进而从水资源保护角度来给北方区域建设完善且优质的生态文明系统。
  参考文献
  [1]马小燕.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7(4),67-69.
  [2]宋明新.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科学,2017(22),18-19.
  [3]郭元利.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00198-00198.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应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水利工程的数量就明显增多,这对于人们的生活以及农业的生产具有巨大的影响。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水利事业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生态系统的融入就成为了新的要求,生态水利的建设在一定程度能够加强河道的治理,所以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如今看来,生态水利的应用已经得到
本文尝试提出基于云安全层的档案信息系统框架,首先细化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然后将整个系统按照功能不同划分为不同模块,接着细化了各个模块的交互流程以及负责内容,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