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每当看到活动的成功举办,我都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和快乐,仿佛重新回到了孩童时代。作为此项活动的主要发起人,我常常想起几年来此项活动的每时每刻,甚至每一个细节;常常想起每次活动中孩子们绽放出的天真笑容和不断在耳边回响的天籁之音……”回顾近年来“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民进济南市委会副主委、市青少年宫活动部副部长孙建军十分感慨。
由民进济南市委会、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文联、济南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自2010年4月在历城区实验小学启动,至今已经悄然满5周岁了。无论是在老城区小学狭窄拥挤的活动室,新城区声光电一体化的现代舞台,还是在城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露天操场,都留下了他们这些热心公益事业、愿意用好作品滋润孩子们心田的身影。活动组委会利用主办单位的人才和组织优势,以全新的姿态进入校园,先后组织济南作家、音乐家走进了23所学校开展活动,建立“作家、音乐家进校园示范基地”和“作家书架”、“作家书屋”15个,捐赠新出版书籍2万余册,为学校创作诗歌、散文、歌曲20件,集中指导学校排练文艺节目20次,举办全市性展演2次。用优秀的作品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为引领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活动经过民进济南市委会申报,被评为2012年“山东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
“身为民进会员就是要多奉献一点”
泉城济南是具有八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历史古城。“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历代文化名人层出不穷的真实写照。如今,身边的许多作家、音乐家秉承齐鲁遗风,孜孜不倦地继承和发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大部分优秀文艺作品获奖后因受众面狭窄,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迫切需要当代文学艺术作品滋养的青少年儿童,囿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杰出的作家、音乐家所创作的好作品。给济南作家、音乐家和学校师生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让最新创作的文艺作品发挥应有的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成为摆在孙建军等民进会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0年春节前,3位民进会员黄明、孙建军和王海峰共同研究如何把文艺新作无偿奉献给学生的议题,几经商议定名为“好作品献给青少年——济南市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方案。活动经民进济南市委会与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文联协商,共同作为该活动的主办单位,济南市作家协会、济南市青少年宫具体承办。第一次参与讨论开展此项活动的几位民进会员也就自然成为了该活动的团队核心成员。几年来,民进济南市委会动员全会力量,精心打造,认真组织,使活动逐渐发展为济南民进知名的社会服务品牌。
“既然要做,就要持之以恒”
“作家音乐家进校园”作为一项普及高雅文化的纯公益性系列活动,对于活动的设计都遵循一条基本思路:将辅导学校师生排练新作品为主线,以主办单位的名义授予学校“济南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示范单位”;以作家、音乐家向学校捐赠出版新书新作、设立“作家书架”为切入点,动员作家、音乐家捐赠出版的新书新作,丰富学校的图书内容,培养学生爱读书、读新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组织协调主办、承办方领导和专家共同参与为主要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均邀请主办单位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济南作家、音乐家代表出席,给学校师生创造一个人文环境,让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名人、名家”就在他们身边,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学习,放飞希望;以著名作家登台诵读新作品以及青少年宫的青年艺术家和学校师生同台演出为平台,组织开展文艺联谊活动,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艺术水平的同时,获得高雅艺术所带来的快乐,共度美好时光;注重把所有参与学校列为后续服务对象,培训和辅导学校的文艺社团不断提高水平,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慢慢地,热心参与的作家、音乐家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专业水平高、倾心青少年文艺教育、甘于奉献的作家、音乐家的骨干队伍。其中有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济南市作协主席刘玉民,济南军区专业作家、军旅诗人康桥,青年作家、济南市作协副主席王海峰,诗人、泰山文学奖获得者赵林云,文学博士、著名作家逄金一,诗人、济南市作协副秘书长陈忠,青年诗人雨兰等等。他们都是活跃在济南文坛、乐坛的代表性人物,不为名利所累,满怀对学校师生的一片真情和对文化公益活动的一份挚爱,对泉城济南美好未来的一份期待,尽其所能,热心于“作家音乐家进校园”这项毫无报酬的公益活动,这在当今社会实在难能可贵。同时,活动的持续开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都对进校园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多次莅临活动现场参与和指导。
“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突出特色、敢于创新,是“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受到学校师生欢迎的重要原因。生活在同一城市、甚至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作家、音乐家们,带着他们新出版的书籍和作品来到学校,来到同学们中间,给师生带来的那份惊喜和精神上的鼓舞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在学校选择方面,将活动重心向偏远地区、新成立的社区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小学倾斜,这些学校的孩子们对于文化活动有着更迫切的心理需求,而学校的师资水平、设施条件有限,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像济南锦苑学校是首批外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学生大都是企业职工的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学校负责人在活动开展的前期调研和座谈中说出了心里话:“这些年,我们学校基础薄弱,软硬件设施都不好,如果能来这么多的名人、名家,能带来许多好的书籍、好的作品,这是对我们一千多师生的莫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活动办成学校的文化节日,让所有师生参与其中,尽快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带动各项工作向高水平迈进。”在后来的准备工作中,该学校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全校师生积极准备,热情高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排练了三首配乐诗朗诵和一首童声合唱,并认真准备了科普展览、图书资料室、课堂教学等,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联谊活动中,学校将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并专门拍了一部作家、音乐家走进锦苑学校的专题片,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予以保存。在作品创作方面,抓住校歌创作是反映学校文化实力的“关键一招”,好的校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更称得上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孙建军积极组织协调,将创作思路与诗人、作家和学校老师进行反复商讨,词稿几经修改满意后再谱曲,校歌出炉后,他还亲自到学校找学生老师提出修改意见。目前,已经完成了由陈忠作词、孙建军作曲的济南市丁家小学校歌,集体作词、孙建军作曲的东方双语学校校歌,丁士彬作词、孙建军作曲的济南锦苑学校校歌,亓婷婷作词、孙建军作曲的西营镇中心学校校歌。
五年来,活动由最初的作家、音乐家进校园逐步衍生出许多符合各自学校特点的文化品牌活动,如建立“作家书屋”,举办文艺汇演,开展征文活动,创建诗意校园等等。活动组织者们的高尚情操也感染着济南民进其他会员,以民进济南市委会企业支部主任扈长全为代表的会内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为学校捐赠图书、体育器材,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生活用品,活动的开展呈现出品牌影响力大、取得实际效果好等诸多特色,逐渐成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作家音乐家乐于参与、学校师生非常喜爱、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牌性活动。
加大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力度,持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发挥“市委会、专委会、基层组织、会员”四层联动机制推动力,这是民进济南市委会在社会服务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今后,民进济南市委会还将在“微公益”和培育新的社会服务品牌上多下功夫,努力将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与后备干部培养锻炼使用相结合,不断将此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由民进济南市委会、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文联、济南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自2010年4月在历城区实验小学启动,至今已经悄然满5周岁了。无论是在老城区小学狭窄拥挤的活动室,新城区声光电一体化的现代舞台,还是在城郊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露天操场,都留下了他们这些热心公益事业、愿意用好作品滋润孩子们心田的身影。活动组委会利用主办单位的人才和组织优势,以全新的姿态进入校园,先后组织济南作家、音乐家走进了23所学校开展活动,建立“作家、音乐家进校园示范基地”和“作家书架”、“作家书屋”15个,捐赠新出版书籍2万余册,为学校创作诗歌、散文、歌曲20件,集中指导学校排练文艺节目20次,举办全市性展演2次。用优秀的作品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为引领素质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该活动经过民进济南市委会申报,被评为2012年“山东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
“身为民进会员就是要多奉献一点”
泉城济南是具有八千年人类文明史的历史古城。“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历代文化名人层出不穷的真实写照。如今,身边的许多作家、音乐家秉承齐鲁遗风,孜孜不倦地继承和发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大部分优秀文艺作品获奖后因受众面狭窄,被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迫切需要当代文学艺术作品滋养的青少年儿童,囿于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杰出的作家、音乐家所创作的好作品。给济南作家、音乐家和学校师生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让最新创作的文艺作品发挥应有的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成为摆在孙建军等民进会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0年春节前,3位民进会员黄明、孙建军和王海峰共同研究如何把文艺新作无偿奉献给学生的议题,几经商议定名为“好作品献给青少年——济南市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并制定了活动方案。活动经民进济南市委会与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文联协商,共同作为该活动的主办单位,济南市作家协会、济南市青少年宫具体承办。第一次参与讨论开展此项活动的几位民进会员也就自然成为了该活动的团队核心成员。几年来,民进济南市委会动员全会力量,精心打造,认真组织,使活动逐渐发展为济南民进知名的社会服务品牌。
“既然要做,就要持之以恒”
“作家音乐家进校园”作为一项普及高雅文化的纯公益性系列活动,对于活动的设计都遵循一条基本思路:将辅导学校师生排练新作品为主线,以主办单位的名义授予学校“济南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示范单位”;以作家、音乐家向学校捐赠出版新书新作、设立“作家书架”为切入点,动员作家、音乐家捐赠出版的新书新作,丰富学校的图书内容,培养学生爱读书、读新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组织协调主办、承办方领导和专家共同参与为主要活动形式,每次活动均邀请主办单位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济南作家、音乐家代表出席,给学校师生创造一个人文环境,让同学们强烈感受到“名人、名家”就在他们身边,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学习,放飞希望;以著名作家登台诵读新作品以及青少年宫的青年艺术家和学校师生同台演出为平台,组织开展文艺联谊活动,相互切磋技艺、共同提高艺术水平的同时,获得高雅艺术所带来的快乐,共度美好时光;注重把所有参与学校列为后续服务对象,培训和辅导学校的文艺社团不断提高水平,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慢慢地,热心参与的作家、音乐家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专业水平高、倾心青少年文艺教育、甘于奉献的作家、音乐家的骨干队伍。其中有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济南市作协主席刘玉民,济南军区专业作家、军旅诗人康桥,青年作家、济南市作协副主席王海峰,诗人、泰山文学奖获得者赵林云,文学博士、著名作家逄金一,诗人、济南市作协副秘书长陈忠,青年诗人雨兰等等。他们都是活跃在济南文坛、乐坛的代表性人物,不为名利所累,满怀对学校师生的一片真情和对文化公益活动的一份挚爱,对泉城济南美好未来的一份期待,尽其所能,热心于“作家音乐家进校园”这项毫无报酬的公益活动,这在当今社会实在难能可贵。同时,活动的持续开展也得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他们都对进校园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多次莅临活动现场参与和指导。
“活动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突出特色、敢于创新,是“作家音乐家进校园”活动受到学校师生欢迎的重要原因。生活在同一城市、甚至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作家、音乐家们,带着他们新出版的书籍和作品来到学校,来到同学们中间,给师生带来的那份惊喜和精神上的鼓舞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在学校选择方面,将活动重心向偏远地区、新成立的社区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小学倾斜,这些学校的孩子们对于文化活动有着更迫切的心理需求,而学校的师资水平、设施条件有限,更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帮助。像济南锦苑学校是首批外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之一,学生大都是企业职工的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学校负责人在活动开展的前期调研和座谈中说出了心里话:“这些年,我们学校基础薄弱,软硬件设施都不好,如果能来这么多的名人、名家,能带来许多好的书籍、好的作品,这是对我们一千多师生的莫大鼓舞和鞭策。我们一定要把这次活动办成学校的文化节日,让所有师生参与其中,尽快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带动各项工作向高水平迈进。”在后来的准备工作中,该学校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全校师生积极准备,热情高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排练了三首配乐诗朗诵和一首童声合唱,并认真准备了科普展览、图书资料室、课堂教学等,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联谊活动中,学校将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并专门拍了一部作家、音乐家走进锦苑学校的专题片,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予以保存。在作品创作方面,抓住校歌创作是反映学校文化实力的“关键一招”,好的校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更称得上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孙建军积极组织协调,将创作思路与诗人、作家和学校老师进行反复商讨,词稿几经修改满意后再谱曲,校歌出炉后,他还亲自到学校找学生老师提出修改意见。目前,已经完成了由陈忠作词、孙建军作曲的济南市丁家小学校歌,集体作词、孙建军作曲的东方双语学校校歌,丁士彬作词、孙建军作曲的济南锦苑学校校歌,亓婷婷作词、孙建军作曲的西营镇中心学校校歌。
五年来,活动由最初的作家、音乐家进校园逐步衍生出许多符合各自学校特点的文化品牌活动,如建立“作家书屋”,举办文艺汇演,开展征文活动,创建诗意校园等等。活动组织者们的高尚情操也感染着济南民进其他会员,以民进济南市委会企业支部主任扈长全为代表的会内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为学校捐赠图书、体育器材,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生活用品,活动的开展呈现出品牌影响力大、取得实际效果好等诸多特色,逐渐成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作家音乐家乐于参与、学校师生非常喜爱、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品牌性活动。
加大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力度,持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发挥“市委会、专委会、基层组织、会员”四层联动机制推动力,这是民进济南市委会在社会服务工作上的指导思想。今后,民进济南市委会还将在“微公益”和培育新的社会服务品牌上多下功夫,努力将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与后备干部培养锻炼使用相结合,不断将此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