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总是认为口语表达能力不重要,况且中考也不安排口语测试,练也是白练,只会耽误教学时间,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新课程重视口语能力的训练,我就改变了以前在口语训练教学中存在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这几年我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影响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原因
(1)性别造成的影响。在学习中,每个年龄阶段的男女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性别特点,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女生的表现往往比男生好,女生的声音比较响亮,语句比较流利,内容表达比较准确,态度也比较自然大方。
(2)性格造成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不善言谈,也不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活动。久而久之,他们就产生一种自我封闭、害羞自卑的心理,一说话就低头不敢看人,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3)环境造成的影响。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小讲方言,总是习惯使用方言来跟别人交谈,在普通话口语表达方面普遍存在恐惧感、自卑感和羞怯感,常常是一问三不答。
(4)教育造成的影响。有些农村教师怕学生听不懂,在教学中不能坚持使用普通话来讲课,使学生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普通话教育环境。有些学校教育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教育人为地造成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
二、培养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1.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我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性格、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对那些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经常和他们谈心,向他们讲一些演说家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刻苦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故事,引导他们认识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在别人面前说话时恐惧、害羞、自卑的心理障碍。
2.采用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方法
(1)开展“自我介绍”活动。初一年级学生初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家很想互相了解,我就利用两三节课的时间开展“自我介绍”活动,让每个学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思想性格、家庭情况等。哪个学生一次讲不好的,可安排他重复讲,多练几次。这个“自我介绍”活动,就是初中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良好开端。
(2)课前三分钟说话。要求每天的值日生到讲台上进行三分钟的说话练习,一人独讲或者两人对讲,讲话的内容由学生自定。学生由于讲的都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有话可讲,一般会感到轻松,没有恐惧感,讲起来津津有味。练习的次数多了,学生说话的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爱讲。每周还评出两名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他们“进步奖”。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我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在课堂上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多加留意那些不善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多给他们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多讲多读,让他们也得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课外活动。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成语抢答、智力题抢答、名言格言背诵、讲编故事、学习方法交流会等,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人人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因为女生的表现往往比男生活跃,我就有意多安排一些机会给男生,让男女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均衡发展。这些活动能够活跃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布置口语作业。根据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补充讲述故事情节。如《皇帝的新装》讲述皇帝回到宫廷之后怎么样,《我的叔叔于勒》讲述假如菲利普夫妇遇见的是富裕的于勒会怎么样,《喂——出来》讲述后来又从黑洞里飞出什么来。或者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搜集村里的新闻、好人好事等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讲述、交流。由于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熟悉的,学生往往讲得比较流利生动,越讲越爱讲,渐渐地消除了自卑感和羞涩感。
(6)提倡使用普通话。我要求学生一踏进学校的大门,就只能用普通话来跟老师、同学交谈。特别是在课堂上,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如发现使用方言的,就要求他用普通话重新讲一遍。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学校里都能自觉地说普通话了,甚至有些学生回到村里也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经过各种途径的训练,许多学生反映自己在别人面前说话的胆子大了,声音洪亮了,口语表达的反应敏捷了,他们表示会更加积极地参加这样的训练,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一、影响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原因
(1)性别造成的影响。在学习中,每个年龄阶段的男女学生都具有各自的性别特点,有各自的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女生的表现往往比男生好,女生的声音比较响亮,语句比较流利,内容表达比较准确,态度也比较自然大方。
(2)性格造成的影响。在教学中,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不善言谈,也不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活动。久而久之,他们就产生一种自我封闭、害羞自卑的心理,一说话就低头不敢看人,面红耳赤,结结巴巴。
(3)环境造成的影响。农村学生由于受到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小讲方言,总是习惯使用方言来跟别人交谈,在普通话口语表达方面普遍存在恐惧感、自卑感和羞怯感,常常是一问三不答。
(4)教育造成的影响。有些农村教师怕学生听不懂,在教学中不能坚持使用普通话来讲课,使学生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普通话教育环境。有些学校教育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这样的教育人为地造成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
二、培养农村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
1.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我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环境、性格、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对那些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经常和他们谈心,向他们讲一些演说家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刻苦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故事,引导他们认识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在别人面前说话时恐惧、害羞、自卑的心理障碍。
2.采用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方法
(1)开展“自我介绍”活动。初一年级学生初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家很想互相了解,我就利用两三节课的时间开展“自我介绍”活动,让每个学生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思想性格、家庭情况等。哪个学生一次讲不好的,可安排他重复讲,多练几次。这个“自我介绍”活动,就是初中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良好开端。
(2)课前三分钟说话。要求每天的值日生到讲台上进行三分钟的说话练习,一人独讲或者两人对讲,讲话的内容由学生自定。学生由于讲的都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有话可讲,一般会感到轻松,没有恐惧感,讲起来津津有味。练习的次数多了,学生说话的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爱讲。每周还评出两名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他们“进步奖”。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我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在课堂上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特别多加留意那些不善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多给他们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多讲多读,让他们也得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课外活动。朗读比赛、演讲比赛、成语抢答、智力题抢答、名言格言背诵、讲编故事、学习方法交流会等,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人人都有参加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因为女生的表现往往比男生活跃,我就有意多安排一些机会给男生,让男女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均衡发展。这些活动能够活跃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布置口语作业。根据课文的要求,让学生补充讲述故事情节。如《皇帝的新装》讲述皇帝回到宫廷之后怎么样,《我的叔叔于勒》讲述假如菲利普夫妇遇见的是富裕的于勒会怎么样,《喂——出来》讲述后来又从黑洞里飞出什么来。或者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搜集村里的新闻、好人好事等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讲述、交流。由于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熟悉的,学生往往讲得比较流利生动,越讲越爱讲,渐渐地消除了自卑感和羞涩感。
(6)提倡使用普通话。我要求学生一踏进学校的大门,就只能用普通话来跟老师、同学交谈。特别是在课堂上,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如发现使用方言的,就要求他用普通话重新讲一遍。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学校里都能自觉地说普通话了,甚至有些学生回到村里也自觉地使用普通话。
经过各种途径的训练,许多学生反映自己在别人面前说话的胆子大了,声音洪亮了,口语表达的反应敏捷了,他们表示会更加积极地参加这样的训练,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