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逢偶遇
林西泠走下大巴车,售票员告诉她,马路对面就是辽西市美术馆。
她住在县城边上,要坐公交到县客运站,再乘长途大巴到市里。好多年不到市里来,她对这座城市是陌生的。
站在路边等绿灯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回头一看,是沈絮白。
“今天咋得空到市里来了呢?”
“絮白!这么巧啊!美术馆有个画展,我来看看。”
“看画展啊!咋不先给我打个电话?到市里了,咋也得让我尽尽地主之谊啊!”
“不是寻思你忙嘛,就没打扰你。”
“你呀,还是年轻时的脾气,咱俩谁跟谁呀,外道了啊。”沈絮白接着说,“楼上商场有我几个服装床位,我过来看看营业情况。你说咋这么巧?一转身就看见你了!反正也没啥事,陪你一起看看画展,中午去我家吃饭。”
林西泠和沈絮白同龄,20世纪80年代是关系很好的同事,都挺文艺,林西泠画画,沈絮白写诗。两人勤奋,在单位小有名气。
沈絮白心思活泛,见机得早,眼看单位效益越来越差,便在20世纪90年代初辞了工作,自谋职业去了,这些年除了算账记账,空闲了看看言情与武侠,再也没写诗。林西泠有些迟钝,直到几年后单位宣布破产,才另寻出路,在家附近的砖厂码砖坯。她倒是没有丢下爱好,淘弄些绘画书籍,连儿子的美术课本都被她翻烂了,有工夫便看几眼、画几笔。
如今,沈絮白早已在市里买了楼房,林西泠还住在原来单位的家属院。两人几年前才又联系上,林西泠才知道沈絮白早已离了婚。
进了展厅,林西泠的眼睛不够用了,墙上台案上甚至廊柱上都是展品。她兴奋得不知先从哪里看起,每一幅画前都要站下,忍不住伸出手指在画面前虚空描摹。参观展览的人很多,她好像感觉不到。不知是因为热还是兴奋,脸上红通通的。身边的沈絮白见老朋友这么痴迷,不由得笑出声来。
不久,她们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沈絮白看起来也就40出头,一头微卷的栗棕色头发蓬松地盘在脑后,脸上皮肤泛着瓷光,大大的眼睛,双眼皮足有三毫米宽。她手提一只小巧的坤包,正好与纤纤玉指上明亮的钻戒相配。A字版的咖啡色驼绒薄大衣,高跟鹿皮靴,越发衬得她身材高挑,绰约多姿。好像作为反衬,林西泠微胖的长圆脸,鼻梁上几处雀斑,细长眼睛,花白稀疏的头发随意在脑后扎成一束马尾。臃肿的灰格子棉服,平底黑皮鞋,斜背一个革质包。怎么看,她都是近60的年纪。
林西泠没意识到这些,还是慢慢移动脚步,一幅幅欣赏。拐角处,忽见对面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年近古稀风度翩翩的老先生。沈絮白扯了一下她的衣襟,林西泠从画作上移开目光,她认出对面是本市很有名望的老画家徐羡石,忙侧身准备避让。
徐羡石漫不经心地朝她们扫了一眼,回头刚要和身后的人说什么,却马上又转过脸来,朝前走几步,微笑着问道:“两位女士看起来眼生,是本市的吗?”说着伸出手来。
沈絮白轻握了一下徐羡石的手,说:“你好!”
林西泠握住徐羡石的手,有些激动:“徐老师您好!”
“你认识我?”
“1986年市文联举办青年绘画学习班的时候,您是班主任,给我们讲过课啊。现在也经常在电视上看见您。”
“哦?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林西泠。”
“林西泠!有印象有印象!最近在省美术网上看过你的作品,画得很好!画得不错!这位是……”
“她是我的好朋友沈絮白。絮白,这位是著名画家徐羡石老师。”
徐羡石再次握住沈絮白的手,亲切地说:“请到我的展区去看看,请多多指教!”
他一幅幅地介绍自己的画,笔墨气韵意境虚实,滔滔不绝。沈絮白礼貌地微笑着,不时点头。林西泠全神贯注,唯恐漏掉一个字,徐羡石的平易近人让她感动。这些年生活在社会底层,见惯了冷眼,忽然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样的和蔼可亲,她心里暖暖的。
眼看将近中午,林西泠说:“徐老师,想不到今天见到您,我请您和絮白吃饭。”
沈絮白微笑着说:“不是说好了去我家吗?相请不如偶遇,寒舍不远,徐老师不嫌简陋,一起吃个便饭吧。”
“应该我请二位女士啊。”徐羡石客气着。
林西泠坚持由自己请,沈絮白说“我不在外面吃饭,嫌不干净。”
徐羡石最后说:“好吧,恭敬不如从命。”
知遇之恩
这是一幢连体两层别墅,进了院门是一个小小的花园,穿过花园,进门是换鞋和挂外套的小衣帽间,墙上挂着一块大大的壁镜。一楼里,客厅挨着开放式厨房,里面是宽敞整洁的卧室。二楼更见豪华,琳琅满目的艺术品,让林西泠仿佛置身在电视剧的场景中。徐羡石见过世面,也不由频频点头。
林西泠到厨房帮忙,却几乎插不上手。她发现沈絮白在吃食上讲究的,已远远不是色香味那么简单。徐羡石到了厨房,也只有赞叹的份儿。
席间沈絮白与林西泠说起两人年轻时的趣事:“那时咱俩都说些啥呢?天天凑在一起都说不完。”她转向徐羡石:“徐老师,你知道吗?那时候我和西泠最知心!”红酒使她眼波流动,妩媚迷人。
饭后,沈絮白将徐羡石和林西泠让进茶室,经过一番复杂的操作,亲手奉上香茗。徐羡石赞叹道:“絮白,我还没见过哪个女人,像你生活得這么精致!”
沈絮白笑道:“不瞒徐老师说,我当年啊,也爱写写诗作作赋,想当个作家啊诗人的,只是没坚持下来。你看人家西泠,都成画家了。我是抱憾终生啊。”她嘴里说抱憾,脸上却没有一点儿抱憾的神色。
林西泠脸红了:“絮白,我不是画家。你这样说,徐老师会笑话我的。”
徐羡石把脸转向林西泠:“小林,你还不是美术家协会会员吗?”
林西泠说:“不是,我不够格。您说的省美术网,还是孩子给投的画稿,投了好多次才选上。我……”
徐羡石不等她说完,接口道:“你画得很好啊,加入美协没问题。” “加入美协得需要很多条件啊,我没敢申请。”
“入市美协,我一句话的事,我说的是省美协。这样吧,今年夏天省里有一个书画展,我先推荐你参展。”
林西泠张嘴要说什么,沈絮白比她嘴快:“徐老師说你够格,你就够格,还不快给恩师敬茶。”边说边示意林西泠。
林西泠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颤抖着斟了一杯茶递过去。
那天刚回到家,林西泠就接到沈絮白的电话:“徐老师说了,过些天要亲自到你家里去,选两幅画作送省里参展,你好好准备一下。”
林西泠听见自己的心怦怦跳,她擦了把眼泪。徐老师那么大的名气,却对我一个无名小卒这么关注,还不是为了美术事业发展繁荣嘛!这就是德艺双馨吧!后悔自己太封闭,没早点儿走出去,闷在家里做井底之蛙,白白地耽误了这么多年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林西泠找出存了30年的宣纸——那还是年轻时听过徐羡石老师的课后,同学们集体购买的,她分了20张,一直没舍得用。自此林西泠忘了吃饭睡觉,一笔笔细细地创作,生怕画不好,辜负了徐老师的期望。
一个多月下来,人瘦了一圈,脸上又平添了几道皱纹。
水落石出
徐羡石却一直没来。
林西泠给他打电话,他说要等沈絮白,自己找不到路。电话问沈絮白,沈絮白说:“徐老师给我打好几次电话了,还到家里来了两次,让我陪他去你家。可我正在忙商场摊位招租,脱不开身。”
她似乎迟疑了一下,又说:“西泠……”
“你说。”
“嗯,那个……也没什么。要不,你把画作给徐老师送来吧。”
“我咋没想到?徐老师那么忙,理应我送过去。”
于是又给徐羡石打电话说送画的事,对方好像有些漫不经心:“嗯,也行。”再问住址,却回答说:“这样吧,送到絮白那里好了,我得空去取。”
沈絮白倒很高兴:“正好,你来了住两天,我有事求你——记得那年你给我缝过一个小荷包,我一直留着呢,眼瞅着端午节了,你来给我缝几个大的,挂在服装摊位上,肯定别具一格,我准备好几种颜色的碎布头呢。”
沈絮白一张张地欣赏林西泠的画,笑着说:“原来你画得这么好了,怪不得徐老师夸你。看来我不能光顾着挣钱,该把写诗捡起来,圆年轻时的诗人梦。”她给徐老师打电话:“西泠来了,您过来吗?”
徐羡石说:“我这几天正忙着开会,改天吧。参展的事,我们再电话联系。”
林西泠催沈絮白找出布头和针线,动手缝了一个荷包,沈絮白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连声说:“艺术啊西泠,你天生就是个艺术家的料!”
林西泠头也没抬,轻笑着说:“太夸张了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她正剪布配线,听沈絮白接徐羡石的电话,说一会儿来取画。林西泠放下手里的针线,说:“絮白,我下楼去买点儿水果和菜,你在家等徐老师。”
沈絮白说:“徐老师未必在这儿吃午饭吧?”
刚要去拿钱,林西泠已下楼出门了。
与小区隔一条马路,有一家大型超市,林西泠对超市内部各类柜台位置不熟,耽误点儿时间。她仔细地选购着,有的水果和蔬菜她都没见过,更别说吃过了,只是看见价签上的数字,便觉得肯定好吃,不然不会那么贵。一边选购,一边想着,徐老师该是多忙的人,还为自己这么个非亲非故的美术爱好者参展操劳,人家图什么呀!虽然花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但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也就不觉得心疼。等她拎着满满两大方便袋回到沈絮白家楼下,时间已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
看见楼下停着那台洁净漂亮的红色轿车,林西泠知道徐老师已经到了。她心里好像有花朵在开放,脸上露出笑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门没锁,进了门,想先去厨房放下东西,再到客厅同徐老师打招呼,却听到客厅里沈絮白虽带笑意却又透着冷淡的声音:“徐老师,我早明白您对我的情谊,承蒙错爱,很是感激。您德高望重,又有家室,我若让您晚节不保,岂不是成了罪人?您还是先看看西泠的画吧。”
她的双脚像被强力胶粘住了,只听得徐羡石斯斯文文的声音仿佛来自天边:“絮白呀,我第一眼看见你,便从心里倾慕你,为你神魂颠倒。你像一朵洁白的柳絮飘落在我的心田!不要再飘了,在我的心里扎根吧!你就是我寻找了三生三世的情人!”
沈絮白提高了声音:“西泠心里有多感激你,你知道吗?为了你的一句话,她付出多少心血,你知道吗?!”
徐羡石的声音依然优雅斯文:“絮白,你难道不明白吗,小林的画很一般,我要提携她,那是因为她是你的朋友,我爱屋及乌罢了!”
林西泠走下大巴车,售票员告诉她,马路对面就是辽西市美术馆。
她住在县城边上,要坐公交到县客运站,再乘长途大巴到市里。好多年不到市里来,她对这座城市是陌生的。
站在路边等绿灯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回头一看,是沈絮白。
“今天咋得空到市里来了呢?”
“絮白!这么巧啊!美术馆有个画展,我来看看。”
“看画展啊!咋不先给我打个电话?到市里了,咋也得让我尽尽地主之谊啊!”
“不是寻思你忙嘛,就没打扰你。”
“你呀,还是年轻时的脾气,咱俩谁跟谁呀,外道了啊。”沈絮白接着说,“楼上商场有我几个服装床位,我过来看看营业情况。你说咋这么巧?一转身就看见你了!反正也没啥事,陪你一起看看画展,中午去我家吃饭。”
林西泠和沈絮白同龄,20世纪80年代是关系很好的同事,都挺文艺,林西泠画画,沈絮白写诗。两人勤奋,在单位小有名气。
沈絮白心思活泛,见机得早,眼看单位效益越来越差,便在20世纪90年代初辞了工作,自谋职业去了,这些年除了算账记账,空闲了看看言情与武侠,再也没写诗。林西泠有些迟钝,直到几年后单位宣布破产,才另寻出路,在家附近的砖厂码砖坯。她倒是没有丢下爱好,淘弄些绘画书籍,连儿子的美术课本都被她翻烂了,有工夫便看几眼、画几笔。
如今,沈絮白早已在市里买了楼房,林西泠还住在原来单位的家属院。两人几年前才又联系上,林西泠才知道沈絮白早已离了婚。
进了展厅,林西泠的眼睛不够用了,墙上台案上甚至廊柱上都是展品。她兴奋得不知先从哪里看起,每一幅画前都要站下,忍不住伸出手指在画面前虚空描摹。参观展览的人很多,她好像感觉不到。不知是因为热还是兴奋,脸上红通通的。身边的沈絮白见老朋友这么痴迷,不由得笑出声来。
不久,她们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沈絮白看起来也就40出头,一头微卷的栗棕色头发蓬松地盘在脑后,脸上皮肤泛着瓷光,大大的眼睛,双眼皮足有三毫米宽。她手提一只小巧的坤包,正好与纤纤玉指上明亮的钻戒相配。A字版的咖啡色驼绒薄大衣,高跟鹿皮靴,越发衬得她身材高挑,绰约多姿。好像作为反衬,林西泠微胖的长圆脸,鼻梁上几处雀斑,细长眼睛,花白稀疏的头发随意在脑后扎成一束马尾。臃肿的灰格子棉服,平底黑皮鞋,斜背一个革质包。怎么看,她都是近60的年纪。
林西泠没意识到这些,还是慢慢移动脚步,一幅幅欣赏。拐角处,忽见对面一群人,簇拥着一位年近古稀风度翩翩的老先生。沈絮白扯了一下她的衣襟,林西泠从画作上移开目光,她认出对面是本市很有名望的老画家徐羡石,忙侧身准备避让。
徐羡石漫不经心地朝她们扫了一眼,回头刚要和身后的人说什么,却马上又转过脸来,朝前走几步,微笑着问道:“两位女士看起来眼生,是本市的吗?”说着伸出手来。
沈絮白轻握了一下徐羡石的手,说:“你好!”
林西泠握住徐羡石的手,有些激动:“徐老师您好!”
“你认识我?”
“1986年市文联举办青年绘画学习班的时候,您是班主任,给我们讲过课啊。现在也经常在电视上看见您。”
“哦?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林西泠。”
“林西泠!有印象有印象!最近在省美术网上看过你的作品,画得很好!画得不错!这位是……”
“她是我的好朋友沈絮白。絮白,这位是著名画家徐羡石老师。”
徐羡石再次握住沈絮白的手,亲切地说:“请到我的展区去看看,请多多指教!”
他一幅幅地介绍自己的画,笔墨气韵意境虚实,滔滔不绝。沈絮白礼貌地微笑着,不时点头。林西泠全神贯注,唯恐漏掉一个字,徐羡石的平易近人让她感动。这些年生活在社会底层,见惯了冷眼,忽然遇到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这样的和蔼可亲,她心里暖暖的。
眼看将近中午,林西泠说:“徐老师,想不到今天见到您,我请您和絮白吃饭。”
沈絮白微笑着说:“不是说好了去我家吗?相请不如偶遇,寒舍不远,徐老师不嫌简陋,一起吃个便饭吧。”
“应该我请二位女士啊。”徐羡石客气着。
林西泠坚持由自己请,沈絮白说“我不在外面吃饭,嫌不干净。”
徐羡石最后说:“好吧,恭敬不如从命。”
知遇之恩
这是一幢连体两层别墅,进了院门是一个小小的花园,穿过花园,进门是换鞋和挂外套的小衣帽间,墙上挂着一块大大的壁镜。一楼里,客厅挨着开放式厨房,里面是宽敞整洁的卧室。二楼更见豪华,琳琅满目的艺术品,让林西泠仿佛置身在电视剧的场景中。徐羡石见过世面,也不由频频点头。
林西泠到厨房帮忙,却几乎插不上手。她发现沈絮白在吃食上讲究的,已远远不是色香味那么简单。徐羡石到了厨房,也只有赞叹的份儿。
席间沈絮白与林西泠说起两人年轻时的趣事:“那时咱俩都说些啥呢?天天凑在一起都说不完。”她转向徐羡石:“徐老师,你知道吗?那时候我和西泠最知心!”红酒使她眼波流动,妩媚迷人。
饭后,沈絮白将徐羡石和林西泠让进茶室,经过一番复杂的操作,亲手奉上香茗。徐羡石赞叹道:“絮白,我还没见过哪个女人,像你生活得這么精致!”
沈絮白笑道:“不瞒徐老师说,我当年啊,也爱写写诗作作赋,想当个作家啊诗人的,只是没坚持下来。你看人家西泠,都成画家了。我是抱憾终生啊。”她嘴里说抱憾,脸上却没有一点儿抱憾的神色。
林西泠脸红了:“絮白,我不是画家。你这样说,徐老师会笑话我的。”
徐羡石把脸转向林西泠:“小林,你还不是美术家协会会员吗?”
林西泠说:“不是,我不够格。您说的省美术网,还是孩子给投的画稿,投了好多次才选上。我……”
徐羡石不等她说完,接口道:“你画得很好啊,加入美协没问题。” “加入美协得需要很多条件啊,我没敢申请。”
“入市美协,我一句话的事,我说的是省美协。这样吧,今年夏天省里有一个书画展,我先推荐你参展。”
林西泠张嘴要说什么,沈絮白比她嘴快:“徐老師说你够格,你就够格,还不快给恩师敬茶。”边说边示意林西泠。
林西泠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颤抖着斟了一杯茶递过去。
那天刚回到家,林西泠就接到沈絮白的电话:“徐老师说了,过些天要亲自到你家里去,选两幅画作送省里参展,你好好准备一下。”
林西泠听见自己的心怦怦跳,她擦了把眼泪。徐老师那么大的名气,却对我一个无名小卒这么关注,还不是为了美术事业发展繁荣嘛!这就是德艺双馨吧!后悔自己太封闭,没早点儿走出去,闷在家里做井底之蛙,白白地耽误了这么多年的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林西泠找出存了30年的宣纸——那还是年轻时听过徐羡石老师的课后,同学们集体购买的,她分了20张,一直没舍得用。自此林西泠忘了吃饭睡觉,一笔笔细细地创作,生怕画不好,辜负了徐老师的期望。
一个多月下来,人瘦了一圈,脸上又平添了几道皱纹。
水落石出
徐羡石却一直没来。
林西泠给他打电话,他说要等沈絮白,自己找不到路。电话问沈絮白,沈絮白说:“徐老师给我打好几次电话了,还到家里来了两次,让我陪他去你家。可我正在忙商场摊位招租,脱不开身。”
她似乎迟疑了一下,又说:“西泠……”
“你说。”
“嗯,那个……也没什么。要不,你把画作给徐老师送来吧。”
“我咋没想到?徐老师那么忙,理应我送过去。”
于是又给徐羡石打电话说送画的事,对方好像有些漫不经心:“嗯,也行。”再问住址,却回答说:“这样吧,送到絮白那里好了,我得空去取。”
沈絮白倒很高兴:“正好,你来了住两天,我有事求你——记得那年你给我缝过一个小荷包,我一直留着呢,眼瞅着端午节了,你来给我缝几个大的,挂在服装摊位上,肯定别具一格,我准备好几种颜色的碎布头呢。”
沈絮白一张张地欣赏林西泠的画,笑着说:“原来你画得这么好了,怪不得徐老师夸你。看来我不能光顾着挣钱,该把写诗捡起来,圆年轻时的诗人梦。”她给徐老师打电话:“西泠来了,您过来吗?”
徐羡石说:“我这几天正忙着开会,改天吧。参展的事,我们再电话联系。”
林西泠催沈絮白找出布头和针线,动手缝了一个荷包,沈絮白拿在手里舍不得放下,连声说:“艺术啊西泠,你天生就是个艺术家的料!”
林西泠头也没抬,轻笑着说:“太夸张了吧!”
第二天吃过早饭,她正剪布配线,听沈絮白接徐羡石的电话,说一会儿来取画。林西泠放下手里的针线,说:“絮白,我下楼去买点儿水果和菜,你在家等徐老师。”
沈絮白说:“徐老师未必在这儿吃午饭吧?”
刚要去拿钱,林西泠已下楼出门了。
与小区隔一条马路,有一家大型超市,林西泠对超市内部各类柜台位置不熟,耽误点儿时间。她仔细地选购着,有的水果和蔬菜她都没见过,更别说吃过了,只是看见价签上的数字,便觉得肯定好吃,不然不会那么贵。一边选购,一边想着,徐老师该是多忙的人,还为自己这么个非亲非故的美术爱好者参展操劳,人家图什么呀!虽然花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但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也就不觉得心疼。等她拎着满满两大方便袋回到沈絮白家楼下,时间已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
看见楼下停着那台洁净漂亮的红色轿车,林西泠知道徐老师已经到了。她心里好像有花朵在开放,脸上露出笑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脚步也变得轻盈起来。
门没锁,进了门,想先去厨房放下东西,再到客厅同徐老师打招呼,却听到客厅里沈絮白虽带笑意却又透着冷淡的声音:“徐老师,我早明白您对我的情谊,承蒙错爱,很是感激。您德高望重,又有家室,我若让您晚节不保,岂不是成了罪人?您还是先看看西泠的画吧。”
她的双脚像被强力胶粘住了,只听得徐羡石斯斯文文的声音仿佛来自天边:“絮白呀,我第一眼看见你,便从心里倾慕你,为你神魂颠倒。你像一朵洁白的柳絮飘落在我的心田!不要再飘了,在我的心里扎根吧!你就是我寻找了三生三世的情人!”
沈絮白提高了声音:“西泠心里有多感激你,你知道吗?为了你的一句话,她付出多少心血,你知道吗?!”
徐羡石的声音依然优雅斯文:“絮白,你难道不明白吗,小林的画很一般,我要提携她,那是因为她是你的朋友,我爱屋及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