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强:转型期的政策逆转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政协委员,贺强一直践行着自己参政议政的使命,凭借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研究,他的提案常因“超前”地有的放矢,最终转化为政府政策,而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2008年“两会”,贺强提交了《关于我国证券市场单位收取证券交易印花税的提案》,不久后印花税果然实现了单边征收;2009年“两会”,他提交了《关于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的提案》,今年上半年股指期货如期推出;2010年“两会”,他又提交了《关于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力发展证券场外市场的提案》,外界对证券场外市场的推出翘首以待。
  采访中,无论是关于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问题,还是关于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题,贺强都从历史的维度向《英才》记者娓娓道来。
  
  “T+0”抑制暴涨暴跌?
  《英才》:今年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推出了不少新工具,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你认为“T+0”交易是否会在近期推出?
  贺强:“T+0”交易是否推出,我认为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1995年1月1日以前,我们实行的就是“T+0”交易。1994年8、9月推出三大“救市政策”后,上证指数在两个月间从350点暴涨到1000点,决策层认为股市过度投机了,便推出了一些利空政策,其中一个就是决定从1995年1月1日起变“T+0”交易为“T+1”交易。
  客观地说,股市是否过度投机关键不在“T +0”还是“T +1”。“T+0”交易并不见得会导致过度投机,恰恰相反,我们认为“T+0”对交易中的股票价格起到一种抹平作用,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股市暴涨暴跌。我们是主张推出“T+0”交易的,它实际上还能够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活跃市场。
  股指期货就是“T+0”交易,因为只有大量频繁的交易才能实现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另外,“T+0”也有利于投资者及时规避风险。
  现在股指期货市场实行的是“T+0”交易,而现货市场却是“T+1”交易,两者之间没有办法无缝对接。有人担心股指期货交易量比现货市场大,认为不正常,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现货市场也实行“T+0”交易,那么现货市场的成交量便能够进一步放大。将一个“T+1”交易的市场与一个“T+0”交易的市场相对比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发展证券场外市场
  《英才》:我们知道你在今年“两会”上有一个关于大力发展证券场外市场的提案,意义何在?
  贺强:是否要发展证券场外市场是一个战略问题,我们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来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层次是什么意思?主板之外我们已经推出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但这些都是场内交易。我们认为股票市场真正的多层次不仅是指场内市场的多层次,更重要的还要包括场外市场。
  场内市场(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的核心,但不是主体,真正的主体应该是范围更广、门槛更低,能满足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创业板一开始28只,十年以后能够发展到28万只吗?不可能。
  场外市场还有一条重要作用,即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因而它能够进一步刺激VC和PE的发展,VC和PE的发展实际上也等于将社会力量调动起来给中小企业融资,而且都是直接融资。
  《英才》: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发展场外市场?
  贺强:这涉及到我们是要搞全国统一性的场外市场,还是搞区域性的?之前29家证券交易中心就是区域性的,差不多各省一家。如果搞全国统一性的,是否在中关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成全国统一交易市场?关键还是看管理层的思路。
  
  年内不会有通胀
  《英才》:为什么货币供应量扩大的同时,通货膨胀并没有明显起来?是因为滞后效应还是什么?
  贺强:1996年以前,货币供应量一扩大,或贷款规模一扩大,立刻物价就上涨,导致通货膨胀,但在那以后,这种现象不存在了。去年贷了9.56万亿,全年C P I还负0.7%,事实证明通胀不起来。我们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贷款规模,在过去,物价上涨与货币供应量扩大的关系是立竿见影的。
  这轮经济周期扩张期从2002年以后,经济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而同期的货币供应量却要比以前扩张得还厉害,人们感觉很奇怪,大量投放的货币都到哪里去了?
  《英才》:人民币到哪里去了?
  贺强:因为经济背景发生变化了。1996年以前的经济背景是商品短缺,所以流通中的货币一增加,当它转到老百姓手中的钱时,商品立即被抢光,物价就涨。当时第一需要都没有满足,有了钱就增加商品购买,必然导致物价上涨。1996年以后,经济背景已从相对短缺变成了相对过剩。此时手里的钱再多,也不会再去抢购冰箱、彩电。
  同时市场背景也发生了变化,1996年以前的市场是单层次的,主要是消费品市场,其它市场(包括股市)都还在萌芽期。这种情况下,货币流通渠道主要就往消费品市场流。在那以后,市场层次越来越多,不仅有消费品市场,还有生产资料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因而资金往消费品市场流的就少了。股市、楼市在宏观上起到了货币分流的作用,所以它抑制了物价上涨。
  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每个人的不确定性增强了,社保还没有完善,人们不敢随便花钱,故将钱存入银行,就形成了“被动储蓄”的现象。
  《英才》:你怎么看下半年的物价?
  贺强:我们认为今年会有物价上涨,但不会有通货膨胀。2%甚至4%的物价上涨跟真正明显的通胀或恶性通胀不是一回事,而我们要反的则是明显的或恶性的通货膨胀,只有两三个点的物价上涨首先说明的是消费得到了刺激,毕竟CPI是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指标。
  
  化解政策悖论
  《英才》:从今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来看,我们发现政策方针和实际操作有些不一样,比如从政策方针上看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却是收紧的。
  贺强:首先,注意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今年政策方针做了类似的陈述,即今年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这句话给人还是继续宽松的感觉,但很多人都忘了它后边又加了两性——“针对性、灵活性”。从前面两性来看今年的政策应该是宽松不变,而后面的“两性”则意味着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可以适当的收紧。
  从更大的层面来讲,当经济处于重大转折时期,政策也可能出现重大的变化,可一旦重大的政策变化之后,经济按照政策的意愿朝着好的方向转变,那么我们的政策就会逆转。比如现在,我们的经济正在重要的转折时期,去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经济大幅下滑,结果是我们出现了重大的政策转变,从全面收紧转为全面放松,去年的“V型”反转表明这种政策达到了经济效果,决策层便开始担心政策的负面影响。所以,尽管大的方针不能改变,但具体的政策措施可能收紧,出现这种背离。
其他文献
当美国股市在第二季度大幅下调之时,多位知名投资人不约而同选择了加仓;当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还未见明朗之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意向却悄然走高。今年7月以来,全球并购市场一扫过去两年的沉寂,几近疯狂。  8月16日,由知名投资人执掌的美国数家大型投资机构向美国证交会提交了二季度股票持仓报告。报告显示,投资人未受市场下调的影响,纷纷加仓能源、黄金、医药类等股票。其中包括金融大鳄索罗斯近两成仓位买入黄金ETF、
倘若没有4万亿的刺激,重工装备制造这个与固定资产投资息息相关的行业会如何?  可以预见的是,投资效应必然会随着市场回归常态而衰减。虽然整个行业仍处于产能和市场需求的双峰值上,但对于那些敏感的重工装备制造企业来说,订单无法掩饰对过快发展的担忧。  如果从更深层次分析这种担忧的来源,或许中国制造企业普遍存在的由大转强的困境可以解释。依靠中国经济的规模红利,和很多行业一样,国内重工装备制造近十年来快速发
一些汽车零部件商只能获得30%的货款,而替代其余货款的是一张6个月内结算的白条。    拉达汽车的停产是俄罗斯汽车企业“集体休假”的一个标志。  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宣布:这家由法国雷诺公司控股25%的俄罗斯汽车制造企业旗下的拉达汽车厂,从2月5日开始无限期中断自主品牌拉达汽车的生产。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拉达汽车曾被视为“现代化及品质改进”的模范,风靡社会主义阵营的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