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琪:我给外国总统当讲解员

来源 :国际人才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0月中旬,56岁的吴永琪再次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与此前不同的是,他如今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共十七大代表,而且是他所在的陕西省文物系统唯一的党代表。
  


  吴永琪,陕西省兵马俑博物馆馆长,与兵马俑打了30年交道,用他的话来说,“这辈子已经离不开兵马俑了。”令人感叹的是,凭着一股执著的钻研精神,这位在陕西文物界乃至全国文物界响当当的人物,是从基层讲解员起步,并且当初只有中学文化水平。而如今的他,则被外界称为“兵马俑的守护人”。
  作为秦始皇(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陵陪葬品的一部分,兵马俑于1974年出土。1979年10月1日,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1987年12月,与秦始皇陵、长城等一起,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今,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海内外游客5600多万人次。
  吴永琪的命运因兵马俑而改变,也因为兵马俑而被外界广泛关注。身材高大的吴永琪,一头短发,圆实的脸庞上架着一副眼镜,透过儒雅的外表,分明给人一种硬朗和果敢的印象。
  
  总统在我面前只是普通游客
  
  据统计,前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至今共有140多位。其中,由吴永琪接待并担任讲解的就有50余位。因此,吴永琪理所当然被称之为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导游”。
  可是,当被问起这段辉煌的经历时,吴永琪却淡然一笑,不愿多提起。因为在他看来,那些高官政要无论身份多么显赫,来到兵马俑博物馆就成为游客,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讲解工作做好,尽量让他们满意。
  不过,在反复追问下,吴永琪还是回忆起1998年他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做讲解员时的情景。吴永琪说,克林顿当年是第三位下到兵马俑坑的外国元首,之前的两位分别是1985年美国前总统里根,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色列的一位总统。
  为方便克林顿下兵马俑坑,博物馆特意做了一个踏步阶梯,并铺上了红地毯。当克林顿顺阶梯走到兵马俑坑的时候,在一旁作讲解的吴永琪不失时机地说道:“总统先生,这个阶梯是特意为您做的,您一离开,我们就要把它拆掉。”闻言,克林顿惊愕了一下,不过随后马上对吴永琪连声表示感谢。
  吴永琪回忆说,当他接到任务后,所做的准备就是阅读了一些有关美国的资料,以及设想了克林顿可能会问到的各种问题。克林顿参观兵马俑博物馆大约花了两个小时,在讲解过程中,克林顿开始显得很严肃,默不做声,显示了一种大国总统所具有的派头和气势。但是,10多分钟后,随着讲解的逐渐进行,克林顿开始对兵马俑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不断向吴永琪提问,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年代和史实而展开的。
  讲解过程中,比较兴奋的克林顿竟然问吴永琪是否认识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他说是希拉克总统第一个向他推荐来看兵马俑的,那时他就对兵马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直到10年之后这个愿望才得以实现。临离开时,克林顿心情依然十分愉悦,拍着吴永琪的肩膀不无幽默地笑着说“我也想在这里当馆长”。
  在克林顿之后,吴永琪还给俄罗斯总统普京当过讲解员。不过,吴永琪回忆说,与克林顿等其他大多数外国元首不同的是,普京观察问题更加细腻,提的问题也更加专业,可能是由于从业经历的缘故,普京对兵马俑的军装制式和颜色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相关的问题。
  
  推动兵马俑走出国门
  
  吴永琪这次被关注,实际上与他最近策划的一个“大手笔”有很大的关系:让兵马俑走进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在很多人看来,对于兵马俑这类珍贵而又脆弱的出土文物,最好的保护是原址保护。可是,近五年来,在外界的一片猜疑的眼光中,吴永琪却大力倡导并推动兵马俑“走出去”,即开展海内外巡展。兵马俑的这次英国之行,只是其中的一次大胆尝试。
  据吴永琪介绍,此次共有十几件兵马俑真品参与大英博物馆展览,历时半年,截止时间是2008年4月。“展览开幕式那天的门票售出了12万张,比我们预计的多10倍。” 吴永琪这样介绍兵马俑当时在英国受欢迎的程度。
  对于外界担心兵马俑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害,吴永琪颇有信心地说,“这完全不成问题”。对此,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在中国已经研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保护包装的技术。文物运输的最大难题是防止破坏性震动,中国掌握的这套技术正是运用一种特殊的软材料对文物进行包裹,加上走的是空运,完全可以让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处于一种可以承受的微震动范围之内。
  “这套技术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此中国正在制订相关的技术标准。” 吴永琪透露。
  除了担心受到损害外,另外一部分人的反对意见是,如果让兵马俑走出去巡展,很多潜在的游客就不会再来兵马俑博物馆了,这会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经济收入。可是,吴永琪并不这么认为。“观看兵马俑需要的是真实的空间感觉,只有那样才能体现出它的气势和艺术魅力,因此,海外巡展更多的也许是进一步增强外国观众来中国现场观看兵马俑的兴趣。” 吴永琪分析认为。
  事实也证明了吴永琪的判断。最近五年来,兵马俑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在逐年递增,每年增量都在十万以上。对此,吴永琪认为,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兵马俑博物馆这些年在国内外开展巡展和宣传有很大的关联。
  当然,吴永琪推动兵马俑开展海内外巡展,也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考虑。“文化是国家之间最好的沟通桥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兵马俑走出国门,可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宣传中国,进而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创造一个好的国际环境。” 吴永琪直言。
  英国首相布朗在兵马俑展览开幕式上讲的一段话,让吴永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做法。如今,他把这段话存在了自己的手机文件里。布朗是这么说的:围绕两千多年前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的展览,将成为中国和英国文化交流日益加强的又一个见证,而今天对英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日子。这样的文化交流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火炬一样,在英中人民之间传递。
  
  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
  
  据吴永琪介绍,兵马俑博物馆建立了三个具有国际合作背景的实验室,拥有十几名专业人员,分布在文物保护的各个重点领域。例如,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合作的彩绘保护实验室,还有和西安杨森制药、美国强生公司合作的防止微生物损害的微生物实验室,都集中了目前国际上尖端的技术。
  彩绘保护是兵马俑目前面临的世界难题。1988年,吴永琪主持的“秦俑彩绘保护技术研究”课题组成立,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部门联合开始了科研攻关。经过中德科技人员10余年艰难攻关,2001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成果鉴定显示,该课题组研究提出的应用于秦俑及其他彩俑的保护方案,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双方的合作还在继续进行。
  吴永琪说,对于兵马俑的保护现状,他感到“相对比较满意”,其中主要表现在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并且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科研成果。至于不满意的地方,他说主要是用于文物保护的工艺材料还处于改进研究阶段,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运用起来也比较复杂。
  但是,作为万众瞩目的兵马俑博物馆的负责人,吴永琪并没有给自己制订宏伟的目标,他说自己要做的事其实很简单,这就是“文物安全,游客满意”。
  “这看似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 吴永琪如实说。
  对于如何让游客满意,吴永琪说,在做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应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增加他们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就是要不断更新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做到常看常新,以防止游客“审美疲劳”的产生。
  可是,为了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很多人一直主张继续开挖俑坑乃至秦始皇陵。对此,吴永琪的态度非常鲜明,坚决抵制再挖。所幸的是,有关方面目前也没有任何相关计划。
  “现有的文物景点已经很多了,可基本是处于原始无序的状态,根本没有做精、做深,因此,把现有的文物景点建设好、保护好,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吴永琪说。
  
  始终保持足够的警惕
  
  凭着特殊的经历和深厚的业务能力,吴永琪早已奠定了对于兵马俑的绝对权威地位。凭借这种权威,吴永琪一方面在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贯彻自己的理念,另一方面也能有力抵制在他看来各种有损于兵马俑保护的做法。
  几年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集团公司,准备全面接管兵马俑博物馆的经营事务。当时有关政府文件都正式下达了,从行政程序来讲,这已成为一个既成事实。但是,这种做法依然遭到了吴永琪的极力抵制。最后,经过几番较量,吴永琪硬是“架空”了集团公司,使这个计划不得不以“流产”告终。
  “如果成立了纯经营性的集团公司,势必把门票收入当成利润,把文物保护投入当做成本。” 吴永琪分析认为,在这种思路下,集团公司肯定要提高博物馆的门票价格,同时相应缩减文物保护的投入。
  “这显然改变了博物馆的公益性质,实际上是一种掠夺性经营。” 吴永琪说,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当年的行为不仅是对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如今我能当选陕西省文物界唯一的党代表,这也是上级领导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 吴永琪笑着说。
  正是由于坚守公益性的定位,多年以来,兵马俑博物馆采取的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门票收入上缴财政(目前大约是2亿元人民币),博物馆经费则由财政拨付。
  “博物馆经费虽然不是很宽裕,但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吴永琪直言。
  作为一位知名文物保护专家,吴永琪去过很多世界一流博物馆。与此相对照,他认为兵马俑博物馆在某些硬件方面虽然达到了世界一流博物馆的标准,但总体上还是有些差距的,其中最值得中国学习的是国外的财税体制。例如,为了鼓励社会资本捐资于公益性博物馆,一些国家早已出台了很多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这造成国外一流博物馆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依靠社会捐赠。由于资金来源充足,才能做到对公众免费开放。可是,在中国,由于缺乏相关的政策激励,博物馆接收的社会捐赠微乎其微,大部分只能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这无疑给博物馆整体上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在采访过程中,吴永琪几次提到,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有一天兵马俑博物馆能与国际接轨,完全对公众免费开放。当然,吴永琪也知道,他自己恐怕等不到这一天,但是,他仍然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令吴永琪感到欣慰的是,陕西省政府、陕西省文物局2007年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把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让学校的大中小学生免费参观博物馆。“我现在要做的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来博物馆免费参观,接受中国历史文化教育。” 吴永琪说。
  不过,对于很多文物景点越来越受到商业侵蚀的这种趋势,吴永琪始终保持足够的警惕。“只要我在位一天,我就要保护好博物馆。” 吴永琪直言,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完全承受得起‘兵马俑的守护人’这个称号”。
其他文献
他曾公派留美,后效力于美国通用公司长达19年;他是名扬海外的华人工程师,在业界被称为设计专利王;他加盟上海汽车有限公司,肩负国家重点发展的汽车技术的研发。他,就是卢建钢。
经专家评审、公众投票,《环境》杂志联合"广东环境保护"微信公众号评出"2016年广东环保十大新闻",现予发布(按新闻事件发生时间排序)。1、地方立法聚焦环境保护2016年2月26日,《中
候选理由:——托马斯帮助建成世界级磁阻磁头制造基地,填补中国磁碟生产的空白;在中国造就了优秀的本土管理团队和大批硬盘行业精英,创造了上万个就业机会;10余年来,不但为深
Peter Berman教授提到,中国正在进行宏大的卫生改革。卫生筹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聘请了第一位卫生筹资方面的外籍专家。7月13日,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向这位美籍专家Peter Berman先生颁发了“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首席卫生筹资专家”聘任证书。  Peter Berman 教授是在全球卫生研究、政策分析和开发以及培训和教育方面有着
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举世瞩目。为实现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河南省外专局会同省移民办,拟定2010年在全省25个丹江口库
通信产品的更新换代可谓一日千里,如今的地球已经进入了人人癫狂的“爱疯(iPhone)时代”,年轻人热衷于追逐各种新鲜科技引发的通信风暴。如果时光倒流回百年前,彼时人们“空中交谈”的工具则是无线电,它曾经也像“爱疯”一样风靡全球。而真正使无线电波从科学走入生活的,当属意大利人古列尔莫 ? 马可尼。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号称“东方巴黎”,率先进入了电力时代,电灯、电话、电梯等应用水平在亚洲首屈一
“十二五”是江苏省加快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日,日本强震及由此引发的海啸、核泄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惨痛的教训。在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不仅需要无畏的勇气和无疆大爱,更重要的是依托科技手段制定科学的施救方案。而空间信息技术在灾情勘测、救援定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作用,其在灾后"黄金72小时"内非人为、自动呼救、远程传输灾况的一系列应用,或将带给人们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