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研促教学、专业化提升、打造研究性团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的一条可行性道路。但是,结合中学教育的特点,开展适合中学老师参与的教研活动,是丰富教师教研生活,切实提高教研水平的关键,而微课题研究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为中学老师参与的课堂研究,两个条件是必须的,其一,必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为中学老师忙于日常教学,如果太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其日常工作相关性不够,那么中学老师是无法顾及到课题的研究之中的。因此,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与老师的工作相关性强,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老师在教学研究中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其二,必须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项目可能比较小,但是问题却非常重要。中学老师的基本工作在于日常教学,科研只是了提高教学、丰富教研活动而出现的,因此,老师不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在科研中。所以,中学老师的科研项目一定是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看似很小,但意义和作用却很重要的课题。老师进行这里课题的研究,才既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又能够切实促进教师成长。下面,就以中学语文老师的微课题研究为例,探讨一下这种教研活动对老师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一、微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其最大的优势
通常我们说教学相长,事实上,教研也相长。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的课堂研究是推进教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将教研紧密结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必然能够让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微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更加贴近教学实践的研究项目,其特点是其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最大优势。
首先,微课题一定是对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比如,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作文审题不走偏,准确地把握题目的主旨,然后在这个主旨下进行材料选择、谋篇布局,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可能很多老师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也有困惑,因为你把这些问题都给学生讲述过了,但是最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准去审题。这就是一个微课题可以立项讨论的问题。因为它极具针对性,能让你避免泛泛而谈,改变只讲理论不讲实践,只讲实践指导意见的传统做法,而是认真地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估、问题查找、解决方案讨论等具体工作入手,集中精力把问题的讨论和实践推向深入。对这一具体的具体解答,就是这一微课题的成果,一方面要具有学理性,从道理上进行论证和阐释,另一方面又要有实践指导性,能够对针对性的问题给出切实的回答和建议。
其次,把握微课题的灵活性,促进教研活动的丰富性。微课题之所以“微”,就在于它灵活。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多,问题的解决存在多种可能性,师生共同参与、老师之间协同探究是微课题灵活性带来的开放性。比如,针对语文教学中某个古汉语的翻译,就可以临时组建探究小组,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参加者都能尽情地参与探究,并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学活动推向更加自由、开发和深入。再如,在诗歌分析课堂上,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的诗学研究理论,老师就可以临时组建小组,将关于这首诗的不同评论交给学生,由他们去分析讨论,然后来给老师做汇报,老师根据他们的讨论进行点评。这就是灵活性的好处,随时随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再次,需要把握微课题的实践性。微课题一定是具有实践性的,将某个问题列为微课题研究,从思路、方法到研究计划,以及对成果的评估,都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中完成的。将合理性与学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微课题在论证、论据方面不太复杂的特点,尽量将其实践意义和价值发掘出来,就是真正把握了微课题的真义了。
最后,微课题一定要体现互动性。微课题的出现,是以教研活动的形式来解决师生之间某些存在的问题,希望在老师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对某个问题的解决之道的共识,然后去实践,争取最好的效果。比如高中语文课程,把如何搞懂鲁迅文中的隐喻、反讽为一个微课题,师生之间就可以把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鲁迅的文章进行一个研究,然后大家深入细致地研究讨论,得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研究的素养、提高教学效果,这种互动赋予了微课题无穷的魅力。
二、深耕微课题,促进自身成长
微课题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一项有着实践意义的教研活动,对老师的成长具有如下一些意义和价值。
首先,微课题研究是老师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老师的理论知识主要来自于大学教育和自学,如果能在实践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再一次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微课题无疑是一种最佳选择。就语文老师而言,其掌握的文学的、语言学的、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虽然在教学中可能老师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够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知识、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那么微课题切好為之提供了平台。比如诗歌教学,把关于节气的诗歌放在一起比较研读,不仅学生会获益匪浅,老师也能在辅助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其次,把微课题的研究当成提升自我研究素养的平台。老师一定不能把自己完成演变成教书匠和考试培训师,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基本的素养,那就是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微课题规模小,便于老师在教学之余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探究,然后将观点进行论证、阐发。虽然诸如高中语文可能会涉及到中外文学、历史、政治等各科基礎知识,但正是如此,才会让老师为解决问题加强自我学习,以蜕变为具有研究素养的教学工作者。
再次,从微课题的研究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关乎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教师能否在自己的事业上获得成功。教师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只能依靠教研相长。语文老师如何将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异彩丰呈,关键就在于在方法上、策略上和知识上、思想上不断提高自我要求。那么通过微课题的研究,恰好就能直接解决老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最后,从微课题研究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是老师做好工作的重要元素,课题研究恰好是对创新力的培养和考验。比如语文课中讲解古汉语翻译,老师如果死板地教学,学生肯定不爱听,效果也不好,但如果能从词源学、音韵学和音律学等方面系统灵活地展开,学生一定更能接受和喜爱。
所以,深耕微课题,教研相长以提高自身,这是教师适应教育新要求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教研促教学、专业化提升、打造研究性团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的一条可行性道路。但是,结合中学教育的特点,开展适合中学老师参与的教研活动,是丰富教师教研生活,切实提高教研水平的关键,而微课题研究无疑具有独特的优势。
作为中学老师参与的课堂研究,两个条件是必须的,其一,必须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为中学老师忙于日常教学,如果太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其日常工作相关性不够,那么中学老师是无法顾及到课题的研究之中的。因此,实践性强、可操作性强、与老师的工作相关性强,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老师在教学研究中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其二,必须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项目可能比较小,但是问题却非常重要。中学老师的基本工作在于日常教学,科研只是了提高教学、丰富教研活动而出现的,因此,老师不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在科研中。所以,中学老师的科研项目一定是日常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特别是一些看似很小,但意义和作用却很重要的课题。老师进行这里课题的研究,才既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又能够切实促进教师成长。下面,就以中学语文老师的微课题研究为例,探讨一下这种教研活动对老师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一、微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其最大的优势
通常我们说教学相长,事实上,教研也相长。与教学实践紧密相关的课堂研究是推进教育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将教研紧密结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必然能够让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微课题研究作为一种更加贴近教学实践的研究项目,其特点是其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最大优势。
首先,微课题一定是对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的专门研究。比如,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作文审题不走偏,准确地把握题目的主旨,然后在这个主旨下进行材料选择、谋篇布局,最后形成一篇文章。可能很多老师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也有困惑,因为你把这些问题都给学生讲述过了,但是最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准去审题。这就是一个微课题可以立项讨论的问题。因为它极具针对性,能让你避免泛泛而谈,改变只讲理论不讲实践,只讲实践指导意见的传统做法,而是认真地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估、问题查找、解决方案讨论等具体工作入手,集中精力把问题的讨论和实践推向深入。对这一具体的具体解答,就是这一微课题的成果,一方面要具有学理性,从道理上进行论证和阐释,另一方面又要有实践指导性,能够对针对性的问题给出切实的回答和建议。
其次,把握微课题的灵活性,促进教研活动的丰富性。微课题之所以“微”,就在于它灵活。教学活动中存在问题多,问题的解决存在多种可能性,师生共同参与、老师之间协同探究是微课题灵活性带来的开放性。比如,针对语文教学中某个古汉语的翻译,就可以临时组建探究小组,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参加者都能尽情地参与探究,并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学活动推向更加自由、开发和深入。再如,在诗歌分析课堂上,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专业的诗学研究理论,老师就可以临时组建小组,将关于这首诗的不同评论交给学生,由他们去分析讨论,然后来给老师做汇报,老师根据他们的讨论进行点评。这就是灵活性的好处,随时随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
再次,需要把握微课题的实践性。微课题一定是具有实践性的,将某个问题列为微课题研究,从思路、方法到研究计划,以及对成果的评估,都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中完成的。将合理性与学理性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微课题在论证、论据方面不太复杂的特点,尽量将其实践意义和价值发掘出来,就是真正把握了微课题的真义了。
最后,微课题一定要体现互动性。微课题的出现,是以教研活动的形式来解决师生之间某些存在的问题,希望在老师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对某个问题的解决之道的共识,然后去实践,争取最好的效果。比如高中语文课程,把如何搞懂鲁迅文中的隐喻、反讽为一个微课题,师生之间就可以把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鲁迅的文章进行一个研究,然后大家深入细致地研究讨论,得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研究的素养、提高教学效果,这种互动赋予了微课题无穷的魅力。
二、深耕微课题,促进自身成长
微课题作为教师教学工作一项有着实践意义的教研活动,对老师的成长具有如下一些意义和价值。
首先,微课题研究是老师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老师的理论知识主要来自于大学教育和自学,如果能在实践工作中把理论和实践再一次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微课题无疑是一种最佳选择。就语文老师而言,其掌握的文学的、语言学的、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虽然在教学中可能老师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够解决遇到的专业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知识、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那么微课题切好為之提供了平台。比如诗歌教学,把关于节气的诗歌放在一起比较研读,不仅学生会获益匪浅,老师也能在辅助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进步与成长。
其次,把微课题的研究当成提升自我研究素养的平台。老师一定不能把自己完成演变成教书匠和考试培训师,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基本的素养,那就是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微课题规模小,便于老师在教学之余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探究,然后将观点进行论证、阐发。虽然诸如高中语文可能会涉及到中外文学、历史、政治等各科基礎知识,但正是如此,才会让老师为解决问题加强自我学习,以蜕变为具有研究素养的教学工作者。
再次,从微课题的研究中汲取养分,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关乎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到教师能否在自己的事业上获得成功。教师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后,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只能依靠教研相长。语文老师如何将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异彩丰呈,关键就在于在方法上、策略上和知识上、思想上不断提高自我要求。那么通过微课题的研究,恰好就能直接解决老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最后,从微课题研究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是老师做好工作的重要元素,课题研究恰好是对创新力的培养和考验。比如语文课中讲解古汉语翻译,老师如果死板地教学,学生肯定不爱听,效果也不好,但如果能从词源学、音韵学和音律学等方面系统灵活地展开,学生一定更能接受和喜爱。
所以,深耕微课题,教研相长以提高自身,这是教师适应教育新要求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