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延续与完善:二次脑损伤模型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生的增长率(21%)已超过全球人口的增长率(6%),被学者们称之为"静息性流行病",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1].TBI患者除受原发机械性外力直接损伤外,其疾病过程中尤其是创伤急性期常伴发低血压、低氧血症、癫痫及高热等二次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sult,SBI),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自1978年由Miller提出SBI理论后,国内外学者已对SBI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随着对SBI的逐渐重视及TBI临床研究的拓展延伸,学者们根据不同SBI因素设计并建立了相关模型,进一步加深了对SBI病理生理损伤机制的了解,也为TBI合并SBI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线索.
其他文献
采用简易水热法制备直径为10~20nm、长几百纳米至几微米的六方相氧化钨纳米线,比表面积高达130.69m2/g。将该纳米线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成敏感膜,经350℃烧结1h后测试其氨敏性
目的 观察葡萄膜炎患者黄斑区病变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临床明确诊断的葡萄膜炎患者51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
目的 观察后巩膜炎患者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后巩膜炎患者10例16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2.0±14.7)岁.其中,18、75岁分别为1例;
目的 观察华中地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PCV的362
目的 观察出血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病理组织特点.方法 手术中获取的36例出血性AMD患者的石蜡标本纳入研究.患者中,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26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无对照、开放性研究.病理性近
建立了基于HLB固相萃取柱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GC-ECD)测定水体中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并对方法的回收率、灵敏度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北京市七类典型污染点源50个采样点位有机
目的 比较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与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
目的 近年来,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病率不断上升,药物治疗手段快速发展,中国各地眼科医师对AMD的干预意识与知识的普及率有待提高,各地区各层级医院对AMD的诊断与治疗仍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与年龄相关的一组黄斑疾病.随着AMD干预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人们对AMD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对其了解和干预方式的认识尚不充分.在我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