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排斥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文化融合路径探析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o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受特定社会现状和环境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他们绝大多数都涌到城市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文化融合作为社会融合的维度之一,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文化排斥视角为依托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文化路径做一相关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文化排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文化融合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一直生活在农村,另一部分跟随父母在城市长大,没有或者很少有农村生活经历。这两类群体虽然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却也表现出诸多共同特征,他们要求得到城里同类人同等的待遇,融入城市意愿日趋强烈。但受时代环境变化、接受现代教育程度、自身技能、素质等方面差异的影响,在实现“城市梦”过程中,往往被现实击得“碎了一地”,这既有制度设计层面的“硬伤”,也有文化冲突的软肋。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融合教育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且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文化排斥与文化融合
  作为社会排斥的一个重要维度,文化排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失去根据社会认可的和占主导的行为、生活发展方向和价值模式而生活的可能性。二是当少数人因坚持自身的文化权利而被隔离于主流社会时,也是遭受了歧视或排斥。排斥的互动双方称之为排斥者和被排斥者,被排斥者在文化排斥过程中会产生自我排斥,自我排斥既是文化排斥的表现也是文化排斥的结果。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自我排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城市主流文化的排斥,即主动的自我排斥。另一方面表现为城市主流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即被动的自我排斥。被排斥者在被社会排斥的过程中产生对自身价值及地位的否定,并自己选择和认同了边缘化的状况。
  与文化排斥相对应,文化融合是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一般包括接触、撞击和筛选、整合的环节。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社会,在文化融合方面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其作用也被普遍关注和强调。新生代农民工年轻,文化素养比较上一代农民工而言整体较高,便于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渗透、接触、吸收和再社会化。
  2.新生代农民工难于融入城市的文化排斥表现
  2.1城市主流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
  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上实行的是“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即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一整套福利制度把社会分割成利益和文化相对封闭的两套系统。这种因利益和文化差异形成的封闭性为群体间文化排斥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城市与农村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这使得一些城市居民常常以他们自己的文化标准来评价农民工群体,认为农村乡土文化往往是传统的、落后的、愚昧的,而城市文化则是现代的、先进的、文明的。自然而然给他们贴上“脏乱差”、“素质低”的标签。甚至认为农民工及其后一代是各种城市问题如较高失业率、犯罪率、环境脏乱差的产生根源,把诸如肮脏、随地吐痰、偷盗、不礼貌和不文明等行为当成农民工的普遍特征,因而不欢迎他们进城,对农民工及其后代反感、歧视、排斥。加之城乡社会的长期隔离和城市的优势地位,城市居民逐渐产生了一种排斥农民工的特权文化心态。在潜意识上就对农民工及其子女产生排斥感。新生代农民工追求着城市生活方式,尽力为改变这种“过客”的命运而尝试着各种努力,但在城市主流文化排斥背景下,他们的前途依然充满未知的迷茫。
  2.2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对城市主流文化的排斥
  默顿认为,相对剥夺感虽然是主观心理感受,但它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过程所引发的。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及受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城市同龄群体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家庭生活条件简陋、父母社会地位卑微,融入地的地方方言沟通障碍。二是生活和工作中的社会关系摩擦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主流文化的心理抵触,相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存在相对剥夺感、社会差异感、社会距离感、身份认同危机和对城市社会的不满情绪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该城市主流文化的认同,而且会使他们主动排斥融入该城市文化。
  3.规避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文化排斥的文化融入路径对策
  3.1依托培训平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文化融入准备
  给予新生代农民工更多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融入城市的必备素质。语言是文化融合的重要内容,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载体,会讲该城市地方方言是他们是否融入城市的一个判断标准。其次是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地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的熟悉有利于他们减少对初到城市的恐慌感和减少焦虑,也容易获得当地市民对他们的接纳和肯定,有利于他们能成功融于该城市。再次是社区历史与社区人文情况的普及教育,社区是文化融合的重要场所,是新生代农民工认识和体验城市的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的空间和场所,是新生代农民工培养城市意识,消除社会排斥,增进城市融入的最有效的平台,反映着他们城市融入的程度状态,融入了社区基本上就相当于成功融于了该城市。
  3.2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创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
  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改善社会舆论环境,通过积极的文化宣传,引导城市居民正确看待新生代农民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沟通,增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认同,以便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充分挖掘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所蕴含的闪光点,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健康、向上方面予以多加报道,通过媒体宣传、社会舆论等手段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主动认同城市的主流文化,从城市生活习惯、生活规则等方面入手,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该城市,学会用城市的主流文化视角去看待和认识所遇到的问题。积极引导城市居民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转变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消除相互的误解和对他们的歧视,改善相互关系。利用社会组织、团体等资源优势,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人群的交往互动,培育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乡土文化中的封闭、内向散漫等消极的因素,以乐观、平等的心态接受城市主流文化,培养他们城市的“主人翁”意识,从而顺利融入城市。   3.3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加强自我主动学习,提高技能及素质,为融入城市提供主观条件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不仅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也要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资本的缺乏导致城市居民的文化排斥,他们的思想观验或多或少仍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现代文明意识欠缺,文化适应能力较低,存在人际交往上的自我封闭等。新生代农民工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主动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充电”,根据工作及生活的状况自我调适,选择希望深入了解的领域或有待提升的某方面技能进行学习,提升礼仪素养和诸如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自我认识及冲突处理能力。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满腔热情对待生活,学法、懂法、用法,增强自己的城市文明素养意识,通过正常的渠道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自我主动文化学习,促进他们自主融入城市社会,从心理上和文化上逐步适应城市主流文化。
  3.4组建打工者工会,让它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学习基地
  组建工会,让工会发挥出真正职工之家的作用,多深入农民工中间,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惑。同时,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帮助企业制定规范的制度,建立人文关怀体系,让农民工感受到像家一般的温暖和关爱。通过请进专业人士如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进行知识学习和思想教育引导,让新生代农民工从心理上减少排斥感、认同城市文明与城市生活方式,接受和模仿城市所需要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改造他们的价值观,使他们减少在城市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举办心理讲座等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心理门诊、心理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正确分析问题,提高认知能力,缓解消极、自卑、压抑、孤独等不良情绪,保持轻松、平和的心境,成为心理健康的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融入城市的推动力。依托社区服务,积极动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到社区体验式学习中,增进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互动,促进相互了解和沟通,最大限度地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最终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成功融入城市生活。
  结语
  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助于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推动我们传统社会结构的转型。但对其“非城非乡”身份的排斥和其“漂泊一族”、“无根一族”的定位也让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专家学者就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研究可谓“面宽点广”。该文章仅以在文化排斥视角下,以文化融合为截点来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关键点在于消弭城市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排斥以及他们自身对城市文化的不认同,相应地探究了消弭两群体间鸿沟的文化融合途径,以期能够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进程研究中提供一个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红.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与社会稳定研究——基于社群心理边缘化趋势分析[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2).
  [2]胡艳辉.农民工市民化文化排斥困境的理论探因.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3]黄兆信等.“去内卷化”:融合教育的关键[J].教育研究,2010,(11).
  [4]涂启峰.“四位一体”:融合教育的实施机制[D].武汉:湖北大学,2007.
  作者简介
  徐朝松,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2级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分析了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对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为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危机事件的发生会对社会的稳定性与和谐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必须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公关的作用,牢牢把控喉舌,防止事态的恶化和蔓延,以免引起组织管理危机,严重危害到企事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提出了一维准周期结构的声子晶体模型.对弹性波通过该一维准周期结构声子晶体的透射系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周期结构的透射系数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弹性波通过一维准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生活的理念也越来越先进化,人们不再只追求衣食无忧,对居住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的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即使是在如今这个和平时期也不能懈怠。当今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民警察发挥着保护着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所以,作为人民警察要想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能,就要时刻注意对警务的实战训练。对于现实存在的某些警务实战训练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要积极对待,并找到问题所在,争取做到实际训练和训练目标、要求能够达到一致。希望通过警务实战训练提高人民警察完成警务的能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员工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建筑工程施工是我国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行业,其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问题。纵观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整体发展局势,发展速度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