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设计的。教师说得多不等于是高效的,只有在课堂中收放有度,才是理想状态。做个有心的的追问者,适时,恰当、有度地鼓励学生有方向地畅所欲言,使得学生感到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学习场所,而是能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高效 放手 评价
随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热议,以“学”为中心的第二代课堂将发展至以“无限放大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第三代新型课堂。不同的教学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最后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设计的。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学习和创新
学习与创新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特点所要求的。在信息高度集中、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师只有开放自我,善于创新,才不至于迂腐教条、固步自封。
教师要敢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教材的设置和编排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当然调整的前提是吃透课程标准,理清教学材料。此外,教师还要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一番科学的艺术的处理。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交流探究”、“哪些问题学生会产生疑问”“哪些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等等问题。还要做好“减法”,也就是剪除课堂多余的繁杂的动作,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很多老师为了“落实”两个字,直接简单的告诉学生数学定义、公式和性质,然后让学生反复做题加以巩固,这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依葫芦画瓢做出老师布置的题目,但由于学生未能掌握知识的本质,过段时间就会遗忘就不会做题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适时的进行组织、引导、评价、总结。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这一模块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图,看图,分析图,小组讨论列出表格进行深化知识和抽象概括。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这样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是“该讲必讲”、“该放就放”,讲则“画龙点睛”,放则“思维碰撞”。教师说得多不等于是高效的,只有在课堂中收放有度,才是理想状态。
二、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观察、交流、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课堂缺乏活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师还在培养学生“听话、顺从”等传统课堂中的习惯,若学生只知道“听话、顺从”而没有独立思考,再高明的老师的课堂也谈不上什么有效和高效,所以自由、开放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控制”的教育观念,坚持相信学生,敢于解放学生,这样才能激发课堂的活力,达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真正目的。
很多时候,教师一再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认真观察、积极交流、深入思考、勇于实践,但实际上,很多学生仍然不具备这些基本的学习素质。追根究底,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倾听、阅读、交流、思考、实践这些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培养,导致了学生不懂得如何操作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的情景,通过平等的对话,有方向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在倾听、观察、交流和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使得数学课堂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平台,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让创新火花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智慧的光芒!
例: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增函数,且 ,求 的取值范围。
生1:可以将 和 代入 解析式中得到一个关于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到 的取值范围。
师追问:那函数 的解析式是什么?可以求出来么?
生2:题目中没有给出 的解析式形式或者告诉我们 的是哪一类型函数,没办法设出函数的解析式。
师:是的,像这样的函数我们将之称为抽象函数。那么这道题怎么入手呢?同学们好好观察题目的已知条件: 是定义在 上的增函数。这个条件怎么使用?
生3:可以从单调函数的性质入手,因为 是定义在 上的增函数,且 ,所以 ,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为 或
师:嗯,很好,这里应用了增函数的性质,大家想想有遗漏了什么?
生4:没有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应该是 ,解得 。
师:嗯,千万不能忘了考虑定义域。那从这道题中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接着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对函数的相关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教师可以创设对话交流时机,做个有心的的追问者,适时,恰当、有度地鼓励学生有方向地畅所欲言,使得学生感到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学习场所,而是能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自己在探索数学规律过程中的想法,找出题目背后隐藏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的发现、拓展和深化,进一步理解知识,并且弥补缺漏,纠正错误,使课堂的教学中呈现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别样精彩。
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求“实”,每块知识、每个问题,学生都要实实在在的处理好。属于识记的部分,数学课程中一般是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尽可能地在预习时完成。然后可以做一些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巩固知识。需要交流探索的内容,一定要标注有哪些不懂、哪些有疑惑。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学习时,做好交流和实践的准备,使得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基础。
三、有效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用“好”、“很好”、“不错”、“很棒”“很聪明”等等这样的语言进行评价。我们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赞美是否真诚?”“这样的评价能否让学生有所感触?”。学生已经对这种“敷衍式的评价”或者带有功利性色彩的赞美免疫了。他们现在都具备了很强的语言分辨的能力,已经能够分辨哪些是对他们的“由衷赞美”,哪些是客套的“廉价的赞美”。“好”在哪里?“不错”在什么地方?这才是教师评价的重点所在。评价可以不多,一定要“由衷的”,真正能打动学生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课堂的热情。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称赞生3对单调函数的性质应用自如,称赞生4细心,对定义域优先原则牢记于心。这样有根据的赞美会使得被表扬的同学产生自豪感,形成愉悦心境,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课堂学习中,也促使其他同学清晰地认识对知识应用,同时潜移默化中让解题思路和方法映入脑海,形成共同成长的高效数学课堂。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基本上扮演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有的时候学生对于老师评价的结果产生了惰性,对于教师的点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时可以适时地改变评价方法,可以由教师的单向性评价转向学生的互相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种“学生之间互评”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个核心,一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非仅仅围绕完成知识的传递这个任务而存在。在经济学中也提到资源的整合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要完成资源层面、学科课程层面、教学活动层面的整合需要教师在业务上学而不厌、日日精进。若教师能思学生之想,解学生之忧,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置身于课堂之中,实现共同成长,整个课堂肯定是融洽、和谐、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许立峰《高效首先要开放》 中国教师报 2014年7月2日 第6版
[2]李平 《高效课堂100问》 中国教师报 2014年7月7日 第6版
【关键词】高效 放手 评价
随着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热议,以“学”为中心的第二代课堂将发展至以“无限放大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第三代新型课堂。不同的教学发展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最后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这一目标设计的。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学习和创新
学习与创新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特点所要求的。在信息高度集中、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教师只有开放自我,善于创新,才不至于迂腐教条、固步自封。
教师要敢于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教材的设置和编排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当然调整的前提是吃透课程标准,理清教学材料。此外,教师还要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一番科学的艺术的处理。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交流探究”、“哪些问题学生会产生疑问”“哪些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等等问题。还要做好“减法”,也就是剪除课堂多余的繁杂的动作,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很多老师为了“落实”两个字,直接简单的告诉学生数学定义、公式和性质,然后让学生反复做题加以巩固,这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依葫芦画瓢做出老师布置的题目,但由于学生未能掌握知识的本质,过段时间就会遗忘就不会做题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适时的进行组织、引导、评价、总结。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这一模块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图,看图,分析图,小组讨论列出表格进行深化知识和抽象概括。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这样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该是“该讲必讲”、“该放就放”,讲则“画龙点睛”,放则“思维碰撞”。教师说得多不等于是高效的,只有在课堂中收放有度,才是理想状态。
二、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观察、交流、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课堂缺乏活力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师还在培养学生“听话、顺从”等传统课堂中的习惯,若学生只知道“听话、顺从”而没有独立思考,再高明的老师的课堂也谈不上什么有效和高效,所以自由、开放的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不断转变“控制”的教育观念,坚持相信学生,敢于解放学生,这样才能激发课堂的活力,达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真正目的。
很多时候,教师一再要求学生注意倾听、认真观察、积极交流、深入思考、勇于实践,但实际上,很多学生仍然不具备这些基本的学习素质。追根究底,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倾听、阅读、交流、思考、实践这些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培养,导致了学生不懂得如何操作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的情景,通过平等的对话,有方向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在倾听、观察、交流和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使得数学课堂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平台,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让创新火花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智慧的光芒!
例:已知: 是定义在 上的增函数,且 ,求 的取值范围。
生1:可以将 和 代入 解析式中得到一个关于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到 的取值范围。
师追问:那函数 的解析式是什么?可以求出来么?
生2:题目中没有给出 的解析式形式或者告诉我们 的是哪一类型函数,没办法设出函数的解析式。
师:是的,像这样的函数我们将之称为抽象函数。那么这道题怎么入手呢?同学们好好观察题目的已知条件: 是定义在 上的增函数。这个条件怎么使用?
生3:可以从单调函数的性质入手,因为 是定义在 上的增函数,且 ,所以 ,解不等式即可得到答案为 或
师:嗯,很好,这里应用了增函数的性质,大家想想有遗漏了什么?
生4:没有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应该是 ,解得 。
师:嗯,千万不能忘了考虑定义域。那从这道题中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接着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对函数的相关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巩固和应用。
教师可以创设对话交流时机,做个有心的的追问者,适时,恰当、有度地鼓励学生有方向地畅所欲言,使得学生感到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学习场所,而是能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自己在探索数学规律过程中的想法,找出题目背后隐藏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的发现、拓展和深化,进一步理解知识,并且弥补缺漏,纠正错误,使课堂的教学中呈现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别样精彩。
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求“实”,每块知识、每个问题,学生都要实实在在的处理好。属于识记的部分,数学课程中一般是教科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尽可能地在预习时完成。然后可以做一些结合基础知识的练习,巩固知识。需要交流探索的内容,一定要标注有哪些不懂、哪些有疑惑。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学习时,做好交流和实践的准备,使得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为打造高效课堂做好基础。
三、有效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用“好”、“很好”、“不错”、“很棒”“很聪明”等等这样的语言进行评价。我们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赞美是否真诚?”“这样的评价能否让学生有所感触?”。学生已经对这种“敷衍式的评价”或者带有功利性色彩的赞美免疫了。他们现在都具备了很强的语言分辨的能力,已经能够分辨哪些是对他们的“由衷赞美”,哪些是客套的“廉价的赞美”。“好”在哪里?“不错”在什么地方?这才是教师评价的重点所在。评价可以不多,一定要“由衷的”,真正能打动学生的只有发自内心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课堂的热情。
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称赞生3对单调函数的性质应用自如,称赞生4细心,对定义域优先原则牢记于心。这样有根据的赞美会使得被表扬的同学产生自豪感,形成愉悦心境,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课堂学习中,也促使其他同学清晰地认识对知识应用,同时潜移默化中让解题思路和方法映入脑海,形成共同成长的高效数学课堂。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基本上扮演的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有的时候学生对于老师评价的结果产生了惰性,对于教师的点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新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时可以适时地改变评价方法,可以由教师的单向性评价转向学生的互相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种“学生之间互评”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个核心,一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非仅仅围绕完成知识的传递这个任务而存在。在经济学中也提到资源的整合就是要将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要完成资源层面、学科课程层面、教学活动层面的整合需要教师在业务上学而不厌、日日精进。若教师能思学生之想,解学生之忧,与学生打成一片,把自己置身于课堂之中,实现共同成长,整个课堂肯定是融洽、和谐、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许立峰《高效首先要开放》 中国教师报 2014年7月2日 第6版
[2]李平 《高效课堂100问》 中国教师报 2014年7月7日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