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产物之一,对于音乐创作者以及音乐的聆听者,产生一种心理影响机制。音乐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文化功能和社会交流机制,将会对于社会公共事务以层面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我们在审视音乐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时,更需要正面发挥音乐本身所应有的社会公共影响机制,以良好的心理引导,鼓励人们朝着精神奋发和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音乐;社会文化功能;社会交流;心理机制
一、音乐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交流:以即兴演奏为例
音乐创作者或者演奏者,与聆听者互相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创作者、演奏者与普通的听众之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上。有一些听众在理解即兴演奏以及音乐作品的时候,往往和音乐家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认知差别。一些相关的音乐研究者也明确指出,有相当一部分的音乐听众,是无法全面地区分即兴演奏和创作作品互相之间的差别。
其实在即兴演奏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其交流机制上分析,即兴演奏和音乐作品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音乐作品虽然是经过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创作,但是却并不是完全不包含即兴演奏的成分。
以皮埃尔·布列兹所创作的钢琴曲《结构》为例,就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突出的文化交流模式。此外,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古典的钢琴协奏曲创作过程之中,往往主旋律会由右手承担,而左手只是负责一个大致上的框架。演奏这一类乐曲,需要做一些准备,在演奏的过程当中,钢琴家的即兴演奏,需要遵循莫扎特以及协奏曲的一些表现风格。
可见,即兴演奏实际上也不是一种瞬间创作的过程,而是在既定的音乐模式和结构基础上,对这些相关的要素进行加工,从而对这些旋律以及音乐展现出不同的变化和特點,进而形成一些全新的即兴作品。
二、作曲家和听众、表演者之间的心理差异导致不同的音乐审美功能
作曲家和表演者之间,乃至于表演者和听众之间的关系,在听赏音乐的心理认知上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听众对于相同的音乐作品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一种互相交流和互动的心理机制。
比如一个男孩子相对喜欢哥特风格的音乐,因此他在倾听这些的音乐时候,可能并不非常突出自己的音乐审美,而是在社会的背景下产生一种心理放松的机制。
音乐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在聆听者这一群体当中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出于对人们放松身体和心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或是兴趣等。在这种心理机制下,音乐欣赏者往往是为了追求心理放松以及审美享受,他们往往是基于社会功能和心理机制对音乐进行欣赏。
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并不是从一种放松身心的角度欣赏音乐,他们往往从哲学或者政治等去思考音乐。音乐家是通过音乐去思考人生的终极真理,或者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社会进步以及各种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进行探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家在创作或者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所表达的一种心理机制与绝大多数人不同,他们的工作是将自己的音乐和个人以及社会的生存结合在一起。所以听众往往会认为,从早到晚演奏音乐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从本质上看,音乐家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娱乐,而是将个人的兴趣和整个社会的效益充分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音乐家比较突出的一种心理机制。
三、音乐的公共心理机制两项因素
国家政权对于音乐的扶持或者镇压,实际上也是取决于音乐对于政权的影响,所以音乐是一种公共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的心理机制,以及对音乐家的创作心理,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变化,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音乐如果和经济利益结合程度更高,那么经济就成为音乐创作的一种主导因素,艺术因素就会退居次位。例如,大众对于音乐的需求,往往会变成音乐家创作所追逐的热点,创作者会迎合大众的口味,产生一些经济效益。而古典音乐则往往是需要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古典音乐也好,流行音乐也罢,其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效益驱动之下所产生的音乐作品。经济对于这类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起到一定的导向性。
其次是国家政策对于音乐作品的引导,政治制度和音乐作品之间的结合是比较普遍的,比如一些国家政权并不会阻碍作曲家的创作或者音乐艺术家的表演,这些创作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公共政治的稳定性,音乐本身就是传达思想的工具,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一旦当局的统治思想和政权对于音乐与艺术的把控程度更高,那么在音乐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歌功颂德的现象。但是音乐本身的创作还是深刻的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对于聆听者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功能,乃至于利用音乐的社会交流功能,对社会以及听众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和支持,都体现出音乐在心理塑造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音乐并不是一种私人的事情,更体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的回应。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音乐本身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社会交流的特点,促进音乐在社会当中的正面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音乐本身所应拥有的这种社会心理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吕丽娜.论音乐的功能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3).
[2]陈婷婷.浅谈音乐功能的体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0(19).
[3]崔亨玉.论音乐的教育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1).
[5]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音乐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关键词:音乐;社会文化功能;社会交流;心理机制
一、音乐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交流:以即兴演奏为例
音乐创作者或者演奏者,与聆听者互相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创作者、演奏者与普通的听众之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上。有一些听众在理解即兴演奏以及音乐作品的时候,往往和音乐家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认知差别。一些相关的音乐研究者也明确指出,有相当一部分的音乐听众,是无法全面地区分即兴演奏和创作作品互相之间的差别。
其实在即兴演奏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其交流机制上分析,即兴演奏和音乐作品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音乐作品虽然是经过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创作,但是却并不是完全不包含即兴演奏的成分。
以皮埃尔·布列兹所创作的钢琴曲《结构》为例,就可以看到一种非常突出的文化交流模式。此外,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古典的钢琴协奏曲创作过程之中,往往主旋律会由右手承担,而左手只是负责一个大致上的框架。演奏这一类乐曲,需要做一些准备,在演奏的过程当中,钢琴家的即兴演奏,需要遵循莫扎特以及协奏曲的一些表现风格。
可见,即兴演奏实际上也不是一种瞬间创作的过程,而是在既定的音乐模式和结构基础上,对这些相关的要素进行加工,从而对这些旋律以及音乐展现出不同的变化和特點,进而形成一些全新的即兴作品。
二、作曲家和听众、表演者之间的心理差异导致不同的音乐审美功能
作曲家和表演者之间,乃至于表演者和听众之间的关系,在听赏音乐的心理认知上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听众对于相同的音乐作品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一种互相交流和互动的心理机制。
比如一个男孩子相对喜欢哥特风格的音乐,因此他在倾听这些的音乐时候,可能并不非常突出自己的音乐审美,而是在社会的背景下产生一种心理放松的机制。
音乐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在聆听者这一群体当中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出于对人们放松身体和心理,从而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或是兴趣等。在这种心理机制下,音乐欣赏者往往是为了追求心理放松以及审美享受,他们往往是基于社会功能和心理机制对音乐进行欣赏。
对于音乐创作者而言,并不是从一种放松身心的角度欣赏音乐,他们往往从哲学或者政治等去思考音乐。音乐家是通过音乐去思考人生的终极真理,或者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社会进步以及各种更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进行探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家在创作或者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所表达的一种心理机制与绝大多数人不同,他们的工作是将自己的音乐和个人以及社会的生存结合在一起。所以听众往往会认为,从早到晚演奏音乐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从本质上看,音乐家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娱乐,而是将个人的兴趣和整个社会的效益充分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音乐家比较突出的一种心理机制。
三、音乐的公共心理机制两项因素
国家政权对于音乐的扶持或者镇压,实际上也是取决于音乐对于政权的影响,所以音乐是一种公共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的心理机制,以及对音乐家的创作心理,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变化,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音乐本身作为一种公共文化产品,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音乐如果和经济利益结合程度更高,那么经济就成为音乐创作的一种主导因素,艺术因素就会退居次位。例如,大众对于音乐的需求,往往会变成音乐家创作所追逐的热点,创作者会迎合大众的口味,产生一些经济效益。而古典音乐则往往是需要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持。古典音乐也好,流行音乐也罢,其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效益驱动之下所产生的音乐作品。经济对于这类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起到一定的导向性。
其次是国家政策对于音乐作品的引导,政治制度和音乐作品之间的结合是比较普遍的,比如一些国家政权并不会阻碍作曲家的创作或者音乐艺术家的表演,这些创作的过程当中,实际上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公共政治的稳定性,音乐本身就是传达思想的工具,对人们的心理也会产生影响,一旦当局的统治思想和政权对于音乐与艺术的把控程度更高,那么在音乐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歌功颂德的现象。但是音乐本身的创作还是深刻的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对于聆听者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功能,乃至于利用音乐的社会交流功能,对社会以及听众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和支持,都体现出音乐在心理塑造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音乐并不是一种私人的事情,更体现为一种对公共事务的回应。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音乐本身的社会文化功能,以及社会交流的特点,促进音乐在社会当中的正面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音乐本身所应拥有的这种社会心理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吕丽娜.论音乐的功能作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3).
[2]陈婷婷.浅谈音乐功能的体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0(19).
[3]崔亨玉.论音乐的教育功能[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1).
[5]沃尔夫冈·马斯特纳克.音乐心理学理论与应用[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