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esh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进入21世纪后,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趋势,这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农业生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S16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21世纪以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各国政府、科学界、社会界等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其对自然、人类生活、经济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尽管科学界对大气温室气体的升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与原因以及未来气候的变化趋势等还存在着争议,但对于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健康生活而言,气候的变化已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当中包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不但将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与食物的安全性,更关系到了全球粮食的生产和安全供应。
  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 对种植业的影响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形势下,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将更加的频繁、强烈,而干旱、高温、洪涝、冷冻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同时,气候变暖将会使农作物的生长季延长。根据相关研究得知,全球气候变暖将使农作物全年生长季延长,而生育期则会缩短。如当气候上升2 ℃后,农作物的全年生长季将延长8~32 d(华南地区延长32 d,而华北地区延长则较少为8 d)。另外,随着气候变暖现象的加剧,全国小麦生育期日数平均缩短了34 d、水稻平均缩短了14~15 d,不同地区之间略有差异[1]。
  1.2 对光资源的影响
  光资源,是农业气候的重要资源之一。光资源对于绿色植物而言,将表现出形态效应、光合效应、光周期效应等,以此来为植物的正常生长与发育提供保障,有效的提升最终的产量。通常情况下,可以从光质、光亮、光时等方面来对光资源进行描述与评估[1]。另外,作为光合作用的动力,光资源如果过低或者过高都会直接导致农作物光合能力下降。
  1.3 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如果气候过于的温暖、干燥,将导致潜在的增发能力不断增大,使土壤的含水量不断的降低(尤其是夏季,土壤水分减少现象最为严重)。土壤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其透气性则会相应的变差,而这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行亮的提高。而在土壤水分不足时,土壤的孔隙度则会变大,这就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分解。对于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的活动而言,气候变暖的现象将会对其带来直接的影响,这将改变土壤中的养分利用和“C-N”循环,这显然加快了氮的流失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抵御能力。
  1.4 气候变化对农业用水的影响
  对于农业灌溉的需水量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在如今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气温的上升将使农作物在生长季内的潜在蒸散量不断的增加,土壤水分的有效性便会随之下降,最终极大的增加了农业灌溉中的需水量。首先,就我国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而言,近几十年来,气候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其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海河流域的下降幅度是最大的)。其次,气候变暖对水体(如湖泊等)也有着较大的影响,水温将不断升高、降水强度将不断的增加、将出现长期的低流量,这些现象的出现将使湖泊等水体出现严重的水污染,从根本上加剧了农业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最后,对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而言,气候的变化将对其水资源有着巨大的影响。
  2 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
  2.1 转变生产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便是将传统的自然植被转换成耕地、厩肥管理、秸秆燃烧、农场运作等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应该改善农业的管理措施(如废料管理的改进、农田与牧场的土地利用的改善、农林混作的实施、耕作制度的改变、水资源配置的优化、绿肥的施用等)。其次,应该对那些已经退化的湿地和土壤进行修复、将农业边际的土地转换成为林地、增加农业升天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2]。这将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率提高,固化大气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气候转变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2.2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建设
  首先,在农业基地网络中进行观测点、监测点的布局,以此来对区域的气候变化进行实时的监控与监测;其次,健全气象部门和农业部门的联动机制(尤其是如大型养殖场的生产单位与气象部门的联动机制)。以此来加强预报工作和极端性天气事件的预测;再次,加强主要区域和农作物生产的技术研发基地的建设和完善,大力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水平;最后,研发出储备应急的农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在灾后要对技术储备和生产资料进行快速的恢复)。同时,还应该大力的开展气候变化的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
  2.3 发展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抗逆品种
  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而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重要。首先,在新品种的选育中,应该选择那些适应气候条件的品种;其次,应对生物固氮、光合作用、抗御逆境等生物控制技术的开发工作进行不断的加强,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以此来有效的降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农业生产风险[3]。
  3 结语
  我们应该根据我国农业的分布格局差异显著等实际的情况,以全国各个农业生产区为研究的单元来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研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的研究、推广与应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在面对气候变化时的抵御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根兴,高民,胡国华等.应对气候变化对未来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问题和挑战[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09:1707-1712.
  [2]胡清宇.近30年江淮地区气候变化对主要作物生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
  [3]吴普特,赵西宁.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02:1-6.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采用逐级填充对水泥稳定砂砾级配进行设计并进行强度试验,最后铺筑试验路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逐级填充设计的水泥稳定砂砾比起传统级配的混合料降低水泥剂量0.6%,现
“优胜劣汰,弱肉强食”,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然而,大自然又会让过于强大的统治者毁于一旦。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没有66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事件,那么条鳍鱼类很可能无法成为今天海洋的统治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两位古生物学家,分析了在全球海洋沉积岩核心发现的鱼类牙齿,他们发现条鳍鱼类的牙齿数量,在恐龙大灭绝事件发生之后开始变得非常丰富,这正是它们走向繁盛的最好证明。
<正>[本刊讯]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筹备工作会日前举行。来自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金华市、湖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宣城市、芜湖市、合肥市,这8个城市的领导与松江区负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开展的施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管理工作中包含很多工程项目。土建项目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建造价是当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管理工作的重
铁路线路、油气管道在山区大多通过隧道穿越,对隧道的勘察往往通过效率高的物探手段来实现,结合地质测绘和钻孔资料,能极大的提高勘察效率、精度和准确度,从而为设计提供一手
美国波音公司研发小组再次脑洞大开——他们打算利用激光与放射性物质的作用产生能量,形成强大推力,并让未来的飞机搭载这种迷你型聚变装置。这种聚变动力发动机利用高功率激光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作用于放射性物质,从而产生聚变动力。这一过程产生的副产品仅为氢或氦,几乎没有其他有害废弃物。目前,波音公司最新客机仍在使用涡扇发动机,飞行燃料费相当高昂。可以想象,如果聚变动力技术获得成功,那么未来航天航空器的飞行成
地面气象测报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环节,地面气象测报数据的准确性是保证气象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自动气象站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地面观测业务中广泛应用提高了地面测报质量;同时,
<正>一、问题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伴随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理解数学规律,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