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湖北省“喜迎十九大 圆梦中国人”百姓宣讲团,出发奔赴全省各地宣讲之前,带队老师特意赠送我们一本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初听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反应就联想到我的两年大学生村官岁月。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给习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记,扎根大别山腹地英山的两年大学生村官岁月同样也是我人生中的青春亮色。
2015年7月31日和2017年10月26日这两个平凡的日子在我人生中注定不能忘记,前者是我考上大学生村官来到村子报到的第一天,后者是我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报到的前一天,因此变得更加特殊起来,我内心深处五味杂陈,对我工作了两年的乌云山村,有不舍、有期待,有辛酸、有感动,有遗憾、有收获……
今夜再次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看到“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一待就是7年”时,联想到习总书记曾说“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盈,回想起在村子里工作的818个日日夜夜,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2015年6月正好是我的毕业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毕业了到底干什么”。我出生在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发现老家土特产资源特别丰富,但苦于销路不畅,现在仍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大学时代的我就一直想为家乡农副产品的销售做点什么,于是,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号召下,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回家乡工作。
基层的环境虽说艰苦,但我觉得最苦的是家人对我回来工作的强烈反对、乡亲们对我走出大山又返回大山的各种议论和不理解。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认定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值得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去深耕细作,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想,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吧!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习总书记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
很庆幸,我也选择了这条道路,选择了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去上好人生关键的一课。到村子不到一个月,大家就把创建旅游景区的任务交给了我,这可是村民期盼了近二十多年的重任,个别村民代表直接在会上对我这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小伙儿能否完成任务表示怀疑,各种质疑更是激发了我工作的斗志与决心。为了把最美的景色展现出去,我跑遍了村子的每一片土地重新取景拍照12000张;为了尽早和村民熟悉,我几乎每天都穿着一件鲜红的志愿者衣服;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终于拿到国家AAA级景区这块旅游金字招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和扶贫工作队一起跑遍55户贫困户为的是第一时间与广大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地深入交流,第一时间精准建档立卡,真扶贫,扶真贫;面对村子有很多留守儿童的时候,我发起成立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志愿团,开始“守望大别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的探索,吸纳社会爱心人士共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同心圆”。我想,这是我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总书记所说的“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理解。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习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留下了“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的佳话。
作为我们青年人,应当结合青年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書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村官,结合“两学一做”还要加强农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争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
“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这就是一种担当。
“位卑未敢忘忧国,年轻自可壮初心”,我在精准扶贫工作攻坚克难时,发动18户蜂农组建东泉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大别梁山行”电商团队,投资建立东汤河村电商服务站,让长在深山人未识的农副产品搭上电商的快车;在英山县“7·1”特大洪水中,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连续坚守30个小时,上堤扛沙包,下水背群众,忍痛舍弃自己辛辛苦苦一年多建立起来的蜂场毫无怨言。在各级党团组织的帮扶下,我迅速恢复生产,成功实现2016年结对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我想,这就是践行习总书记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希望你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扎根基层立潮头,不忘初心再出发
总书记当初在梁家河,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很多时候看不到未来、也设计不了自己的未来。在那种情况下,总书记仍然坚守初心、坚持学习、坚持奋斗、坚持工作,支撑这份宝贵的坚守与坚持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现在,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需要有这样一股力量、这样一份情怀、这样一种作风、这样一身担当。
回想我在村子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初迷茫过,徘徊过,甚至想过逃离……尤其是在大山里我最害怕独自面对黑夜,村子里没有一个同龄人可以交流,虽说我是个男子汉,我也害怕孤独,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睡觉,我每天十点钟进入梦乡,那是我感觉最自由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畅想我的村官梦。鸡叫了,梦醒了,天亮了,我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我每天四点半准时起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鸡鸣和梦想。家里人都希望我走出大山,乡亲们也说“徐梁,你有本事的话走出去吧,你走了我们不怪你,还为你高兴……”我想说的是,如果我走了,我们都走了,谁来建设家乡?谁来寄托乡愁?谁来关爱留守?
所以,我,选择坚守!
虽说即将离开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但新的工作岗位依然坚守在最基层的乡镇政府,虽然不再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但是我扎根基层的信念没有变,建设最美乡村的决心没有变,大学生村官时期的青春激情和干事热情没有改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牢记使命、牢记宗旨、扎根基层立潮头,不忘初心再出发,努力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创业创新,向上向善,争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员,争做一名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写于2017年10月26日晚11点(大学生村官生涯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最后一小时……)
(作者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大学生村官)
责任编辑 张惠清
初听这本书的名字,我第一反应就联想到我的两年大学生村官岁月。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给习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人生印记,扎根大别山腹地英山的两年大学生村官岁月同样也是我人生中的青春亮色。
2015年7月31日和2017年10月26日这两个平凡的日子在我人生中注定不能忘记,前者是我考上大学生村官来到村子报到的第一天,后者是我大学生村官任期将满,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报到的前一天,因此变得更加特殊起来,我内心深处五味杂陈,对我工作了两年的乌云山村,有不舍、有期待,有辛酸、有感动,有遗憾、有收获……
今夜再次翻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看到“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一待就是7年”时,联想到习总书记曾说“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盈,回想起在村子里工作的818个日日夜夜,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
2015年6月正好是我的毕业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的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毕业了到底干什么”。我出生在大别山腹地的英山,发现老家土特产资源特别丰富,但苦于销路不畅,现在仍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大学时代的我就一直想为家乡农副产品的销售做点什么,于是,在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号召下,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大学生村官,回家乡工作。
基层的环境虽说艰苦,但我觉得最苦的是家人对我回来工作的强烈反对、乡亲们对我走出大山又返回大山的各种议论和不理解。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我认定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值得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去深耕细作,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想,这就是习总书记说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吧!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与当地百姓“一块吃、一块住、一块干、一块苦”,当了整整七年农民。习总书记接受艰巨挑战,一步一步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将青春燃烧在了革命圣地广袤的黄土地上。
很庆幸,我也选择了这条道路,选择了到生我养我的家乡去上好人生关键的一课。到村子不到一个月,大家就把创建旅游景区的任务交给了我,这可是村民期盼了近二十多年的重任,个别村民代表直接在会上对我这个刚毕业的愣头青小伙儿能否完成任务表示怀疑,各种质疑更是激发了我工作的斗志与决心。为了把最美的景色展现出去,我跑遍了村子的每一片土地重新取景拍照12000张;为了尽早和村民熟悉,我几乎每天都穿着一件鲜红的志愿者衣服;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终于拿到国家AAA级景区这块旅游金字招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和扶贫工作队一起跑遍55户贫困户为的是第一时间与广大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地深入交流,第一时间精准建档立卡,真扶贫,扶真贫;面对村子有很多留守儿童的时候,我发起成立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志愿团,开始“守望大别山”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的探索,吸纳社会爱心人士共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同心圆”。我想,这是我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总书记所说的“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理解。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习总书记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留下了“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的佳话。
作为我们青年人,应当结合青年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書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村官,结合“两学一做”还要加强农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到学、思、践、悟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争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
“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这就是一种担当。
“位卑未敢忘忧国,年轻自可壮初心”,我在精准扶贫工作攻坚克难时,发动18户蜂农组建东泉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大别梁山行”电商团队,投资建立东汤河村电商服务站,让长在深山人未识的农副产品搭上电商的快车;在英山县“7·1”特大洪水中,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连续坚守30个小时,上堤扛沙包,下水背群众,忍痛舍弃自己辛辛苦苦一年多建立起来的蜂场毫无怨言。在各级党团组织的帮扶下,我迅速恢复生产,成功实现2016年结对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我想,这就是践行习总书记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要求:“希望你们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扎根基层立潮头,不忘初心再出发
总书记当初在梁家河,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很多时候看不到未来、也设计不了自己的未来。在那种情况下,总书记仍然坚守初心、坚持学习、坚持奋斗、坚持工作,支撑这份宝贵的坚守与坚持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现在,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需要有这样一股力量、这样一份情怀、这样一种作风、这样一身担当。
回想我在村子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初迷茫过,徘徊过,甚至想过逃离……尤其是在大山里我最害怕独自面对黑夜,村子里没有一个同龄人可以交流,虽说我是个男子汉,我也害怕孤独,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睡觉,我每天十点钟进入梦乡,那是我感觉最自由的时候,可以尽情地畅想我的村官梦。鸡叫了,梦醒了,天亮了,我就开始一天的工作,我每天四点半准时起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鸡鸣和梦想。家里人都希望我走出大山,乡亲们也说“徐梁,你有本事的话走出去吧,你走了我们不怪你,还为你高兴……”我想说的是,如果我走了,我们都走了,谁来建设家乡?谁来寄托乡愁?谁来关爱留守?
所以,我,选择坚守!
虽说即将离开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但新的工作岗位依然坚守在最基层的乡镇政府,虽然不再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但是我扎根基层的信念没有变,建设最美乡村的决心没有变,大学生村官时期的青春激情和干事热情没有改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牢记使命、牢记宗旨、扎根基层立潮头,不忘初心再出发,努力践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创业创新,向上向善,争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员,争做一名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写于2017年10月26日晚11点(大学生村官生涯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最后一小时……)
(作者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大学生村官)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