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广大师生的生活。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了学习真正的主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关键词:高中体育;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
随着生本理念在教学中的逐步应用,生本教学方法已逐步深入高中体育课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构建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有效开展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如下探究,希望能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体育课程,根据教材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教学还是“本本主义”,整个教学课程照本宣科,与实际情况严重脱钩;再就是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敷衍了事,让学生做几个简单动作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对学生不管不顾。这些思想都是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的。体育教学要落实以学生为本,首先是要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有学生才是根本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而不是规定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精神。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学目标的改革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它规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此外,它还规定了教学的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包括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良好品质。按照素质教育的理论来看,传统教学目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方法。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方法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目标还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生掌握打篮球的技能的时候,不仅要提出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要求,反复向学生传授动作技术,更要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三、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要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首先,学生有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不但存在生理上的差异,也有心理差异,男生和女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是不同的,普遍来说,男生较之女生更喜欢体育课。男生在体育课上好动,女生在体育课上却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嬉戏”。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要根据男女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要让男生和女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让体育课不再只是男同学的体育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对体育课有着不同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体育课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教师要考虑不同个体的需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安排体育教学任务。
四、以学生为本就要坚持适当的运动负荷为基础
高中体育教学要以适宜的运动负荷为基础,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这样才能响应“达标争优,增强体魄”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所以不管课堂形式怎样多样化,课堂内容怎样丰富化,必须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水平,必须要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运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在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以运动负荷为基础,因为没有运动负荷学生的体育课就毫无意义,不能纯粹为了学生的喜欢把体育课变成“闲聊课”“游戏课”,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要坚持负荷适中,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都不能超过其身体和心理承受限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每个学生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再安排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
五、在教学的评价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完整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教学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它涉及学生的评价及其教师的评价等,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来说,重点还是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这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及其参与,重视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体育运动能力,等等。以人为中心,即评价要符合人的教育性,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标准,不但要考虑学生之间相对差距的横向评价,而且要考虑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练习情况、课堂表现等,这些都要纳入评价之列,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体质状况、性别特点等,从而全面、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积极开展。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渗透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体育课中多安排些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学生不但更加喜欢上高中体育课,并因此对终身体育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使高中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徐震.刍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体育课堂[J].教育界.2012(35)
[2]杨帆.高中体育教学怎样坚持“以人为本”[J].新课程.2012(12)
关键词:高中体育;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
随着生本理念在教学中的逐步应用,生本教学方法已逐步深入高中体育课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构建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新课程的理念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以“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有效开展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如下探究,希望能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体育课程,根据教材的要求来要求学生,教学还是“本本主义”,整个教学课程照本宣科,与实际情况严重脱钩;再就是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敷衍了事,让学生做几个简单动作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对学生不管不顾。这些思想都是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去甚远的。体育教学要落实以学生为本,首先是要教师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有学生才是根本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而不是规定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制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精神。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学目标的改革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它规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此外,它还规定了教学的教学活动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包括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良好品质。按照素质教育的理论来看,传统教学目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方法。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方法甚至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目标还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生掌握打篮球的技能的时候,不仅要提出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要求,反复向学生传授动作技术,更要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三、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要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首先,学生有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不但存在生理上的差异,也有心理差异,男生和女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是不同的,普遍来说,男生较之女生更喜欢体育课。男生在体育课上好动,女生在体育课上却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嬉戏”。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要根据男女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要让男生和女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让体育课不再只是男同学的体育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对体育课有着不同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体育课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教师要考虑不同个体的需求,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安排体育教学任务。
四、以学生为本就要坚持适当的运动负荷为基础
高中体育教学要以适宜的运动负荷为基础,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这样才能响应“达标争优,增强体魄”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所以不管课堂形式怎样多样化,课堂内容怎样丰富化,必须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水平,必须要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运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在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以运动负荷为基础,因为没有运动负荷学生的体育课就毫无意义,不能纯粹为了学生的喜欢把体育课变成“闲聊课”“游戏课”,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要坚持负荷适中,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都不能超过其身体和心理承受限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每个学生运动负荷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再安排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
五、在教学的评价中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评价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完整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教学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它涉及学生的评价及其教师的评价等,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来说,重点还是学生的评价标准制定,建立系统的评价体系,这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及其参与,重视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体育运动能力,等等。以人为中心,即评价要符合人的教育性,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标准,不但要考虑学生之间相对差距的横向评价,而且要考虑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的纵向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练习情况、课堂表现等,这些都要纳入评价之列,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体质状况、性别特点等,从而全面、科学地进行教学评价,促进教学的积极开展。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渗透生本教育,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体育课中多安排些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学生不但更加喜欢上高中体育课,并因此对终身体育产生了强烈的欲望,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使高中体育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徐震.刍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体育课堂[J].教育界.2012(35)
[2]杨帆.高中体育教学怎样坚持“以人为本”[J].新课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