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后骨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专人于产后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照组给予普通宣教。两组产妇分别于产后3月、6月随访,通过排尿状况、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2周治疗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12周治疗组SUI、PO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能有效的减少产后骨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训练;电刺激;产后
【中图分类号】
R32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055-01
分娩产妇常发生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为主要表现的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我们应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对120例分娩产妇进行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120例住院自然分娩初产妇,年龄22~38岁,孕周36+~42周;一般情况良好,无神经肌肉病变,无泌尿系生殖系手术史;均为初产妇,自然分娩;分娩单胎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孕周(39.3±2.6)周,新生儿体重(3361.75±245.40)g;对照组60例,孕周(39.4±2.5)周,新生儿体重(3372.05±235.35)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集中讲解妊娠、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产后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告知产褥期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发放产妇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 ①实施专人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 介绍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产后开始训练的时间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取得入选产妇的配合。盆底肌训练方法:产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吸气时尽力收缩肛门持续6~8s,呼气时放松,间隔5~10s 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20min,反复练习直至掌握,避免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参与。每日2次,8周为1个疗程。②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行低频电刺激治疗,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广州杉山公司)。产妇取平卧位,选用阴道电极置于阴道内,刺激电流强度由0mA开始逐渐增加至30~60mA,以产妇自觉盆底肌肉有收缩但无不舒适感为限。取生物反馈模式时根据治疗仪显示器图示对患者自动收缩方法及强度进行指导及判断,刺激与反馈交替进行,治疗持续时间为20~30min。电刺激最短疗程为10次,故本研究预定疗程为每周2次,共5周。
1.3 观察方法
1.3.1 产后12周时分别进行: ①POP-Q评分。②尿垫试验。③超声检测残余尿量。④会阴超声测量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角度。
1.3.2 两组孕产妇于产后6个月随访,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评判标准>2g提示漏尿的存在)和对盆底肌收缩力强度进行评分[1] (Oxford SeMe,评分标准0-5分)。
1.4 诊断及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及护垫实验诊断SUI,根据残余尿结果排除充溢性尿失禁。根据POP-Q评分诊断POP[2]。检查方法POP-Q评分: 参照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妇产科学》标准。尿垫试验: 参照国际尿失禁协会推荐的1h尿垫试验。会阴超声检查: 患者自觉尿意时,取膀胱截石位,将腹部探头外覆一次性薄膜手套,探头表面涂以中性耦合剂,分开大阴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矢状切面检查。分别在安静状态下和屏气用力动作时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及尿道。将两种状态下的图像冻结,划两条线,一条从耻骨下缘至膀胱颈(尿道内口),另一条线即耻骨联合中线。两条线之间的角度,称“膀胱角度”(正常<95°)。安静状态和屏气用力动作时测量值的差值即为旋转角度(正常<2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纳入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较高。
表1 两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效果比较(例)
2.2 产后12周两组SUI、POP发生率比较:见表2。产后12周治疗组SUI、PO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产后12周2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比较:见表3。产后12周治疗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分娩和产伤均可造成盆底肌损伤,可导致膀胱颈、尿道周围结缔组织松弛,神经传导通路障碍,使尿道活动度较大,同时伴有盆底肌反射延迟,最终导致SUI的发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3个月内43.2%发生SUI[3]。分娩不仅直接导致会阴撕裂、肛提肌损伤,且牵拉、压迫支配骨盆底支持组织的神经,导致骨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发生部分去神经损害,间接损害骨盆底组织的支持功能。此外,分娩还损伤了骨盆底筋膜和韧带,导致组织不完全胶原纤维修复而影响其功能。这些支持功能的损害,在形态结构表现为骨盆底及膀胱、尿道的移动度增加[4]。这些都是引起产后骨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另外,经会阴声检查和MR研究表明,盆底肌收缩可以导致膀胱尿道连接部上提,盆底肌收缩与控尿能力密切相关,盆底肌功能缺陷是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5]。产后进行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尿失禁的发生和发展[6]。盆底肌锻炼可使盆底神经改变、肌肉收缩力加强,为膀胱尿道提供结构支撑作用,同时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7-8]。用电流刺激盆底肌结构或其所支配的神经,可直接诱导治疗性的反应或者调节下尿路功能的异常,具体表现为[9-10]:①加强会阴的强度,增加盆底肌训练的效果;②抑制膀胱的过度活动;③刺激经阴部神经传入纤维,通过神经元连接至骶髓逼尿肌肉核,抑制逼尿肌肉核兴奋,再经盆神经至逼尿肌肉,抑制逼尿肌肉收缩。本研究得出的结果: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明显减少SUI和POP的发生,减少膀胱颈的移动角度, SUI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盆底肌收缩力则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后进行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复健有良好的效果。 表2 产后12周两组SUI、POP 发生例数及发生率(%)
表3 产后12周2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情况比较(x±s)
参考文献
[1] Laycock J, Haslam J. The rapeutic management of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pain[M]. London:Springer Vartag,2002:45~49
[2] Mouritsen L.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 ion of prolapse[J]. Best Prae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5,19(6):895-911.
[3] Wilson PD, H erbison RM, Herberson GP. Obst et ric pract ice and 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 ce three months af ter delivery [J] . BrJ Obst et Gynaecol, 2006, 103:154-161.
[4] Emily S, LukaczMD, Jean M, et al. M ode of 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J] . Obstet Gynecol, 2006,107:1253-1260.
[5] Kapoor DS, Thakar R, Su ltan AH1 Conb in ed urin ary and faecalincon tinence[J]. In t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5,16(4):321.
[6] 周卫红,吴二平,潘映红.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13):1768
[7] Pregazzi R, Sartore A, Troiano L,et al. Postpartum urinary symptoms: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Eur J Obstet Reprod Biol, 2002,103:179
[8] 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2-14.
[9] Weiss BD. Selecting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 inence[J].Am Fam Physician,2005,71(2):3151
[10] 王晓玉,罗新.盆底功能障碍的生物反馈治疗和电刺激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7)559-560
目的:观察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后骨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住院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专人于产后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照组给予普通宣教。两组产妇分别于产后3月、6月随访,通过排尿状况、盆底肌张力强度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2周治疗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12周治疗组SUI、PO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能有效的减少产后骨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训练;电刺激;产后
【中图分类号】
R32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055-01
分娩产妇常发生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为主要表现的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我们应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对120例分娩产妇进行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120例住院自然分娩初产妇,年龄22~38岁,孕周36+~42周;一般情况良好,无神经肌肉病变,无泌尿系生殖系手术史;均为初产妇,自然分娩;分娩单胎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孕周(39.3±2.6)周,新生儿体重(3361.75±245.40)g;对照组60例,孕周(39.4±2.5)周,新生儿体重(3372.05±235.35)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集中讲解妊娠、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产后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方法,告知产褥期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发放产妇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 ①实施专人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训练指导, 介绍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产后开始训练的时间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取得入选产妇的配合。盆底肌训练方法:产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稍分开,吸气时尽力收缩肛门持续6~8s,呼气时放松,间隔5~10s 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20min,反复练习直至掌握,避免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参与。每日2次,8周为1个疗程。②产后42天,恶露干净后行低频电刺激治疗,采用低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广州杉山公司)。产妇取平卧位,选用阴道电极置于阴道内,刺激电流强度由0mA开始逐渐增加至30~60mA,以产妇自觉盆底肌肉有收缩但无不舒适感为限。取生物反馈模式时根据治疗仪显示器图示对患者自动收缩方法及强度进行指导及判断,刺激与反馈交替进行,治疗持续时间为20~30min。电刺激最短疗程为10次,故本研究预定疗程为每周2次,共5周。
1.3 观察方法
1.3.1 产后12周时分别进行: ①POP-Q评分。②尿垫试验。③超声检测残余尿量。④会阴超声测量膀胱颈角度和膀胱颈旋转角度。
1.3.2 两组孕产妇于产后6个月随访,评价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评判标准>2g提示漏尿的存在)和对盆底肌收缩力强度进行评分[1] (Oxford SeMe,评分标准0-5分)。
1.4 诊断及评价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及护垫实验诊断SUI,根据残余尿结果排除充溢性尿失禁。根据POP-Q评分诊断POP[2]。检查方法POP-Q评分: 参照200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妇产科学》标准。尿垫试验: 参照国际尿失禁协会推荐的1h尿垫试验。会阴超声检查: 患者自觉尿意时,取膀胱截石位,将腹部探头外覆一次性薄膜手套,探头表面涂以中性耦合剂,分开大阴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矢状切面检查。分别在安静状态下和屏气用力动作时显示耻骨联合、膀胱及尿道。将两种状态下的图像冻结,划两条线,一条从耻骨下缘至膀胱颈(尿道内口),另一条线即耻骨联合中线。两条线之间的角度,称“膀胱角度”(正常<95°)。安静状态和屏气用力动作时测量值的差值即为旋转角度(正常<20°)。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纳入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较高。
表1 两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效果比较(例)
2.2 产后12周两组SUI、POP发生率比较:见表2。产后12周治疗组SUI、PO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产后12周2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比较:见表3。产后12周治疗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分娩和产伤均可造成盆底肌损伤,可导致膀胱颈、尿道周围结缔组织松弛,神经传导通路障碍,使尿道活动度较大,同时伴有盆底肌反射延迟,最终导致SUI的发生。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产后3个月内43.2%发生SUI[3]。分娩不仅直接导致会阴撕裂、肛提肌损伤,且牵拉、压迫支配骨盆底支持组织的神经,导致骨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发生部分去神经损害,间接损害骨盆底组织的支持功能。此外,分娩还损伤了骨盆底筋膜和韧带,导致组织不完全胶原纤维修复而影响其功能。这些支持功能的损害,在形态结构表现为骨盆底及膀胱、尿道的移动度增加[4]。这些都是引起产后骨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另外,经会阴声检查和MR研究表明,盆底肌收缩可以导致膀胱尿道连接部上提,盆底肌收缩与控尿能力密切相关,盆底肌功能缺陷是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5]。产后进行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尿失禁的发生和发展[6]。盆底肌锻炼可使盆底神经改变、肌肉收缩力加强,为膀胱尿道提供结构支撑作用,同时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7-8]。用电流刺激盆底肌结构或其所支配的神经,可直接诱导治疗性的反应或者调节下尿路功能的异常,具体表现为[9-10]:①加强会阴的强度,增加盆底肌训练的效果;②抑制膀胱的过度活动;③刺激经阴部神经传入纤维,通过神经元连接至骶髓逼尿肌肉核,抑制逼尿肌肉核兴奋,再经盆神经至逼尿肌肉,抑制逼尿肌肉收缩。本研究得出的结果: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6个月性生活满意度、尿垫试验阳性率、盆底肌收缩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明显减少SUI和POP的发生,减少膀胱颈的移动角度, SUI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盆底肌收缩力则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后进行盆底肌训练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复健有良好的效果。 表2 产后12周两组SUI、POP 发生例数及发生率(%)
表3 产后12周2组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情况比较(x±s)
参考文献
[1] Laycock J, Haslam J. The rapeutic management of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pain[M]. London:Springer Vartag,2002:45~49
[2] Mouritsen L.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 ion of prolapse[J]. Best Prae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5,19(6):895-911.
[3] Wilson PD, H erbison RM, Herberson GP. Obst et ric pract ice and 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 ce three months af ter delivery [J] . BrJ Obst et Gynaecol, 2006, 103:154-161.
[4] Emily S, LukaczMD, Jean M, et al. M ode of 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J] . Obstet Gynecol, 2006,107:1253-1260.
[5] Kapoor DS, Thakar R, Su ltan AH1 Conb in ed urin ary and faecalincon tinence[J]. In t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5,16(4):321.
[6] 周卫红,吴二平,潘映红.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 (13):1768
[7] Pregazzi R, Sartore A, Troiano L,et al. Postpartum urinary symptoms: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Eur J Obstet Reprod Biol, 2002,103:179
[8] 张晓红,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4,(5):12-14.
[9] Weiss BD. Selecting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 inence[J].Am Fam Physician,2005,71(2):3151
[10] 王晓玉,罗新.盆底功能障碍的生物反馈治疗和电刺激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7)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