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了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与肥胖大学生方面的2013——2018年的共27篇文献,分别从什么是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大学生肥胖人群的现状,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大学生肥胖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四个方面综述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肥胖大学生的影响。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普通肥胖或超重大学生人群在减脂、增进身体健康方面是具有积极效果的,大学生人群中应提倡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训练方式。
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肥胖;大学生
肥胖在当今社会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发展日渐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升高,“富贵病”这一新兴词汇近些年始终萦绕在人们耳旁,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肥胖”作为“富贵病”家族的一员始终没有脱离大众的视野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广大群体。为促使这一群体健康发展,如何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采用身体锻炼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大家十分关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长期以来一直应用于竞技体育训练,并且在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方面有很大成效,但是,基于安全层面的考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始终未被大众健身领域所广泛应用。
一、高强度间歇训练
首先,间歇训练是指严格控制两次训练之间休息的时间并重复进行多次训练的训练方法,休息可以是进行低强度的运动,也可以是彻底的休息,休息时间长短的控制一般是依靠测量运动员的心率来实现的,通常当运动员的心率恢复到120次/每分钟则开始下一次的训练。而高强度间歇训练则是指进行多次短时间高强度运动訓练,在每两次高强度训练之间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或完全休息形成间歇期。
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
20世纪30年代末,由德国田径教练威尔德马荷提出的“控制间歇训练法”,而这种“控制间歇训练法”的操作方法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相差不大,可以说这就是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雏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证实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运用于普通大众健身领域,甚至可以用于心脏病人群的体育锻炼。例如在Guiraud等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急性反应”中,病情稳定的20名冠心病人(62±11岁)进行一次急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分为两组,每组间隔4min;每组以100%最大功率运动15秒,休息15秒,重复20次),运动后20分钟、24小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一种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与运动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1]。而且,在很多HIIT对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干预研究中,均无不良反应的报道。综上所述高强度间歇训练是相对安全的,可以用于对待一般的(包括单纯上述疾病的患者和健康人群)肥胖大学生。
三、我国肥胖人群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肥胖发生率不断上升,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2]。
根据高艳敏等人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年脂代谢及慢性炎症的影响”一文中,她将试验分为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有氧运动两组,经过试验得出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后明显比干预前在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率、BMI下降许多,足以证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减肥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上表我们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减肥效果要明显得好于有氧运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减肥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病综合上述前人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肥胖问题已是引起全民警觉的大问题,抑制肥胖疾病的蔓延刻不容缓。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作为一种刚刚开始应用于普同人群的健身方式对于减肥十分有效,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肥胖群体来讲,他们大多课余时间充足,精力旺盛,营养条件良好,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对他们运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再好不过的。而且高强度间歇训练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对普通人群训练无害,而且甚至比有氧运动带来的健身效果更加出色。
五、建议
高校应该在体育课堂中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训练方法,将此方法普及到每一名大学生,同时加强体育知识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甚至是喜欢上这样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全民体质的提高靠的不是单一的力量,而是集体的力量,健身意识的提升也是根本的问题,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体质的提升将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Guiraud T,Nigam A,Juneau M,et al.Acute responses to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in CHD patients 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2):211-217.
[2]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J].中国药店,2015(14):14.
关键词:高强度间歇训练;肥胖;大学生
肥胖在当今社会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社会发展日渐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升高,“富贵病”这一新兴词汇近些年始终萦绕在人们耳旁,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肥胖”作为“富贵病”家族的一员始终没有脱离大众的视野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广大群体。为促使这一群体健康发展,如何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采用身体锻炼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大家十分关注。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长期以来一直应用于竞技体育训练,并且在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方面有很大成效,但是,基于安全层面的考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始终未被大众健身领域所广泛应用。
一、高强度间歇训练
首先,间歇训练是指严格控制两次训练之间休息的时间并重复进行多次训练的训练方法,休息可以是进行低强度的运动,也可以是彻底的休息,休息时间长短的控制一般是依靠测量运动员的心率来实现的,通常当运动员的心率恢复到120次/每分钟则开始下一次的训练。而高强度间歇训练则是指进行多次短时间高强度运动訓练,在每两次高强度训练之间以较低的强度运动或完全休息形成间歇期。
二、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安全性
20世纪30年代末,由德国田径教练威尔德马荷提出的“控制间歇训练法”,而这种“控制间歇训练法”的操作方法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相差不大,可以说这就是高强度间歇训练法的雏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证实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运用于普通大众健身领域,甚至可以用于心脏病人群的体育锻炼。例如在Guiraud等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急性反应”中,病情稳定的20名冠心病人(62±11岁)进行一次急性高强度间歇训练(分为两组,每组间隔4min;每组以100%最大功率运动15秒,休息15秒,重复20次),运动后20分钟、24小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一种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与运动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1]。而且,在很多HIIT对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干预研究中,均无不良反应的报道。综上所述高强度间歇训练是相对安全的,可以用于对待一般的(包括单纯上述疾病的患者和健康人群)肥胖大学生。
三、我国肥胖人群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肥胖发生率不断上升,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2]。
根据高艳敏等人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年脂代谢及慢性炎症的影响”一文中,她将试验分为高强度间歇训练和有氧运动两组,经过试验得出高强度间歇训练干预后明显比干预前在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率、BMI下降许多,足以证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减肥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上表我们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减肥效果要明显得好于有氧运动,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于减肥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病综合上述前人的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肥胖问题已是引起全民警觉的大问题,抑制肥胖疾病的蔓延刻不容缓。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作为一种刚刚开始应用于普同人群的健身方式对于减肥十分有效,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肥胖群体来讲,他们大多课余时间充足,精力旺盛,营养条件良好,有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对他们运用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再好不过的。而且高强度间歇训练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对普通人群训练无害,而且甚至比有氧运动带来的健身效果更加出色。
五、建议
高校应该在体育课堂中增加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训练方法,将此方法普及到每一名大学生,同时加强体育知识的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甚至是喜欢上这样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全民体质的提高靠的不是单一的力量,而是集体的力量,健身意识的提升也是根本的问题,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体质的提升将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Guiraud T,Nigam A,Juneau M,et al.Acute responses to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in CHD patients Med Sci Sports Exerc,2011,43(2):211-217.
[2]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J].中国药店,201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