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内美术设计领域每年都有各种与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比赛,这些竞赛体现了国内美术设计领域的最高水平,参赛作品质量高,社会影响面广,受到了业内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国内职业院校都有广泛参与。这些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学习和参赛热情,对各个高职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建设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培养选拔参赛选手,争取更好的比赛成绩,是每个院校的专业负责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同时,竞赛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美术设计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专业建设和设计竞赛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权衡,是值得每一个专业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美术设计竞赛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分析竞赛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美术设计;以赛促教;人才培养
1 与高职相关的国内设计竞赛现状
目前,每年与高职艺术类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游戏设计大赛、动漫大赛的竞赛种类十分丰富,对艺术专业的教学建设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以2019年为例,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全省高职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就达13项之多,这些竞赛都属于省级一类赛项,或者国家级赛项。竞赛涵盖了艺术设计不同专业、不同门类的多个竞赛项目,涉及许多前沿热点设计竞赛方向,目的是引导激励大学生锻炼提升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推动高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与艺术类有关的不乏高层次的比赛,如2019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2019全国高职数字美术设计大赛、2019中华商标创意设计大赛、2019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美术设计创作大赛、2019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2019世界技能大赛的平面设计赛项和3D游戏赛项、武汉时尚艺术季暨高职服装设计展览、华灿奖、2019年中国48H数字创意与视效预览设计大赛等。这些竞赛的举办方都对美术设计发展的前沿领域有最新的见解和前沿的分析,竞赛加深了各个院校的艺术专业和行业之间的联系,对教育、就业、政策制定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 人才培养模式与竞赛训练体系的关系
在各大院校坚持以创新、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各种设计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为各院校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实践检验衡量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竞赛就是通过完成项目,考查艺术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
艺术竞赛的各项技术要求和高职美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艺术专业设计技能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具体表现。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在评价的侧重点上有一定的区别,同时在设置的目的性上也不完全相同。
各高职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常规人才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较为全面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同时也强调德育与美育的培养并重。而竞赛则突出的是某一种知识体系或者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在训练的方法上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题海战术,最大限度地模拟比赛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在宏观的高度看待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纯粹为了比赛而刻意调整教学设置,使竞赛引导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知识体系的搭建是建立在社会需求、行业发展、文化建设等综合需求背景之上的,竞赛知识只是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3 传统教学模式与备赛要求之间的差距
一般来说,高职的传统教学和各类艺术竞赛的备赛要求侧重点各有不同,相较于竞赛技能的针对性训练要求,常规教学模式存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课程知识体系的連贯性方面,常规课程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较为分散,学生往往难以整合不同软件的功能实现综合运用,但是通过竞赛,学生能够理解和综合掌握不同知识技能之间的衔接问题。第二,许多教师的设计思维不能完全与行业的发展同步,也无法全面系统地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第三,设计相关的软、硬件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许多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不够强,仍习惯照本宣科式地重复陈旧的技术与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比赛的新技术要求。第四,学生的日常练习以自由原创为主,命题性综合创作的训练不充分。
4 参赛选手能力训练要求
从备赛训练要求上来说,竞赛充分突显了选手对专业技能的实战性需求。首先是软件和技法的熟练程度,学生必须充分熟悉和了解专业必备软件,并且进行大量的练习,才可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其次,艺术素养的训练不可或缺,作品的创意和想法的实现都需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审美能力。第三,绘画造型艺术功底不能放松,绘画造型基础能力对软件的运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不能够单纯偏重软件的学习而放松基础训练。第四,心理素质要好,耐压能力强。比赛往往在陌生的场地,学生要做到不紧张、不怯场,沉着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一点十分重要。第五,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要好,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与团队、客户的沟通十分重要,而作为选手,与组员、教师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始,新增了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中国深圳技师学院的选手郑宗林在2017年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决赛中获得了铜牌的好成绩。通过研究优秀参赛队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比赛选手的成长不仅需要选手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实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全力支持,以及优秀教师的指导和科学的训练体系。
5 强化竞赛效果的方式
作为强化竞赛的条件支持,竞赛专业指导教师需要为比赛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竞赛的支持力度。
第一,参赛学院要全方位支持参赛师生的备赛过程,在课程、设备、资金、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参赛学生的上课、学分和时间安排上,应当给予其高于其他学生的自由度,这样参赛学生才能较好地投入全部精力去参赛。第二,配备指导教师团队。教师要提升自身能力,强化指导效果,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经常参加各类学习和专业培训。第三,课程安排针对性强。教学内容无缝衔接参赛项目,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不断研究参赛流程的细节,做到教赛一体。强化课程教学的连贯性,以竞赛软件教学课程为主体,强化前、后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第四,硬件设备支持到位。比赛用设备、训练场地、工具,都要尽可能与比赛的要求相一致。第五,信息支持。行业新的技术动态、软件更新、技术方法的更新,都需要参赛师生保持高度的敏锐,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6 总结与反思
参加各类竞赛,可以为学校争夺荣誉,提升专业能力,锻炼教师队伍。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意识到,竞赛毕竟只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反映参赛者技能水平的形式,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衡量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高职教育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造成偏科的现象出现。
因过度重视竞赛结果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技能大赛赛项内容窄化。以当前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动漫赛项为例,比赛要求学生在5小时内运用三维软件在给定的素材和剧本基础上创作出时长不少于30秒的三维动画短片,片子还要包含片头。第二,技能大赛技能要求与企业需求有差异。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各赛项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但是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三,过度备赛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由于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高端、大气、上档次”,全国高职院校争相追捧。在技能大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各个院校对成绩名次和省赛出线权看得很重,他们往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倾斜,着力打造“梦之队”,由于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奖励措施也很优厚,学生在备赛的时候往往也非常用心。
因此,我们需要公正客观地看待比赛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在高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美术设计人才,做到市场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为我国的美术设计职业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俊.职业技能竞赛对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4):9-11.
作者简介:刘凯(1983—),男,湖北咸宁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原画设计研究。
关键词:美术设计;以赛促教;人才培养
1 与高职相关的国内设计竞赛现状
目前,每年与高职艺术类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游戏设计大赛、动漫大赛的竞赛种类十分丰富,对艺术专业的教学建设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以2019年为例,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开展全省高职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就达13项之多,这些竞赛都属于省级一类赛项,或者国家级赛项。竞赛涵盖了艺术设计不同专业、不同门类的多个竞赛项目,涉及许多前沿热点设计竞赛方向,目的是引导激励大学生锻炼提升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推动高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中与艺术类有关的不乏高层次的比赛,如2019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2019全国高职数字美术设计大赛、2019中华商标创意设计大赛、2019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2019全国大学生科普美术设计创作大赛、2019中国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2019世界技能大赛的平面设计赛项和3D游戏赛项、武汉时尚艺术季暨高职服装设计展览、华灿奖、2019年中国48H数字创意与视效预览设计大赛等。这些竞赛的举办方都对美术设计发展的前沿领域有最新的见解和前沿的分析,竞赛加深了各个院校的艺术专业和行业之间的联系,对教育、就业、政策制定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 人才培养模式与竞赛训练体系的关系
在各大院校坚持以创新、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各种设计竞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举措,为各院校艺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实践检验衡量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设计竞赛就是通过完成项目,考查艺术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
艺术竞赛的各项技术要求和高职美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基本一致,都是艺术专业设计技能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具体表现。二者之间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在评价的侧重点上有一定的区别,同时在设置的目的性上也不完全相同。
各高职的美术设计专业的常规人才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本专业较为全面的知识能力和技能水平,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同时也强调德育与美育的培养并重。而竞赛则突出的是某一种知识体系或者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在训练的方法上采用高强度、高密度的题海战术,最大限度地模拟比赛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在宏观的高度看待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纯粹为了比赛而刻意调整教学设置,使竞赛引导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知识体系的搭建是建立在社会需求、行业发展、文化建设等综合需求背景之上的,竞赛知识只是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3 传统教学模式与备赛要求之间的差距
一般来说,高职的传统教学和各类艺术竞赛的备赛要求侧重点各有不同,相较于竞赛技能的针对性训练要求,常规教学模式存在的差距是多方面的:
第一,在课程知识体系的連贯性方面,常规课程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较为分散,学生往往难以整合不同软件的功能实现综合运用,但是通过竞赛,学生能够理解和综合掌握不同知识技能之间的衔接问题。第二,许多教师的设计思维不能完全与行业的发展同步,也无法全面系统地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第三,设计相关的软、硬件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许多教师的专业敏感性不够强,仍习惯照本宣科式地重复陈旧的技术与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比赛的新技术要求。第四,学生的日常练习以自由原创为主,命题性综合创作的训练不充分。
4 参赛选手能力训练要求
从备赛训练要求上来说,竞赛充分突显了选手对专业技能的实战性需求。首先是软件和技法的熟练程度,学生必须充分熟悉和了解专业必备软件,并且进行大量的练习,才可以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其次,艺术素养的训练不可或缺,作品的创意和想法的实现都需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审美能力。第三,绘画造型艺术功底不能放松,绘画造型基础能力对软件的运用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不能够单纯偏重软件的学习而放松基础训练。第四,心理素质要好,耐压能力强。比赛往往在陌生的场地,学生要做到不紧张、不怯场,沉着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一点十分重要。第五,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要好,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与团队、客户的沟通十分重要,而作为选手,与组员、教师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始,新增了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中国深圳技师学院的选手郑宗林在2017年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决赛中获得了铜牌的好成绩。通过研究优秀参赛队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比赛选手的成长不仅需要选手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实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全力支持,以及优秀教师的指导和科学的训练体系。
5 强化竞赛效果的方式
作为强化竞赛的条件支持,竞赛专业指导教师需要为比赛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竞赛的支持力度。
第一,参赛学院要全方位支持参赛师生的备赛过程,在课程、设备、资金、政策上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参赛学生的上课、学分和时间安排上,应当给予其高于其他学生的自由度,这样参赛学生才能较好地投入全部精力去参赛。第二,配备指导教师团队。教师要提升自身能力,强化指导效果,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经常参加各类学习和专业培训。第三,课程安排针对性强。教学内容无缝衔接参赛项目,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不断研究参赛流程的细节,做到教赛一体。强化课程教学的连贯性,以竞赛软件教学课程为主体,强化前、后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第四,硬件设备支持到位。比赛用设备、训练场地、工具,都要尽可能与比赛的要求相一致。第五,信息支持。行业新的技术动态、软件更新、技术方法的更新,都需要参赛师生保持高度的敏锐,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前沿。
6 总结与反思
参加各类竞赛,可以为学校争夺荣誉,提升专业能力,锻炼教师队伍。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意识到,竞赛毕竟只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反映参赛者技能水平的形式,不能将其简单等同于衡量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从而忽视高职教育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造成偏科的现象出现。
因过度重视竞赛结果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技能大赛赛项内容窄化。以当前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动漫赛项为例,比赛要求学生在5小时内运用三维软件在给定的素材和剧本基础上创作出时长不少于30秒的三维动画短片,片子还要包含片头。第二,技能大赛技能要求与企业需求有差异。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各赛项的专业技能要求很高,但是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三,过度备赛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由于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高端、大气、上档次”,全国高职院校争相追捧。在技能大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情况下,各个院校对成绩名次和省赛出线权看得很重,他们往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倾斜,着力打造“梦之队”,由于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奖励措施也很优厚,学生在备赛的时候往往也非常用心。
因此,我们需要公正客观地看待比赛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在高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美术设计人才,做到市场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为我国的美术设计职业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俊.职业技能竞赛对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4):9-11.
作者简介:刘凯(1983—),男,湖北咸宁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原画设计研究。